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语文S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8 * 大自然的语言
  • 资料信息
  • 科目: 

    语文S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 8 * 大自然的语言

  • 格式:  PPT
  • 大小:  1.5M    38张
  • 时间:  2016-08

《大自然的语言》ppt课件17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大自然的语言》ppt课件17《大自然的语言》ppt课件17《大自然的语言》ppt课件17

大自然的语言
     竺可桢
根据《一门丰产的科学——物候学》改写
学习目标
1、识记文学常识。
2、扫清文字障碍,积累词语。
3、学习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
4、理解本文条理分明地说明事物的特点。
5、学习准确、生动、典雅的语言。
6、了解物候现象,学会在生活中运用物候知识。
文学常识:作者简介
名—— 竺可桢。
地——浙江上虞人。
时——现代。
评——气象学家、地理学家。中国现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
著——主编了《中国自然区划》、《中国自然地理》等丛书。



(zhú zhēn)
扫清文字障碍,积累常用词语
萌发( )翩然( ) 孕育( )簌簌( ) 销声匿迹( ) 风雪载途( ) 区域( )纬度( )
méng
piān
yùn


zài

wěi
1、读准字音
注意——多音字


(zăi) 一年半载、记载
(zài) 载歌载舞、装载
(qiáo) 翘首
(qiào) 翘尾巴
2、理解词义
翩然:
孕育:
销声匿迹:

载途:
次第:
萌发:
周而复始:
动作轻快的样子。
怀胎生育,用来比喻酝酿着新事物。
原意是不公开讲话,不公开露面。
满路,有遍地的意思。
一个接一个。
种子发芽。比喻事物发生。
一次又一次地循环。
这里指昆虫都无声无息、无影无踪了。
物候:主要指动植物的生长、发育、活动规律与非生物的变化对节候的反应。如植物的抽叶、开花、结果;动物的繁育、换毛、迁徙;非生物如下雪、下雨等。
农谚:有关农业生产经验的谚语。
如:“清明早,小满迟,谷雨种棉正当时。”
“麦到芒种谷到秋,寒露才把豆子收。”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大自然的语言”在文中指什么?
2、这篇文章介绍的仅仅是“大自然的 语言”吗?如果不是,还介绍了什么?
1、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4、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默读课文,自主思考:
什么叫物候?什么是物候学?
花香鸟语、草长莺飞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
图1

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就是物候学。
花香鸟语 草长莺飞
物候反映气候条件对生物的影响,比较简便,容易掌握。可以广泛应用在农事活动上。
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纬度
经度
高下的差异
古今的差异
#4. 幻灯片 4
三月的内蒙古草原
三月的海南
纬度对物候的影响
经度对物候的影响
四月的内蒙古草原
四月的大连
高下的差异对物候的影响
天山山顶和山腰的差异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古今差异对物候的影响
古代三月的长城
现代三月的长城
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呢?
1.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
2.确定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树种的日期
3.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区
4.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
5、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
理清思路
引出物候和物候学
物候观测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纬度差异
经度差异
高下差异
古今差异
思路清晰,层次分明。
启示:写说明文要有条理,做到思路清晰,层次分明。
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说明顺序:
说明方法:
逻辑顺序
举例子:
列数字:
作比较:
下定义:
如秋冬之交,……这叫逆温层。
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早十天。
一、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说明方法
1、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
下定义
2、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
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
3、第6-9段总体上来看,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分类别
4、在春天,早春也跟晚春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
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
研读课文,品析语言:
下列句中加横线的字能否删掉,为什么?
1、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
2、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
3、植物的抽青、发芽等物候现象……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情况。
1、2题中的词语限制较严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第3句加线的句子表现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尊重事实的科学精神。
1、“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2、“燕子翩然归来。” “翩然”一词,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大地”人格化,显得亲切动人。
“翩然”指轻快地飞舞的样子,用来描绘燕子的飞行,十分恰当、形象。
“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大自然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 这些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说明什么道理?

拟人;说明一些普通的自然现象,在农业生产上,起着预报农时的作用。
小结
本文语言:
准确:措词严谨,用词语从数量、范围等方面进行限制,如“许多”。
生动:如第一段描写,词语优美,描绘的画面生动形象,又用拟人的修辞手法。
典雅:如“次第”、“销声匿迹”“衰草连天”等。
拓展:积累农谚
雨中闻蝉叫,预告晴天到。
小雪雪满天,来岁必丰年。
伏天有雨,仓里有米。
癞哈蟆出洞,下雨靠得稳。
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
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
猪衔草,寒潮到。
燕子低飞要落雨。
泥鳅静,天气晴。
根据草木生长的特定季节命名
作业:
采集几则农谚,说说它们包含的物候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