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26.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免费下载历史必修1《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课件PPT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免费下载历史必修1《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课件PPT免费下载历史必修1《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课件PPT免费下载历史必修1《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课件PPT免费下载历史必修1《第26课: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课件PPT
两极世界的形成和世界多极化趋势
温馨提示: 请点击相关栏目。
自主探究 · 考点突破
合作探究 · 史论互证
开放课堂 · 高考研习
考点一、美苏冷战
1、轻巧识记——两极格局的形成
“冷
战”








美国
苏联
杜鲁门主义
共产党和工
人党情报局
美国
苏联
马歇尔计划
经互会
美国
苏联
北约
华约
开始出
现两大
阵营的
对峙
美苏两
极格局
正式形成
结束放映
返回导航页
自主探究•考点突破
2、归纳概括——马歇尔计划的影响
(1)对美国:
经济上控制西欧市场以及西欧的海外殖民地,为美国资本输出提供场所;政治上加强了对西欧各国的控制。
(2)对欧洲:
帮助西欧渡过经济难关,防止了西欧发生政治革命,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秩序。
(3)苏联与东欧成立经互会,形成西欧依赖美国、东欧依靠苏联的局面。
结束放映
返回导航页
3、思维升华——对美苏冷战的认识
美苏“冷战”打破了以西欧为中心的旧国际关系格局,导致两个阵营尖锐对峙,引起国际关系领域的一系列矛盾与冲突,但“冷战”局面下的两极对抗与妥协,也为各种力量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机会。
结束放映
返回导航页
考点二、“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
1.概念阐释——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和“冷战”
(1)雅尔塔体系:
二战后期雅尔塔等会议确定的战后世界新秩序,是战后两极格局形成的基础。
(2)两极格局:
是雅尔塔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从属于雅尔塔体系,苏联解体标志其结束。
(3)“冷战”:
是雅尔塔体系下两极格局对抗的主要形式,“冷战”的加剧又促进了两极格局的形成。
结束放映
返回导航页
2、易误辨析——“冷战”不等于无战争
“冷战”是两极对抗的主要形式,但这并不意味着当时世界上没有战争。美国在“冷战”的大背景下,在局部地区推行“热战”,如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
结束放映
返回导航页

3、整体图示——“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
结束放映
返回导航页
考点三、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1.通史链接——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霸权的衰落
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的霸权受到了苏联、西欧、日本的严重挑战,经济上与西欧、日本形成竞争局面,军事、科技上受到了苏联的挑战,迫使美国调整外交战略。
西欧、日本的崛起
侵越战争失败
推动中美关系的改善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
苏联航天技术的发展
结束放映
返回导航页
2、轻巧识记——欧洲“一体化”
欧洲煤钢共同体
欧洲经济共同体
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欧洲共同体










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
用一个声音说话
欧洲议会成立
共同体防务合作
结束放映
返回导航页
3、思维升华——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
世界政
治力量
的发展
变化
欧洲的联合
日本的崛起
不结盟运动
强大的美国
衰落的苏联
欧洲
亚洲
亚非
美洲
欧亚
实力迅
速上升
实力相
对下降
世界政
治格局
多极化
趋势的
出现
结束放映
返回导航页
4、概念阐释——不结盟运动与不结盟政策
(1)不结盟运动:
是由广大发展中国家组建的一个松散的国际组织。不结盟运动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不结盟”,而是不与美苏两大军事集团结盟的国家结盟。
