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语文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27.曹刿论战
  • 资料信息
  • 科目: 

    语文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 - 27.曹刿论战

  • 格式:  PPT
  • 大小:  975K    40张
  • 时间:  2016-07

《曹刿论战》ppt课件(40页)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曹刿论战》ppt课件(40页)《曹刿论战》ppt课件(40页)《曹刿论战》ppt课件(40页)
曹刿论战
《左传》
知识抢答:
说出两个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战争文化
淝水之战、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
1、了解《左传》及齐鲁长勺之战的背景。
2、解释重点字词,理解文意。
3、整体感知,把握文章思路,了解各段意思。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完整的________史书。原名《左氏春秋》,又称《春秋左氏传》,相传为鲁国史官_________所著。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对后世影响很大。
简介《左传》
与_____________________合称“春秋三传” 。
编年体
左丘明
《公羊传》和《谷梁传》
《左传》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编年体史书,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止于鲁悼公四年(前453年)。相传是鲁国史官左丘明根据孔子写的鲁国历史《春秋》所编。由于《春秋》记事过简,近于大事年表,一般人难以读懂,而《左传》叙事较为详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历史面貌,又为《春秋》作了较为详备的注释,所以后人又称《左传》为《左氏春秋》。
《左传》保存了重要的历史资料,具有一定的史学价值。同时,它又善于剪裁,叙事清晰,描写人物生动,又有一定的文学价值,对后代散文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关于《左传》
齐与鲁是春秋时的邻国,齐是较强大的诸侯国,鲁是较弱小的诸侯国。齐鲁长勺之战的导火线是齐国的内乱。
齐襄公荒淫暴虐,他的两个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纠怕遭牵累,都出奔他国。公子小白出奔莒国,公子纠出奔鲁国。
齐襄公被齐国大臣杀死后,公子小白和公子纠都准备回国当国君。莒国和鲁国都各自护送公子小白和公子纠回齐国。公子小白抢先到达齐国夺得君位。公子小白就是后来的齐桓公,后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齐桓公当上国君后很想显示自己的威风,建立威信,便以鲁国曾帮助公子纠为借口,于公元前684年进攻鲁国。鲁国被迫出兵抵御,战于鲁国长勺。
“长勺之战”的背景
检查下列字词读音:
(1) 曹刿( )
(2) 又何间( )焉
(3) 肉食者鄙( )
(4) 弗( )敢加也
(5) 小惠未徧( )
(6) 小信未孚( ) (7) 公与之乘( ) (8) 战于长勺( ) (9) 下视其辙( ) (10)登轼( )而望 (11)彼竭( )我盈( ) (12)望其旗靡( )
guì
jiàn

f ú
biàn

chéng
zhé
shì
jié yíng

sháo
划分下列句子的节奏。
①可/ 以 一 战
②一 鼓/ 作 气,再 /而 衰,三 /而 竭。
③吾/ 视 其 辙 乱,望 其 旗 靡,故 /逐 之。
听录音: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鲁)国。庄公将要迎战。
翻译课文
原文:
译文: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
攻打。
十年春:
伐:
师:
军队
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
曹刿请求拜见(庄公)。他的乡亲们说:“那些吃大肉的大官们会商量这件事的,你为何去参与呢?”曹刿说:“那些吃大肉的大官们目光短浅,能深谋远虑。”(曹刿)就进宫拜见(庄公)。
原文:
译文:
深谋远虑。
远谋:
见:
拜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庄公说:“穿得吃得这样一些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用,一定把它分给别人(臣子)。”曹刿应答说:“这种小恩小惠并没有普及到全体百姓身上,他们不会跟从(您去拼命作战的)。”
原文:
译文:
何以:
凭借什么
专:
独自享用
必以分人:
必以(之)分人。以, 把。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庄公说:“祭祀用的祭品,不敢虚报,总是很诚实(有多少说多少)。”曹刿应答说:“小处守信用,还不能(受到神灵的充分)信任。神灵是不会保佑(您打胜仗)。”
原文:
译文:
牺牲:
加:
福:
牛羊等祭祀品
以少报多
赐福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我)虽不能一一明察,但一定按实情(来审理)。”曹刿应答说:“(这是)忠于职守(尽心尽力为人民办好事)的一类(事情),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打仗,请允许我跟着去。”
原文:
译文:
详察
根据实情
察:
以: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
鲁庄公和他共乘一辆战车。齐鲁两国的军队在长勺开战。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曹刿说:“还不行。”齐国军队击了三次鼓。曹刿说:“可以(击鼓进攻)了。”齐国军队大败。
原文:
译文:
击鼓
之:
大败
鼓:
败绩:
助词,无实意.
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庄公准备驱车追赶。曹刿说:“还不行。”他下车查看了齐军战车留下的痕迹,又登上车前的横木眺望敌情,然后说:“可以追赶了。”(庄公)就(命令鲁军)追击齐军。
原文:
译文:
驰:
察看。
瞭望。
视:
望:
驱车追赶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
已经战胜,庄公问曹刿(那样指挥军
队)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 (是
靠)敢作敢为毫不畏惧的气概。
原文:
译文:
夫:
发语词
既:
已经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作起来 ,第二次击鼓的时候,他们的士气衰减了,到第三次击鼓时他们的士气耗尽了。敌人士气耗尽而我军士气高涨,因此战胜了他们。
原文:
译文:
减弱。
消失。
那,指敌方。
衰:
竭:
彼:
旺盛。
盈: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齐国这样的)大国,很难预料,(我)害怕他们有埋伏。我看到齐军战车轮迹混乱,又远远望见齐军战旗倒下,(知道他们是真的败了)所以这时才追击他们。
原文:
译文:
测:
伏:
预测,预料
埋伏
第一段,写鲁国战前的准备。
第二段,叙长勺之战的全过程。
第三段,论鲁国取胜的原因。
结构内容
小惠未徧。
⒊通假字
“徧”同“遍”,遍及,普遍。
⒈古今异义
伐 齐师伐我
古义:
今义:
间 又何间焉
古义:
今义:
攻打、讨伐。
砍伐。
参与。
中间。
梳理总结
鄙 肉食者鄙
古义:
今义:
牺牲 牺牲玉帛
古义:
今义:
鄙陋,目光短浅。
卑鄙。
指猪、牛、羊等祭品。
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或利益。
加 弗敢加也
古义:
今义:
信 必以信
古义:
今义:
虚夸,以少报多。
增加。
信实,诚实。
书信。
狱 小大之狱
古义:
今义:
虽 虽不能察
古义:
今义:
案件。
监狱。
即使
虽然
再 再而衰
古义:
今义:
忠 忠之属也
古义:
今义:
第二次
表示事情或行为重复
尽力做本分的事
忠诚
⒉词性活用
神弗福也。

