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语文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望岳
  • 资料信息
  • 科目: 

    语文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 - 望岳

  • 格式:  PPT
  • 大小:  1.51M    36张
  • 时间:  2016-07

古诗三首《观沧海》《望岳》《饮湖上初晴后雨》说课ppt课件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古诗三首《观沧海》《望岳》《饮湖上初晴后雨》说课ppt课件古诗三首《观沧海》《望岳》《饮湖上初晴后雨》说课ppt课件古诗三首《观沧海》《望岳》《饮湖上初晴后雨》说课ppt课件
古诗三首
曹操《观沧海》
杜甫《望岳》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一、教材分析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观沧海 曹操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
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望岳 杜甫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我所教的是六年级的学生,处于小学与初中的过渡阶段。虽然他们的认知能力、感受能力还比较低,但在此之前,学生们对于古典诗歌已经有所接触和积累,对于诗人寄情山水抒发胸怀抱负的思想主题,具备一定的理解能力。然而,他们的古典诗词知识还是零散的、不成系统的,对于诗词很多还仅仅停留在死记硬背上,
二、学情分析
对诗词意象的品鉴和诗词意境的感受能力还很低,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感受能力、鉴赏能力,可以根据学生思维活跃、对新事物有好奇心的实际学情,进行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把教学重点放在反复诵读上,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学会品鉴诗歌中的意象,从而领会诗歌营造的各种不同意境,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和自然山水之美的热爱之情。
知识与技能:了解诗歌意象常识,培养学生借助意象品味诗歌深远的意境的能力
过程和方法:在反复诵读中品味诗歌精炼形象的语言,领会借景抒情的抒情方式
情感与态度:引领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味诗文的优美意境,感受山水之美,陶冶情操,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丽山河的情怀
三、教学内容与目标
重点 通过反复诵读理解诗文大意,通过品鉴诗歌意象体会三首诗歌的不同意境
难点 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进而增强其对诗歌情感内涵的感受力;熟读并背诵这三首诗
四、重点与难点
由于这三首都是山水题材的诗歌,且意境优美,具有很强的画面感,所以,比较适宜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制作课件,用精美的山水图片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再通过师生的共同诵读、品鉴,体会每首诗歌的独特意境,把握作者在诗歌中抒发的情感,从而培养学生山水诗歌的鉴赏能力。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根据实际情况,这三首诗的教学安排两个课时:第一课时 赏析杜甫的《绝句》以引入意象、意境两个诗词鉴赏术语,教读曹操的《观沧海》;第二课时,讲读杜甫的《望岳》和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这两首诗。
六、课时安排
中国是举世闻名的诗国。五千年的文化长河中积淀了无数脍炙人口、传唱不衰的精美诗词。这些古典诗词,内容丰富、体式多样,它们所传达、记述的当时人们心灵的呼喊、情感的倾诉,至今仍激荡着我们的心田,使我们在阅读品鉴中与他们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那么,面对数以万计的古典诗词,我们是否可以找到一把金钥匙,来开启这个色彩缤纷、充满诱惑力的诗词世界的大门呢?今天我就送给大家一把解读古典诗词的金钥匙。
导入语
绝句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绝句》赏析
这几首诗中描写了哪些自然界中的景物?感受一下作者写诗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选取的自然界景物
黄鹂 翠柳 白鹭 青天
西岭 千秋雪 东吴 万里船
作者的主观情感
欢快 欣喜 充满希望
思考:
意象 诗词中用语言文字描写出来的融入了作者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
意境 诗词中情与景相互融合而表现出来的艺术境界。
意象与意境的关系
意境的范围比较大,通常指整首诗、几句诗或一句诗造成的境界,而意象只是构成意境的一些具体的细小的单位。意境好比一座完整的建筑,意象只是构成建筑的一些砖石。
引入诗词意象、意境
杜甫《绝句》中使用的意象有
黄鹂 翠柳 白鹭 青天
西岭 千秋雪 东吴 万里船
这些意象的选用融入了作者欢快、欣喜地内心情感。
作者通过这一系列色彩鲜明、形象生动的意象,为我们一个造了一个生机勃勃、优美绚丽的意境。
总结
观沧海
曹操
东临 碣石,以观 沧海。
水何 澹澹,山岛 竦峙
树木 丛生,百草 丰茂。
秋风 萧瑟,洪波 涌起
日月 之行,若出 其中。
星汉 灿烂,若出 其里
幸甚至哉,
歌以咏志。


