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10.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 资料信息
  • 科目: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 - 10.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 格式:  PPT
  • 大小:  2.04M    35张
  • 时间:  2016-08

《第10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ppt课件免费下载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第10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ppt课件免费下载《第10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ppt课件免费下载《第10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ppt课件免费下载
专题二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三种形态:
是相对本国民族资本而言的,是其他国家资产阶级或垄断资产阶级拥有的资本主义经济。特点是自由开放,具有侵略性。
是中国最早的近代企业,产生于鸦片战争后,建国后被没收改造为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它在中国近代经济中比重不大,但控制着中国经济命脉,是导致中国近代落后的根源。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三种形态:
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它凭借国家政权力量,对内与封建主义勾结,对外依赖帝国主义,具有买办性和封建性。
产生较晚,主要是在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形成的(也包括1860后晚清、民国时期建立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企业),代表是四大家族。抗日战争时期膨胀,解放战争时期达到顶峰,建国后被没收改造为社会主国营经济。控制国家经济命脉,是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和中国的进步的重要因素。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三种形态:
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由民间投资经营的资本主义经济,是相对于官僚资本而言的。
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历经曲折发展,在三大改造中被改造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是近代中国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但始终在夹缝中求生存,具有“先天不足(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后天畸形”(地区不平衡、行业不平衡、次要地位)的特点,在经济中不占主导地位。
1860 1870 1895 1912 1919 1927 1936 1945 1949 1952 1956
夹缝产生
19世纪末:初步发展
一战期间:短暂春天
国民政府前期:较快发展
抗日战争:日益萎缩
解放战争:陷入绝境
建国后:获得新生,改造为公
消亡
一战后:迅速萧条
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概况
一、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1、原因
(1)历史:鸦片战争前,中国封建社会已孕育着资本主义萌芽;(注意:近代民族工业并不是由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而来)
(2)主要:鸦片战后后,外国资本主义入侵,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原因:
标志:
表现:

实质:

影响:
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主要;商品经济有所发展
①农业:农业生产进一步商品化;开始受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
②手工业:手工棉纺织业开始衰败;
③商业:外国洋行大量出现;买办和买办化的商人开始出现;贸易中心由广州转移到上海。
中国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家庭手工业与小农业分离)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附庸(原料和商品市场)
开始卷入:鸦片战争之后;
完全卷入:19世纪60年代——标志是1865年中国正当贸易第一次出现入超。
带来了灾难,中国逐步沦为世界资本主义附庸;
促进商品经济发展,为民族资本主义提供客观条件;
根本上冲击封建制度,近代社会进步表现
一、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1、原因
(1)历史:鸦片战争前,中国封建社会已孕育着资本主义萌芽;(注意:近代民族工业并不是由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而来)
(2)主要:鸦片战后后,外国资本主义入侵,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3)洋务运动的诱导
洋务运动:
原因:

目的:
实质:
指导思想:
发展:

影响: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外交困;
清朝统治集团分化——洋务派和顽固派;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出现中外暂时“和好”的局面。
①积极:引进、培养、抵制、刺激
利用西方技术,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
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
“中体西用”
19世纪60—90年代,分两个阶段:前期19世纪60年代;后期19世纪70—90年代。
②消极: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迈出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根源在于洋务运动只学技术不学制度
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
一、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1、原因
(1)历史:鸦片战争前,中国封建社会已孕育着资本主义萌芽;(注意:近代民族工业并不是由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而来)
(2)主要:鸦片战后后,外国资本主义入侵,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3)洋务运动的诱导
(4)外商企业的刺激
鸦片战争后开始在通商口岸出现,是中国最早的近代企业;
1895年《马关条约》后取得合法地位,迅速发展。
一、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2、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
(2)地点: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沿江地区
(1)代表企业:
(3)途径
①手工工场引进机器,转变为近代工业企业;
②中小地主、官僚、商人、买办、华侨等投资近代工矿企业;
朱其昂贻来牟机器磨坊
1866方举赞发昌机器厂
1873陈启源南海继昌隆缫丝厂
a.交通便利
b.受外国侵略早,自然经济解体较早
c.经济基础好
d.外资企业和洋务企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一、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2、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
3、影响:
①经济:出现新的生产方式,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
②政治:促使民族资产阶级产生,壮大了无产阶级的力量(中国无产阶级19世纪四五十代最早产生在外商企业中,比民族资产阶级产生要早);
③思想:有利于民主思想的传播,奠定早期维新思想的基础。
二、初步发展:19世纪末(甲午中日战争后)
1、原因
——客观条件
——主要原因
张謇主张“实业救国”;荣宗敬论述过“实业救民御侵略”思想,有人认为他们找到了救国的正确途径。你认为通过发展资本主义实业的道路能救国吗?为什么?有何启示?
不能!
阻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最大因素是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民族资本主义要想得到真正发展,必须首先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获得民族、国家的独立。
启示:民族工业的发展从一开始就是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二、初步发展:19世纪末(甲午中日战争后)
:企业数、资本额、速度;著名企业
2、表现
①形成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第一个高峰;
3、影响
②给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一股清新的气息:促进新生产方式的发展,推动中国近代化;
③壮大新阶级的力量(资、无),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一系列重大政治斗争、思想文化的变迁奠定了阶级基础。
三、进一步发展(短暂的春天):民国初年
(1912—1919年)
①辛亥革命影响
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经济侵略
②实业救国思潮推动
③群众性爱国运动影响
(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和“实业救国”成为当时并存了两大社会思潮)
1、原因
(1)内:

(2)外:
表现:
A对华输出的资本和商品都有所减少;
B为满足战争需要,从中国大量进口物资。
三、进一步发展(短暂的春天):民国初年
(1912—1919年)
2、表现
①发展不平衡:
新建厂矿企业和新增资本增加:
纺织业(当时最大的新式工业):上海--天津、青岛、武汉成为新的纺织业中心;
面粉业(当时中国的第二大工业):发展迅速,出口欧洲;
重工业:有了一定增长。
3、发展特点
地区:主要在沿海;
行业:主要是轻工业,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
②在经济上仍处于次要地位:
在主要工业部门:外国资本仍然超民族资本——无法抗衡;
在整个经济中,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居于次要地位。
三、进一步发展(短暂的春天):民国初年
(1912—1919年)
2、表现
①发展不平衡:
新建厂矿企业和新增资本增加:
纺织业(当时最大的新式工业):上海--天津、青岛、武汉成为新的纺织业中心;
面粉业(当时中国的第二大工业):发展迅速,出口欧洲;
重工业:有了一定增长。
3、发展特点
②在经济上仍处于次要地位:
③发展快但很短暂:
一战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民族工业很快萧条下去——说明: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是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原因。
——带有明显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特征、第二个高峰
4、影响
促使无产阶级队伍壮大,为以后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化,为中共的成立,提供了阶级基础。
促进资产阶级的壮大,资阶激进派掀起了新文化运动。
目的:

措施:
四、较快发展:国民政府统治前期(1927—1936)
1、原因
①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②进行“币制改革”(1935)
(1)南京国民政府促进经济发展政策与措施
(2)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抵制洋货、提倡国货)
稳定财政、增加收入和巩固统治
(3)南京国民政府形式上完成了对全国的统一(1928),政局相对稳定
四、较快发展:国民政府统治前期(1927—1936)
2、概况
(1)1935年以后,工业各行业普遍出现较好的发展局面(1936年成为建国前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历史年份);
(2)官僚资本的形成,并逐步控制国家经济命脉。
1)含义: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垄断性资本和国家政权相结合,依附于外国资本主义,与本国封建势力相勾结。
官僚资本
2)特点:与国家政权相结合,具有垄断性
与外国资本主义相结合,具有买办性
与本国封建势力相结合,具有封建性
3)代表:四大家族(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果夫、陈立夫)
(形成于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建国后被改造没收改造为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四、较快发展:国民政府统治前期(1927—1936)
2、概况
(1)1935年以后,工业各行业普遍出现较好的发展局面(1936年成为建国前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历史年份);
(2)官僚资本的形成,并逐步控制国家经济命脉;
(3)民族工业发展艰难曲折——主要原因:帝国主义的压迫、官僚资本主义的压制和排挤。
五、民族工业发展的困境:国民党统治后期
1、抗战时期(1937-45):日益萎缩
抗战时期,民族工业萎缩的原因:
①战争的破坏;
②日本在沦陷区的野蛮掠夺;
③国民政府实行“统制经济政策”,官僚资本空前膨胀,对民族工业压制和排斥。
2、抗战胜后(1946-49):陷入困境
1948年,上海3000余家大工厂开工率只有20%。天津63家橡胶企业,上半年只能发挥生产能力的20%-40%,下半年绝大部分停工。青岛1000余家工厂,只有四分之一处于半开工状态,其余全部停工。
(1)表现:工商企业大量倒闭破产,工业体系趋于瓦解
(2)原因:
①内:
②外:
B国民政府的恶性通货膨胀政策
C官僚资本的压迫——达于顶峰
美国的经济侵略
(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A国民党发动反共反人民内战
六、新生及消亡:建国后(过渡时期)
1、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49-52):恢复、发展
原因:
①建国后,社会相对稳定;
②主要——建国后采取了合理调整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政策(调整公私关系、劳资关系)
斗争:1952年针对私营工商业开展了“五反”运动(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国家骗取资财、反偷工减料)日本在沦陷区的野蛮掠夺;
结果:民族工业得到恢复发展,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建立了国营经济对私营经济的领导,但没有改变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性质。
六、新生及消亡:建国后(过渡时期)
2、三大改造时期(1953-56):消亡
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私有制与社会主义公有制相矛盾。
政策:“赎买”(有代价的收归国有或集体所有,区别于对帝国主义在华企业、官僚资本的没收)
途径:走“国家资本主义”的道路(从统购包销、经销代销等低级国家资本主形式到公私合营的高级国家资本主义形式)
结果:被改造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作为一种经济形式消亡。
归纳:影响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
(1)推动发展的因素:
①西方列强侵华的客观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业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某些条件和可能。
②政府政策的影响:由于时代潮流的冲击和巩固统治的需要,清末至民国历届政府都鼓励兴办实业。
③民族主义的驱使:民族危机的加深,激发了实业家“实业救国”的爱国热情,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有力地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特别是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不断兴起。
④有利的社会政治经济环境:如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一战”期间欧洲帝国主义国家暂时放松经济侵略等。
归纳:影响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
(2)阻碍发展的因素:
①根本因素: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②主观因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自身的特点——先天不足,后天畸形。
③客观因素:
A.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环境恶劣):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这是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B.政局动荡(革命和战争不断):近代中国政局长期动荡,使民族工业的发展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
启示:
(1)在半殖半封社会,民族资本主义无从发展,实业救国的道路是走不通的;
(2)国家和民族独立是民族工业健康发展的前提。
八、对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认识
(一)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阶级特点):两面性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两面性:一方面有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
另一方面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有妥协性
启示:民族资产阶级是近代民主革命的动力,是革命团结的对象,但不能领导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八、对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认识
(二)民族工业的特点:先天不足,后天畸形
1、表现
⑴从企业的产生看,中国民族资本走过了一条独特的道路。
它不是由工场手工业到机器大生产,而是在列强入侵、破坏了中国发展的正常秩序、加速了自然经济解体的前提下,直接从外国输入机器、技术创办起来的,因此它不是在中国封建社会产生的资本主义萌芽基础上逐步成长起来的,是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产生的,缺乏资本、人才、技术、市场和思想观念等的准备。
⑵从工业部门的结构看,中国民族工业基本是轻工业,其中又主要是纺织工业。
中国民族工业缺乏雄厚的经济基础,本身又不能生产机器,只能从投资少、周转快和获利多的轻工业开始。重工业薄弱,产业结构不平衡,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
⑶从工业的地区分布看,中国的民族工业发展极不平衡,主要集中在沿海或沿长江的通商口岸。
其原因是这些城市多为列强推销商品和掠夺原料的据点,自然经济解体的程度高,便于利用外国的技术设备。这种畸形布局,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性。
八、对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认识
(二)民族工业的特点:先天不足,后天畸形
1、表现
⑷从设备、技术和经营管理上看,中国的民族资本企业是很落后的。
⑸从企业产生、发展的全过程看,中国民族资本企业深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又对其有严重依赖,因而发展缓慢。
⑹从地位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始终不是近代中国占导地位的经济形式。
2、根源: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八、对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认识
(三)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在夹缝中求生存,在斗争中求发展
(2)在斗争中求发展
2、表现:
1、根源: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1)在夹缝中生存: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的压迫
①目的:
②对象:
③形式和斗争
④影响:
为了本阶级的生存与发展和中华民族的利益
A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B成为民主革命的动力,但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①戊戌变法,要求实行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
②辛亥革命,推翻清朝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③国民革命,打倒列强、除军阀,统一中国
④抗日战争,捐款捐物,支持抗战
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和地位
(1)经济:
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推动中国近代化。
第四步:构架立体网络,实现深化升华
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和地位
(2)思想上:
不断冲击和动摇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为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和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提供了条件。
(1)经济:
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推动中国近代化。
第四步:构架立体网络,实现深化升华
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和地位
(2)思想上:
不断冲击和动摇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为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和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提供了条件。
(1)经济:
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推动中国近代化。
(3)政治上:
推动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无产阶级队伍逐渐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
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和地位
1、作用:
2、历史地位:
(1)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推动中国近代化。
(2)思想:不断冲击和动摇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为资产阶级思想和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提供了条件。
(3)政治:推动了一系列资阶民主革命;随着民族资义的发展,无阶队伍逐渐壮大(为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共的建立等准备了阶级条件。)
(4)发展趋势上:民族资义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地区分布不尽合理,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外国资义、本国封建势力和官僚资义,难以独立发展。
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经济上始终不占主导地位;政治上民族资级是革命的动力但不能领导中国革命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