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语文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10.吴汉何尝杀妻
  • 资料信息
  • 科目: 

    语文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 - 10.吴汉何尝杀妻

  • 格式:  PPT
  • 大小:  339K    20张
  • 时间:  2016-07

《吴汉何尝杀妻》ppt课件3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吴汉何尝杀妻》ppt课件3《吴汉何尝杀妻》ppt课件3
吴汉何尝杀妻
——邓拓
执教者:泉州外国语中学刘顺玉
罗贯中《三国演义》笔下的曹操是奸诈、残忍、任性、多疑的反面人物典型。
“奸雄”
陈寿《三国志》认为曹操在三国历史上“明略最优”,“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曹操御军三十余年,但手不释卷,登高必赋,长于诗文、草书、围棋。生活节俭,不好华服。与人议论,谈笑风生。“勋劳宜赏,不吝千金;无功望施,分毫不与”。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流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曹操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
“英雄”

吴晗照片:
邓拓
邓拓(1912-1966),原名邓子健、邓云特,出生于福建闽侯一个旧知识分子家庭。他从小就酷爱文学艺术。一九六一年,邓拓应《北京晚报》的要求,开设了《燕山夜话》专栏。以马南邨为笔名 。在此之后,他又与吴晗、廖沫沙同志合作,在《前线》杂志上开设了《三家村札记》的专栏。 林彪、江青等人,出于整垮北京市委,进而搞乱全国,乱中夺权的阴谋,《燕山夜话》变成了“反党黑文”,“三家村”被打成“反党集团”,制造了一起震动全国的特大冤案。邓拓因此而含冤自尽,成为“四人帮”一九六六年大兴文字狱的第一个牺牲者。 邓拓的杂文重史识、史论,抓住现实,旁征博引,含蓄委婉,可谓雅俗共赏。

复述故事:
《斩经堂》
吴汉何尝杀妻

吴汉未尝杀妻。
吴汉没有杀妻。
“杀”还是“没杀”——这是一个问题!
《后汉书·吴汉传》的记载:“吴汉字子颜,南

阳宛人也。家贫,给事县为亭长。王莽末,以

宾客犯法,乃亡命至渔阳。资用乏,以贩马自

业。往来燕蓟间,所至皆交结豪杰。”
从吴汉的出身证明吴汉未尝杀妻。
《后汉书·吴汉传》“汉尝出征,妻子在后买田业。

汉还,让之曰:军师在外,吏士不足,何多买田宅

乎?遂尽以(之)分与昆弟外家。”
吴汉家庭关系或夫妻关系很正常,看不出有“杀妻”之类的变故。
汉代刘珍的《东观记》:“汉但修里宅,不起

第。夫人先死,薄葬小坟,不作祠堂也。”
吴汉夫人的名位正常,没有引起“杀妻”之类变故的可能。
《后汉书》所载,吴汉“为人质厚少文,

造次不能以辞自达”。
从吴汉的为人来看,“杀妻”不可能。如有,史书定要大书特书,决不至于一字不提。
结论:吴汉未尝杀妻
在汉代的历史典籍中,完全找不到“吴汉杀妻”的记载。
如果吴汉确曾杀妻,那么汉代典籍必有记载。决不至于一字不提。
哪一条证据最主要?
文中的哪一句话最重要?
“在汉代的历史典籍中,完全找不到所谓‘吴汉杀妻’的事实根据。”
“如果吴汉确曾杀过王莽的女儿而后投奔刘秀,那末,在《后汉书》上一定要大书特书,夸奖他的忠孝,决不至于一字不提。”
前后照应
学会对史料的总体把握
《斩经堂》→→→吴汉未尝杀妻
写作目的是什么?
一方面:“历史的真实和舞台艺术的真实,有时距离很大,谁要是把看戏当成读历史,那就不免要上当。”
另一方面:“把历史故事编成戏剧,虽然不必要照搬史实,但是也不应该捏造情节,胡编滥造。”
(读者或观众)
(作者或编者)
探究:
作者说:“谁要是把看戏当成读历史,那就不免要上当。”请你结合你所看过(或所知道)的影视作品来谈谈你的看法。
《康熙王朝》此剧中不乏涉台的“历史败笔”:
一是康熙二十八年施琅替郑经夺回金厦。史实是施琅在清顺治十三年即已降清,在康熙元年被封为福建水师提督,而金厦在康熙十九年即被大清收复。
二是康熙三十二年收复台湾。历史事实是,康熙二十二年施琅率军收复台澎。 
三是清军功陷台湾,郑经自刎。历史上,郑经早死于康熙二十年正月,台湾由其次子郑克爽降清。
四是康熙把台澎合成一县,命魏东亭去当县令。实际上,清在台设立一府三县,由台湾府下辖台湾、凤山、诸罗三县。
五是康熙下密旨给姚启圣,令施琅不得入台。而事实是,收复台湾后,施琅不仅入台接受郑克爽投降,而且在台三个多月进行安抚。
周瑜其人:少年得志,风度可人,议论英发,有口皆碑,文采超群,精于音乐,谦恭有礼,心胸开阔,以德服人,折节容下。

程普:“与公瑾交往,如同啜饮美酒,不知不觉醉了。”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写道: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历史实际上就是一个挂衣服的钩子,能挂很多衣服在上面,所以你想挂什么就挂什么。
老舍说过:对历史负责,对艺术负责,对观众负责。
董建中博士的话很有意思,他说清史本身就很丰富,没有必要再虚构了,何况虚构后还那么多错。艺术作品是可以夸张的,但绝不能自诩为历史正剧,这样会严重误导观众。
吉林大学文学院教授李新宇认为:《三国》之毒在于“以文乱史”。
http://gb.chinabroadcast.cn/3601/2004/09/02/342@287471.htm
http://www.pinghenglun.com/wenzhang/lishiju.htm

http://www.sznews.com/n/ca650219.htm
1、为什么说无中生有地硬把“杀妻”的情节安在吴汉的头上,并没有抬高吴汉的身价,反而诬害了吴汉?
作业: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所引四段古文的意思。
谢谢各位老师莅临指导 祝各位老师快乐健康
再见!
3、试着给全文分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