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13.辛亥革命

免费下载高中历史必修1原创《第13课:辛亥革命》课件ppt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免费下载高中历史必修1原创《第13课:辛亥革命》课件ppt免费下载高中历史必修1原创《第13课:辛亥革命》课件ppt免费下载高中历史必修1原创《第13课:辛亥革命》课件ppt免费下载高中历史必修1原创《第13课:辛亥革命》课件ppt
百年历史,三次巨变,三大伟人。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实现了第一次巨变。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辛亥革命
孙中山名文,号逸仙。 (1866—1925)
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广东香山(今中山)人。1892年毕业于香港西医书院。赴檀香山成立兴中会,发誓推翻清王朝。在广州、惠州筹备起义,均失败。1905年在日本联合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成立中国同盟会,被推选为总理。
100年前,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发动了震惊世界的辛亥革命,开启了中国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

——摘自“胡锦涛在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第一次是辛亥革命,推翻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这是孙中山领导的”;“第二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这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领导下完成的”;“第三次是改革开放,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这是在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领导下开始的新的革命。”
8/18/2016
广义的辛亥革命是指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推翻清王朝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全过程
因武昌起义发生于旧历辛亥年,人们把武昌起义称为狭义的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的概念
1.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2.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1.识记目标:中国同盟会成立的历史条件、历史意义;武昌起义成功的原因,中华民国的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辛亥革命的意义,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
2.理解目标:结合辛亥革命的影响和结果,理解辛亥革命是成功的,但又是失败的;结合辛亥革命的主要功绩,理解辛亥革命是中国民主进程的里程碑。
3.运用目标:结合辛亥革命前资产阶级革命派在思想、组织、军事方面的准备,说明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所作的努力。
山雨欲来风满楼
(辛亥革命背景篇)
谢缵泰所绘的广为人知的《时局图》
思考:仔细观察两幅图片,说明了什么问题?
1、辛亥革命的背景与条件
一、武昌起义——革命的酝酿与爆发
(2)社会基础: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的失败
(1)时代背景: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3)经济基础:C19末C20初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4)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5)思想基础: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6)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政党的建立
(7)军事基础:革命党人发动的一系列武装起义
(8)革命条件:武汉成为革命的摇篮
(9)有利时机:镇压四川保路运动使武汉兵力空虚
章炳麟
陈天华
邹容
我中国欲独立,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与世界列强并雄,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长存于二十世纪新世界上,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为地球上名国,地球上主人翁,不可不革命。——《革命军》
思考探究:《革命军》反映了人民的哪些愿望?
时间:
地点:
领导人:
纲领: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
1905年
东京
孙中山、黄兴等
民族主义
民权主义
民生主义
中国同盟会
保路运动的兴起
1911年5月,广东、湖南、湖北、四川人民为反对清政府将已由民办的粤汉、川汉铁路筑路权收归“国有”,并抵押给英法德美四国银行团,掀起保路运动,四川尤为激烈。
(辛亥革命过程篇)
惊天动地谱春秋
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起义发动,当夜起义军占领楚望台军械库
1911年10月11日,武昌成立湖北军政府
2、革命爆发
北京
★武昌
武昌起义后全国
十几个省宣布独立
1、辛亥革命的背景与条件
一、武昌起义——革命的酝酿与爆发
2、爆发:
1911年10月10日
攻克武昌,成立湖北军政府,改号中华民国
全国十几个省区相继宣布独立;清王朝统治土崩瓦解。
湖北新军中的革命党人
(1)时间:
(2)主力:
(3)结果:

