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17.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历史必修2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ppt课件免费下载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历史必修2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ppt课件免费下载历史必修2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ppt课件免费下载历史必修2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ppt课件免费下载历史必修2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ppt课件免费下载
第六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资本主义的主要经济政策
1.重商主义经济政策
16-18世纪,资本主义发展早期实施的一种鼓励出口,禁止或限制进口的经济政策,适应了工场手工业时期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
2.自由主义经济政策(亚当斯密《国富论》)
工业革命后,自由主义开始代替重商主义,主张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它的最高原则是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3.国家干预经济政策(凯恩斯主义)
出现于19C末20C初,经济大危机时得到强化,二战后普遍流行于资本主义世界。其中,罗斯福新政是国家干预经济的成功典型。
第六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第17课 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第18课 罗斯福新政
第19课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调整的背景
——调整的措施
——调整的影响
第17课 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这是发生在本世纪三十年代初、一个美国煤矿工人家的场景。
寒冷的北风呼啸着,一个穿着单衣的小女孩蜷缩在屋子的角落里。
“妈妈,天气这么冷,你为什么不生起火炉呢?”小女孩在瑟瑟发抖。   妈妈叹了口气,说:“因为我们家里没有煤。你爸爸失业了,我们没有钱买煤。”   “妈妈,爸爸为什么失业呢?”   “因为煤太多了。”
什么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其基本特征是什么?
一、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
1.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的“繁荣”
2.虚假“繁荣”背后隐藏的严重危机
3.经济大危机的爆发及扩展
4.经济大危机的特点
5.经济大危机的影响
二、胡佛政府的反危机措施
胡佛:共和党人,美国第31任总统
对策:固守传统的“自由放任”经济政策
联邦政府和私人企业合作、扶持私人企业
结果:危机更加恶化,民众期盼新强力政府
第17课 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繁荣和危机往往相互关联,要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
(2)经济发展过程中要适时调整生产关系
(3)经济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相结合;
(4)应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危机,而不是以邻为壑。
(5)要规范股市和信贷,防范金融投机;
(6)要将市场调节与国家干预相结合……
从经济危机的发生原因和解决措施中你能得到哪些启示?
1.(2007年广东高考)1929—1933年发生一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
机。当时人们最有可能的体验是
A.“找工作比买彩票中奖还要难”
B.“牛奶面包价格都涨到天上去了”  
C.“整个西方世界象一潭死水般平静” 
D.“为共渡难关各国变得亲如兄弟”
随堂演练
2.(2009重庆)美国前总统乔治·布什在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09年年会时表示,世界各国要紧密合作应对金融危机,保护主义无助于克服困难。然而,在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期间,正是美国带头大幅度提高关税,从而引发了一场关税大战。其直接影响是
 A.资本主义各国间的矛盾日趋尖锐  
B.资本主义各国政坛丑闻频出
C.资本主义各国社会危机日益加深    
D.资本主义各国政府信誉扫地
(2008年宁夏卷40) 材料一  1932年,美国国民总值从1929年的1040亿元下降到410亿元。当年有27.3万户人家被房东撵走。农民每收一英亩小麦,就要亏一元五角。用玉米棒子当燃料,比卖玉米买煤还合算。肉价惨败,一只羊运费一元一角,售价不足一元。
这时全国再也没人搞货币兑换了。纽约州一位州参议员到首府开会,自带一周吃的东西,在麦迪逊广场花园举办金手套锦标赛半决赛,门票除五分钱娱乐税必须付现金外,其余可以用任何实物偿付,其中有香肠、床垫、帽子、鞋子、大衣、女睡衣、照相机、玩具、高尔夫球裤、机工工具、涂脚药膏、圣经等。
——摘编自美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什么当时美国出现了用实物进行交换的反常现象(10分)
当时美国经济危机是生产相对过剩性危机;物价下跌,通货紧缩;消费者持币观望。
再见
1.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的“繁荣”
(1)名称:“柯立芝繁荣”
(2)表现:
①美国由一战前的债务国变成了债权国,纽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之一。
②美国的经济飞速的发展。汽车、电器、建筑业成为三大支柱行业。
③商品丰富、物资充足,股市上升
(3)原因:
①一战中美国利用“中立”大发战争横财,成为经济强国
②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得到普遍推广应用
③20世纪初期美国实行“自由放任”经济政策,一定程度有利经济发展
柯立芝总统
1923-1929年在位
美国为什么会出现20世纪20年代经济的“繁荣”?
