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3.人口的合理容量

人教版地理必修2《1.3人口的合理容量》课件ppt免费下载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人教版地理必修2《1.3人口的合理容量》课件ppt免费下载人教版地理必修2《1.3人口的合理容量》课件ppt免费下载人教版地理必修2《1.3人口的合理容量》课件ppt免费下载人教版地理必修2《1.3人口的合理容量》课件ppt免费下载
近几千年来,世界人口一直在增长,而且增长速度不断加快。公元初年时,全世界的人口也就是2亿到3亿,而目前已超过了70亿,在两千多年的时间里,世界人口增长了20多倍。据预测,下世纪末全球人口可能达到100亿以上。地球只有一个,自然环境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那么,我们生活的地球究竟能容纳多少人口呢?一个国家或地区,又能容纳多少人口?多少人才是最合适的数量呢?
给我留一口
人口爆炸
复活节岛的悲剧
复活节岛是东南太平洋上一个孤零零的小岛,早期拉帕努伊人发现的这是一块物产丰富的土地。他们的人口快速增长,在大约1680年人口膨胀到了大约8千到2万人。但是这个岛上可提供的食物,最多只能养活2000人。为了养活增长的人口,他们无节制地开发、 使用资源。早在公元800年,森林的毁灭已经开始。随着森林的消失,所有的陆地鸟类和半数以上的海鸟种类全都灭绝了,人们已找不到木头建造船只,也就再也无法出海捕捉海豚。他们只能在浅海捕鱼,使得浅海的生态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甚至连海贝也基本被吃光,而只能吃些小海螺。他们从渔民变成了农民:开始注重养鸡,鸡成了主要的蛋白来源;他们种植甘薯、芋、甘蔗,但是产量越来越低,因为森林的消失造成了水土流失,在风吹雨打日晒之下,土壤变得越来越贫瘠。人们普遍处于饥饿之中,吃他们所能找到的任何东西,这除了老鼠,还包括岛上最大的动物:人。
为了补充蛋白质他们开始吃人肉。原来颇为复杂的社会结构崩溃了,整个社会处于战乱之中。在1700 年左右,历经饥饿、混乱,岛上的人口只剩下了两千人左右。在19世纪70年代幸存的拉帕努伊人纷纷搬到塔希提岛,到1877年,由于种种原因岛上人口只剩下了111人。
【想一想】 复活节岛的悲剧说明了什么?人类怎样才不至于重复复活节岛的悲剧?
第三节 人口的合理容量
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
地球上适合养活多少人
知识目标
1.环境承载力与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和区别;
2.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和意义;
3.环境人口容量估计的几种观点;
4.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影响因素。
能力目标
1. 结合我国实例,了解控制人口数量的重要意义;
2. 能够根据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的合理容量的影响因素,去初步的判断和估计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容量是否合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 理解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并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2.紧紧围绕合理人口容量这一核心内容,从目前存在的严重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入手,引导学生认识建立合理人口容量的紧迫性和解决措施;
3.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认识到我国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政策的重要性。
重点
  1.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及其估计;
2.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之间含义上的区别。
难点
  1.环境承载力和环境人口容量的区别;
2.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1.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
2.地球上适合养活多少人
一、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
有一片草原,放养着一定数量的牛羊,有一户人家在此幸福地生活。没过多久又迁来了一户人家,也带来了一批牛羊,两户人家在一起幸福的生活。随后迁来的人口越来越多,土地不能够养活更多的牛羊,仅能维持生活,但不能够保证人民的生活水平,所以人们的生活质量开始下降。
  人越来越多,这片草原所能够维持最低生活质量水平的最大人口数量,即为其环境承载力。
定义:是指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环境承载力中的人口规模,是指特定地区的资源和环境,在维持最低生存标准的情况下,所能承受的最大人口数量。)
简单地说,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1.环境承载力
环境承载力
(1)产生的背景
20世纪60年代末,日本学者西村肇借喻物理学中电容的概念,提出了环境容量的概念。他认为环境对污染物也有一定的容量,这种容量取决于它的自净能力。如果环境的自净能力大于排入环境中的污染物量,环境就呈现良性稳定状态;但当排入环境的污染物量超过其自净能力时,环境就会恶化。后来,人们又在环境容量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环境人口容量的概念。
2.环境人口容量定义
(2)环境人口容量定义的提出
地球人口的快速增长;资源的日益短缺;环境状况的恶化;人类生存空间的萎缩。
简单的定义:
环境人口容量就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乃至整个地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定义 :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预见到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和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3)环境人口容量的定义
环境对人口增长的限制性
土地资源
矿产资源
水资源
森林资源
环境人口容量
3.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
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
资源状况
科技发展水平
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
(1)资源
资源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人类的生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源状况,资源越多,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当然越多。
(2)科技发展水平
人类获得的资源数量,与科技发展水平密切相关。科技水平的提高,必然带来人类获取和利用资源在手段、方法等方面的改变,从而带来环境人口容量的变化。
(3)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
生活消费不仅指物质生活消费,同时也包括文化精神生活的消费。由于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并不相同,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也在不断变化,因此,确定具有什么样的消费水平,对环境人口容量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科技发展水平
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
决定开发数量
决定消耗数量
环境人口容量
最主要的因素
资源
各因素与环境人口容量的关系
资源越丰富,环境人口容量越大
资源越贫乏,环境人口容量越小
消费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小
消费水平越低,环境人口容量越大
科技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大
科技水平越低,环境人口容量越小
某地区或国家的环境承载力的大小将取决于数量最少的自然资源的数量。
假如各块桶板代表不同的资源种类,那么“木桶效应”揭示了什么道理?