(2)不结盟政策: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的具体表现,不结盟战略作为一种全方位的无敌国式外交战略,它强调不与美、苏两个大国中的任何一个结盟,也反对和其他任何一个国家成为盟友。
结束放映
返回导航页
5、易误辨析——世界多极化趋势
(1)西欧联合是在美苏“冷战”的背景下,在经济得以恢复的基础上,为维护其经济发展与稳定而产生的欧洲一体化的根本原因是经济发展的需求,而不是摆脱美国的控制。
(2)“欧共体”与欧洲经济共同体:“欧共体”是“欧洲共同体”的简称,成立于1967年,由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合并而成;不能把“欧共体”混同于1958年成立的欧洲经济共同体。
(3)不结盟运动是不与美苏两大军事集团结盟的组织。不结盟不是消极的中立,而是积极地反对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主张用和平共处代替冷战,实现全面彻底裁军。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标志着第三世界国家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结束放映
返回导航页
6、整体图示——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结束放映
返回导航页
考点四、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1、轻巧识记——苏联解体的原因
结束放映
返回导航页
2、归纳概括——两极格局的瓦解
(1)标志: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2)原因:
苏联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经济发展缓慢;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民主化改革;西方“和平演变”战略。
(3)启示:
社会主义建设必须走符合本国国情的道路。
结束放映
返回导航页
3、易误辨析——“独联体”
“独联体”是由前苏联大多数共和国组成的进行多边合作的独立国家联合体,是一种国家之间非常松散的联合形式,而不是一个国家。
结束放映
返回导航页
4、概念阐释——“多极化”与“一超多强”
(1)“多极化”:
是一种趋势,一个动态发展过程,到目前为止,多极化并没有定型为一基本的世界格局。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或具有巨大的国际政治影响力是成为多极化中一极的必不可少的条件。
(2)“一超多强”:
是当今国际政治格局由两极向多极化演变过程中的现状,是过渡时期国际关系的基本框架。
结束放映
返回导航页
5.思维升华——世界多极化趋势下国际关系的特点
(1)世界多极化趋势下,多元的力量结构有着相互竞争、相互制约的关系,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上的关系更加错综复杂,体现了国际中心舞台多元化的特点。
(2)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国际形势的主流是和平与发展,但天下并不太平。在21世纪的今天,世界格局多极化受到全世界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的支持,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3)在当今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下,中国应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结束放映
返回导航页
6、整体图示——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结束放映
返回导航页
合作探究•史论互证
问题一、两极格局的形成及其影响
1.两极格局的形成
“杜鲁门主义”
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马歇尔计划”
经互会
扶植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扶植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华沙条约组织
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局面出现,两极对峙格局正式形成,在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领域互相攻击
结束放映
返回导航页
2.两极格局的影响
(1)美苏“冷战”关系压倒了其他国际关系,造成西欧依靠美国、东欧依赖苏联的局面。
(2)在冷战的大环境下,美苏双方势均力敌,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为世界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创造了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
