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12.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历史必修2《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ppt课件免费下载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历史必修2《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ppt课件免费下载历史必修2《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ppt课件免费下载历史必修2《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ppt课件免费下载
第12课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一、伟大的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
1、背景:
“两个凡是”
---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思想基础)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作出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华国锋
思考:“两个凡是”的实质是什么?
“两个凡是”
思想上:
经济上:
2、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1978年12月)
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
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确定了今后党和国家的工作要以经济
建设为中心。
3、意义
(1)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的伟大转折
(2)十一届三中全会成为改革开放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
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讲话
巩固练习
1、真理标准问题讨论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这里的解放是指
 A、纠正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  
 B、使全党认识到经济建设是全党工作的重心
 C、使全党认识到文革是错误的
 D、打破了长期以来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思想的束缚
2、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条件有①粉碎了四人帮②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解放了人们的思想③邓小平关于解放思想的讲话为会议确立了指导思想④“左”倾思想得到了彻底清算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D
B
3.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新时期的标志是( )
A、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B、十年“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C、新中国的成立
D、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
A
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第三次
由农村转移到城市
在1949年的七届二中全会上。
第二次
由城市转移到农村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
第一次
内 容
背 景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三次工作重心的转移
20世纪中国人民经历的三次历史性巨变
邓小平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第三次
毛泽东
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
新中国的成立
第二次
孙中山
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辛亥 革命
第一次
产生的历史巨人
结 果
巨 变
二、经济体制改革
前提
内容
目的
实质
目标
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严重阻碍了 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
原因:
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
抉择 ——18个红手印的生死文书: ……如村干部坐牢杀头,其他农户保证把他们的小孩养到18岁。
安徽、四川先推行家庭承包责任制再推向全国;
这是小岗村18位农民按下红手印的“包产到户”契约(资料照片)。
凤阳花鼓词
说凤阳,道凤阳,
凤阳本是好地方。
自从出了朱皇帝,
十年倒有九年荒。
凤阳地多不打粮,
磙子一住就逃荒。
只见凤阳女出嫁,
不见新娘进凤阳。
(明朝)
(文革前)
说凤阳,道凤阳,改革鼓点先敲响,三年跨了三大步,如今飞出金凤凰
——改革开放后
安徽农民积极性提高
邓小平视察四川农村
家庭承包责任制:
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把土地长期包给各家各户使用,“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安徽凤阳农民陈立章包干
一年后收入一万元
经营方式的改变
行政机构的改变
取消人民公社后全国最早建立的四川广汉县向阳乡人民政府。
1、原因: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984年以后)
计划经济使企业失去活力
2、内容
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
(1)管理体制:
(2)所有制: (3)分配制度:
材料1:在1956年,上海的天气很热,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采取降温的措施,需要风扇、鼓风机,但是企业即使采取这样的措施也没有主动权。要经过层层报批,当时经过十一个部门的审批,要盖十一个印章,等最后的印章盖完,夏天已经过去了。
材料2:沈阳有两个厂,一个是铜厂,一个是电缆厂,这两个厂一墙之隔,但没有横向联系,电缆厂归机械部门管,铜厂归冶金部门管,冶金部门把铜调到别的地方去,电缆厂需要铜又要从云南等地调进,造成了运输上的大量浪费,时间上的浪费,本来两个厂发展横向联合,通过签定合同就可以解决,但是不行(自主权)。
经济体制改革意义:
经济体制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极大地解放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了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背景: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中国的改革开放面临着复杂的国内外形势。
2、理论突破:从邓小平“南方谈话”到十四大召开。
计划经济时期的各种票证
(1)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市场经济体制的丰富和完善
(2)十四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3)十五大:提出: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
(4)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基本建立
4、作用:我国已成为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创造了世界经济增长史上的奇迹。
三个代表思想
1992年十四大
江泽民
第三代
邓小平理论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
邓小平
第二代
毛泽东思想
1935年遵义会议
毛泽东
第一代
思想成果
形成标志
核心
党在历史上的三代领导集体的形成
结合身边的生活实际,谈谈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对家庭或社会带来了哪
些影响?
