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语文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10.吴汉何尝杀妻
  • 资料信息
  • 科目: 

    语文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 - 10.吴汉何尝杀妻

  • 格式:  PPT
  • 大小:  893K    25张
  • 时间:  2016-07

《吴汉何尝杀妻》ppt课件(25页)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吴汉何尝杀妻》ppt课件(25页)《吴汉何尝杀妻》ppt课件(25页)
邓拓
吴汉何尝杀妻
罗贯中《三国演义》笔下的曹操是奸诈、残忍、任性、多疑的反面人物典型。
“奸雄”
陈寿《三国志》认为曹操在三国历史上“明略最优”,“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曹操御军三十余年,但手不释卷,登高必赋,长于诗文、草书、围棋。生活节俭,不好华服。与人议论,谈笑风生。“勋劳宜赏,不吝千金;无功望施,分毫不与”。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流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曹操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
“英雄”
作者简介
邓拓(1912-1966),笔名马南邨,当代历史学家、杂文家。曾任《晋察冀日报》社社长、晋察冀新华分社社长等。解放后曾任《人民日报》社社长、总编辑等。
邓拓毕生笔耕不辍,热情讴歌中国人民革命事业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对“左”倾机会主义思潮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坚决的斗争。
在广大群众的心目中,邓拓的名字是与《燕山夜话》和《三家村札记》连在一起的。
读准字音
马南邨 篡位 燕薊 自刎 诬害
校订 祠堂
理解词义
(1)死心塌地:
(2)中兴:
(3)造次:
(4)殊不知:
(5)无稽:
毫无根据。稽,查考。
竟不知道。
由衰微而复兴(多指国家)。
形容主意已定,决不改变。
匆忙,仓促。
以反问句为题,造成悬念,吸引读者的注意力,而且它本身就是答案,读者一目了然。
吴汉何尝杀妻?
吴汉没有杀妻
文章结构:
一(1)提出观点:谁要是把戏当成读历史,那就不免要上当。(引论)

二(2—8)批驳错误观点,以四段史料和《后汉书》上没有记载为据,证明吴汉不曾杀妻。(本论)
第一层(2)简述剧情,树靶子。

第二层(3—8)引史批驳(论据充分,内涵丰富)
三(10)结论:历史剧不能胡编乱造
历史剧创作原则和创作态度
文章结构:
一(1)提出观点:谁要是把戏当成读历史,那就不免要上当。(引论)
二(2—8)批驳错误观点,以四段史料和《后汉书》上没有记载为据,证明吴汉不曾杀妻。(本论)
第一层(2)简述剧情,树靶子。
第二层(3—8)引史批驳(论据充分,内涵丰富)
结论:历史剧不能胡编乱造
杀妻《后汉书》必记
《后汉书》没有记载
所以吴汉未尝杀妻
演绎论证
整体感知课文,复述《吴汉杀妻》的故事情节
作者否定“吴汉杀妻”的历史真实性,提出了哪些论据?
《后汉书·吴汉传》的记载:“吴汉字子颜,南

阳宛人也。家贫,给事县为亭长。王莽末,以

宾客犯法,乃亡命至渔阳。资用乏,以贩马自

业。往来燕蓟间,所至皆交结豪杰。”

供职
因为

匮乏
靠、凭借
从吴汉的身份证明吴汉未尝杀妻。
《后汉书·吴汉传》“汉尝出征,妻子在后买田业。

汉还,让之曰:军师在外,吏士不足,何多买田宅

乎?遂尽以分与昆弟外家。”
责怪、埋怨
哥哥
从吴汉的家庭关系,证明他没有“杀妻”的变故。

汉代刘珍的《东观记》:“汉但修里宅,不起

第。夫人先死,薄葬小坟,不作祠堂也。”