3.影响环境承载力大小的因素
木桶效应
以色列是世界上罕见的土地贫瘠、水源奇缺的国家。以色列国土面积27800平方公里,而且仅有20%的土地可以耕种,其中一半必须灌溉。以色列一半的地方处于干旱或半干旱状态。
把以色列农业称为神话并不为过。这样一组数字足以反映以色列农业的效率: 以色列农村人口只占总人口的9%。一个农业人员可以养活90人,农业出口占据全国出口总值的9%。按照以色列的农业水准,地球可以养活3倍于现在的人口。
结论
农业社会每个人只需要几千克铜铁制作简单的农具和生活用具,直至今天,许多发展中国家的贫苦农民还是如此;工业社会对矿物资源的需求大的多,20世纪70年代平均每个美国人每年要消费钢铁9.4吨,有色金属6吨,砂石3.55吨,水泥227千克,黏土91千克,盐91千克。
人口的消费水平
现有资源的不确定性、科技发展水平、地区与外界交流程度以及人口消费水平的不断变化。
4.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
(1)不确定性
中世纪
铁器、手推磨
近代
蒸汽机
远古时代
石器、青铜器
现代
电脑、生物工程
假定技术水平、资源的基础和潜力和对外开发程度的相对稳定,消费水平变化不大,可以对环境人口容量进行相对定量的估计。
(2)相对确定性
在实际中通常把某一种或几种资源能够供养的人口数作为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值。例如土地、淡水、能源等。
(3)估计值
指保持合理健康的生活水平,且能促进社会、经济和环境持续发展的人口规模。标准不同,不确定性也较大。
(4)合理容量
人多为患
容量无限
当前人口增长和资源利用加速;
由此引发多种问题
尚未被开发利用的;
未探知和未发现的领域
既看到人口增长产生的问题,也对科技充满信心
5.地球的环境人口容量
(1)乐观派的观点:
乐观派着眼于尚未被人类开发和利用的资源,以及未探知和未发现的领域,认为地球能够养活500亿人口,未来世界的人口,不会达到地球环境人口容量的极限值。在经济高度发展、科技进一步提高的未来,人类有足够的力量制止环境退化,推动人口与环境关系的良性循环。
(2)悲观派的观点:
悲观者认为,现今世界上的人口太多,已经大大超过了地球的环境人口容量。 依照目前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不能解决人口过多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问题,人口的进一步增长,后果不堪设想。
(3)介于上述两种观点之间的观点:
介于悲观者和乐观者之间,多数学者认为未来全球环境人口容量在100亿左右。1972年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公布的报告认为,将全球人口稳定在110亿或略多一些,可使地球上的人维持合理健康的生活。
人口 的合理容量
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
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
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
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一个理想的、难于确定精确数值的“虚数”
二、地球上适合养活多少人
精确的定义: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简单的定义:人口合理容量就是一个地区的人口数量保持在多少才最适宜,即适度人口或理想人口。
1.人口的合理容量的定义
合理容量不是指最大或最高人口,而是指保证合理健康的生活水平,并且能促进社会、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人口规模。
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人口的合理容量是讨论一个地区应适宜保持多少人口数量;
  环境人口容量是讨论一个地区可承受的最大人口数量;
  一般来说:人口合理容量要小于环境人口容量。
思考
(1)对于制定一个地区或国家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的意义:
人口
问题
人口过快增长
人口城市化
人口老龄化
资源问题
环境问题
不同地区的发展不平衡
2.人口的合理容量的意义
▲发达国家
●95年人均消费能源,中国2025千克,美国11321千克。
●肉类:中国108磅,美国279磅。
●美国一个人一生中对环境产生的污染是发展中国家人口的99倍。
“头号消费大国”
“头号污染大国”
人均消费过高
合理消费
▲发展中国家
人口增加过快
资源短缺
环境恶化
---尽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的规模之内
●《中国土地资源生产能力及人口承载力研究》控制在16亿左右
●如果要达到美国的消费水平,中国人口应保持在7亿左右。
●《中国土地资源生产能力及人口承载力研究》控制在16亿左右
●如果要达到美国的消费水平,中国人口应保持在7亿左右。
3.保持人口合理容量应采取的措施
