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语文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10.吴汉何尝杀妻
  • 资料信息
  • 科目: 

    语文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 - 10.吴汉何尝杀妻

  • 格式:  PPT
  • 大小:  566K    25张
  • 时间:  2016-07

《吴汉何尝杀妻》ppt课件1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吴汉何尝杀妻》ppt课件1《吴汉何尝杀妻》ppt课件1
邓拓
吴汉何尝杀妻
语文版九年级语文第三单元
罗贯中《三国演义》笔下的曹操是奸诈、残忍、任性、多疑的反面人物典型。
“奸雄”
陈寿《三国志》认为曹操在三国历史上“明略最优”,“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曹操御军三十余年,但手不释卷,登高必赋,长于诗文、草书、围棋。生活节俭,不好华服。与人议论,谈笑风生。“勋劳宜赏,不吝千金;无功望施,分毫不与”。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流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曹操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
“英雄”
作者简介
邓拓,笔名马南邨,当代历史学家、杂文家。曾任《晋察冀日报》社社长、晋察冀新华分社社长等。解放后曾任《人民日报》社社长、总编辑等。
邓拓毕生笔耕不辍,热情讴歌中国人民革命事业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对“左”倾机会主义思潮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坚决的斗争。
在广大群众的心目中,邓拓的名字是与《燕山夜话》和《三家村札记》连在一起的。
读准字音
马南邨 篡位 燕薊 自刎 诬害
校订 祠堂
理解词义
(1)死心塌地:
(2)中兴:
(3)造次:
(4)殊不知:
(5)无稽:
毫无根据。稽,查考。
竟不知道。
由衰微而复兴(多指国家)。
形容主意已定,决不改变。
匆忙,仓促。
整体感知课文,复述《吴汉杀妻》的故事情节
作者用一个问句做题目,是为了造成悬念,吸引人们的注意力,而且它本身就是答案,读者一目了然。
吴汉何尝杀妻?
吴汉没有杀妻
作者要否定“吴汉杀妻”的历史真实性,提出哪些论据?你认为作者的论据能说服你吗?哪些论据说服力最强?
《后汉书·吴汉传》的记载:“吴汉字子颜,南

阳宛人也。家贫,给事县为亭长。王莽末,以

宾客犯法,乃亡命至渔阳。资用乏,以贩马自

业。往来燕蓟间,所至皆交结豪杰。”

供职
因为

匮乏
靠、凭借
从吴汉的出身证明吴汉未尝杀妻。
《后汉书·吴汉传》“汉尝出征,妻子在后买田业。

汉还,让之曰:军师在外,吏士不足,何多买田宅

乎?遂尽以分与昆弟外家。”
责怪、埋怨
哥哥
吴汉家庭关系或夫妻关系很正常,看不出有“杀妻”之类的变故。

汉代刘珍的《东观记》:“汉但修里宅,不起

第。夫人先死,薄葬小坟,不作祠堂也。”

大宅子
吴汉夫人的名位正常,没有引起“杀妻”之类变故的可能。
《后汉书》所载,吴汉“为人质厚少文,

造次不能以辞自达”。
匆忙、仓促
从吴汉的为人来看,“杀妻”不可能。如有,史书定要大书特书,决不至于一字不提。
课文用以否定“吴汉杀妻”的历史真实性的论据既有具体的史料,又有对于史料的总体把握。具体的史料有四则,第一则是关于吴汉生平的,第二则和第三则是关于吴汉家庭关系的,第四则是关于吴汉为人的。然而最主要的,具有根本意义的是对于史料的总体把握,即“在汉代的历史典籍中,完全找不到所谓`吴汉杀妻’的事实根据”。

