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语文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语文版九年级上单元练习
  • 资料信息
  • 科目: 

    语文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 - 语文版九年级上单元练习

  • 格式:  DOC
  • 大小:  60K    6张
  • 时间:  2016-07

古田县2013年语文版九年级上语文第三单元试卷

以下为无格式内容概要,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完整格式化文档
古田县第四中学九年级语文第三单元试卷
班级: 姓名: 座号: 成绩:
一、基础题(20分,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诓骗kuāng 质厚zhì 叶绿素lù B.省悟xǐng 校订jiào 无稽jī
C.给事gěi 深奥áo 抹杀mǒ D.疏忽hū 慨叹gǎi 自刎wěn
2.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是( )
A.玄虚:用使人迷惑的形式来掩盖真相的欺骗手段
B.虎视眈眈:像老虎那样凶狠地注视着。形容贪婪而恶狠狠地注视。
C.典籍:国家文献,泛指图书。
D.告帮:请人助以金钱。
3.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辩伪去妄   流连往返   寻根究底   袖手旁观 B.根深蒂固   不言而谕   人声鼎沸   持之以恒 C.望文生义   听之任之   孜孜不倦   臭名昭著 D.眼花瞭乱   中流砥柱   义愤填膺   深恶痛疾
4. 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汤普生夫人的举动止住了孩子们的笑声,全场鸦雀无声。 B、母亲一走进花丛,那些花就手舞足蹈,像见到了亲人。 C、走在上学的路上,我经常萍水相逢一些老朋友。 D、沿着晃动的梯子,我小心翼翼地爬上了沾满灰尘的小阁楼。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在这次读书活动中,使我学到了很多关于读书的知识。
B.班主任采纳并征求了大家对开好这次主题班会的意见。
C.要全面地看待问题,不能被局部或表面的现象所迷惑。
D.他对待每一道题都是经过认真考虑深思熟虑之后才动笔。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从论证方式上看,本文属于驳论文。
B.议论文的结构都是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C.《吴汉何尝杀妻》是一篇驳论文,在批驳错误说时,作者运用的主要论据是关于吴汉生平的史料。
D.反驳的方式有驳论点、驳论证、驳论据三种。《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成功地运用了驳论点反驳方式。
7.对四大名著中的人物和情节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白骨精是唐僧师徒西天取经途中所遇到的一个妖怪,她曾先后变成年轻女子、老妇人和老公公来哄骗唐僧师徒,但都未能逃过孙悟空的火眼金睛。(《西游记》)   B.劫取生辰纲之事败露后,晁盖等人投奔梁山,梁山大头领王伦不肯接纳,这让林冲十分气愤,他火并王伦,尊晁盖为山寨之主。(《水浒传》)   C.曹操是魏国的奠基者,他一生东征西讨,打了许多胜仗,但也有打败仗的时候,如官渡战袁绍、赤壁遇周瑜、华容逢关羽时,他都惨遭失败。(《三国演义》)  D.贾宝玉是贾母最宠爱的孙子, 他和林黛玉青梅竹马,真心相爱。但在贾母等人的安排下,他最终却娶了薛宝钗为妻。(《红楼梦》)
8.下面是一份对200名初中生课外阅读情况的调查统计表,请根据这个统计情况,完成下列各题。
初中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统计表
阅 读 内 容     人数     百 分 比
文学名著         26         13%
武侠小说         30         15%
时文杂志         32         16%
卡通画           112        56%
(1)从表中数据可以得出如下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看了这一统计表,你对同学的建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选自《伊索寓言》中的故事,从不同角度写出寓意或看法。(答出两点)
农夫与他的儿子们
有个农夫生命垂危,此时此刻,希望告诉儿子们一个秘密,就把他们叫到跟前说:“我的孩子们,我就快死了;所以我想让你们知道,在我的葡萄园里埋藏着珍宝,你们自己去把它挖出来吧!”儿子们认定财宝埋在地下,为了找到它们,就用铁铲和钉耙反反复复地翻遍了整片葡萄园,然而什么都没有找到。但是经过了彻底的挖掘,葡萄却有了前所未有的好收成。
寓意或看法:①                                                               。
②                                                                。
10.班级开展“走进名著”主题班会活动,请你也踊跃参加。
(1)“……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手……”——电视剧《西游记》主题曲
(2)“……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电视剧《水浒传》主题曲
我选(   )句,简述一个故事情节:                             
                                                                    