材料一:1920~1929年,美国工人的工资增长2%,而工厂中生产率却增长55%。农业工人的工资还不到非农业工人的40%,到1929年,美国国家财富的三分之一由只占人口总数的1%的人拥有。
材料二:1928年8月底,美国股票市场的平均价格相当于5年前的4倍。1929年夏季的三个月中,通用汽车公司的股票由268上升到391,美国钢铁公司的股票从165美元上升到258美元。
材料三:当时美国的流行说法是:“一美元首付,一美元月供。”据统计,1924~1929年,分期付款销售额从20亿美元增加到35亿美元。那时,农民贷款购买土地、化肥和农用设备;城里人贷款买汽车、收音机、洗衣机;投资者贷款买股票。1926年约有70%的汽车,是用分期付款的形式购买的。
贫富悬殊,限制了社会实际购买力
股票投机过度,股票暴涨,虚假繁荣
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的泛滥
根据下列材料分析,繁荣背后潜伏着怎样的危机?
20世纪20年代的分期付款方式对美国经济产生了哪些影响?
分期付款属于消费信贷范畴,是以信用维持的销售手段。
分期付款最初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美国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但当分期付款过度发展后,造成了经济“繁荣”的假象,这就为经济危机埋下重大隐患。
学思之窗
①具体原因:生产与销售的矛盾不断激化
贫富悬殊限制了社会实际消费能力的增长
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刺激了市场的虚假繁荣
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
②直接原因:股票投机严重,掩盖了产销矛盾,也增加了金融市场不稳定,股票市场的崩溃成为导火线。
③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2. 虚假“繁荣”背后隐藏的严重危机
——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
3. 经济大危机的爆发及扩展
黑色星期四的华尔街
1929年10月24日,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股票崩溃,这一天被称为“黑色星期四”,也标志着经济大危机的爆发。
焦虑不安的人们注视着华尔街股票的下跌
材料四:1932年,美国的国民收入从1929年的874亿美元下降到417亿美元,工业生产1932年比1929年下降46%,财政金融一片混乱,银行存款下降,货币供应量锐减,全国6000家银行倒闭,13万家工商业公司破产。
失业工人成几何级数上升,达到1500万,工人工资降低40%。
1932年农业收入仅等于1929年的1/2,近百万个小农场被迫拍卖,破产农民大批流入城市。
经济大危机爆发后,美国发生了哪些连锁反映?
股市崩溃,许多人倾家荡产;大批银行倒闭;工商企业破产,失业人数激增,市场萧条;农产品价格下跌,农民大批破产。
图三 卖车,价格降到100美元
图四 农场主销毁“过剩”牛奶
图二 失业的人群
20世纪30年代初的美国
图一 1930年美国银行前的挤兑人群
当时的美国幽默小品说:“在旅馆你必须排队才能挤到窗口跳出去。”
旅店的招待员总要先问旅客:“您是要一个房间睡觉,还是跳楼?”
1929-193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情况表
4.经济大危机的特点
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强
经济危机为什么从美国迅速席卷资本主义世界?
