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总复习

高中生物必修2优质课《期末总复习资料》ppt课件免费下载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高中生物必修2优质课《期末总复习资料》ppt课件免费下载高中生物必修2优质课《期末总复习资料》ppt课件免费下载高中生物必修2优质课《期末总复习资料》ppt课件免费下载高中生物必修2优质课《期末总复习资料》ppt课件免费下载高中生物必修2优质课《期末总复习资料》ppt课件免费下载
高中生物必修2总复习
人工异花授粉示意图
1、去雄
2、套袋
3、扫粉
4、授粉
5、套袋
● 一对相对性状的研究
高茎
矮茎
P
×
(杂交)
高茎
F1
(子一代)
(亲本)
为什么子一代中只表现一个亲本的性状(高茎),而不表现另一个亲本的性状或不高不矮?
● 一对相对性状的研究
高茎
F1
(自交)
高茎
矮茎
F2
(子二代)
3 ∶ 1
这种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F2中的3:1是不是巧合呢?
孟德尔对一相对性状遗传试验的解释

实验现象的验证:
测交
让F1与隐性亲本杂交,来检测F1的基因型实验方法
F1
30 : 34
dd
dd
d
D
D
D
d
d
d
1 : 1
F1能产生两种不同类型的配子(D和d),比例为1:1。
1 : 1
(1)、交配类
杂交、自交、测交、正交、反交、回交
(2)、性状类
性状、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
性状分离
(3)、基因类
显性基因、隐性基因、等位基因、非等位基因、
相同基因
(4)、个体类:
表现型、基因型、纯合子、杂合子
8.请找出教材中出现的新概念,并进行理解
一 下列能确定豌豆高矮显隐性关系的是:
1 高 X 高 →→ 高
2 高 X 高 →→ 高:矮=3:1
3 高 X 矮 →→ 高
4 高 X 矮 →→ 高:矮 = 1:1
5 矮 X 矮 →→ 矮
2、3
例题:采用下列哪一组方法,可以依次解决①-④
中的遗传学问题
①鉴定一只白羊是否纯种
②在一对相对性状中区分显隐性
③不断提高小麦抗病品种的纯合度
④检验杂种F1的基因型
A、杂交、自交、测交、测交
B、测交、杂交、自交、测交
C、测交、测交、杂交、自交
D、杂交、杂交、杂交、测交
1、隐性纯合突破法
例:猫的白色对黑色为显性,现有两只白猫交配产下一小黑猫,此三只猫的基因型。
(6)推断基因型的思路和方法
Bb X Bb

bb
2、依后代分离比解题
(7)遗传概率计算的基本原则
1、由分离比直接推出
3 : 1 → Aa X Aa
1 : 1 → Aa X aa
2、用配子概率计算(配子棋盘法)
3、乘法原则 且
4、加法原则 或
只得一种病几率:只得甲病或只得乙病----加
孩子患甲乙两病:甲病且乙病-----乘
一、减数分裂的概念
1、对象:
2、特点:
3、结果:
有性生殖细胞(精子或卵细胞)的形成
细胞连续分裂两次,而染色体只复制一次
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比原来减少了一半
二、精子的形成过程
(一)第一次分裂
精原细胞
四分体
初级精母细胞
次级精母细胞
2n
2n
n
次级精母细胞
精细胞
精子
n
n
着丝点分裂
精细胞
精子
(二)第二次分裂
(三)减数分裂基本过程
精原细胞
初级精母细胞
次级精母细胞
2n
2n
n(2n)
对于细胞分裂图像的鉴别,还可以概括如下:
★一看染色体的数目(奇偶性);
★二看有无同源染色体;
★三看有无同源染色体的行为
——联会、四分体、分离。
这种方法简称三看鉴别法。
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
图像鉴别
一数





奇数
偶数
二看





有同源染色体
无同源染色体
三判断







无同源染色体行为
(有丝分裂)
联会、四分体、分离
(减Ⅰ)
减Ⅱ
减Ⅱ
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图像鉴别
技巧:一数二看三判断
细胞分裂图相的分析判断
五、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数量变化
染 色 体 变 化 曲 线
核DNA 变 化 曲 线
杂交实验的好材料
自花(闭花)传粉
相对性状明显
繁殖周期短
后代数量多
易饲养
相对性状明显
繁殖周期短
后代数量多
果蝇体细胞染色体图解
雌雄果蝇体细胞中染色体组成有何异同?
3对常染色体+
3对常染色体+
XX
XY
F2
3 : 1
白眼果蝇都是雄的
(雌、雄)

