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语文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28.*马说
  • 资料信息
  • 科目: 

    语文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 - 28.*马说

  • 格式:  PPT
  • 大小:  1.23M    22张
  • 时间:  2016-07

语文版《马说》ppt课件24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语文版《马说》ppt课件24语文版《马说》ppt课件24
伯乐相马
马 说
韩愈
课件制作:毛光华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朗读及背诵训练
2、了解作者及背景
3、分析文章第一段
韩愈,唐代文学家、思想家,字退之,世称“韩昌黎”。唐代“古文运动”领袖,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
作者简介
这篇《马说》大约作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这时,韩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25岁中进士以后,长期不被重用。他曾三次上书宰相求擢用。很可惜有“忧天下之心”的他,终未被采纳。后来又相继依附于一些节度使幕下,郁郁不得志,再加上当时奸佞当权,政治黑暗,有才能之士不受重视,所以他有“伯乐不常有”之叹。
背景资料
“说”是我国古代的一种议论性体裁,与现代的杂文近似,用以陈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看法。“马说”即谈马、论马。
文体介绍
请选择与“马说”的“说”不相同的项( )
A.《周公说梦》
B.《爱莲说》
C.《捕蛇者说》
D.《说勤》
A.D




读准字音

节奏准确

读得流畅
感情充沛
课文分析
1、结合课文自主翻译第一段。

2、哪一句表明了作者的观点?

3、没有伯乐,千里马命运如何呢?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伯乐的重要性。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本文的论点。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千里称也。”
——千里马的悲惨结局。
课时总结
随堂练习
1、本文的作者是 ,他是 代著名的文学家, 之一。与 并称为“韩柳”。
2、“说”是古代一种散文文体,以 为主,类似于今天的 。我们学过的文体相同的作品还有 、 等。
3、划分句子的停顿,不准确的是( )
A.千 里 马\ 常 有,而 \伯 乐\ 不 常 有
B.骈 死 \于 槽 枥 之 间
C.食 马 者 \不 知 其 能 \千 里 而 食 也
D.且 \欲 与 常 马 等\不 可 得
韩愈

唐宋八大家
柳宗元
议论
杂文
《捕蛇者说》
《爱莲说》
C
4、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伯乐的诞生在先,千里马的出现在后。
B. 千里马其实一直都有,只是在被伯乐发现后,千里马的才能才被世人认识。
C. 这句话表明了伯乐的重要性。
D. “千里马”其实是人才的喻称。
5、解释加点的词语。
1)然后有千里马
2)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3)骈死于槽枥之间
4)不以千里称也
A
这样以后
仆役、马夫
一起
称呼
6、用原文回答:
1)本文的主旨句是哪一句?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2)哪句话表明了伯乐对于千里马的重要性?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3)被埋没的千里马结局怎样?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第二、三段。
2、理解本文运用比喻说理的方法,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3、聊聊关于“人才”的话题。
课文分析
1、综观全文,说说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是什么?
2、哪些文字表现了对“食马者”的愤慨和嘲讽之情?
3、哪些语言能体现食马者的无知和浅薄?
4、总结全文的句子是什么?
5、你觉得本文仅仅是在讲述一个关于千里马被埋没的故事吗?故事里的深意是什么?
托物寓意
借千里马难遇伯乐,最终被埋没的故事,揭露封建统治者埋没和摧残人才的罪行,也表达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慨。
什么样的人才能算是“千里马”?
深入探讨
如果你是“千里马”却怀才不遇,你会向哪个古人学习?

A.韩愈 怀才不遇写文章
B.苏秦 悬梁刺股终成材
C.诸葛亮 蛰伏隆中待明主
D.陶渊明 归隐田园乐悠悠
E.苏轼 举杯邀月品人生
F.李白 扁舟一叶醉江湖
知识拓展
随堂练习
1、选出注音有误的项( )
A. 骈死于槽枥之间(bìng)
B. 才没不外见(xiàn)
C. 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sì)
D. 其真无马邪(yé)
2、“食”意义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 一食或尽粟一石
B. 其能千里而食也
C. 食之不能尽其材
D. 谨食之,时而献焉
A
A
3、解释“其”在各句中的不同含义。
1)安求其能千里也
2)其真无马邪
3)其真不知马也
4、不含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
A. 才没不外见
B. 食之不能尽其材
C.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D. 其真无马邪
代千里马
难道
恐怕,表推测
C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3)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6、本文运用了 的写法,“千里马”比喻 ,“伯乐”比喻 ,
食马者比喻 。这篇文章尖锐地讽刺了 ,抒发了 的愤慨之情。
7、理解背诵课文。
托物寓理
人才
识别和重用人才的人
埋没、摧残人才者
封建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愚昧和昏庸
怀才不遇
祝同学们发愤磨砺,马到成功!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