(1)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经济大国,也是最大的债权国;
(2)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使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加强,整个世界成为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
5.经济大危机的影响
(1)从局部看:加深了各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危机
①工人失业,普遍出现群众运动,阶级矛盾激化
②法西斯势力乘机兴风作浪,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受到严重威胁。
(2)从整体看:对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造成巨大的破坏,加剧了世界紧张局势
①各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在国际市场上的争夺,彼此间的矛盾和摩擦日趋尖锐
②帝国主义加紧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掠夺,激起当地人们的强烈反抗
③德意日走上法西斯道路,形成世界大战策源地
1928年胡佛在总统竞选演说中许诺“美国人家家锅里有两只鸡,家家有两辆汽车”,“要让贫穷从这个国家消失”。因无力应付经济危机,他的诺言成为一张永远无法兑付的空头支票。
二、胡佛政府的反危机措施
胡佛:共和党人,美国第31任总统(1929-1933)
对策:
(1)固守传统的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认为市场能够自动调节经济活动。
   反对政府通过强制手段直接干预经济,
   呼吁劳资双方和政府在“自愿合作”的基础上解决经济问题
(2)实行联邦政府和私人企业合作、扶持私人企业等
结果:危机更加恶化,社会矛盾更加尖锐,社会动荡不已。民众期盼出现新的强力政府
无家可归的人
失业者搭建的简陋棚屋(1931年)
“梅隆拉起警笛,胡佛敲起钟,华尔街发出信号,美国朝地狱里冲。” ——美国民谣
(注:安德鲁·梅隆是美国20年代三任总统的财政部长)
“自由放任主义”是西方传统的经济思想。它认为市场机制是一只“看不见的手”,能够自动调节经济活动,在大萧条时期,政府唯一可以采用的方法是自由放任──让经济听其自然,政府只要扮演好经济“守夜人”的角色足矣。
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第18课
罗斯福新政
一、背景:
二、内容:
金融 工业 农业 社会福利
三、特点:
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四、实质: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五、影响:
进步性 局限性
第18课 罗斯福新政
1.(2010年天津卷)1933年罗斯福实行新政后,美国商品获得了更大的海外市场,国内商品价格也有一定提高,债务人特别是农民的债务负担减轻了将近一半。对这些变化起直接作用的新政措施是
A.整顿财政金融                      
B.调整农业结构 C.复兴工业生产                      
D.实行社会救济
随堂演练
2.(2009·江苏高考)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政府大力兴办公共工程,其客观作用包括
①扩大生产资料市场 ②增加就业机会
③刺激消费需求  ④抑制物价上涨
A.②③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再见
富兰克林·罗斯福
美国第32任总统(1933--1945),是一位坐在轮椅上的美国总统;
是唯一一位连任四届的美国总统;
是继林肯后最受美国和世界公众欢迎的美国总统;
一、罗斯福新政的背景
①20世纪30年代美国遭受经济危机的打击;
②胡佛反危机措施的失败,加剧了社会动荡
美国上下要求改革的呼声高涨
③ 罗斯福当选为美国总统。
如果竞选成功,我发誓一定要为美国人民实行新政!
胡佛
罗斯福
最好的经济是完全自由的市场经济,最好的政府是不干预经济的政府。
PK
1575万票—2280万票
59票—472票
First of all , let me assert my firm belief that the only thing we have to fear is fear itself.
 “我首先表明我的坚定信念:我们唯一值得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
罗斯福
就职典礼
上任第二天,他组织“智囊团”,积极开始推行“新政”。他的智囊团里有大学教授、社会工作者、工人活动家、律师、金融家等,正是这批智囊人物,成为罗斯福作出决策时的主要思想来源。
炉边谈话是美国总统罗斯福利用大众传播手段进行政治性公关活动的事例之一。面对经济危机,为了求得美国人民对政府的支持,罗斯福利用炉边谈话节目通过收音机向美国人民进行宣传。他的谈话不仅鼓舞了美国人民,坚定了人民的信心,而且也宣传了他的货币及社会改革的基本主张,从而赢得了人们的理解和尊敬。对美国政府度过艰难,缓和危机起到了较大作用。罗斯福在其12年总统任期内,共做了30次炉边谈话。
恢复银行信用,
稳定人心
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
加强工业指导,防止盲目竞争,调整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
整顿银行;放弃金本位;扩大联邦储备委员会的权力;管制证券业
压缩生产
政府补偿
保护农民的利益,稳定农产品价格
直接救济
“以工代赈”
缓解就业压力,有利于社会稳定;扩大内需;保护环境
罗 斯 福 新 政
开端
核心
罗斯福新政“新”在何处?
