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2.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免费下载历史必修1《1.2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ppt课件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免费下载历史必修1《1.2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ppt课件免费下载历史必修1《1.2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ppt课件免费下载历史必修1《1.2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ppt课件
复习回忆:
1、分封制的主要内容和作用是什么?
2、宗法制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是什么?
3、 归纳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课标要求:
要 求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教学要求:
1.了解秦的统一。
2.知道始皇帝的来历。
3.了解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的职权。
4.知道郡县制出现和推广的史实,理解古代中央集权制的涵义。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远交近攻,各个击破
前221年定都咸阳


一、前提:秦朝统一
1.时间:前221年
2.经过: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
3.意义:标志着中国进入“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时代。
想一想:假如你是秦始皇的话,你将如何管理
这幅员辽阔的疆域?
问题探究:(3)杨馨睿、殷文迪、俞继航; (8)王璐、韦嘉辉
秦始皇能灭六国统一中国的原因:
1.社会基础:封建经济的发展,民族融合的加强;

2.人心所向:长期战争带来灾难,人民渴望统一;

3.秦(主观原因):

(1)秦国实力:经过商鞅变法确立封建制度,实现富国强兵,为统一奠定基础;
(2)秦王赢政:雄才大略(广揽贤士,先弱后强(由近及远)策略等
二、至高无上的皇权和中央官制
1、创建皇帝制度
材料一 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下的第一道重要诏令是“议帝号”。
群臣商议后向秦王建议说:“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因此,臣等愿“昧死上尊号”,请王为“泰皇”。
秦王不以为然,他提出“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并说:“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他还采纳了群臣关于皇帝“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的建议。
① 从材料一的“皇帝”称号及制”“诏”“朕”“玺”等规定中,你能得出什么认识?
②根据材料一,皇位是怎样继承的?
说明了皇帝独尊的威势和地位
答: “制”“诏”说明皇帝的话就是法令;
“玺”是皇权的集中表现,并为皇权披上了
“天命”(君权神授)的色彩。
皇位世袭
材料二:秦代以前,玺并非最高统治者所专有。春秋战国时,卿大夫及地方官吏的印章均可称玺。至秦代,则是“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据载,秦朝的传国玉玺其文为“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材料三: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办于上”。
② 根据材料二、三所涵历史信息,说明了什么?
皇权至上,皇帝独裁;大臣受命办事,无决策权
④ 综合以上信息,扼要指出皇帝制度的基本特征及其本质。
答:基本特征是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
本质是君主专制,即皇帝是封建国家政权的主宰和权力中心。
二、至高无上的皇权和中央官制
1、创建皇帝制度
重要特征
1)皇帝独尊--神化特权 扩大权威
2)皇位世袭 ---地位不可逾越
(核心内容)权力不可转移
3)皇权至上
结论:皇权成为封建国家的主宰和权力中心
皇帝
三公九卿制
御史
大夫




诸卿
(牵制)
(统率)
(统率)
(虚设)
直接控制
2、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
中央三公之下的九卿
皇帝
太尉
丞相
御史大夫
奉常
郎中令
卫尉
太仆
廷尉
典客
宗正
治栗内史
少府
(列卿)
中央官僚机构的特点
1)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行政体制。
2)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
三、郡县制的全面推行(地方)

材料一 丞相绾等曰:“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

材料二 廷尉李斯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1)丞相与李斯分别主张实行什么制度?理由各是什么?
材料三 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2)秦始皇采纳了谁的建议?理由是什么?
(3)请你说说郡县制的主要内容和作用。
问题探究:为什么要实行郡县制? (3)俞继航(8)华文奇
1、历史原因:从春秋战国诸侯割据中总结历史教训,巩固统治的需要;
2、现实原因:巩固统一的需要;
3、理论根源:韩非子加强中央集权思想
秦行政机构示意图
皇帝
丞相、御史大夫、太尉
九卿


