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1.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高中地理必修2《6.1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课件ppt免费下载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高中地理必修2《6.1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课件ppt免费下载高中地理必修2《6.1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课件ppt免费下载高中地理必修2《6.1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课件ppt免费下载高中地理必修2《6.1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课件ppt免费下载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一、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
图6.1 朝拜太阳神
此图是公元前9世纪的石碑,上面刻着美索不达米亚人的太阳神——萨玛斯正在接受礼拜。此图反映出在采猎文明时期,人们对环境既崇拜又依赖,不能解释自然现象及其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而将其归结为某种超自然力量的作用——神。
图6.2 弋射、收获
此图反映的是东汉时期狩猎、生产的情景。上半部是弋射图,两个猎手正在向疾飞的群鸟弯弓瞄射。下半部是收获图,描写农夫们收割、采实、挑运的劳动场面,这反映了农业文明时期,人们已过着定居的生活,并开始改造和利用自然环境。人类开始大规模地开发利用土地、水资源,人类与环境的对抗性增强,环境遭到破坏。
玛雅文明的消失
本则案例以具体事例说明了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及环境对人类的反作用,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可使我们获得对人地关系的感性认识,并提醒我们在进行生产活动时要注意保护环境。
采猎文明时期没有环境问题?
采猎文明时期,人口少,生产力水平低,人类活动的能力和范围小,对环境的影响弱,环境问题主要由洪涝、干旱等自然原因引起。群体采集和狩猎也会给生物资源造成破坏,引起物种灭绝,但是这种环境问题对人类的威胁很小。
P92活动
1.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能力已超过自然界自我调节能力,成为影响自然环境变化的主要因素之一,自然环境正以人类未能预知方式发生着变化。①图中隐藏的环境问题可能有矿山开采地区的土地资源、植被破坏,开采出来的废矿石堆积对土地和地表水、地下水会造成污染。
P92活动
1.②修水坝对整个河流来说,改变了河流的水文特征;对生活在河水中的生物来说,阻断了它们的生存空间,影响生物多样性的发展;对水坝上游,地下水水位抬高,库区水位提高容易引起滑坡等,对水坝下游,减少河流流量,泥沙淤积减少,河流人海口地区容易发生海水倒灌、侵蚀海岸,地下水水质变差等。
P92活动
1.③城市是人类改造自然环境最剧烈的地方,现代都市的问题首先是环境污染(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其次是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等。
P92活动
2.(1)图6.5反映的是农业生产,图6.6反映的是工业生产。
P92活动
2.(2)图6.5的农业生产将土地开垦为耕地,可能造成水土流失、土地肥力下降等生态破坏问题,但它作用范围小,若干年后自然景观还有可能恢复。图6.6发展大规模、集约化的工业化生产,不仅造成生态破坏,还会造成环境污染。而且破坏面积大,程度深,被破坏的环境短期内是很难恢复的。
P92活动
2.(3)不同地方有不同的答案。例如,水稻种植中因大水漫灌导致土壤盐渍化,山区过度放牧导致草地退化,采挖甘草、发菜、牧养山羊导致沙化面积不断扩大。
例1 关于农业文明时期人地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双选)
A. 人与自然的对抗性增强,地理环境趋于恶化
B. 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有了科学的萌芽
C.环境对人类的制约作用较强,人类改造环境的作用微弱
D. 大规模的耕作、灌溉和放牧使生态系统日趋复杂稳定
二、直面环境问题
1、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废弃物
图中①代表:一方面,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要占据一定的空间,并通过生产活动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利用这些资源加工制成品,用于人类消费。
图中②代表:另一方面,人类的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包括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的产物,以废气、废液、固体废弃物、热、噪声、电磁波等形式,排放到环境中。
图中③代表:人类在依赖环境-从环境中获取资源并向环境中排放废弃物以保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同时,也在塑造环境-在开发、利用资源和排放废弃物的过程中不断地向环境施加作用力,不断地改变着环境提供资源和容纳、清除废物的能力,箭头③代表了人类活动对环境的作用,但是我们可以把其中一个理解为对环境的良性影响,而另一个则代表人类建立在对自然规律无知和漠视之上的恶性影响。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包括两方面:一是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资源,使环境得到保护和改善;二是不合理地利用资源,使环境质量下降、恶化。
图中④代表:环境作为人类生存的特定环境,一方面对人类的活动具有承载力-既有提供资源的能力,又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废弃物具有的容纳和清除能力,即环境的自净能力;另一方面,环境对人类的作用并不是被动的,环境也会把它所受到的影响,反过来作用于人类本身。这是环境的反馈能力。当环境受到人类的良性影响时,它就可以为人类的继续发展提供足够的可能性,当它受到恶性的影响时,就会以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生态失衡等问题来阻碍、破坏人类的发展。
环境对人类影响的反馈作用有两种:一种是良性的,将使人类获得可持续发展,一种是恶性的,会产生影响人类生产、生活和健康,甚至危及人类生存的环境问题。
P93读图思考1
该地区粮食不足,单产不高,不能满足人们生活的需要,扩大耕地面积可提高粮食产量。
P93读图思考2
人们主要通过围垦湖海、填塘塞河、开垦草场、牧业缩小、毁林开荒、破坏植被的方式扩大耕地面积的。例如,黄土高原地区由于人口增长较快,对土地的压力较大,农民主要依靠扩大耕地面积来增加粮食产量,主要采取了向陡坡地、林地、草地要粮的措施,造成植被的破坏,形成严重的水土流失。
P93读图思考3
围垦湖海、填塘塞河会破坏水利,使水产减少;开垦草场导致牧业缩小、草场过载、植被破坏;毁林开荒、破坏植被易造成风沙侵蚀和水土流失,这些影响会破坏生态平衡,使生态环境恶化。而且这些影响在短时期内不能消除。
P93读图思考4
该地区人口文化素质较低,生态意识淡薄,人们长期采用有害于环境的生产方法盲目扩大耕地面积,结果使生态系统遭到破坏,自然生产力下降,形成恶性循环,不但解决不了原有的问题,反而产生了更严重的环境问题、经济问题。
二、直面环境问题
2、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1)当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时,便会出现资源短缺、生态破坏等问题。
(2)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如果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就会导致环境质量下降,形成环境污染。
环境问题都是由人为因素引起的?