(4)影响:
说明了
革命潜伏失败危机
黎元洪(1864-1928),字宋卿,湖北黄陂人。毕业于北洋水师学堂。后升任湖北新军二十一混成协统领。他一贯仇视革命。起义前夕还杀害两个革命士兵。当推举他任湖北军政府都督时,他竟喊道“莫害我”。
辛亥“红楼”遗址
时间:1912年1月1日
定都:南京
临时大总统:孙中山
国旗:五色旗
改用公历,以中华民国纪元,
1912年为民国元年。
二 中华民国成立
1912年,孙中山自豪地说,这是“我国有史以来未有之变局,吾民破天荒之创举也。”
1、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
概况:
时间:
总统:
国旗:
国都:
纪元:
1912年1月1日
孙中山
五色旗
南 京
公 历,民国纪年
五色即代表汉、满、蒙、回、藏五个民族,象征“五族共和”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颁布了《中华民国国歌》,沈恩孕作词,沈彭年作曲。   歌词是:   亚东开化中国早   揖美追欧   旧邦新造   飘扬五色旗   民国荣光   锦秀河山普照   我同胞鼓舞文明   世界和平永保
巩金瓯,   承天帱,   民物欣凫藻,   喜同袍,   清时幸遭。   真熙皞,   帝国苍穹保,   天高高,   海滔滔。
材料:南京临时政府成员
临时总统:孙中山 外交部长:王宠惠 陆军总长:黄兴
教育总长:蔡元培 参谋本部总长:黄兴 秘书处秘书长:胡汉民
法制局长:宋教仁 印铸局长:黄复兴
(以上成员都是同盟会员,各部次长除1人外,其余都是同盟会重要骨干)
从政府成员组成来看,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什么样的政府?
资产阶级革命政权
性质: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思考:
(1)第一章的主权归属有何特点?与中国古代社会人们的认识有何不同?
(2)第二章中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哪些观念?
(3)第三、四、五、六章中的权力分工体现了什么思想? 总统权力与皇帝有何变化?
第一章“总纲”,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二章“人民”,规定:“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人民有保有财产及营业之自由”;人民得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信、信仰等自由。
第三章“参议院”,规定:“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第四章“临时大总统副总统”,规定:“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临时大总统受参议院弹劾”
第五章“国务员”,规定:“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第六章“法院”,规定:“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临时约法》性质
《临时约法》
第一条 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
第二条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钦定宪法大纲》
一、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永尊戴。
二、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
返回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内容:
(4)意义:
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
民主宪法
(2)性质:
1 、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2 、全国各民族一律平等
3、关于国民权利的规定
4、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5、实行责任内阁制
主权在民
自由平等
三权分立
(3)目的:
限制袁世凯独裁,维护共和制度
敢教日月换新天
(辛亥革命功绩篇)
材料一 甲日满退,乙日拥公,东南诸方,一切通过。——张謇给袁世凯的密电
材料二 我认为,行动的时间已经到了。如果列强不欲担负使北京政府瘫痪的后果,袁世凯必须得到支持,因为只有他是稳定的保障。——德国驻华公使哈豪森
材料三 为了争取帝国主义的支持,南京临时政府在《告各友邦书》中,承认清政府与帝国主义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南京临时政府财政困难。而各国公使团截留中国海关的全部税收,防止落入革命党人之手。一次安徽前线军情告急,粮饷皆缺,急电中央索饷。临时大总统朱笔一批:拨20万元济急。当总统府秘书长胡汉民持此总统手批,前去财政部拨款时,发现国库之内,只有银元十枚。
清政府
被迫重用
帝国主义列强
支持
军事进攻
政治欺骗
军事威胁
外交孤立
经济封锁
革命党人
立宪派和旧官僚
施压
革命阵营
妥协退让
读图分析: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为什么落入袁世凯之手?
逼宫
袁世凯篡夺革命成果
袁世凯自身条件:
政治手腕、军权

帝国主义支持袁世凯

立宪派和旧官僚乘机进攻

资产阶级的妥协性和软弱性

孙中山希望争取袁世凯
1)原因
2)过程:清帝退位——孙中山辞职——袁世凯就任总统。
主观原因
客观原因
思考:
辛亥革命在哪些方面推动了社会进步?
三 中国民主进程的丰碑
材料1: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民享有……等项权利。约法按照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政治体制。

——据人教版《中国近现代史》(上册)整理
辛亥革命对当时中国政治引发哪些变化?
1、开启政治民主化、社会法制化
以上数据反映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
材料2:1912—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企业达470多家,投资近1亿元,加上原有扩建新增资本达1.3亿元以上,相当于革命前50年的投资总额,中国工厂使用的蒸汽动力,1913年为43 448马力,1918年为82 750马力,约增加1倍。
──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资料》
2、经济工业化
材料3:1915年,袁世凯公开复辟帝制,遭到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83天后,被迫取消帝制。1917年,军阀张勋拥戴清朝废帝溥仪登基,在全国人民的怒斥声中,12天后复辟丑剧就草草收场。

——据人教版《中国近现代史》(上册)整理
材料3反映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3、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材料4:
1912年3月2日,孙中山以大总统的名义发布命令:“嗣后各官厅人员相称,咸以官职;民间普通称呼则曰先生,曰君,不得再沿前清官厅恶称。”

