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16.大众传媒的变迁

高中历史必修2原创《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课件ppt免费下载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高中历史必修2原创《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课件ppt免费下载高中历史必修2原创《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课件ppt免费下载
第16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媒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近代以来有代表性的报刊及其对中国社会发展起的作用;影视业的发展;
互联网的兴起。
1、起步阶段
一、报刊业走向繁荣
2、发展阶段
一、报刊业走向繁荣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选自《变法通议》,发表于时务报)
2、发展阶段
一、报刊业走向繁荣
“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曰民族,曰民权,曰民生。”
——《民报·发刊词》
2、发展阶段
一、报刊业走向繁荣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选自陈独秀1918年发表于《新青年》上的文章)
2、发展阶段
一、报刊业走向繁荣
政治斗争的工具
“茫茫黑夜中
的一座灯塔”
2、发展阶段
一、报刊业走向繁荣
思考:这两大刊物在内容方面的侧重点有何不同?
对比一下
路线、方针和政策
学术文化、社会生活
一、报刊业走向繁荣
真实、及时、客观、讲求新闻价值
3、繁荣阶段
1、电影
二、影视事业的发展
思考: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网址是http://www.m1905.com,网址设置“1905”的寓意是什么?
标志
《定军山》首映成功
(1)起步
(2)发展至成熟
二、影视事业的发展
拍摄于1931年,是我国第一部有声电影,它是《__________》
歌女红牡丹
(2)发展至成熟
二、影视事业的发展
拍摄于1934年,是我国第一部获得国际荣誉的影片,它是《_______》
渔光曲
(2)发展至成熟
二、影视事业的发展
拍摄于1935年,它的插曲《义勇军进行曲》后来成为新中国国歌,它是《_________》
风云儿女
(3)走向辉煌
二、影视事业的发展
主题:
工农生活,革命战争
建国后
二、影视事业的发展
2、电视
(1)诞生
1958年,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
二、影视事业的发展
2、电视
(2)普及
改革开放之后
材料1:根据中央电视台的调查显示,到2003年,全国电视观众总人数达到10.7亿。 (教材P74)
材料2:(2012年)我国4岁及以上的电视观众总人数为12.82亿人,比五年前增加7700万人,增幅达6.39%。(《电视研究》2013年第02期)
思考:结合教材内容,你认为电视普及的重要因素有哪些?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科技的进步——卫星传送技术
人们精神生活的需要
三、互联网的兴起
1、接入
1994年
材料1:据统计,到2006年6月底,中国网民人数已达1.23亿。 (教材P75)
材料2: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18亿。其中,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由2012年年底的74.5%提升至81.0%,手机网民规模继续保持稳定增长。
(《广州日报》2014年1月17日)
三、互联网的兴起
2、特点
美国科学家科兹曼对近现代历史作的划定:“19世纪是铁路时代,20世纪是高速公路时代,21世纪将是宽带网络时代。”那么,网络媒介与其他大众传媒相比,有哪些优势?它对我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哪些影响?
(2015·江苏苏锡常镇一模·5)《演义白话报》创刊于1897年。该报创刊以前曾在《申报》上刊出广告,声称“本报当用白话,务使人人易晓。约会时事、新闻两门”。梁启超也曾在《时务报》上热情介绍该报。该报第十三册刊出了一则新闻《孙逸仙》,说孙中山犯了“谋叛大罪”。下列说法与上述材料不符的是(  )
A.该报使用白话文 B.该报新闻导向受政府主导
C.维新派曾关注此报 D.该报同情革命受民众欢迎
D
(2015·江苏南京师大附中高三5月模拟·7)辛亥革命时期,湖北军政府的《湖北公报》在“发行凡例”中明确规定:“《湖北公报》为湖北法令公布机关……省城各司、处通行本省各县及其他公署并各团体之文书,均由《湖北公报》刊布,各司、处毋庸再以文书布告”……《湖北公报》记载了经济、军事、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内容,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
A.可能会报道电影《定军山》首映成功
B.刊登的孙中山讲话可作为第二手史料
C.可能会刊登台湾架设第一条有线电报线
D.报刊上的法令文件可作为第一手史料
D
(2015·江苏南京、盐城二模·9)我国电影界泰斗周传基教授认为,电影的“本体是由媒材决定的”,电影的媒材是“自动化的纪录机器”,因此电影的本体是由这种“机器”提供的“光波和声波这两个元素所形成的声画系统以及由声画所体现的时间与空间所形成的时空系统”。下列影片符合上述观点的是(  )

C
(2015·江苏南京三模·23)(13分)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戊戌变法失败后,清王朝的反动腐朽愈来愈暴露,中国被瓜分的形势愈来愈严重。……资产阶级革命派和改良派都创办了白话报刊,它使民主革命时期的白话报刊又有了新的发展。从1899年到1918年,各地新创办的就有170种。北起哈尔滨,南到广州,东至上海,西达伊犁,遍布全国近30个大中小城市,甚至连最僻远的世界屋脊拉萨,也在1907年创办了《西藏白话报》。此外在日本东京也出现了9种中国白话报刊。
——王洪祥《中国近代白话报刊史》
(1)据材料一,指出1899年—1918年白话报刊发展的特点及原因。(4分)
(1)特点:数量增多;分布较广。(2分)
原因:资产阶级为了挽救民族危亡;为了争取民众。(2分)
材料二 到五四运动的时候,才又来了一个展开,散文小品的成功,几乎在小说戏曲和诗歌之上。这之中,自然含着挣扎和战斗,但因为常常取法于英国的随笔,所以也带一点幽默和雍容;写法也有漂亮和缜密的,这是为了对于旧文学的示威,在表示旧文学之自以为特长者,白话文学也并非做不到。以后的路,本来明明是更分明的挣扎和战斗,因为这原是萌芽于“文学革命”以至于“思想革命”的。 ——《鲁迅全集》第4卷
(2)据材料二,概括鲁迅对白话文的评价,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鲁迅运用白话文体的特点。(3分)
(2)评价:白话文也具备文言文的优势;白话文的兴起是文学革命和思想解放的结果。(2分)
特点:将白话文形式和反封建内容有机地相结合。(1分)
材料三 在新文学以前,文学的等级观念(文言文学和白话文学)、社会的等级观念(士大夫、知识者和平民百姓)是根深蒂固的。文学中文言文学为尊,白话文学是平民文学,是次等的。与之相对应的是由此划分的社会等级——士大夫、知识者和平民百姓。即使如梁启超这等提倡白话文学的维新人士,也坚守着“物各有群,人各有等”。在新文化运动中,《新青年》的斗士们深刻地批判了文言文的封建贵族化本质,主张建立一种全社会和全民族共通、共享与共同的“国语的文学”。“五四新文学”的革命性成果之一,就是“将特权阶层独占的文学权利还到了最广大的社会平民的手中”。 ——张烨《文言与白话的千年之争》
(3)据材料三,指出新文化运动期间白话文迅速发展的主要因素。(2分)
(3)因素: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大力推动;反封建专制的要求;思想解放深入发展。(任答两点,2分)
(4)综合上述材料,近代中国白话文运动呈现怎样的特征?从文体革新与思想解放关系的角度,谈谈你对近代中国白话文运动发展的认识。(4分)
(4)特征:白话文运动深受时代背景、政治因素的影响;由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推动到政府确定为官方文体。(2分)
认识:白话文运动顺应了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要求;同时思想解放也推动了白话文的普及。(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