(3)面对两极对峙局面,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兴起不结盟运动,努力使自身不断发展壮大,第三世界由此崛起。
(4)美苏两国为争夺势力范围和世界霸权,肆意践踏国际法,干涉别国内政,甚至不惜在局部地区大举用兵,严重破坏了世界和平。
结束放映
返回导航页
3.雅尔塔体制、两极格局和冷战三者的关系
(1)雅尔塔体制奠定了两极格局的框架。
(2)两极格局是雅尔塔体制的集中体现。
(3)雅尔塔体制下,两极对抗的主要形式是冷战,冷战的加剧促成了两极格局的最终形成。
(4)两极格局的瓦解,也意味着冷战局面的结束,雅尔塔体制的瓦解。
结束放映
返回导航页
史论一、美苏冷战下的国际局势
1、杜鲁门主义是美苏冷战正式开始的重要标志
[史料] 杜鲁门说:“我相信,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它现在宣布,不论在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安全有关。”
史证
史料反映了杜鲁门的立场:美国有责任维护和平与国家安全,实质是公开干预别国内政,谋求世界霸权。
结束放映
返回导航页
史论一、美苏冷战下的国际局势
2、对美苏冷战的评价
[史料] 冷战时期的批评家曾经指责一些军事联盟如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推动了高昂的军备竞赛,并使地区冲突一直有转变成超级大国之间核对抗的危险。冷战结束后,赞扬这些军事联盟具有控制冲突升级的能力却成为时尚。
——[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苏联曾经是有用的敌人。美国相信,不仅要和苏联的军事力量竞赛,还要和苏联的成就竞赛……没有苏联的空间计划,美国人就不可能登上月球……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1991年9月9日)
史证
史料反映了学术界力图对美苏冷战作出辩证评价,既强调了美苏争锋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国际局势紧张;又看到在近半个世纪中双方势均力敌,避免了世界大战的爆发,既认为美苏军备竞赛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又指出冷战推动了科技的发展。
结束放映
返回导航页
1.二战后,美欧关系的发展演变
(1)战后初期,美国通过推行马歇尔计划,帮助西欧恢复经济,并得以控制西欧。
(2)美国在欧洲采取冷战政策,建立北约组织,参加国包括英、法等西欧国家。
(3)从20世纪50年代初起,随着西欧经济的高速发展,美国同西欧国家的控制与反控制的斗争日趋尖锐。
(4)随着欧共体的成立和壮大以及欧盟的诞生,欧洲开始奉行相对独立的政策,在国际舞台上积极摆脱美国的控制,成为多极化趋势下的重要力量。
问题二、世界政治多极化的出现及其发展特点
结束放映
返回导航页
2.多极化的出现
(1)西欧、日本随着经济实力与美国的差距逐步缩小,在政治上对美国的离心倾向也在不断加强;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2)苏联解体使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3.多极化发展的特点
(1)和平过渡:它不是通过世界大战而是经过长期“冷战”较量引起的。
(2)竞争过渡:美国、日本、西欧、中国、俄罗斯等力量中心存在着互相竞争、互相制约的关系。
(3)长期过渡: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不会轻易退出舞台,必然要经过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
结束放映
返回导航页
史论二、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
1、欧洲“一体化”的有利条件
[史料] 谋求欧洲统一有相当远的历史渊源。然而在千余年的发展中,欧洲的政治家和统治者们虽不惜使用最强大的武力,却都失败了。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厮杀后,……欧洲政治家们清醒地认识到,如此下去,欧洲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
史证
史料表明欧洲具有相同或相近的历史传统、文化、宗教和意识形态,欧洲的联合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
结束放映
返回导航页
史论二、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
2、法国积极推行欧洲一体化进程
[史料] 1963年,法国总统戴高乐直言不讳地告诉美国记者苏兹贝克:“首先必须要有个欧洲啊!现在对美国来说是很惬意的。有一个法国、一个德国、一个意大利和一个英国,而美国可以利用它们来相互反对……必须要有一个拥有自己的经济、自己的政策、自己的防务的真正的欧洲。”
史证