二、阅读题(40分)
(一)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11分 )
“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11. “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在文中 的作用。(2分)
12.“所谓‘正史’” “正史”指的是 。表达作者
的思想感情。(3分)
13.说说下面两个短语所指的意思。(4分)
①状元宰相的文章:
②地底下:
14.为作者所说的四种有自信力的中国人中的一种人补充一个具体事例。(2分)


(二)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6分 )
科学不怕挑战
沈致远
①挑战是针锋相对的竞争。“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没有竞争,生物不会进化,至今地球上就只有原始生物。
②科学发展史是不断接受挑战的历史。
③量子力学理论刚提出时,由于它的基本概念与传统观念根本不同,有些科学家一时难以接受。爱因斯坦反对量子力学的几率解释,说:“我不相信上帝在掷骰(tóu)子。”他还多次提出“理想实验”进行挑战。玻尔是量子力学的创始人之一,他奋起应战,据理反驳。爱因斯坦屡败屡战,苦思冥想出一个特别刁钻的“理想实验”。玻尔彻夜未眠,苦思不得其解,直到清晨才豁然开朗,利用相对论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但爱因斯坦仍然固执己见,以至另一位科学家厄伦费斯特都忍不住说:“爱因斯坦,你真不像话!你简直在批判你自己的相对论了。”爱因斯坦挑战量子力学,虽败犹荣,他提出的“理想实验”,促进了量子力学的发展,还对量子密码、量子计算机等新技术起到了催生作用。
④进化论从诞生之日起就被挑战,从未停止过。创世说从信仰出发频频发难,甚至采用行政手段禁止进化论的传播。结果怎样呢?进化论身经百战,越战越勇,而创世说却破绽百出,只好以百万元大奖向科学家频送秋波求援。
⑤科学不怕挑战,怕挑战的不是科学。
⑥至今为止,仍不断有人为躲避挑战而打出“科学”旗号,把它当作挡箭牌。其实,这些人趁早收旗为好,否则,等到发现挡箭牌其实是箭靶子时,悔之晚矣。
⑦大浪淘沙,沙不除金不现。直面挑战,意在求真求是。
15.用横线画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3分)
16.第⑥段中“科学”一词引号的作用是( )(3分)
A.表示引语 B.表示特定称谓
C.表示特殊含义需要强调 D.表示否定和讽刺
17.画线句子运用了 论证,在文中的表达作用是什么?(3分)

(三)读短文,回答下列问题(10分)
古人很重视读万卷书与行千里路的辩证关系。说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顾炎武主张“出户”,又主张“读书”。他认为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顾炎武把家乡的书读遍之后,用四匹马驮着书,十谒明陵,遍游华北西北,访俗问民,最后写成了有名的《日知录》《肇域志》。他是“读书”与“出户”关系处理得恰当的人。《史记》既有读书得到的东西,又有司马迁亲自考察的材料。《徐霞客游记》则更是不可能不出户就诞生。社会、大自然是一本无字的大书,眼光敏锐者能发现其中精彩的句子。
杜甫主张博学。“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至理名言。但,也有博览群书却一字也写不出的书篓子:南宋的“硕学”陆澄,写宋书时就一字写不出,人称“二脚书橱”;李邕之父李善博古通今,也一点文章写不出,人称“书簏”;《颜士家训》里那个买驴博士,“书卷三纸,未有驴字”,就买不来驴。相反,有些人能文能武:张良、韩信、曹操、范仲淹等人都经天纬地,作文章“倚马可待”——这是因为他们一直“出户”。
古人关于“出户”论及的甚少,对“读书”的见解颇多,其中又主要在“博”与“精”上有分歧。
关于博与精,同为清代学者的戴震和江藩,就主张不一。戴震主张“学贵精,不贵博”。江藩主张“读书易博,先博后约”。陶渊明主张“好读书,不求甚解”,有点博与精的辩证意味。郑板桥说:“读书破万卷,胸中无适主,便知暴富儿,颇为用钱苦。”说得很挖苦。老子主张“少则得,多则惑”。孟子认为:“尽信书不如无书。”刘向认为:“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总之,关于博与精的见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宋朝诗人尤袤说得漂亮:“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而读之,以当友;幽忧而读之,以当金石琴瑟。”看来,根据需要有目的地细读书,成效才大。
有个“半部论语治天下”的故事。赵光义的宰相赵普,原识字不多,宋太祖时就是宰相。他听了太祖的劝告读了书,到太宗时说:“以半部《论语》佐太祖定天下,以半部《论语》佐陛下致太平。”他喜“读书”,又喜“出户”,就是“出户”与“读书”的结合。读万卷书,行千里路,古人尚且做到了,那么,在我们大力发展素质教育的今天,不更应该身体力行吗?
18、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译:
②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而读之,以当友;幽忧而读之,以当金石琴瑟。 译:

19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2分)
20、文中画线的句子在内容上、结构上分别起什么作用?(2分)
内容: 结构:
21、本文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举例说明。(2分)
① ②
③ ④
(四)阅读文章,回答问题(10分)
除了儿童之外(他们还不懂得是不是该问一些重要的问题),我们没有谁会花费很多时间去想:为什么自然是这个样子?宇宙是怎么来的,它是否一直那样存在?如果时间某一天会倒流,结果将会出现在原因之前吗?是否存在人们认识的极限?甚至有些儿童,我遇到了那么几个,想知道黑洞是什么样子,物质的最小部分是什么,为什么我们记得过去而不是将来,为什么有宇宙。
时不时的,我会非常幸运地给幼儿园或一年级的孩子讲课。其中很多孩子是天生的科学家——尽管好奇的倾向多一点,怀疑主义的倾向少一点。他们很好奇,爱动脑筋,引起思考的、有洞察力的问题滔滔不绝。他们显示出极大的积极性。我被问一些连续的问题。他们从没听说过什么叫“傻瓜式的问题”。
但是当我和高中高年级的学生交谈时,我发现情况不同了。他们记住了“事实”,但总的来说,发现的喜悦,事实背后的灵魂,已经离开了他们。他们失去了大部分好奇心,仅获得了很少一点怀疑主义。他们担心提出“傻瓜”问题;他们愿意接受不充分的答案;他们不提连续的问题;在教室里他们不时斜着眼瞥一下,判断他们的同学是否赞同;他们上课时把带来的问题写在一张纸上,他们偷偷地检查,等待着轮到他们,却疏忽了这时他的同学们正在集中讨论什么问题。
从一年级到十二年级一定是发生了什么,它不仅是青春期的问题。我猜测它部分是因为来自同学的不许杰出的压力(除了在体育运动中),部分是因为社会教给人们的短期满足,部分是由于一种印象即科学和数学不会使你能买一辆跑车,部分是因为对学生的期望太低,部分是因为理智地讨论科学和技术——甚至学习本身——很少有回报或榜样。那些少数仍然保持兴趣的孩子被贬低为“傻子”“小丑”或“书呆子”。
但是还有些别的原因:我发现许多成年人讨厌孩子提出科学问题。为什么月亮是圆的?孩子也许会问。为什么草是绿的?梦是什么?你能挖多深的洞?世界的生日是哪一天?为什么我们有脚趾头?大多数老师和家长以生气或嘲弄的态度对待这些问题,或者迅速地转到别的东西上面:“你希望月亮什么样,方的?”孩子们不久便认识到这种问题惹恼了大人。再有几次像这样的经历,就又有一个孩子离开了科学。为什么成年人在不到六岁的孩子面前要装做无所不知?我感到实在难以理解。承认我们不知道某些东西又怎么了?我们的自尊心竟如此脆弱吗?
而且,这其中有许多是科学领域中的深奥问题,有几个尚未得到完全解决。月亮是圆的与重力是一种将物体拉向任何世界的中心的向心力及岩石的强度有关。草是绿的因为它含有叶绿素,当然——我们都在高中的时候被灌输过这个答案——但是为什么植物含有叶绿素?这看起来很愚蠢,因为太阳输出的峰值能量是在光谱的黄色和绿色部分。但是我们对于草为什么是绿的仍有某些东西不清楚。
有许多更好的回应可以不使孩子觉得他们问深奥的问题是一个大错误。如果我们对答案有想法,我们可以试着解释。即使是一次不完全的尝试也会起到消除疑虑和鼓励的作用。如果我们不知道答案,我们可以查百科全书。如果我们没有百科全书,我们可以带孩子去图书馆。或者我们可以说:“我不知道答案,也许没有人知道答案。也许等你长大的时候,你会成为第一个发现答案的人。”有天真的问题、乏味的问题、表述不当的问题,以及在不恰当的自我批判之后提出来的问题。但是每个问题都表明他渴望理解这个世界。这绝不是傻瓜式的问题。聪明的、好奇的孩子是国家和世界的财富。他们需要得到照顾、呵护和鼓励。但是仅仅鼓励是不够的,我们必须给他们关键的进行思考的工具。
21.细读全文,概括作者在本文提出的主要观点(60字以内)。(3分)
答:
22.联系上下文,品读文中画线的句子:他们记住了“事实”,但总的来说,发现的喜悦,事实背后的灵魂,已经离开了他们。请你解读这个句子的深层含义。(4分)
答:
23.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对儿童或同学提出的“傻问题”,你是怎样看待的?请谈谈你的观点。(3分)
答:
三.作文(30分)
“爱是一缕金色的阳光。”我国现代文学家鲁迅说:“教育是植根于爱的。”教师对学生的爱,表现在毫无保留地奉献出自己的精力、热情、才能和知识,使学生更好地受到教育,在知识上、精神上和品德上取得最好的结果。
要求:
阅读上述材料,认真审题,写一篇600字的文章。

