登录 / 注册
首页>语文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蔡勉旃坚还亡友财
  • 资料信息
  • 科目: 

    语文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 - 蔡勉旃坚还亡友财

  • 格式:  DOC
  • 大小:     
  • 时间:  2016-07

古文二则《蔡勉旃坚还亡友财》《戴震难师》教学设计5

请通过复制并粘贴到Word文档的方式获取以下完整内容

蔡勉旃坚还亡友财  
   
一、教学设想  
《蔡勉旃坚还亡友财》是一篇文言选文,篇幅短小,文意易懂,而简短的文字下蕴藏的却是一种巨大的人格力量——诚信,这种力量恰恰是当今社会所需要所呼唤所倡导的。充分挖掘文中蔡勉旃具备的人格魅力,可以使学生受到心灵的震荡,进而完成一次精神的洗礼,一次思想的升华。  
一、要达到的课标要求:  
1.学生能理解文意,掌握文中重要文言字词的意义、用法。  
2.学生在阅读中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并从中获得对人生的有益启示。  
二、教法设计  
设置情境,引发学生学习兴趣,采用自主、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  
设置情境:老师向学生借一笔钱,问需不需要打一个借条。  
在现今社会,借贷巨款,即使是再要好的朋友,都会签合同或立字据以防不测,但是在我国古代,就有一个叫蔡勉旃的人,他的一个好朋友寄放了千两白银在他那,却没有立下任何的字据,这是怎么一回事呢?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个故事《蔡勉旃坚还亡友财》。  
如果你借给了朋友一笔钱,你会不会让朋友打一个借条呢?正是因为蔡勉旃所具备的诚实守信的高尚品质,才会让他的朋友在寄放钱财时放心地不立字据。从而使学圭认识到“诚信为做人之本”。  
(二)感知课文  
1. 提问学生:请同学们进行第一遍阅读,快速的默读课文,并借助字典为生字词注音。  
2.  提问学生:请同学们进行第二遍阅读,大声的朗读课文后,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义。遇到疑难问题先与讨论小组讨论,如果不能解决就举手与全班同学和老师一起商讨解决。  
3  提问学生:请一个朗读能力较好的同学进行第三遍阅读。在他读的时候,请同学们一起思考一个问题,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三)解析课文  
1.提问学生:通过这个故事,我们知道,蔡勉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明确:“重诺责,敦风义”)  
2.提问学生:本文是如何体现蔡勉旃“重诺责,敦风义”的呢?   
(明确: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相结合。)  
4. 通过这个故事,你懂得了什么样的道理?  
明确本文主题:“诚信为做人之根本”。  
5.生活中有没有这方面的事例?谈谈你对这些事例的看法。  
6、在现实社会,“不立券”的做法值不值得提倡?  
借助《今日说法》的实例,就有关金钱和诚信的话题展开讨论。  
这个问题很具有现实争议性,教师既要让学生各抒己见,又应对学生加以正确的引导。既要勉励学生在商品经济的大潮中保持诚信的优良品质,又应给学生保护自己的正当权利不受损害的有益指导。  
翻译  
吴县有一个叫蔡璘,字勉旃的人。他重视诺言和责任,重视朋友之间的情谊。有一个朋友寄放了千两白银在他那,没有立下任何字据。过了不久,他的朋友死了。蔡勉旃把他朋友的儿子叫来,要把千两白银还给他。他朋友的儿子很吃惊的样子,不肯接受,说道:“哎呀!没有这样的事情,哪里有寄放千两白银却不立字据的人?而且我的父亲从来没有告诉过我呀。” 蔡勉旃笑着说:“字据是在心里,不是在纸上。你的父亲把我当知己,所以不告诉你。”最终蔡勉旃用车子把千两白银运着送还给他。  
   
戴震难师  
自读要求  
1、读准字音,把握节奏,读出语气、语调  
2、用“△ ”符号标记出需要重锤敲打的词语   
3、结合文下注释、工具书疏通文意,复述故事   
文学常识  
戴震(1724——1777),清代思想家、语言文字学家。字东原,安徽休宁人。他身处康乾盛世,学识渊博。但他幼时家贫,其父母靠“商贾东西行营于市”,贩布“以就口食”。他十岁时才会说话,但他能“过目成诵”,学习知识喜欢追根就底,敢于怀疑、批判传统的经典。  
段玉裁(1735——1815),戴震的学生,清代语言文字学家、经学家。  
文章翻译  
先生到十岁才会说话,大概是聪明蕴藏积蓄久的缘故吧。他跟随老师读书,看一遍就能背下来,每天背几千字还不肯停下来。老师教授《大学章句》,到“右经一章” 以下,戴震问私塾先生:“这里凭什么知道是孔子的话,曾子记述的?又凭什么知道是曾子的意思,曾子的弟子记录的?”私塾先生说:“这是朱熹说的。”戴震接着问:“朱熹是什么朝代的人?”私塾先生说:“朱熹是宋朝的。”  
戴震接着问:“孔子、曾子是什么时代的人?”私塾先生说:“孔子、曾子是周朝的人。”戴震接着问:“周朝、宋朝相隔多少时间呢?”私塾先生说:“差不多两千年了。”戴震接着问:“既然这样,那么朱熹凭什么知道是这样的?”私塾先生没法回答,说:“这不是一个普通的孩子。”  
是年:这        乃:才      盖:大概,表推测      能言:说话  
就傅:跟随老师          日:每天     千言:字    休:停      为:是    何以:凭什么   几何:多少   即问:马上  何时:什么时候        
几二千年:差不多      相去:距离      然则:既然这样,那么        非常:不寻常       
何以知然:这些       
1、作者赞扬了什么?敢于质疑、善于质疑的精神  
2、学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想?  
3、你尝到过怀疑的甜头吗?  
戴震的性格特点:敢于质疑、善于质疑  
略写:“是年能言”,却聪明过人  详写:五问塾师   
先生是年乃能言(这,指示代词)盖聪明蕴蓄者久矣(大概,表推测)  
就傅读书(靠近跟随)(师傅、老师)  
师应之曰(回应、回答)  
即问(当即,就)    
周朝、宋朝相去几何时矣(互相)(距离)  
然则朱文公何以知然(这样)(那么)  
师无以应(没有)(可以用来)  
此非常儿也(不是)(平常)  
先生是年乃能言(说话)  
日数千言(字)  
此何以知为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话语)  
周朝、宋朝相去几何时矣(多少)  
二千年矣(几乎,将近)  
   
孟子云:“尽信书不如无书。”  
明人陈献章也曾说过:“前辈谓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疑,是获得真知的先导,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戴震敢于质疑、善于质疑,他成为了一代学术大师和思想大师,华罗庚大胆见疑、科学释疑,成为了著名的数学家。   
蔡勉旃坚还亡友财  
友人“寄千金,不立券  
重诺责       
(侧面烘托)  
敦风义    
言:“券在心、不在纸”  
          
行: “召其子至,归之”  
p;        “卒辇而致之”  
(正面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