大宅子
从吴汉夫人的名位正常,证明没有引起“杀妻”之类变故的可能。
《后汉书》所载,吴汉“为人质厚少文,

造次不能以辞自达”。
匆忙、仓促
从吴汉的为人来看,“杀妻”不可能。如有,史书定要大书特书,决不至于一字不提。
哪一条证据最主要?
文中的哪一句话最重要?
“在汉代的历史典籍中,完全找不到所谓‘吴汉杀妻’的事实根据。”
“如果吴汉确曾杀过王莽的女儿而后投奔刘秀,那末,在《后汉书》上一定要大书特书,夸奖他的忠孝,决不至于一字不提。”
前后照应
学会对史料的总体把握
1、画出本文的观点和作者对历史剧创作原则的基本看法。
2、你怎么看待作者的观点?结合看过的历史剧,谈谈自己的看法。
课文用以否定“吴汉杀妻”的历史真实性的论据既有具体的史料,又有对于史料的总体把握。具体的史料有四则,第一则是关于吴汉生平的,第二则和第三则是关于吴汉家庭关系的,第四则是关于吴汉为人的。然而最主要的,具有根本意义的是对于史料的总体把握,即“在汉代的历史典籍中,完全找不到所谓`吴汉杀妻’的事实根据”。
小 结
1、作者通过否定旧戏《斩经堂》中吴汉杀妻的历史真实性,阐述了“历史的真实和舞台艺术的真实,有时距离很大,谁要是把看戏当成读历史,那就不免要上当”的观点,并告诫人们“不能胡编乱造历史剧”。
2、从语言层面看,本文的价值主要在于以下两个方面:
——引述剧情的简洁
——对于史料的分析
《斩经堂》→→→吴汉未尝杀妻
写作目的是什么?
一方面:“历史的真实和舞台艺术的真实,有时距离很大,谁要是把看戏当成读历史,那就不免要上当。”
另一方面:“把历史故事编成戏剧,虽然不必要照搬史实,但是也不应该捏造情节,胡编滥造。”
(读者或观众)
(作者或编者)
结合看过的戏说历史的电视剧,以“我看戏说”为题,谈谈自己对这类作品的创作原则或社会效应的看法。
《康熙王朝》此剧中不乏涉台的“历史败笔”:
一是康熙二十八年施琅替郑经夺回金厦。史实是施琅在清顺治十三年即已降清,在康熙元年被封为福建水师提督,而金厦在康熙十九年即被大清收复。
二是康熙三十二年收复台湾。历史事实是,康熙二十二年施琅率军收复台澎。
三是清军功陷台湾,郑经自刎。历史上,郑经早死于康熙二十年正月,台湾由其次子郑克爽降清。
四是康熙把台澎合成一县,命魏东亭去当县令。实际上,清在台设立一府三县,由台湾府下辖台湾、凤山、诸罗三县。
五是康熙下密旨给姚启圣,令施琅不得入台。而事实是,收复台湾后,施琅不仅入台接受郑克爽投降,而且在台三个多月进行安抚。
《康熙王朝》、《雍正王朝》、《汉武大帝》……近年来,历史剧热播,学了本文,你对这些历史剧有何看法?请组织语言表达你的观点。
附文赏读:
国人还有“心灵的故乡”吗?
——胡编乱改历史剧愈演愈烈
在社会各界对电视连续剧《走向共和》和新编小说《沙家滨》广泛质疑的时候,有消息传来,新拍电视连续剧《林海雪原》正在最后制作,“八一”将与观众见面。在戏说成风的当今文艺界,《林海雪原》会将原著演绎成什么样子.再次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新《林海雪原》人物性格和情感戏大大增加,杨子荣被改编成了一个在首长身边做饭的炊事员,聪明、诙谐得像“老油条”,经过艰苦卓绝的剿匪战斗最后成长为一位铁血英雄;剧中还创造了一位女性角色,失落入土匪窝,最后投诚,对杨子荣一往情深……
时下,文艺界胡编历史,戏说、新编经典剧目颇为时髦,“汉奸”变“英雄”、“英雄”变“流氓”屡见不鲜,甚至到了不颠倒黑白、混淆是非不成剧的地步。以至于一些像新《林海雪原》这样的新作还未与人们见面,就引起了种种猜测。
一段时间以来,历史剧翻案之风越来越多,也越做越奇,生性暴戾的雍正皇帝变成了刚正干练、爱民如子的模范;大贪官竟然善良,和蔼,精明,而其贪婪是不得已而为之……《走向共和》更是将歪曲历史演绎到了极致:臭名昭著的李鸿章成了19世纪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慈禧、袁世凯也都成了出色的政治家,他们都殚精竭虑,具有远见卓识。而维新志士却成了志大才疏的投机分子,不懈追求民主共和的孙中山,看上去却显得有些不识时务、违背纲常、个人英雄主义、唯恐天下不乱……”
一些作品对原有经典著作的改编新编也“蔚然成风”。新编话剧《红岩》中,江姐与许云峰成了一对男欢女爱的情人,叛徒甫志高一口天津话,满嘴骂大街,说江姐“越来越骚”,若招供可以奖励别墅、帅哥……新编小说《沙家滨》面世,更使民怨沸腾,秀外慧中的抗日女英雄阿庆嫂竟成了胡传魁的姘头、郭建光的情妇,成了一个风流成性的“潘金莲”,令人瞠目结舌。照此下去,包公也会被“改造”成为一个贪官,岳飞可以“改造”成为大卖国贼,雷锋也将被“改造”成一个缺德的自私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