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17.解放战争

高中历史必修1原创《第17课:解放战争》课件ppt免费下载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高中历史必修1原创《第17课:解放战争》课件ppt免费下载高中历史必修1原创《第17课:解放战争》课件ppt免费下载高中历史必修1原创《第17课:解放战争》课件ppt免费下载
解放战争
重难点:
重庆谈判、三大战役
及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内形势
材料一:
战后,(中国)需要在广泛民主的基础上,召开国民代表大会,成立包括更广大范围的各党各派和无党无派代表人物在内的联合政府性质的民主的正式的政府,领导解放后的全国人民,将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独立、自由、统一、民主的新中国。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1945年
抗战胜利后国内形势
材料二:
今天的中心工作在于消灭共产党,日本是我们外部的敌人,中共是我们国内的敌人,只有在消灭中共才能完成我们的任务!
——蒋介石1945年在国民党八大上的讲话
抗战胜利后国内形势
美军在塘沽登陆
美军教官帮助训练国民党军
美国飞机空运国民党军队到内战前线
美国援助国民党的军事装备
材料三:
抗战胜利后国内形势
中日民族矛盾
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
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思考:蒋介石内战方针已定,为何还要邀请毛泽东去重庆谈判?目的何在?毛泽东应不应该去重庆谈判?
毛泽东先生勋鉴:
……大战方告终结,内争不容再有。 深望足下体念国家之艰危,悯怀人民之疾苦,共同戮力, 从事建设.如何以建国之功收抗战之果,甚有赖于先生之惠然一行,共商大计‥‥‥
蒋中正 八月二十日
毛泽东先生勋鉴:
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期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事关国家大计,幸勿吝驾,临电不胜迫切悬盼之至。
蒋中正 一九四五年八月十四日
毛泽东先生勋鉴:
未养电诵悉,承派周恩来先生来渝洽商,至为欣慰。惟目前各种重要问题,均待与先生面商,时机迫切,仍盼先生能与恩来先生惠然偕临,则重要问题,方得迅速解决,国家前途实利赖之。兹已准备飞机迎迓,特再驰电速驾!
蒋中正 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三日
一、为争取和平民主而斗争
1.重庆谈判
(1945.8-10)
2.政治协商会议(1946.1)
背景:
①国民党:迫于国内外的和平压力, 内战准备尚未完成
②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揭穿蒋介石的阴谋
③美国为了自身利益,扶蒋反共
结果:
1945.10.10 签署 《双十协定》
结果:
通过一些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决议
《双十协定》原稿影印件
“双十协定”规定:
和平建国,坚决避免内战, 召开政治协商会议;保证人民享有民主、自由权利等
但对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合法问题未达成协议
二、战争过程
1.战略防御阶段 —— 1946.6-1947.6

2.战略反攻阶段 —— 1947.6-1948.9

3.战略决战阶段 —— 1948.9-1949.1

4.最后胜利阶段 —— 1949.1-1949.10.1
阅读课本第二子目,解放战争分为几个阶段?
1、战略防御
(2)粉碎全面进攻(战术、战果)
(1)全面内战爆发(时间、标志)
(3)粉碎重点进攻(地区)
2、战略反攻
土地改革
刘邓挺进大别山
(1)经济:
(2)军事:
3、战略决战: 三大战役
4、胜利阶段
(1)北平和谈

(2)渡江战役
二、战争过程
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
中 原
1946年6月
国民党进攻
中原解放区
课堂思考
国共两党实力
相差悬殊
130
万人
430
万人
解放军
国民党




