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无格式内容概要,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完整格式化文档
                
                
                    
                
                
                
                
                
                    九年级上六单元基础检测
(满分:100分    时间:60分钟)          姓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16分)
泾流(  )   仲尼(  )    则殆矣(   ) 两涘(     )   渚崖(     )冀州(     )  始龀(  )   指通(     )   曾不能(  )  孀妻(     ) 
箕畚(  )(     )    桓公(  )     腠理(   )   还走(       )
绮户(     )     汤熨(  )(   )      得而腊之(      ) 俟(     )
几死者数矣 (   )(    )       谨食之(     )    缶(   )  曩(      )
往往而死者相藉 (    )    貌若甚戚(      )    转徙(     ) 顿踣(     )  
 燕然(    )    蜡炬(     ) 婵娟(     )
2、解释下列实词(20分)
⑴百川灌河(灌:        河:      )     ⑵东面而视(面:          )⑶不见水端(端:         )               ⑷旋其面目(旋:         )  
⑸闻道百 (闻:      )               ⑹望洋向若而叹(望洋:       )  
(7)秋水时至(时:         )      (9)年且九十(且:          )
(8)面山而居(面:    )          (10)吾与汝毕力平险(险:     )
(11)杂然相许(杂然:      ) (12)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易:      反:     )  
(13)虽多之死,有子存焉(虽:   )(14)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彻:        )
(15)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穷匮:         )(16)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负:     ) (17)一厝(厝:        )           (18)不治将益深 (益:      )   
(19)扁鹊望桓侯而还走(还:     )(20)汤熨之所及也(及:         )     (21)使人索扁鹊(索:   )     (22)桓侯故使人问之(故:    )      (23)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   )   (24)毁山之一毛(毛:     )
(25)黑质而白章(     )                (26)可以已大风(        ) 
(27)腊之以为饵(      )             (28)向吾不为斯役(        ) 
(29)若毒之乎(         )   (30)久已病矣(        )(31)驰然而卧(      )           (32)谨食之(         )(33)以尽吾齿 (    )    (34)赋敛之毒(     )    
(35)岁赋其二(     )(36)立有间(     )  (37)烟笼寒水(     )   
(38)殷情(      )  (39)把酒问青天(     )   (40)婵娟(      )3、下列虚词的词义或用法。(5分)
⑴且焉置土石?(       )     时而献焉  (      )(2)汝之不惠 (    ) 大方之家(     ) 若毒之乎(     )  吾欲之南海(     )(3)顺流而东行(     )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      )
熙熙而乐(     )          黑质而白章(     )
4、解释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8分)⑴河曲智叟亡以应。(       )通(      ),意为(         )   。⑵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通(      ),意为 (         )  。 ⑶甚矣,汝之不惠。(     )通(      ),意为 (        )  。 ⑷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通(       ),意为(        )   
(5)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通(        ),意为(        )   
(6)火齐之所及也(     )通(     ),意为(         )   (7)汤熨之所及也 (        )通(        ),意为(        )   (8)不辨牛马(       )通(      )。意为(          )
5.翻译下列句子。(24分)⑴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⑵“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3)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4)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5)、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6)、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7)、桓侯故使人问之。
(8)、臣是以无请也。
(9)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10)君将哀而生之乎? 
(11)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12)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
6.填空:(14分)⑴《秋水》中写河伯骄傲自大的句子是                                 。⑵河伯见到海神若后自我反省的句子是:野语有之曰:“                                            。”
 ⑶由本文引出的两个成语是              、            
(4)愚公之所以决心称山,是因为                            。  (用原文填空)
(5)蔡桓公评价医生的话是                                 。
(6)《捕蛇者说》揭示文章主题的句子是                          ,表现写作目的的句子是                               。
(7)在《使至塞上》中,描写落日时分边关所见,以其写景壮观,气势流畅,被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是:“                                       。”
(8)、在《泊秦淮》中,描写秦淮河特有的夜间景致的句子是:“                     。”
(9)、在《无题》中,以景渲染、烘托两个有情人的离愁别绪的句子是:“                                                 。”使用比喻,曲折丰富地表达两个有情人之间生死不渝的爱情的句子是:“                             。”
(10)、在《水调歌头》中表现诗人旷达的心胸和情怀,表达作者对人生的感悟的赋予哲理的词句是“                                              。”体现作者深挚崇高的思想境界和乐观思想,表达对离别的人们的美好的祝福的名句是:“                          。”
(11)、在《浣溪沙》中,被誉为“天然奇偶”,传诵千古的佳句是:“                 。”
7、朗读(4分)
(1)、选出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     )(1分)A、 君┃将哀而生之乎?            B、 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C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D 、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
(2)、用“/”标出句子朗读的节奏。(3分)A、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
B、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C、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8、阅读下列两则文言文,完成练习。(9分)
炳烛①夜读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②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③乎?”平公曰:“善哉!”【注释】①炳烛:点烛。②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为盲臣。③昧行:在黑暗中行走。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12、下面句子中的“于”和“晋平公问于师旷”的“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1分)A、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B、于厅事之东北角C、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D、游于是乎始13、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2分)⑴恐已暮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盲臣安敢戏君乎______________⑶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________⑷及鲁肃过寻阳________________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⑴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⑵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经:指儒家经典。博士:指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可不译。)
15、晋平公担心学不好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吕蒙不愿学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每处所填不超过5字)(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