公将鼓之。
福,名词用为动词,赐福。
鼓,名词用为动词。击鼓进军。
⒋一词多义

曹刿请见。
战则请从。

战则请从。
民弗从也。

公问其故。
故克之。
请求。
请让我。
跟随。
服从。
缘故、原因。
所以。
⒌虚词

何以战。
必以分人。

肉食者谋之。
小大之狱。
公与之乘。


代词,指这件事。
助词“的”
代词他,指曹刿。
⒍句式
⑴判断句
夫战,勇气也。
⑵省略句
再而衰。
⑶倒装句
何以战?
作战(是靠)勇气的。
第二次(击鼓进军)(士气)衰弱了。
凭借什么作战?
理清线索,梳理结构
试概括故事情节。
事件发展的线索:
人物活动的线索:
迎战──备战──交战──评战;
请见──请问──参战──释疑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
1、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
2、理解鲁军以弱胜强的原因,学习古人克敌制胜的智慧。
3、找出选材的详略,分析详略的依据。
“肉食者鄙”,“鄙”表现在哪里?
⑴鲁庄公的三答,他寄战胜的希望于身边的臣子,神、而不是百姓。
⑵“公将鼓之”“公将驰之”未察敌情,贸然进军。
⑶“既克,公问其故”,战胜了还不知什么原因。
问题五:
鲁庄公真是“肉食者鄙”吗?
思维迁移
曹刿的“远谋”表现在哪里?
⑴战前三问。明白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
⑵战中能掌握将士心理,能观察敌情,把握战机,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问题六:
这篇课文是怎样刻画人物的?
运用对比手法,把鲁庄公的“鄙”与曹刿的“远谋”进行对比,突出曹刿政治上的远见卓识与军事上的卓越才能。
本文记事哪些详写,哪些略写?为什么这样处理?
(本文重点是写“论战”,故战前对话写得详;战争过程写得略;曹刿用谋写得详;庄公问计写得略。)
探究交流
纵观全文,弱小的鲁国能战胜强大的齐国原因有哪些?
⑴战前准备充分;取信于民,这是保证战争胜利的先决条件,这是“人和”因素。
⑵选择了有利的地点,长勺在鲁国,鲁国是反侵略战争,这是“地利”因素。
⑶抓住了有利的反攻时机,待“彼竭我盈”之时,后发制人。
⑷抓住了恰当的追击时机,详察敌情,确证无埋伏时,乘胜追击,大获全胜。后两点是“天时”因素。
总之,鲁国取胜的原因,在于天时、地利、人和,最主要的是人和。
本文以齐鲁长勺之战为主线,记叙了曹刿战前、战中、战后的论战言论,表现他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军事上的卓越才能。
中心思想
小结
本文是《左传》中的名篇,主要的记叙方式是“记言”,这是《左传》记叙某些历时不长,规模不大的战争时常用的方式,目的是通过人物的谈论,总结战争的经验教训,阐述军事斗争的策略。本文就是这一类文章的代表作。它以曹刿为主,庄公为宾,通过他们对长勺之战问题的对话,阐明弱国对抗强国的战争中应采取的战略战术原则,即政治上取信于民,军事上以逸待劳,把握时机、后发制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