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语文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语文版九年级上合集
  • 资料信息
  • 科目: 

    语文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 - 语文版九年级上合集

  • 格式:  PPT
  • 大小:  346K    20张
  • 时间:  2016-07

上学期九年级语文集体备课ppt课件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上学期九年级语文集体备课ppt课件上学期九年级语文集体备课ppt课件
2006—2007学年度上学期 九年级语文集体备课
沈河区中学教研室 邢 泰
2006.8.28
整体介绍
本册共七个单元,包括五个现代文单元和两个古诗文单元,另有两个附录。每个单元由阅读、口语交际、写作和综合性学习组成。

五个单元的现代文共十九篇课文,包括抒情散文、小说、议论文、书信和戏剧文学。书信是本册教材的新内容。

两个单元的古诗文包括八篇古文和十首古诗词。古文既有先秦诸子百家的作品,也有唐宋八大家中韩柳的散文,还包括东汉唯物主义哲学家王充的论文节选。十首古诗词均为唐宋名家名篇。

本册教材有两个附录。附录一列举了八种常见的修辞手法,以方便学生掌握和运用。附录二以具体例文介绍了常见的应用文——计划和总结的写作知识。
第一单元教学建议
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在抒情散文的写法,尤其是象征手法的运用,要把握住本体与象征体之间的联系。这也是教学中的难点。教学时要紧密结合本单元课文,并适当联系以前学过的课文如《石榴》《白鹅》等,引导学生体昧。

本单元教学,应加强朗读训练,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不断加深对课文的感悟。
1.白杨礼赞
这是一篇典型的托物言志的抒情散文,作者笔下的景物已不再是纯客观的自然,而是作者眼中和心中的自然,是“人化的自然”。
课文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象征手法的运用,要引导学生了解其特点和作用。本文结构严谨完美,作者由环境到外形再到内质,一唱三叹、层层深入地歌咏白杨树。
教学中要抓住“不平凡”这个文眼,引导学生细细体味。
2.囚绿记
本文记述了作者的一段往事,但这篇文章的要旨不在记事,而在通过记事咏物抒情。
从表层看,文章记述了作者因赏绿、爱绿而囚绿、放绿的过程,更记述了作者囚绿之后的细腻的情感变化。从深层看,绿色是生命的象征,作者正是借助对绿色的咏叹,抒发了对光明和自由的向往之情。
教学中,要抓住作者对“绿”的情感这一线索,进而把握作者的内心世界。
口语交际、写作和综合性学习
本单元的口语交际活动和写作都强调“抒情”。教学中,可以将二者统筹考虑,先“畅谈”,然后在此基础上撰文“倾吐”。要注意引导学生谈真话、实话,抒健康向上之情。

本次综合性学习是一次调研活动。把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作为调研内容,其目的:一是降低难度,学生易于操作;二是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学生了解老师的辛苦,培养“尊师重教”意识;三是让学生学会调查研究的常用方法,树立调研意识,养成调研习惯。
第二单元教学建议
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阅读小说的重点是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作品主题。本单元的四篇课文,主题深刻,人文内涵丰富,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深入讨论。

四篇小说中,《孔乙己》因作品中反映的社会生活距今较远,学生阅读理解上可能有一定难度,可以从丰富时代背景资料入手,化解难度。
5.孔乙己
1.抓住这篇小说的要旨,尤其是揭露社会的病态以期“引起疗救的注意”这一点。
2.把握主题,分析人物,不要仅停留在对孔乙己的分析上,更要分析孔乙己所生活的环境。分析孔乙己身边的人对他的态度,是理解小说主题的关键。
3.小说具有丰厚的人文教育资源。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审视现实生活,审视自己,思考应该如何正确对待生活中的弱者和他人的不幸。要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富有同情心,摈弃“劣根性”,继承中华民族扶危济困的传统美德。
6.一厘米
1、怎样评价陶影这个人物形象? 教学中,可引导学生深入挖掘人物形象,把握作者对这一人物形象的态度,即作品的价值取向。
2、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学会热爱父母、理解父母、体谅父母,为父母分忧。
3、细腻的心理描写是这篇小说的主要艺术特色,精彩、贴切的比喻是本小说的语言特色。可让学生细细体味,学习借鉴。
口语交际和写作
本单元的口语交际活动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就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设置活动。话题本身具有可辩性,这为活动的顺利展开提供了有利条件。

续写这一写作方式,以前有过训练。续写《清兵卫与葫芦》,应提出较高的要求。续写,既要符合原著的精神,合乎原著情节发展的逻辑;又要有创意,应鼓励学生写出自己对作品的个性化理解。
第六单元教学建议
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疏通文意有一定的难度,在此基础上稍加提示。
要注意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多鼓励,指出其合理的成分,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疏通文意的前提是扫除文字障碍,这一点就是重点。
20.秋水
1、让学生反复朗读,直到成诵。
2、引导学生掌握一些古今意义不同的字词,如“时、于是、望洋”等。
3、语法上的问题,老师应作适当的点拨,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如“以为莫己若”、“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等。
23.捕蛇者说
本课是传统篇目,一事一议,借事说理。教学有一定的难度。
第二段末的“貌若甚戚”和第四段开头的“蒋氏大戚,汪然出涕”这两句可以作作比较,看看同样是捕蛇者的“戚”,在程度上、内容上有哪些不同,这样写对表现文章的主旨有哪些作用,等等。
24.诗词五首
1、引导学生了解诗词的内容;
2、会品味诗词里的名言警句;
3、训练学生朗读和诵读,便于学生以后随着学识的增加、阅历的增长进一步理解欣赏。
第七单元教学建议
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论语>十则》是语录体,孔子只讲出自己的观点,并不去论证,而学生受知识、阅历的限制,不容易一下子就理解,需要老师点拨。
《鱼我所欲也》论证严密、雄辩,则需要老师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介绍论证的方法。
《马说》并不难,而课后附文《骥遇伯乐》学生自己阅读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需要老师串讲。
25.《论语》十则
教师最好能搜集资料,补充一些古往今来志士仁人的例子,一方面加深学生的理解,另一方面使学生认识到孔子的思想对整个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深远影响。
学生一时可能了解得不深透,可先让学生背诵下来,再在以后的实践中体验领悟。
26.鱼我所欲也
可让学生反复朗读,感受文章雄辩的气势,在朗读中发现问题,在朗读中理解课文。
28.马说
注意第二段中的“食”字在每一处的读音,有的学生可能不太留意,马虎过去,读音不同,意思会有所区别。
29.诗词五首
引导学生理解诗词的内容,品味名言警句,熟练诵读,直到能背诵下来。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