国民党重点进攻什么地方?
思考:
1、其中第二年指的是那一年?
2、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是什么?外线和内线指的是什么?
3、当时全国性的战略反攻具备那些条件?
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是: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我军第二年作战的部分任务是:以一部分主力和地方部队,继续在内线作战,歼灭内线敌人,收复失地。
—《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
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
思考:中共在这三个时期实行不同土地政策的根本依据是什么?
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
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100万人
130万人
430万人
1946年6月
1947年6月
人民解放军:
国民党军队:
国共双方兵力变化示意图
195万人
373万人
国民党的机动兵力
大为减少
意义:为战略反攻创造条件
武汉
南京
毛泽东说:“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
豫陕鄂
豫皖苏
晋冀鲁豫
太岳兵团
陈赓
谢富治
华东解放
军主力
陈毅
粟裕
南京
武汉
三路大军挺进中原
三 路 突 进
华东解放军
西北解放军
三 路 突 进
两 翼 牵 制
敌我力量对比表 1948年7月
280 万
365 万
优于 敌军
不足
大为改善
略占 优势
巩固
危机四伏
高昂
低落
130
万人
430
万人
1946年6月
1947年6月
373
万人
人民解放军:
国民党军队:
195
万人
280
万人
365
万人
1948年秋
敌我兵力变化示意图
三 大 战 役 概 况
国民党主力基本被消灭
东北解放军
1948.9—11月
47万多人
东北全境
中原、
华东解放军
1948.11月—
1949.1月
55万多人
长江以北中
下游地区
东北、华北
解放军
1948.11月—
1949.1月
52万多人
华北全境
战略
决战
(1948.9--1948.11)
东北解放军


沈阳
营口
锦州
关门打狗
战略
决战
(1948.11 -- 1949.1)
华东解放军
各个击破
分割包围
战略
决战
(1948.11--1949.1)
东北解放军
华北解放军
华北解放军
后取中间
先打两头
1949.4.北平和谈,达成《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但国民政府拒绝签字,和谈破裂。
上海
江阴
湖口
浙 江


江 苏

西
渡江战役示意图
南京
1949年4月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政府覆灭
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总统府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进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国内意义
国际意义
思想意义
1、胜利标志:
2、历史意义:
1949.10.1.新中国的成立
本章小结
侵略史、屈辱史:
1840 19世纪末 1937

鸦片 甲午中日战 日本侵华
战争 八国侵华
1840 19世纪末 1919 1921 1949

太平天国运动 戊戌变法 五四 中共 新民主主义
义和团 辛亥革命 运动 成立 革命胜利
(农民阶级)(民族资 (无产阶级)
产阶级)
抗争史、探索史:
解放战争后期,蒋介石曾在山西的白云观抽签,抽到的是“下下签”,他叹息败局已定。不久,毛泽东也恰巧来到白云观,为助兴也抽了一签,抽到的是“上上签”,道士大为赞叹。此事后来蒋介石知道了,说:“天意。”毛泽东却说:“民意。”
课堂思考
你认为蒋介石失败是“天意”还是“民意”?
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①政治孤立,失去民心
②军队厌战,士气低落
③贪官横行,统治腐败
④美援断绝,蒋桂分裂
国民党方面:
共产党方面:
①有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②有马列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指导,
走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
③有一支革命军队,坚持武装斗争
④组成了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
⑤得到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持
5条基本经验
中共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
政策: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

路线:靠贫、联中、限富、保中小、灭地主(1931)

作用:农民在经济上政治上翻了身;农民积极参军参战,发展生产
1.土地革命时期(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政策: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作用:有利于团结农民、地主一致抗日
2.抗战时期政策
政策: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地主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路线:靠贫、联中,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土地制度

作用:农民分得土地,积极参军、支援前线,成为解放战争胜利的可靠保证
3.解放战争时期
政策: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与以往不同:保护富农经济)

作用:彻底废除了数千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
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农业发展和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4.建国初期政策
政策:采取积极发展稳步前进的方针,实行自愿互利的原则,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作用:农民土地私有制转变为土地公有制
5.三大改造时期(1953-1956年)
(对农业的改造)
政策:小社并大社(片面追求一大二公)


影响: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6.十年探索时(1956-1966年)
7.改革开放时期
政策: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作用: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的发展(注意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