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语文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28.*马说
  • 资料信息
  • 科目: 

    语文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 - 28.*马说

  • 格式:  PPT
  • 大小:  1.26M    20张
  • 时间:  2016-07

《马说》ppt课件26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马说》ppt课件26《马说》ppt课件26
23 马说
1、了解作家作品(学生自行收集汇报、整理)。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现在河南孟县)人。唐代文学家,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
《马说》大约作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795~800)。“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看法。其时,韩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曾三次上书宰相求擢用,“而志不得通”。尽管如此,他仍然声明自己“有忧天下之心’,不会遁迹山林。后相继依附于宣武节度使董晋、武宁节度使张建封幕下,郁郁不乐,所以有“伯乐不常有”之叹。
2、掌握下列加点字的拼音。
祇(zhǐ) 骈(pián)
槽枥(cáo lì)
食马者(sì) 粟(sù)
一石(dàn) 邪(yé)
A、古今异义
一食或尽粟一石 古:有时
今:或者
执策而临之 古:马鞭
今:政策,决策
B、通假字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通“饲”喂)
才美不外见
(“见”通“现”)
食之不能尽其材
(“材”通“才”)
其真无马邪
(“邪”通“耶”)
C、常用字
虽:即使 者:的人 欲:想

D、重点实词
祗:只是 骈:两马并驾

辱:受屈辱 石:量词
E、多义字
食:一食或尽粟一石
(量词,顿,餐 )
食之不能尽其材
( 动词,喂 )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喂 )
食不饱,力不足
( 动,吃 )
能:安求其能千里也
(动词,能够 )
虽有千里之能
( 能力 )
策:策之不以其道
(动,鞭打 )
执策而临之
( 名,马鞭 )
F、词类的活用
一食或尽粟一石
(形作动,吃尽 )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数作动,行千里)
策之不以其道
( 名作动,鞭打 )
食之不能尽其材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竭尽)
4、翻译下列句子。
(1)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和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不会获得千里马的称号。
(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况且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3)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
二、整体感知
1、概括各段大意。
第一段:提出论点。
第二段:写千里马“才美不外见”的原因。
第三段:对食马者的无知进行痛斥,归结中
心。
2、千里马、伯乐、食马者各比喻什么?
千里马比喻人才;
伯乐比喻发现人才的人(统治者);
食马者比喻愚妄浅薄的统治者。

3、体会文章中心。
本文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表达了作者的愤懑不平,并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进行了讽刺和控诉。
三、具体分析
1、伯乐和千里马的寓意及其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千里马喻人才,伯乐喻能发现赏识任用人才的人。
先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要发现人才,爱护人才,否则,人才就会被埋没,有人才也等于没有人才。在韩愈看来,世上缺乏的不是人才,而是发现人才的人。所以说课文中流露的是作者怀才不遇之情和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愤懑和控诉。
2、本文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先从正面提出问题:“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然后笔锋一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从反面展开议论。接下来,自然就写到千里马被埋没的遭遇、其才美不得外现的原因,对无知的“食马者”发出强烈的谴责,进行了辛辣的嘲讽。文章虽短,中心却十分突出。以“伯乐不常有”开始,中间以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千里马“才美不外见”写食马者的无知及其造成的恶果,然后对食马者的无知进行痛斥,最后归结出“其真不知马也”这一贯穿全文的中心句。
四、探究拓展
1、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分别是什么?
直接原因: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间接原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其真不知马也。
2、本文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体现了作者对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摧残人才的行径的强烈不满和义愤,希望统治者能发现和识别人才,委以重任。
3、当今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怎样才能做到多出人才、人尽其才?这些话题是常谈常新的,请你联系现实谈谈自己的看法。
生甲:
要有创新精神(当今社会需要有创新精神的人才),能发现新的思想方法,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处处为公司、单位着想,做事尽心尽力,安分守己(此句可以删掉,有点偏了)。要做到人尽其才,应该培养人才,重视人才,正确用好人才。(没有联系实际谈,“怎样才能多出人才”这问没答到)
生乙:
当今社会需要的是能够不断创新、不墨守成规的人
才;要做到多出人才,就必须从自身及国家两个方面做
起,我们必须有上进的意识,把自己培养成人才,而国
家亦要不断发掘培养人才的方法,并施行这一方法来培
养人才;要人尽其才,就必须先发现人才,国家和社会
要多制造机会让人才展示自己,人才本身亦要努力“推销”
自己。在现实中,贿赂、请枪手等现象普遍存在,我们
必须共同力抗这些不公平,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
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多出人才,人尽其才”。(该生答得
较为全面、完整,不错)
分析:
对于这个题的把握,很多同学都做得不理
想,像甲生这样答偏、答得不完整的很多,但更多
的是没有结合现实去谈。其实答此题,第1问是没
问题的,关键是第2问,可以结合课文(首先你要
为能成为一匹千里马而努力,另外,千里马要靠伯
乐来发现,才能尽其才)这两点来谈。
课件使用说明1:
第一张:了解作家作品(学生自行收集汇报、整理)
第二张:让学生通过预习掌握重点字词的读音。
第三张——第八张: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课文的重点字词的解释和用法。
第九章:让学生掌握重点句子的翻译。
第十章——第十一章:理清文章结构、初步体会文章中心、弄清“千里马、伯乐和食马者”的比喻义。
课件使用说明2:
第十二张——第十三张:具体分析伯乐和千里马的寓意及其二者之间的关系;文章的结构特点。
第十四张:探究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探究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十五张:让学生讨论,结合实际探究话题:当今社会需要怎样的人才?怎样才能做到多出人才、人尽其才?
第十六张——第十八张:对个别学生的作业反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