 史料反映戴高乐总统表达了法国推动欧洲联合、自强的主张。戴高乐强调,在美苏“冷战”过程中,西欧国家走向联合,实力日益强大才能提高欧洲的国际地位。
结束放映
返回导航页
史论二、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
3、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史料] 1972年,日本外相大平正芳在记者招待会上说:“日本跟着美国脚步走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要在世界政治中加强日本的发言权,增加日本不仅作为经济大国的份量,而且增加作为政治大国的份量。”
——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在其家乡群马县的演讲(1983年7月28日)
史证
史料反映了日本寻求摆脱美国的控制,谋求政治大国地位,从而冲击了两极格局,成为世界多极化的推动因素。
结束放映
返回导航页
史论二、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
4、当今世界多极化的特点
[史料] 20世纪90年代,有人在评论国际局势时说:“当今世界,巨人林立,日本是独脚的巨人,俄罗斯是生病的巨人,欧洲是缺乏凝聚力的巨人,美国是萎缩的巨人,中国是潜在的巨人。”
史证
史料的评论概括了当今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基本特点。“巨人林立”形象地反映了当今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
结束放映
返回导航页
第一步:粗读
材料一 乔治·凯南说:“……大家都会想起伊索寓言里太阳和北风比赛谁能使旅行者脱掉大衣的故事。这个旅行者就像是苏联势力。大衣就是它在东欧和其他用以掩盖它的腹脏的极权和势力地区。……使得那个顽固的旅行者最后脱去大衣的,不是北风的直接胁迫,而是太阳的间接的温和办法。”
[读史三步曲]
开放课堂•高考研习
材料一体现了二战结束后美国为实现其全球战略,对苏实行“冷战”的原因。
结束放映
返回导航页
第一步:粗读
材料二反映美国力图对苏联进行多种形式的“冷战”。
[读史三步曲]
材料二 美国总统约翰逊1964年5月说:“不再是一道铁幕,而是有许多道铁幕。每道铁幕的强度和厚度不同,因而能穿过它的光线和能在它后面增长的希望也不同。……我们将继续建造一座座能跨越这一鸿沟的桥梁。它们将是增加贸易的桥梁、思想的桥梁、访问者的桥梁和人道主义援助的桥梁。”
结束放映
返回导航页
第一步:粗读
材料三反映美苏争锋过程中,“核恐怖”造成的美苏均势
[读史三步曲]
材料三 1955年3月,丘吉尔指出,新式武器改变了国际关系。它不仅威胁着像英国这样的小国的生存,而且威胁着美国和苏联这样的超级大国的生存。他断言:“通过一个极具讽刺意味的过程,我们完全有可能达到这样一个历史阶段:安全成为恐怖的健壮的孩子。”
结束放映
返回导航页
第二步:细读
材料一中①划线部分的关键信息:“北风的直接胁迫”的含义即是美苏之间的直接对抗,“太阳的间接的温和办法”的含义即是美苏之间的间接对抗。
材料一 乔治·凯南说:“……大家都会想起伊索寓言里太阳和北风比赛谁能使旅行者脱掉大衣的故事。这个旅行者就像是苏联势力。大衣就是它在东欧和其他用以掩盖它的腹脏的极权和势力地区。……使得那个顽固的旅行者最后脱去大衣的,不是①北风的直接胁迫,而是太阳的间接的温和办法。”
[读史三步曲]
结束放映
返回导航页
第二步:细读
材料二中②划线部分的关键信息:“贸易的桥梁、思想的桥梁、访问者的桥梁和人道主义援助的桥梁”体现了“冷战”的多种形式。
[读史三步曲]
材料二 美国总统约翰逊1964年5月说:“不再是一道铁幕,而是有许多道铁幕。每道铁幕的强度和厚度不同,因而能穿过它的光线和能在它后面增长的希望也不同。……我们将继续建造一座座能跨越这一鸿沟的桥梁。它们将是增加②贸易的桥梁、思想的桥梁、访问者的桥梁和人道主义援助的桥梁。”
结束放映
返回导航页
第二步:细读
材料三中③划线部分的关键信息:美苏两国不敢轻易动武,反倒促成了相对安全的局面
[读史三步曲]
材料三 1955年3月,丘吉尔指出,新式武器改变了国际关系。它不仅威胁着像英国这样的小国的生存,而且威胁着美国和苏联这样的超级大国的生存。他断言:“通过一个极具讽刺意味的过程,我们完全有可能达到这样一个历史阶段:③安全成为恐怖的健壮的孩子。”
第三步:史证
二战后,美苏从战时盟友变为“冷战”对手,“冷战”过程中,美苏两国没有发生大规模的直接武装冲突,但世界局部战争不断
结束放映
返回导航页
(1)根据材料一美苏出现直接对抗和间接对抗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对抗的实质是什么?
材料一 乔治·凯南说:“……大家都会想起伊索寓言里太阳和北风比赛谁能使旅行者脱掉大衣的故事。这个旅行者就像是苏联势力。大衣就是它在东欧和其他用以掩盖它的腹脏的极权和势力地区。……使得那个顽固的旅行者最后脱去大衣的,不是①北风的直接胁迫,而是太阳的间接的温和办法。”
[史料应用]
答案: 原因: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霸主,苏联成为美国称霸世界的最大障碍。
实质:是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冲突。
结束放映
返回导航页
(2)根据材料二指出美苏对抗涉及到哪些方面?