皇帝
中央机构
三公九卿

郡守、郡监、郡尉



县令、县丞、县尉
三老、啬夫、游徼
里正
地方:
内容:地方设郡县,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命。
作用:
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
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促进社会 经济与文化的发展。
废分封,立郡县,是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性变革,是一大进步。
3、郡县两级地方行政机构的职能
表现:
选官不问身份,实行俸禄制度
官位概不世袭,全由皇帝任免
思考:秦始皇创立的从中央到地方的一整套官僚制度有何共同特点?
秦朝官僚机构的特点
(1)是以皇权为中心,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2)比较完备,组织严密,既互相配合,又互相牵制
实质
实质是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
同:都属于统治和管理地方的行政制度.
问题探究:郡县制与分封制有何异同?
(3)樊晓彤、李力、殷文迪;(8)陈志鹏
区别:
(1)基础:
分封制:与宗法制相联系,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
郡县制: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实行的,是按地域划分的。
(3)影响:分封制:初期有利于加强对地方的统治;但后来诸侯国拥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
郡县制:是地方行政机构,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
(4)性质:
分封制是贵族政治;郡县制是官僚政治。
(2)与中央关系及权利:分封的诸侯王位世袭,并拥有封地;
郡县的官吏由皇帝或朝廷任免调迁,官位概不世袭,官吏只有俸禄没有封地。
问题探究:
四、中央集权制的作用及影响
(3)杨柳、吴玉颖、吴一鑫
(8)邓玉洁
“千载犹行秦法政”(毛泽东)
“中国两千年来之政皆秦政也”(谭嗣同)
秦朝形成的___________________,奠
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
4中央集权制的影响
积极:
(3)对后世: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与完整。
消极:
皇帝专制加强对人民统治,造成阶级矛盾迅速激化,最终秦王朝土崩瓦解。
(官僚机构膨胀,贪污之几盛行;地方无权,不利积极性调动;长远:阻碍社会进步。
(1)疆域: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成为当时的世界大国。
(2)对秦:使巩固统一的措施得以施行,有利于发展封建经济文化,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巩固国家统一,以及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都起了重要作用。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专制主义:是就中央的决策方式而言,主要体现为皇帝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即皇权至上、皇帝独裁。

中央集权:体现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即中央控制地方,地方服从中央。
这一制度有利于维护封建国家的统一。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有利于中华民族的形成,但容易形成个人独断、个人专制的暴政。
统一度量衡
统一货币
统一文字
“秦失其政而陈涉(陈胜)发迹,诸侯作难,风起云蒸,卒亡秦族。天下之端,自涉发难。 ” ——司马迁
本课重点
中央集权制的形成三要素
1)创建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的皇帝制度。使皇权成为封建国家的主宰和权力中心
3)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从而奠定了中央集权制度的基础
2)从中央的三公九卿到地方的郡县官吏,建立起一整套官僚体系
以下关于赢政定“皇帝”称号不正确的是( )
A.具有神化皇权的意图
B.表明赢政要效法古代有道明君
C.是中央集权发展的必然结果
D.体现了专制主义倾向
B
废除分封,建立郡县制以后,秦朝( )
A.郡县长官直接由皇帝任免
B.贵族不得担任地方行政长官
C.家族势力在地方绝迹
D.县以下不设立基层组织
A
P10思考: 『学思之窗』 “始皇帝幸梁山宫,从山上见丞相车骑众,弗善也。中人或告丞相,丞相后损车骑。始皇怒曰:“此中人泄吾语。”案问莫服。当是时,诏捕诸时在旁者,皆杀之。”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
编者在节选与翻译这段材料时,是否真实地
反映了原著的意思?
《史记·秦始皇本纪》载:
卢生说始皇曰:“臣等求芝奇药仙者常弗遇,类物
有害之者。方中,人主时为微行以辟恶鬼,恶鬼
辟,真人至。人主所知而人臣知之,则害于
神。。。。。。愿上所居宫毋令人知,然后不死
之药殆可得也。”于是始皇曰:“吾慕真人,自谓
‘真人’,不称‘朕’。”乃令咸阳之旁二百里内宫观
二百七十复道甬道相连,帷帐锺鼓美人充之,各
案署不移徙。行所幸,有言其处者,罪死。始皇
帝幸梁山宫,从山上见丞相车骑众,弗善也。中人或告丞相,丞相后损车骑。始皇怒曰:“此中人泄吾语。”案问,莫服。当是时,诏捕诸时在旁者,皆杀之。自是后莫知行之所在。听事,群臣受决事,悉于咸阳宫。
始皇认为,要成仙人须避俗人。他不仅行踪诡秘,还特别规定:泄露皇帝去处者死罪。

但是,还是有人泄露了皇帝的行踪。这不仅是违反禁令的行为,更重要的是直接影响了始皇帝修炼成仙,所以始皇帝大怒。

审问没有结果,泄露信息的人还在身旁,修炼又将如何进行?所以始皇帝下令:把当时在场的人全部杀掉。
可见,秦始皇在意的是自己能否修炼成仙,对丞相车骑的多少并不特别在意。
此举虽有损丞相的面子,但并不是针对丞相的,不能反映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这则故事只能充分反映了秦始皇对方术的迷信及成仙的决心;同时也是法律苛严、始皇残暴的明证。

从此以后,处理事务、发布命令,全在咸阳宫进行。其余时间,也没有人知道皇帝的行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