P
F1
红眼(雌、雄)
×
F1雌雄交配
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
果蝇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什么染色体上?
控制红眼和白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讨论与推测
F1红眼(雌)×白眼(雄)
白眼(雌)×红眼(雄)
摩尔根设计的杂交实验:
讨论:哪个实验说服力更强?
红眼(雌)
红眼(雌、雄)
白眼(雄)
白眼(雌、雄)
摩尔根通过实验将一个特定的基因和一条特定的染色体——X染色体联系起来,从而找到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
色盲的遗传方式:伴X 隐性遗传
X
Y
色盲基因:Xb
b
色觉正常基因:XB
X
B
伴Y
伴X
同源区段
非同源区段
女性携带者 男性正常
XBXb × XBY
亲代
女性携带者
男性正常
1 : 1 : 1 : 1
女性正常
男性色盲
子代
配子
男孩的色盲基因只能来自于母亲
女性携带者 男性色盲
XBXb × XbY
亲代
女性色盲
男性正常
1 : 1 : 1 : 1
女性携带者
男性色盲
子代
配子
女儿色盲父亲一定色盲
女性色盲与正常男性的婚配图解
父亲正常 女儿一定正常
母亲色盲 儿子一定色盲
女性色盲 男性正常
XbXb × XBY
亲代
XBXb
女性携带者
男性色盲
1 : 1
Xb
XB
Y
配子
子代
b
X X
B
X Y
B
X X
X Y
X X
B
B
B
b
B
XBY
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的特点:
1、交叉遗传 (隔代遗传)
红绿色盲遗传家族系谱图
遗传系谱题的分析与解法
遗传系谱题的解题思路
遗传系谱类型
1、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2、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3、性染色体显性遗传
4、性染色体隐性遗传
一般显隐关系的确定
判断致病基因是显性还是隐性:
无中生有为隐性,有中生无为显性
常染色体的隐性遗传特点:
无中生有为隐性,生女患病为常隐
常染色体的显性遗传特点:
有中生无为显性,生女正常为常显
一般常染色体、性染色体遗传的确定
(常、隐)
(常、显)
最可能(伴X、显)
最可能(伴X、隐)
最可能(伴Y遗传)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过程
1
2
3
4
细菌发生转化,性状的转化可以遗传。
S型活菌
S型活菌
S型加热
R型活菌
混合
后代
转化
R型活菌
R型活菌
R型细菌
二、 艾弗里确定转化因子的实验
R型细菌
R型细菌
DNA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DNA是转化因子。
以上转化实验表明:
D N A 是 遗 传 物 质 。
实验结论:
同位素标记法
蛋白质的组成元素:

DNA的组成元素:
C、H、O、N、S
C、H、O、N 、P
(标记32P)
(标记35S )
标记噬菌体方法:
在分别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2P 和35S的培养基中培养细菌
分别用上述细菌培养T2噬菌体,制备含32P的噬菌体和含35S的噬菌体
实验过程及结果:
第一组 实验
第二组实验
亲代
噬菌体
35 S标记蛋白质
32 P标记DNA
寄主
细胞内
无35S标记蛋白质
无32P标记DNA
子代
噬菌体
外壳蛋白质无35S
DNA有32P标记
实验
结论
DNA分子具有连续性,是遗传物质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动态过程:
侵入别的细菌
侵入
合成
吸附
组装
释放
分析“烟草花叶病毒重建实验”
实验证明:烟草花叶病毒(TMV)的遗传物质是RNA
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鸟嘌呤脱氧核苷酸
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脱氧核苷酸的种类
A
A
A
T
T
T
G
G
G
G
C
C
C
A
T
C
磷酸
脱氧核糖
含氮碱基
你注意到了吗?
两条长链上的脱氧核糖与磷酸交替排列的顺序是稳定不变的。
长链中的碱基对的排列顺序是千变万化的。
DNA分子的特异性就体现在特定的碱基(对)排列顺序中。
拓展题:
你能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推导出相关的数学公式吗?推导后,尝试进一步总结这些公式,从中概括出一些规律。
∵ A = T ,G = C
∴ A + G = T + C
∴ A + G T + C
( ) ( )
也可以写成以下形式:
规律概括:在DNA双链中,任意两个不互补碱基之和 ,并为碱基总数的 。
A+T+C+G
A+T+C+G
A + C
T + G
A + C
T + G
相等
50%
DNA分子各种碱基的数量关系 :
① 在整个DNA分子中,A=T、G=C;
A+G=T+C,A+C=T+G; (A+G)/(T+C)=1
② DNA分子的一条链中的A+T=另一条链的T + A ;
同理,G+C = C+G
④如果一条链中的(A+T) / (G+C)=a,则另一条链中的(A+T) / (G+C)比例也是a;如果一条链中的(A+G) / (T+C)=b,则另一条链中(A+G) / (T+C)的比例是1/b
③两个非配对碱基之和占碱基总数的50%。即
A+C=T+G=50%,A+G=T+C=50%
⑤在DNA分子中一条链中A+T的和占该链碱基比率
等于另一条链中A+T的和占该链碱基比率,还等于双
链DNA分子中A+T的和占整个DNA分子的碱基比率。
即: (A1+T1)% = ( A2+T2)% = 总( A+T)%
同理: ( G1+C1)% = ( G2+C2)% = 总( G+C)%
证明DNA进行半保留复制的实验
DNA的复制
DNA复制过程的特点有哪些?
DNA复制需要哪些条件?
DNA复制的场所在哪?在什么时间进行?
边解旋边复制,且为半保留
模板、原料、酶、能量
细胞核
有丝分裂的间期、
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
转录
场所:
产物:
模板:
原料:
条件:
碱基互补配对:
细胞核
游离的核糖核苷酸
DNA的一条链
mRNA
ATP、酶(RNA聚合酶)
G-C、C-G、T-A、A-U
遗传信息流动:
翻译
场所:
产物:
模板:
原料:
条件:
细胞质(核糖体)
mRNA
蛋白质
氨基酸
ATP、酶
、转运RNA(tRNA)
碱基互补配对:
G-C、C-G、U-A、A-U
遗传信息流动:
P69资料分析 中心法则的发展
转录
DNA
RNA
翻译
蛋白质
逆转录
中心法则实质蕴涵着______和________这两类生物大分子之间的相互______和相互作用。
核酸
蛋白质
联系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1. 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
从而间接控制生物性状。
2. 通过控制蛋白质分子的结构来直接影响性状。
DNA—蛋白质—性状的关系
DNA的多样性
蛋白质的多样性
生物界的多样性
决定
导致
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物质基础
表现形式
一、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缺失:
增加:
颠倒:
移接:
细胞中的一组________染色体,它们在_____和______上各不相同,但是携带着控制生物生长发育的_________,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做一个染色体组。
1、染色体组的概念
非同源
形态
功能
全部信息
4个染色体
8个染色体
无纺缍体形成
染色体复制
着丝点分裂
无纺缍丝牵引
多倍体的形成
若继续进行正常的有丝分裂
染色体加倍的组织或个体
4、单倍体
(1)概念:
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
(2)单倍体植株特点
弱小,且高度不育
(3)单倍体育种的措施和优点
二倍体植株
花药离体培养
单倍体植株
人工诱导染色体加倍
恢复回二倍体植株
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纯合体)
自交
纯合体
1、某生物正常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为8条,下图中,表示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细胞是
C
2、某生物的基因型为AAaaBbbbCCCc,那么它有多少个染色体组
A、2、 B、3 C、4 D、8
染色体组数的判断办法:
1、图形题就看同源染色体的条数