答案:美苏对抗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意识形态诸方面。
材料二 美国总统约翰逊1964年5月说:“不再是一道铁幕,而是有许多道铁幕。每道铁幕的强度和厚度不同,因而能穿过它的光线和能在它后面增长的希望也不同。……我们将继续建造一座座能跨越这一鸿沟的桥梁。它们将是增加②贸易的桥梁、思想的桥梁、访问者的桥梁和人道主义援助的桥梁。”
[史料应用]
结束放映
返回导航页
(3)根据材料三你如何理解美苏“冷战”“安全成为恐怖的健壮的孩子”。
材料三 1955年3月,丘吉尔指出,新式武器改变了国际关系。它不仅威胁着像英国这样的小国的生存,而且威胁着美国和苏联这样的超级大国的生存。他断言:“通过一个极具讽刺意味的过程,我们完全有可能达到这样一个历史阶段:③安全成为恐怖的健壮的孩子。”
[史料应用]
答案:(3)美苏对抗加剧了世界的紧张局势,形成了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的局面,美苏两国未发生大规模的直接武装冲突,从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结束放映
返回导航页
两极格局形成和世界多极化趋势
【临考视窗】 (1)从国家利益和国家实力决定对外关系角度出发,考查美苏“冷战”的原因和实质。
(2)多角度考查多极化的出现和加强,欧洲一体化进程,选取新材料创设新情境,综合考查近代以来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演变。
结束放映
返回导航页
【临考视窗】
(1)从国家利益和国家实力决定对外关系角度出发,考查美苏“冷战”的原因和实质。
(2)多角度考查多极化的出现和加强,欧洲一体化进程,选取新材料创设新情境,综合考查近代以来世界经济、政治格局的演变。
结束放映
返回导航页
(2013·高考江苏卷)历史地图是展现前人活动与地理空间结合的重要史料。观察右面地图, 理解准确的是(  )
[高考例析]
A.冷战风云笼罩,造成分裂与对抗
B.柏林被分区占领,局部热战出现
C.美苏操纵欧洲,北约与华约对峙
D.德国实现统一,西欧走向联合
第一步 定时空
1945-1949
第二步 明考点
本题考查战后国际关系的特点
结束放映
返回导航页
(2013·高考江苏卷)历史地图是展现前人活动与地理空间结合的重要史料。观察右面地图, 理解准确的是(  )
A.冷战风云笼罩,造成分裂与对抗
B.柏林被分区占领,局部热战出现
C.美苏操纵欧洲,北约与华约对峙
D.德国实现统一,西欧走向联合
第三步 析选项
二战后,在美国和苏联的支持下,德国分裂。造成德国分裂的主要原因是美苏冷战对峙 ,A正确 。
当时围绕德国领土问题,美苏两国没有出现热战,柏林被占领局部热战出现与史实不符 ,B项不正确 。
华约建立于1955年,北约与华约对峙与题干时间不符 ,C错误。
德国实现统一,西欧走向联合与题干地图不一致 ,D不正确。
A
结束放映
返回导航页
[借题发挥]
1.美苏“冷战”形成的原因和表现
结束放映
返回导航页
2.世界格局多极化的出现
3.当今世界格局多极化的趋势
两极格局终结后,暂时形成“一超多强”局面,但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加速发展。
结束放映
返回导航页
1.(2013·高考福建文综卷)冷战期间,美国政府的一份秘密报告认为,(美国)实力上的优势,正处于最严重的危险之中……冷战事实上是一场维系着世界的生死存亡的真正战争。该报告认为(  )
A.全面“热战”不可避免
B.要用“热战”代替冷战
C.冷战实际上是一场“热战”
D.冷战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尝试应用]
D
结束放映
返回导航页
2.(2014·广东汕头检测)时人曾作诗描述古巴导弹危机:“后院洞开美梦醒,海空封锁欲断臂,前倨后恭成笑话,试看天下谁懦夫?”“前倨后恭成笑话”描述的是(  )
A.美国称霸全球的企图破产
B.苏联力求战略平衡的计划受挫
C.“维护世界和平”成为泡影
D.美苏争霸使双方国际形象大损
[尝试应用]
B
结束放映
返回导航页
