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下载“让阅读成为习惯”4月23日世界读书日主题班会ppt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崇尚阅读,
让阅读成为习惯
主题班会
导入
犹太人平均每年
每人读书64 本;
前苏联平均每年
每人读书55本;
美国人平均每人
每年看书21本;
日本人平均每人
每年看书17本;
中外学生读书量差距
而我国平均每人每年不到3本。
PART 1
读书节的由来
现代意义上的第一个“读书节”,最早可追溯到1926年西班牙国王首次设立的“西班牙自由节”。
4月13日是加泰罗尼亚地区大众节日“圣乔治节”。传说中勇士乔治屠龙救公主,并获得了公主回赠的礼物——一本书,象征着知识与力量。每到这一天,加泰罗尼亚的妇女们就给丈夫或男朋友赠送一本书,男人们则会回赠一枝玫瑰花。由此相沿成习。
1995年11月15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作出决议,
将每年的4月23日定为“世界读书日”。
“世界读书日”的目的是鼓励人们尤其是年轻
人发现读书的乐趣,并以此对那些推动人类社会和
文化进步的人们所做出的伟大贡献表示感谢和尊重。
PART 2
课外阅读的好处
课外阅读可以娱乐身心,满足需要 课内阅读和教学毕竟是有限的,学生为了拓展自身的知识面以适应当今社会的要求,必须进行课外阅读。课外阅读的范围相当广,如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兴趣进行选择性的阅读,其身心将受到一次大的洗礼,心情自然会愉快,在增长见识的同时又娱乐身心,何乐而不为呢。
PART 2
课外阅读有利于学生发展个性阅读
扩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面可以使学生的个性健康、顺利地发展,阅读好的书刊、作品可以陶冶一个人的思想情操,提升一个人的素养和修养,开阔一个人的视野,塑造一个人的个性,使人的心理品质比较健全。而整天埋于题海,不关心世事的孩子其个性往往比较忧郁、孤僻。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因此在教育教学中必须学会因材施教,扩充孩子的课外阅读量,尊重孩子的个性发展,使每个孩子都有自己最独特的个性,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PART 2
课外阅读有利于各科的学习阅读
课外阅读不仅有利于语文水平的提高,同时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也有很多正面影响。课外阅读不仅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良好的阅读能力,还可以进一步巩固学生在课内学到的各种知识,学生会将自己从课外学到的知识融汇到他们从课内书籍中所获得的知识中去,融会贯通,形成一种良性的循环,使知识更加牢固。这对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其他学科的学习都起到了极好的互助作用。
PART 2
课外阅读有利于智力的开发 课外阅读可以扩大学生们的智力背景,书读的越多,知识面就会更开阔。同时会让学生在阅读中丰富头脑,使他们的思维更活跃更具有灵活性。在遇到问题思考时不会特别费力,他们会从自己以往积累的知识财富中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式也会比其他孩子多样。广泛的课外阅读是学生搜集和汲取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通过这条途径学生的知识面开阔了,思维也相对灵活起来,这就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智力来源。
PART 3
会读书
读书要有选择性。
书太多了可好书并不多,所以大家要有能够选择好书的能力,很多时髦的书籍炒作的成本很大而真正的可阅读价值太小。经典的书籍里的每一句话都值得咀嚼都让你有很长时间的思考,而且你读了几遍都不生厌,每一次阅读都会有新的感受,可以这么说一本好书抵上一百本烂书。
读书要做读书笔记。
每一本书读完以后都要结合自己的经验写总结。看明白了与写出来是两码事,很多朋友不屑于写所以很快忘记。只有写出来才能加深你对这本书的理解;也只有写出来,才能形成自己独特的看法。
PART 3
读书要坚持下去。
要形成一种习惯,要形成一种生活方式,要让读书成为像吃饭那样每天必须要进行的动作,要有不读书浑身就不舒服甚至是半夜醒来找书读的境界。
PART 3
中学生适合读:
1
文学作品类
2
人生修养类
3
名人传记类
4
科技读物类
PART 4
书籍推荐
2
人生修养类
《培根人生论》 (英)培根 何新 译
《致加西亚的信》 (美)阿尔伯特•哈伯德
《人文知识读本》 陈思和
《知识改变命运》 刘县书、潘燕
PART 4
书籍推荐
3
名人传记类
《我的父亲邓小平》 毛毛
《居里夫人传》[法]艾夫•居里
《名人传》 [法]罗曼•罗兰 傅雷译
PART 4
书籍推荐
4
科技读物类
《中国科普佳作百年选》 绕忠华
《发明启示录》 龚镇雄、宋丹
《寂静的春天》 (美)蕾切尔•卡逊
PART 4
书籍推荐
PART 5
总结
阅读改变人生,读书就是希望。
利用周记,多读书多积累。
明确优良书目,摒弃无益书目。
打造书香班级,充分利用读书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