人类要在世界各地消除贫困并保持合理人口容量,任务十分艰巨。
措施:
1 控制人口
2 建立公平秩序,保证大多数人都有不断提高生活质量的平等权利。
苦难的母亲
不堪重负的地球
人口增长过快
人口城市化、人口老龄化
中国的理想人口与极限人口
专家估测我国人口承载量——最大极限为17亿,根据中国科学院国情分析研究小组估测:我国人口承载量最高应控制在16亿左右;最合适的人口数量为7亿左右。这就是说,16亿或者说17亿是中国的一条生命线。科学家根据生态系统的负荷能力,提出我国生态的理想负荷能力应为7亿到10亿。
我国的资源承载力(生态方面)
单位:亿人
人口的合理容量
环境人口容量
(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
人口合理容量
(地球上适合养活多少人)
概念和含义
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人口数量
影响因素:资源(主要)、科技发展水平、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
概念和含义
现状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人口合理容量的意义
1.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容量的关系
  环境承载力是指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衡量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是就是环境人口数量。
2.环境人口容量概念及制约因素
  环境人口容量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利用本地区资源及其他资源、智力和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货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
制约因素:资源(成正比)、科技发展水平(成正比)、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成反比)。
3.合理人口容量概念:
  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4.保持合理人口容量的紧迫性表现:
  日益严峻的人口过快增长问题、人口城市化问题、城市人口老龄化问题。
5.保持合理人口容量的措施:
  (1) 国际社会倡导尽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规模内;
  (2) 建立公平秩序保证大多数人拥有不断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平等权利。
1.有关环境人口容量的正确叙述是 ( )
A.在不同的发展时期,人们估计的环境人 口容量应该是基本相同的
B.环境人口容量是固定不变的,也就是指 它的确定性
C.确定什么样的消费水平,对环境人口容 量产生较大的影响
D.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科技
C
练习巩固
2.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的原因               
A.人口总数量处于不断变化之中
B.就全球而言,目前人口再生产类型为过渡型
C.人口迁移的数量、规模、范围越来越大
D.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
3.以下关系,正确的是( )     A.科技水平→获取资源数量→环境人口容量 B.人口文化→生活消费水平→环境人口容量
C.科技水平→环境人口容量→资源的获取 D.人口文化→环境人口容量→生活消费水平
D
B
4.“木桶效应”说法正确的是 ( )
A.木桶容纳水量的多少取决于长的桶板 B.木桶容纳水量的多少取决于短的桶板
C.如果桶板代替资源,则长的板决定了人口的容量
D.地球上人口的容量决定于人类自身
5.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 (  )
A.资源基础 B.三大发明
C.消费水平 D.商品经济的发展
B
A
6. 1972年出版的《增长的极限》一书,报道了梅托斯等人用计算机模拟研究“人类的境遇”问题,研究者以1900年到1970年世界人口、粮食、资源以及工业污染的变化数值为依据,提出一个“人口增长、自然资源与环境污染的世界模型”,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
(1)人口不受限制增长必将
导致人均粮食_____。
(2)人口膨胀,必然会使自
然资源、工业生产发生____
(3)人口剧增、环境污染加
剧,会加速粮食____,
从而使人口死亡率_____。
(4)从模型曲线可以看出,
为了人类的根本福利,应当___________。
减少
下降
减产
提高
控制人口增长,保护资源,防止环境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