3.(2013·东北师大附中高三第二次月考)1964年第二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纲领指出:“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新殖民主义是国际紧张局势和冲突的一个基本根源。”1973年第四次首脑会议号召不结盟国家要“通过有效行使反对霸权的国家主权来巩固它们的独立”,“拒绝任何形式的奴役和依附、任何干涉和压力”。材料强调不结盟运动国家(  )
A.把斗争矛头主要指向了霸权主义的美国
B.不满美、苏两国对第三世界的激烈争夺
C.从反帝、反殖发展到反对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
D.认识到发展民族经济与争取国家独立的重要性
[尝试应用]
C
结束放映
返回导航页
关注程度性词语法主要适用于题干或备选项中带有程度性词语的题目。此类题目题干或备选项中带有“基本的”“根本的”“最突出的”“主要”“直接”“最早”“彻底”“任何”“全部”“都”“完全”“一律”“立即”等程度性词语。解答此类题,常用的方法有比较优选法,根据题干要求,确定题目要求的逻辑关系,找出涵盖最全面和解释最深刻的选项。
直选法,直接从程度性词语入手,结合题干或备选项进行选择或排除,以缩小选择范围。
结束放映
返回导航页
[高考例析](2013·高考海南卷 ) 1948年,苏联针对美、英等国分裂德国的措施,切断西柏林与其他美英法占领区的水陆交通,美、英则向西柏林大规模空运物资。这一局面持续近一年之久。这次危机反映出冷战的基本特征是( )
A.苏联在对峙中处于攻势地位               
B.美国交替采用对抗与缓和政策
C.两德为美苏争夺的前哨阵地               
D.双方既对抗又避免直接军事冲突
第一步:审题干
定时空:
1948年,美苏冷战。
关键信息:
美英分裂德国,苏联应对措施是:切断西柏林与其他美英法占领区的水陆交通。
关注程度性词语:
这次危机反映出冷战的基本特征
结束放映
返回导航页
[高考例析](2013·高考海南卷 ) 1948年,苏联针对美、英等国分裂德国的措施,切断西柏林与其他美英法占领区的水陆交通,美、英则向西柏林大规模空运物资。这一局面持续近一年之久。这次危机反映出冷战的基本特征是( )
A.苏联在对峙中处于攻势地位               
B.美国交替采用对抗与缓和政策
C.两德为美苏争夺的前哨阵地               
D.双方既对抗又避免直接军事冲突
第二步:析选项
材料强调苏联针对美英等国的分裂措施,而采取的应对措施,而冷战的基本特征并不是苏联在对峙中处于攻势地位,A不正确 。
材料没有体现美国交替采用对抗和缓和政策,B项不正确 。
两德为美苏冷风的前哨阵地正确,但不是美苏冷战的基本特征,C错误。
美苏展开全面对抗,但又避免爆发直接的军事冲突,也是冷战的基本特征,D正确。
D
结束放映
返回导航页
4.(2013·高考浙江文综卷)越是高度的概括,越容易引起争议。对20世纪历史的概括,下列说法中争议最少的可能是(  )
A.帝国主义战争,社会主义革命,第三世界崛起,经济、科技和文化大发展
B.帝国主义战争和社会主义革命,冷战和走向多极化,和平、改革与发展
C.两次大战、两种制度、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革命与改革,和平与发展
D.一战和二战、冷战及局部战争,殖民体系瓦解,经济、科技和文化大发展
C
结束放映
返回导航页
5.(2013·云南昆明高三摸底)某版本高中历史教材的单元内容如下,此单元内容最适合的标题是(  )
第33课  现代化在英国的启动166
第34课  现代化在欧洲的扩展171
第35课  现代化在北美、东亚的扩展177
第36课  20世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调整与改革182
第37课  苏联现代化道路的探索187
第38课  发展中的新兴大国19
A.现代化的世界

------【以上为无格式内容概要,如需完整内容请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