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语文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28.*马说
  • 资料信息
  • 科目: 

    语文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 - 28.*马说

  • 格式:  PPT
  • 大小:  652K    10张
  • 时间:  2016-07

《马说》洋思教学模式ppt课件(2课时)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马说》洋思教学模式ppt课件(2课时)
马说 韩愈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本文,背诵这篇短小精悍、波澜横生的千古名作,了解“说”的文体特点。
2.熟练掌握文中的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理解文中的诸多寓意 。
3.领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思想感情,感受封建社会摧残和埋没人才的黑暗现实。。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现在河南孟州)人,唐代散文家、诗人,散文尤其著名,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倡导者,是“唐宋八大家”之首。自谓郡望(郡里的显贵家族)昌黎,世称韩昌黎,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官至吏部侍郎,故又称韩吏部。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
作者简介
“说”是我国古代的一种议论性体裁,与现代的杂文近似,用以陈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看法。“马说”即谈马、论马。
文体介绍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朗诵课文
zhǐ
pián
shí


shí
xiàn
dàn
自学指导一:重点词语解释 1、马之千里者 之: 2、世有伯乐 伯乐:
3、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
4、祗辱于奴隶之手 祗: 辱: 5、骈死于槽枥之间 骈: 槽枥:
6、不以千里称也 以: 称:
7、一食或尽粟一石 一食: 尽: 8、才美不外见 才美:
9、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常: 等: 10、一食或尽粟一石 或:
11、策之不以其道 道: 12、食之不能尽其材 尽:
13、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鸣: 通:
14、执策而临之 临: 15、其真不知马也 知:
16、安求其能千里耶?安:
助词,无义
擅长相马之人,本文指识别人才的人
日行千里的马,本文指人才
只是
辱没
两马并驾
喂牲口用的食器
凭,凭借
著称
吃一顿
吃完
才能,美好的素质
普通的
等同,一样
有时
方法,正确的方法
竭尽
马鸣叫
通晓
面对
识别,了解
怎么

自学指导二:解释下列划线字的意思
{
执策而临之
策之不以其道

{
食不饱,力不足
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之不能尽其材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

骈死于槽枥之间
策之不以其道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
鞭子,名词
用鞭子打,动词
}shí,吃
}sÌ,通“饲”,喂
指代“千里马”
难道,表反问语气
恐怕,表推测语气
“的”,结构助词
指代“千里马”
无意义,调节音节
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

4、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5、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自学指导三:翻译句子
也只能在仆役的手下受到屈辱,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不以千里马著称。
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
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鞭策它,不按正确的方法,喂养又不能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听它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
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
1.解释下列加线的词语。
A.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B.策之不以其道
C.安求其能千里也
D.一食或尽粟一石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3.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不识千里马啊!
作者借千里马被埋没,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表达了对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的强烈不满。
通“饲”,喂养
驾驭,用鞭打
怎么
有时
当堂训练:中考试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