如果吴汉确曾杀妻,那么《后汉书》必有记载
《后汉书》没有吴汉杀妻的记载
所以,吴汉未尝杀妻
探究:上述论据是如何推理出“吴汉杀妻”的结论的?
本文的论据和结论可组成如下推理:
“如果吴汉确曾杀过王莽的女儿而后投奔刘秀,那末,在《后汉书》上一定要大书特书,夸奖他的忠孝,决不至于一字不提。”
演绎是从一般性的前提推论出个别性结论的方法,先假说,后求证,这是从一般到个别,推论和判断个别事例的认识方法。
演绎论证
例:
大前提 : “凡金属都可以导电”、
小前提 : “铁是金属”,
结论: “所以铁能导电”。
归 纳 总 结
演绎论证在逻辑学中称为三段论式。运用演绎论证最要紧的是作为论据的一般原理(即大前提)必须正确。
  例如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一文中,在评价张思德的死时这样写道: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阶级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上例就是典型的演绎论证。“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是大前提(一般事理);“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是小前提(个别事物);张思德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是结论。
  演绎推理在几种推理中可靠性最大,所以演绎论证说服力最强,在科技论文中得到广泛应用。科技文献大量的公式推导,也都是演绎论证。
归纳论证:
归纳是从个别性的前提推论出一般性结论的方法,先摆事实,后求结论,这是从个别到一般,寻求事物普遍特征的认识方法。
这两种推理的思维方向是相反的。
1、大前提:所有干部都必须学习马克思主义,
小前提:他是干部,
结论:
2、大前提:如果天气燥热就会下雨,
小前提:今天很燥热,
结论:
3、大前提:学生的学习成绩不好,或者由于基础差,或者由于教师辅导不够,或者由于注意力不集中。
小前提:王昆的学习成绩不好,不是由于基础差,也不是由于教师辅导不够,
结论:
推理练习
1、画出本文的观点和作者对历史剧创作原则的基本看法。
2、你怎么看待作者的观点?结合看过的历史剧,谈谈自己的看法。
观点:
“历史的真实和舞台艺术的真实,有时距离很大”
结论:
“历史剧不能胡编乱造”
杀妻《后汉书》必记
《后汉书》没有记载
所以吴汉未尝杀妻
演绎论证
论据充分
内涵丰富
小 结
1、作者通过否定旧戏《斩经堂》中吴汉杀妻的历史真实性,阐述了“历史的真实和舞台艺术的真实,有时距离很大,谁要是把看戏当成读历史,那就不免要上当”的观点,并告诫人们“不能胡编乱造历史剧”。
2、从语言层面看,本文的价值主要在于以下两个方面:
——引述剧情的简洁
——对于史料的分析
结合看过的戏说历史的电视剧,以“我看戏说”为题,谈谈自己对这类作品的创作原则或社会效应的看法。
附文赏读:
国人还有“心灵的故乡”吗?
——胡编乱改历史剧愈演愈烈
在社会各界对电视连续剧《走向共和》和新编小说《沙家滨》广泛质疑的时候,有消息传来,新拍电视连续剧《林海雪原》正在最后制作,“八一”将与观众见面。在戏说成风的当今文艺界,《林海雪原》会将原著演绎成什么样子.再次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新《林海雪原》人物性格和情感戏大大增加,杨子荣被改编成了一个在首长身边做饭的炊事员,聪明、诙谐得像“老油条”,经过艰苦卓绝的剿匪战斗最后成长为一位铁血英雄;剧中还创造了一位女性角色,失落入土匪窝,最后投诚,对杨子荣一往情深……
时下,文艺界胡编历史,戏说、新编经典剧目颇为时髦,“汉奸”变“英雄”、“英雄”变“流氓”屡见不鲜,甚至到了不颠倒黑白、混淆是非不成剧的地步。以至于一些像新《林海雪原》这样的新作还未与人们见面,就引起了种种猜测。
一段时间以来,历史剧翻案之风越来越多,也越做越奇,生性暴戾的雍正皇帝变成了刚正干练、爱民如子的模范;大贪官竟然善良,和蔼,精明,而其贪婪是不得已而为之……《走向共和》更是将歪曲历史演绎到了极致:臭名昭著的李鸿章成了19世纪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慈禧、袁世凯也都成了出色的政治家,他们都殚精竭虑,具有远见卓识。而维新志士却成了志大才疏的投机分子,不懈追求民主共和的孙中山,看上去却显得有些不识时务、违背纲常、个人英雄主义、唯恐天下不乱……”
一些作品对原有经典著作的改编新编也“蔚然成风”。新编话剧《红岩》中,江姐与许云峰成了一对男欢女爱的情人,叛徒甫志高一口天津话,满嘴骂大街,说江姐“越来越骚”,若招供可以奖励别墅、帅哥……新编小说《沙家滨》面世,更使民怨沸腾,秀外慧中的抗日女英雄阿庆嫂竟成了胡传魁的姘头、郭建光的情妇,成了一个风流成性的“潘金莲”,令人瞠目结舌。照此下去,包公也会被“改造”成为一个贪官,岳飞可以“改造”成为大卖国贼,雷锋也将被“改造”成一个缺德的自私鬼……
作 业
1、上网或到学校图书馆查找、搜集关于评论当代历史剧创作的文章,摘录主要观点,写一则读书笔记。

2、调查当地地方戏的发展状况,并试分析其原因,写一份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