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在镇

压黄巾起义中,逐渐扩充军事力量。“挟天子而令诸侯”后,先后灭吕布,败袁绍,逐渐统一了北方。建安十二年北征乌桓,大胜。次年率军南下,被孙权、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他善诗歌,《步出厦门行》、《蒿里行》均用乐府旧题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气魄雄伟、慷慨悲凉。
作者简介
思考:
在这首诗中诗人都描写了哪些意象?
这些意象分别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这些意象的组合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你能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情感状态?
赏析品鉴
碣石 沧海 :点明观海的地点采用直陈其事的写法,简洁质朴。
海水 山岛 树木 百草 秋风 洪波: 海水荡漾,是动态;山岛耸立,是静态,相互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再写草木,仍然是静态,次及“洪波”,又回到动态,显示了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以上均是写实景。
本诗意象分析
主观感受,是从两个“若”字看出来的。
通过这些意象营造了一个色彩斑斓、雄浑阔大的境界,可以感受到作者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日月 星汉: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这是写诗人的
《尚书 ·舜典》中有句名言“诗言志”;虽只有短短三个字,却道出了诗歌的根本特性,即诗歌是用来抒发人的内心情感的。这首诗虽然全是写景,但所写的景物都是由诗人的“志”来统帅的。诗人当时正处在自己事业的最高峰,他已经削平了北方群雄,现在又打垮了乌桓,消除了后患;如果再以优势兵力去消灭南方的割据势力,他就可以荡平宇内、一统天下了。没有这样宏伟的抱负,没有这样阔大的胸襟,他怎能写出“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样的诗句呢?
总结
(1) 背诵并默写曹操的《观沧海》
(2) 找出柳宗元《江雪》一诗中的意象并进行分析,体会该诗营造的意境,把握作者的情感世界。
布置作业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望岳
杜甫
《望岳》 杜甫
作者介绍
杜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现存诗1400首,这些诗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唐王朝由盛及衰这一转折过程中的种种社会现象,展现出广阔的生活画面,成为唐代社会的历史,历来被称为“诗 史”。代表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春望》《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及“三吏”“三别”。
诵读品鉴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作者介绍
苏轼(1036-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亲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宋仁宗嘉祐二年进士。神宗时任太常博士、开封府推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新法而求外任,任杭州通判,曾整治西湖,深爱湖山。諡号“文忠”。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巨匠,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 《饮湖上初晴后雨》
思考:
1、这首诗描写了西湖在哪些天气状态下的景象?请说出诗中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2、在描写了西湖在晴天和雨天中的景色之后,西湖的美景又使作者联想到了什么?
3、结合诵读,谈谈你对这首诗的整体理解。
诵读品鉴
分别描写了西湖晴天和雨天时的景色。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美女西施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诗人抓住了夏季时晴时雨的特征,先从正面勾勒西湖在晴天和阴天两种状态下的不同风姿,紧接着运用一个奇妙新颖而又贴切的比喻,把西湖之美比作古代美女西施,借助丰富的想象,描摹出了西湖的丰采神韵。两者都具有婀娜的资质,无须修饰,无须装扮,随时都能绽放柔美的风致,令人心驰神往。这个比喻脍炙人口,西湖也因此诗赢得了“西子湖”的美称。
明确:
1、 背诵并默写杜甫的《望岳》和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
2、 抄写并解释下列词语:
临 澹 峙 萧瑟 造化 钟 眦 凌 潋滟
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