环境问题的产生,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在采猎文明时期,环境问题主要由洪涝、干旱等自然原因引起。而当今世界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人类不合理的活动造成的。
经济增长就是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经济发展的含义要比经济增长广泛的多。
经济增长一般指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提高(有时也看做人均实际消费水平的提高);而经济发展是指一系列社会目标得以实现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经济发展就是一种社会进步,不仅意味着人均实际收入的增长和环境质量的改善,还包括了教育、安全、健康、总的生活质量等领域的改善。
二、直面环境问题
3、环境问题的分布特征
(1)城市地区和乡村地区环境问题的差异
(2)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环境问题的差异
发达国家不存在环境污染问题?
发达国家也有环境污染问题。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发达国家的环境污染达到了空前严重的程度。如1952年12月,英国伦敦的烟雾事件(居民取暖燃煤中含硫量高,排出大量的S02和烟尘,又遇逆温天气,5天内死亡4 000人,历史上共发生过12起,死亡近万人),1995年日本的四日事件(工厂大量排放S02和煤粉,并含钴、锰、钛等重金属颗粒,患者出现哮喘等症状,并发生死亡事件)。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发达国家利用强大的经济实力进行环境污染防治工作,才使这些国家现在的环境状况大为好转,这也说明经过治理环境是可以得到改善的。
乡村地区或发展中国家只有生态破坏,没有环境污染;城市地区或发达国家只有环境污染,没有生态破坏?
该观念是错误的。乡村地区或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以生态破坏为主,而城市地区或发达国家的环境问题以环境污染为主。这并不是说,乡村地区或发展中国家只有生态破坏,没有环境污染;城市地区或发达国家只有环境污染,没有生态破坏。
P95读图思考1
发达国家多环境污染问题,如加利福尼亚的大气污染、原苏联的工业污染和核辐射污染、北海和地中海工业和生活污染等。发展中国家多生态破坏问题,如非洲森林的砍伐和草原的过度放牧造成了严重的环境和社会问题,撒哈拉沙漠南侵;南美洲森林大规模遭砍伐,野生生物受到威胁等。
P95读图思考2
环境问题不是某一个国家的问题,而是在全球均有分布,有些问题已影响到了全球,如全球增温致使海平面上升,威胁沿海低地和国家;南美洲和非洲森林遭大规模砍伐,野生生物受到威胁,生物多样性减少,同时可引起温室效应,导致全球变暖等。
三、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
1、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形成
三、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
2、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
(1)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
(2)内涵
三、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
2、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
(1)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
(2)内涵
(3)原则
P97活动1
本次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加深我们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解。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可持续发展要求社会、经济、生态持续发展。其中,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
P97活动1
(1)可持续发展揭示了环境与发展的辩证关系。经济发展要以环境和资源为基础,发展的可持续取决于环境和资源的可持续。同时,环境保护也需要依靠经济发展来提供必需的资金和技术,环境保护的好坏是衡量发展质量的指标之一。(2)可持续发展肯定了各国的发展权。只有发展才能摆脱贫困、提高生活水平,才能为解决生态危机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才能打破贫困加剧和环境破坏的恶性循环。(3)可持续发展从伦理角度强调代际公平和代内公平。人类历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必须保证后代人拥有相同的生存权和发展权。代内公平是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可持续发展转变的必要前提。
P97活动2
“给蛇让道”是有必要的。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遵循公平性原则,它包括人类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的公平,即人类的发展不应危及其他物种的生存。
P97活动3
(1)这种观点是正确的,它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
(2)人类发展要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但这种利用必须以保护环境为前提,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因此,这种理解是片面的。
(3)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它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原则。
(4)这种观点是正确的,它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共同性原则。
P97活动3
(5)这种观点是正确的,它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原则。
(6)这种观点是正确的,它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
(7)这种观点是正确的,它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