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语文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语文版九年级上综合练习
  • 资料信息
  • 科目: 

    语文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 - 语文版九年级上综合练习

  • 格式:  PPT
  • 大小:  202K    3张
  • 时间:  2016-07

语文版九年级上文言文复习ppt课件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语文版九年级上文言文复习ppt课件
划分文言文句子的朗读节奏
一、根据文言句子语法结构确定朗读节奏
一般说来,文言句子的语法结构与现代汉语大体相同。一个完整的句子是由主语、谓语、宾语组成的。文言句子的朗读停顿往往在主谓之间或动宾之间。这样划分是符合句子意思的完整表达的。如: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予 / 尝求 / 古仁人之心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率 / 妻子 / 邑人 / 来此绝境
二、根据句首的语气词来确定朗读节奏
有些文言句子句首含语气词(发语词),表示将发表议论,提示原因,如“盖”、“夫”(读“ f ú ),往往在发语词后进行停顿,如:
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 (《捕蛇者说》)
盖 / 一岁之犯死者 / 二焉
夫环而攻之而不胜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夫 / 环而攻之 / 而不胜
三、根据句中起舒缓语气作用的“之”确定朗读节奏
文言文中,“之”的用法很多,很复杂。其中起舒缓语气作用的“之”有助于我们确定朗读节奏:停顿往往在“之后”,这样朗读使得整个句子的语气不至于显得急促,而是缓急有致。如: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庄子 逍遥游》)
鹏之 / 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扁鹊见蔡恒公》)
医之 / 好治不病 / 以为功。
四、根据句首的连词或总结性的词语确定朗读节奏
若句首出现表假设、转折等的连词,如“若”、“而”、“然则”等或表总结性的词语,如“故”、“是故”等,往往在这些词语的后面要加以停顿。如:
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活板》)
若 / 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
而山不加增 (《愚公移山》)
而 / 山不加增
然则何时而乐耶 (《岳阳楼记》)
然则 / 何时而乐耶
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亭记》)
故 / 自号曰醉翁也
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 (《论贵粟疏》)
是故 / 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
五、根据文句内在的逻辑意义确定朗读节奏
初中阶段所选文言文中有一个很典型的例句:其一犬坐于前(《狼》)此句中对“犬”的理解最为关键:不能理解为“狗”,而是“像狗一样”,“犬”是名词作状语。这句话的意思是:其中的一只狼像狗一样坐在(屠夫)的前面。根据文句意思的理解,这句话的停顿应在“其一”的后面才是正确的,即:其一 / 犬坐于前。
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
岂若 / 吾乡邻之 / 旦旦有是哉
而 / 乡邻之生 / 日蹙
而乡邻之生日蹙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中 / 峨冠而多髯者 / 为东坡
文言文的翻译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
1、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
2、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 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文言文翻译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
1、“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2、“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比如“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沛公的侍卫樊哙。“者也”是语尾助词,不译。
3、“补”,就是增补。A、变单音词为双音词;B、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C、补出省略了的语句。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4、“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
5、“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介宾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翻译时一般应调整语序,以便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