新的理论和政策:
新的特点:

新的模式:

新的起点:
凯恩斯主义
国家全面干预经济
(但并没有废除自由竞争运行机制)
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干预经
济发展的新模式
资本主义制度继续发展的
新起点
新政的实质是什么?
探究提升
罗斯福新政实施后,报纸上连篇咒骂罗斯福是“敲富人竹杠”和“天天吃烤百万富翁”,甚至前总统胡佛还指责罗斯福是个共产主义者。
在关于《社会保障法》的听证会上,有人高喊“这个法案是从《共产党宣言》第18页逐字逐句抄来的” 。甚至有人建议美国联邦调查局调查一下罗斯福是不是美国共产党的秘密党员。
“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运用。”
三、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直接影响:
使美国经济走出低谷,工商业和国民经
济状况显著改善。
间接影响:
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避
免了美国走上法西斯的道路
深远影响:
开创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迎来
了以国家干预经济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
义时期。
未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进步性
局限性
罗斯福新政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①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客观要求。
②新政的成功与美国国情分不开。世界经济霸主地位与雄厚经济实力以及独立战争以来形成的民主传统为新政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经济、政治保障。
③与借鉴当时社会主义苏联计划经济成功的经验分不开;
④凯恩斯主义为实行新政提供了理论基础。
⑤采取的措施全面且行之有效。
⑥罗斯福个人的作用和能力。
探究提升
凯恩斯主义
也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是根据英国凯恩斯的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思想基础上的经济理论。
自由放任的经济理论在经济大危机后开始受到人们的质疑。
扩大需求;放弃自由放任主义,国家干预经济和社会生活。
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经济学的观念;
二战后成为西方各国制定经济政策的主要依据;但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
背景:

内容:

影响:
蓝鹰标志
成立工业复兴暑,加强对企业的监督,凡是遵守法规的企业,一律发给印有“我们尽我们的职责”的蓝鹰标志
你知道这个标志的含义吗?
1932年全国工业生产指数比1929年危机前下降了55.6%,破产的企业不计其数。大约有1300万工人失业,约占全国劳动人口的1/4;工人实际工资比危机前下降了1/4左右。1930年发生了125万失业工人联合举行的抗议示威运动。
面对这些现象,罗斯福采取了哪些对策?目的何在?
以工代赈,扩大就业,保障工人基本权利,调整劳资矛盾,刺激消费,恢复生产。
颁布工业复兴法,加强工业计划指导,防止盲目竞争。
罗斯福看望美国农民
田纳西水利工程
美国历史上最大的水利电力工程。 1933年国会拨款7.5亿美元开始建造,该工程设计并建造了20座具有防洪、发电功能的大型水坝,改造了5座水坝。该工程消除了田纳西流域的洪水灾害,有3000万英亩的土地得到保护,整个流域居民的收入提高了9倍。
在社会福利方面:
加强政府救济,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骨瘦如柴的穷人获得免费的面包和汤
1935年8月,美国国会通过了《社会保险法》。内容有:养老金制度、失业保险制度、对残废、无谋生能力者提供救济。
逐渐恢复繁荣的美国街头
生产恢复柱状图 Manufacturing Production(1929--1945)
From 1932 to 1944 we expanded 4.25 times!
1933
失业率下降
The Unemployment Rate
The peak was 30%!
1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