第三单元答案
1.B 2. C 3.C 4. C 5.C 选项A缺乏主语,应删去“使”。选项B“采纳”“征求”语序不当,应改为“征求并采纳了”。选项D用语啰嗦重复,应删掉“认真考虑”或“深思熟虑”。6.A 7. C 8.略9. ①勤劳致富。  ②父亲临终前善意的说谎,使儿子们有了意外的收获。③善于教育。④生活不要依赖别人,要用自己的双手去耕耘。10.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或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等11.(1)内容上,用以反驳错误观点的正确观点;(2)结构上,引出下文的论证。(可任写一个) 12.二十四史 对“正史”的讽刺 13.①达官贵人的言论 ②指人民群众的生活和斗争 14. 一种是不求名利,埋头苦干,创造社会财富和灿烂文化,推动历史前进的广大劳动人民和创造发明家,如毕升、李时珍等;一种是不怕流血牺牲,反抗反动统治的革命者和坚持抗战抵御外侮的民族英雄,如陈涉、李自成、洪秀全、岳飞、文天祥等;一种是代表人民利益,不顾个人安危、为解除和减轻人民疾苦而奔走呼号、为民请命的人,如杜甫、白居易、关汉卿、谭嗣同、夏明翰、刘胡兰等;一种是历尽艰辛、奋不顾身,探求佛教教理的人,如法显、玄奘等。15.科学不怕挑战(或“科学不怕挑战,怕挑战的不是科学。”) 16.D 17.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将科学不断受到挑战比作了大浪淘沙,证明了科学是不怕挑战的,从而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生动形象、浅显易懂。18 、略19 、读万卷书,行千里路。或意思同即可。20、内容:用分论点论证中心论点,重点阐释“读书”的见解。结构:承上启下,由总说转为分说。21 、举例论证 道理论证 对比论证 比喻论证 举例略22.只想知道答案,不想探究过程,失去了浓厚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从而也可能湮灭了创造的灵性。(能答出加点句子意思的可给满分,若只答前两句给1分)23.示例:(1)、好奇心是求知的起点,应该保护和鼓励儿童提出疑问。(2)、怀疑是创造的种子,是不断进步的动力,我们要为培育创新精神营造良好环境。(正反两面的观点均可酌情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