——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法令﹐如:革除历代官厅“大人”﹑“老爷”等称呼,禁止蓄辫等。
1912年民国政府通令将中山装为礼服,修改中山装造型,并赋于了新的含义。
根据材料4,说明辛亥革命在哪个方面对当时中国社会产生变化?
4、社会生活习俗变化
1913年江苏第一师范学校出了一份考卷,应考者300多人,有一道题要求考生列举崇拜的人物,统计结果是:崇拜孔子157人,孟子61人,孙文17人,颜渊11人,诸葛亮8人,岳飞7人,王守仁、黎元洪各6人,大禹、华盛顿、程德全(江苏省都督)各3人,康有为、袁世凯各2人……
——《近代中国社会文化变迁录》
1912~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企业达470多家,投资近1亿元,加上原有扩建新增资本达1.3亿元以上,相当于革命前50年的投资总额,中国工厂使用的蒸汽动力,1913年为43448马力,1918年为82750马力,约增加1倍。
——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资料》
民国建立后,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倒台,引发了以传统政治为基础的旧有伦理与价值体系的松动,男人剪辫子、女人放足、青年离家、自由恋爱、神位被黜、洋货畅销、西学昌盛……这些社会生活的表征,实际反映的是传统价值观念开始失去在社会中的正统地位。
——张岂之《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辛亥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为中国先进分子探索救国道路打开新的视野。辛亥革命开始了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虽然未能改变旧中国社会性质和人民悲惨境遇,但为中国的进步潮流打开了闸门。
中国共产党是孙中山革命事业的忠实继承者,始终把自己为之奋斗的事业视为辛亥革命的继续和发展。
——江泽民在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资产阶级革命面前只有一个任务,就是扫除、摈弃并破坏旧社会的一切桎梏。任何资产阶级革命完成了这个任务,也就是完成了它应做的一切,它加强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列宁
革命是历史发展的火车头。
——马克思
应用指南
综合以上材料评价辛亥革命。
【导析】 评价是史学的最高层次,也是认知的最高层次。首先,应明确评价的标准,生产力、实践、社会的进步是最主要的衡量尺度。其次,要从以上提供的丰富多彩的史料中选取哪些材料反映的是导致革命失败的原因,哪些材料反映了革命的巨大影响,并能从不同角度具体阐述。牢固树立“史由证来,论从史出”的意识,先理解材料,再下结论。第三,要明确评价的一个根本的路径,如社会性质、政权转移、生产力发展、生产关系变革、社会意识进步与风俗习惯的变迁等,在前后对比当中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1919年,孙中山先生在上海居住时,有一次,他将一套已经穿过的陆军制服拿到著名的亨利服装店请裁缝改成“便服”,改成便服后仍有点像军制服。但在便服中,它既非“唐装”,更非“西装”,店员便为之起名为“中山装”。由于孙中山先生在海内外声望很高,这种服式便迅速流行全国。后来逐步演变成现在的款式:依据国之四维(礼、义、廉、耻)而确定上衣前身设4个口袋,依据国民党区别于西方国家三权分立的五权分立(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而确定前门襟为5粒钮扣,又依据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而确定袖口还必须有3粒扣子等。
显然,中山装是在西装基本形式的基础上又揉合了中国传统意识而形成的,整体廓形呈垫肩收腰,均衡对称,穿着稳重大方。孙中山设计中山装的意义是什么?
提示:意义在于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宣传辛亥革命的精神,巩固中华民国的共和政体。
甲:共和体制确立,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乙:封建传统仍有影响。丙:他们既崇拜孔孟,又崇拜孙中山和华盛顿,说明当时的社会正处于新旧交替之中。
革命的功绩
1、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来的君主专制制度
3、沉重打击了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2、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5、是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有力推动力量
革命的性质
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4、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各抒已见
有人说:“辛亥革命胜利了”,
也有人说:“辛亥革命失败了”
你怎样认识,为什么?
关于辛亥革命的成败:
1、衡量一场革命的成败,关键是看革命的根本目的和预定目标是否达到了。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近年来有的学者对辛亥革命既胜利又失败的表述自相矛盾。衡量辛亥革命的成败得失,应当从主要从革命者所应担负和所能担负的两项基本任务,即推翻清王朝的民族革命和建立民权政治的政治革命所完成的情况去考察:就推翻清王朝而言,辛亥革命无疑是胜利了;就建立民主立宪政体来说,尽管不能说辛亥革命取得彻底胜利,但也不能说它的结局就意味着失败。
传统观点一般认为,这场革命既胜利,又最终失败。言其胜利,主要是鉴于它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言其失败,主要是因为革命胜利果实未能保持和巩固,南京临时政府很快完结,政权最终落于袁世凯等军阀之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并没有完成,中国依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