2、基因型题就看同种类型字母的个数
染色体变异
染色体变异
个别增减
染色体组
二倍体
概念
特点
应用
成因
概念
特征
多倍体
单倍体
分类
数目
变异
成倍
增减
缺失、增加、颠倒、移接
结构变异 :
以下是杂交的育种参考方案:
P 高抗   矮不抗
F1   高抗
F2
DDTT
ddtt
DdTt
ddTt
高抗 高不抗 矮抗 矮不抗
ddTT
矮抗 矮不抗
ddTt
ddTT
杂交
F3
思考:要培育出一个能稳定遗传的植物品种至少要几代?
基因重组
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成倍减少)
染色体变异(成倍增加)
杂交
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处理生物
花药离体培养→单倍体→秋水仙素处理→纯种
秋水仙素处理
使位于不同个体的优良性状集中于一个个体上
提高变异频率,加速育种进程,
有利变异少,需大量处理供试材料
明显缩短育种年限,育种时间较短。
技术复杂,需与杂交育种配合
各种器官大、营养成分高、抗性强
与杂交育种配合;获得的新品种发育延迟
育种时间最长
基因工程又叫做基因拼接技术或DNA重组技术。通俗的说,就是按照人们的意愿,把一种生物的某种基因提取出来,加以修饰改造,然后放到另一种生物的细胞里,定向地改造生物的性状。
原理:基因重组
操作水平:DNA分子水平
操作环境:生物体外
结 果:定向改造生物的性状,获得人类所需要的品种。
一、 基因工程
目的基因
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方法 补充
1、F1 测交法
F1 X 隐性纯合子
3、F2 自交法
F2 AA Aa aa
     ↓    ↓   ↓
AA AA 2Aa aa aa
4、单倍体育种
粳稻(WW) X 糯稻(ww)
↓ ↓
(经碘染色呈蓝黑色) W w (经碘染色呈红褐色)

F1 粳稻(Ww)
↓ ↓
花粉经碘染色后1/2呈蓝黑色(W),1/2呈红褐色(w)
2、F1花粉鉴定
例如:一对夫妇,其后代若仅考虑甲病的得病几率,则得甲病的可能性为a,正常的可能性为b;若仅考虑乙病的得病几率,则得乙病的可能性为c,正常的可能性为d。这对夫妇结婚后,生出只患一种病的孩子的可能性,下列不正确的是
A. ad + bc B. 1 + ac - bd
C. a + c - 2ac D. b + d - 2bd
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