广州三件宝的重大变化:
传统三件宝: 陈皮老姜禾秆草
50年代三件宝:司机医生猪肉佬
80年代三件宝:电视冰箱洗衣机
90年代三件宝:买楼买车买电脑
广州人20年生活十大变化盘点
变化1 衣——过年买新衫 想买就去买
变化2 食——分分必计较 靓菜不讲价
变化3 食——有证才能买 有钱就能买
变化4 住——三代五平方 一家两套房
变化5  行——踩单车上班 开轿车度假
变化6 行——打的也心痛 机票不算贵
变化7 ——联络靠传呼 人人拿手机
变化8 ——万元成首富 百万也寻常
变化9 ——七十古来稀 百岁老人多
变化10 ——有钱就去存 有钱去充电
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核心内容是
A、高度评价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B、结束了“左”倾错误
C、转移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
D、确定了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
2、四川广安邓小平故居有一副对联“扶大厦之将倾…安邦柱国,万民额手寿巨擘;挽狂澜于既倒……兴工扶农,千载接踵颂广安。”此联创作应不早于
A、1949年 B、1956年 C、1966年 D、1978年
巩固练习
3、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是
A、遵义会议
B、“文化大革命”结束
C、中国共产党“八大”
D、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
4、改革开放的“改革”主要包括:
①经济体制改革 ②政治体制改革
③社会制度改革
A. ①②③ B. ①②
C. ①③ D. ②③
5 .首先试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省份是
A安徽、四川 B安徽、江西
C福建、四川 D安徽、广西
6.下列关于家庭承包责任制的说法,正确的 A.是对生产资料所有制的重大变革 
B.适应了中国农村的生产力水平 
C.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最高形式 
D.是国家资本主义的表现
B
A
7.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改革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同点不包括 ( )  
A.改变单一的管理模式 
B.有利于解放生产力 
C.分配上克服了平均主义
D.从根本上改变了所有制形式
8.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质是(  )  
A.解放社会生产力   B.增强农村和城市的经济活力  
C.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 D.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D
D
9.1978年,经济体制改革最先在农村展开的
主要原因是( )
A.农业发展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
根本前提
B.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落后
C.亿万农民没有解决温饱问题
D.农民对人民公社体制不满
A
10、由于文革时期的土地制度严重影响农业生产,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签下“生死状”,将村内土地分开承包,开创了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先河。下面对这一制度表述不正确的是
A.农产品全部由农民自行处理
B.改变了以往分配中的平均主义
C.以土地公有制为基础
D.有利于农村经济向专业化、商品化发展
A
11、在1956年,上海的天气很热,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采取用风扇、鼓风机来降温的措施。但要经过十一个部门的审批,要盖十一个图章,等最后的图章盖完,夏天已经过去了。以上材料说明( )
A.计划经济下企业没有主动权
B.企业能充分发挥积极性、创造性
C.有利于节约资源
D.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A
12、春联是我国独创的一种文学形式。贴春联,是我国民间过春节的一项重要内容,常用以抒发人们对生活的赞美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1979年安徽玉明公社社员叶旗衡写道“借新账还旧账账账不清,吃一万买一万斤斤不断。”横批:“已经过去”。这幅对联反映了(  )
A.人民公社化运动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B.旧中国农民悲惨的生活状况已成过去
C.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死账”被清算
D.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显著效果
D
13.(2007年山东智达)20世纪90年代初,使用了近40年的粮票终于结束了它的特殊身份和流通历程。这不能反映( )
A.我国粮食产量的提高
B.计划经济体制的结束
C.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 
D.建立了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
D
14、(2007年山东潍坊)“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材料反映了( )
①农村经营权发生变化
②农民拥护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③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④土地所有权发生了变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