中国社会性质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建立了中华民国并颁布《中华民国
临时约法》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推翻了清王朝封建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 君主专制政权。
胜利
失败
革命尚未成功,
同志仍需努力!
领导我们苏醒了
领导我们站起来了
领导我们富起来了
情境分析
民国中学生心目中的伟人
1913年对300名中小学生的调查显示,他们崇拜的人物依次为:孔子、孟子、孙中
山、颜渊、诸葛亮、范仲淹、岳飞、王阳明、黎元洪、华盛顿。
研究性学习的重要一环是提出课题。某中学历史学习小组针对以上材料展开
讨论:
甲:中小学生崇拜孙中山、华盛顿,说明辛亥革命后社会发生了很大变化。
乙:你看这些学生崇拜的仍然是孔孟,说明辛亥革命后社会变化不大。
丙:没那么简单,他们为什么既崇拜孙中山又崇拜孔孟呢?
⑴你如何理解甲乙的说法,丙为什么说“没那么简单”
⑵根据上面的讨论,为他们的研究拟定一个题目。
甲:共和体制确立,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乙:封建传统仍有影响。
丙:他们既崇拜孔孟,又崇拜孙中山和华盛顿,说明当时的社会正处
于新旧交替之中。
辛亥革命后的一份问卷调查
1913年江苏第一师范问卷“崇拜的人物”统计表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武昌起义
《临时约法》颁布
袁世凯任临时大总统
辛亥革命形势发展
宣统帝颁诏退位
第16课 辛亥革命
1、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
革命政党是
A、兴中会 B、同盟会
C、光复会 D、共进会
2、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其实际意义在于( )
A、人民在政治上翻了身
B、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C、确立了民主共和国的制度
D、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
B
第2课 辛亥革命
3、下列武昌起义成功的原因中,最主要的是 A.清朝湖北当局无力顽抗
B.革命党人筹划周密完善 C.起义新军的革命主动精神
D.立宪派改变策略乘机附和
辛亥革命
15.1913年,某身着日式服装的革命党人途遇一老农,老农询问其国籍,其称“予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作惊状,以绝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当被告知亦为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惶然,连声说:“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这表明( )
A.国内民众的 反日情绪强烈
B.革命党人处于不合法状态
C.辛亥革命对农村影响有限
D.农民阶级不支持辛亥革命
C
在20世纪初出现的资产阶级革命组织中,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因为它( )
A. 成立时间最早
B. 实现了所有革命团体的大联合
C. 使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D. 有明确的纲领、公认的领袖和全国性的组织系统
解析:本题难点在于学生对历史概念的理解能力。作为政党应具备纲领、领袖、组织等基本条件,中国同盟会有革命纲领,有公认的领导人——孙中山,有比较严密的组织,具备了政党的基本条件。
答案:D
点评:在学习历史现象时,一定要对基本的概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这样既有助于对基本的历史事实的理解,同时也有助于深化自己的历史知识,提高自己的应试能力。
借题发挥
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建立的原因有( )
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②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相继建立③资产阶级维新派的影响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形势发展的需要
A.①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解析: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同盟会,建立的原因要从其阶级基础、思想基础、组织基础等方面来分析。选项中资产阶级维新派的影响不符合题干要求,排除。
答案:C
点评:对民主革命形势的发展一项往往忽视,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适应革命发展的需要而建立的。
4、(2009·广东)《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了( )
A.总统制 B.联邦制
C.君主立宪制 D.责任内阁制
解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特别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总理可以驳回总统的意见,总统颁布命令须由总理副署才能生效。
答案:D
作业:能力提升(必做)
写一篇关于“辛亥革命”的小评论。
(1)评价历史事件所用的历史观点应包括(  )
①社会进步观 ②符合历史规律和发展趋势的观点
③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的广泛参加
④辩证的历史发展观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通过哪些主要途径能收集到相关的史实?
(3)依据所掌握的史实与评价标准,你如何评价辛亥革命?用简练语言概括辛亥英烈们的人生观、价值观。
【按思维的五个层次论述:①史实明确;②史实之间有关联;③论从史出;④史论之间有关联;⑤综合史论,概括辛亥英烈们的人生观、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