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21.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ppt课件免费下载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ppt课件免费下载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ppt课件免费下载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ppt课件免费下载
(1)单一的公有制;
(2)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排斥市场;
(3)主要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
⑴片面发展重工业;
⑵为支持工业,不惜损害农民利益,损害了农民积极性;
⑶计划指令压抑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
斯大林经济体制的特征及弊端
复习:
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1986年在苏联流传的一则笑话。这则笑话把苏联比作一列因铁轨已到尽头,无法继续前进的火车。每个领导人都以自己的方式处理这场危机:
斯大林下令把司机和列车员枪决;
赫鲁晓夫则为他们平反;
勃列日涅夫把窗帘拉上并命令左右摇动列车,
造成列车正在运行的假象;
戈尔巴乔夫则拉开窗帘,把身子探出窗外大
声喊到:‘前面没有铁轨了,前面没有铁
轨了!

他们几位为苏联做了些什么呢?他们的所作所为给苏联带来了哪些影响呢?
赫鲁晓夫
勃列日涅夫
戈尔巴乔夫
尼基塔·谢尔盖耶维奇·赫鲁晓夫
1894年4月17日~1971年9月11日 ,原苏联领导人。从1953年9月7日至1964年10月14日,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苏联部长会议主席(1958年--1964年);美苏核对抗,冷战期间的苏联主要领导人;第二次柏林危机,古巴导弹危机等事件的主要策划者。在苏共二十大上,赫鲁晓夫通过秘密报告的方式,揭露了斯大林在大清洗中的行为,引起震惊。1971年9月11日,曾经叱咤一时,下台后郁郁寡欢的苏联前领导人赫鲁晓夫在沉寂中病逝,当时的俄罗斯各大报纸在报道中甚至没有明显突出他的名字。
有人说他是“鲁莽的改革家”。
一、赫鲁晓夫改革 (1953——1964)
斯大林时期的集体农庄
农业情况非常严重。若按人口平均计算,谷物产量1913年全俄为540.2公斤,1940年才达429.7公斤,1955年也才为524公斤;肉类统计1913年为31.4公斤,1940年为24.2公斤,1955年为31.8公斤。
问题探究1:结合教材内容和下列图片,说出赫鲁晓夫改革的历史背景?
1956年一位乡村女教师写给赫鲁晓夫的信
“……我们的人民还没有过上好日子,尽管十月革命后已经有39年,战争结束也有11年了。在整个国家的范围内我们已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但是,我们大家目前还只是为未来而活着,而却不是为了自己。所有的人都应该明白,人不能只靠热情生活。改善我们人民的物质生活是完全必要的,对这一问题的解决决不能拖延了。全国都感到粮食很紧张,实际上能正常供应的只有莫斯科。在许多城市的商店里主要是蟹肉罐头和青豌豆,在农村几乎吃不到糖。而主要一点是,饮食情况年复一年地得不到改善。我们,俄罗斯,从新西兰搞肉!一无所有……而我们的农村已经没有人了。
——《苏共中央通报》,1989年第6期
国民经济比例失调,莫斯科市民排队购买日用品
(苏联)农、轻工业的发展和重工业相比,差距十分悬殊。从工业化开始的1926年到战前的1940年,重工业年平均增长速度21.9%,轻工业只有14.1%,农业则为1.5%。
1956年苏共二十大,赫鲁晓夫做秘密报告
一、赫鲁晓夫的改革
1.背景
(3)苏共二十大召开(1956 “秘密报告”)
(2)斯大林逝世,赫鲁晓夫上台(1953)
(1)二战结束后,苏联进入和平建设时期,
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尤其是农业)
2.内容:
农业
工业
①实行农产品收购制,提高收购价格;
②鼓励农民和农场职工发展家庭副业,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
③大规模垦荒、提倡种玉米等
①废弃部门管理体制;
②给企业部分权利
③一定程度上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
1.背景:
一、赫鲁晓夫的改革
重点放在农业方面
开展种植玉米运动
赫鲁晓夫在农场视察
赫鲁晓夫参观肉联厂
种植玉米的面积从1954年的430万顷扩大到1962年的3700万顷。扩种玉米对畜牧业有促进作用。但是,由于许多地方的气候不宜种玉米,产量很低。
也有些地区因日照量不够,玉米结不了穗。还有些地区因扩种玉米影响了小麦生产。扩种玉米的计划最终失败了。
政治改革:
①批判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
②平反冤假错案,为受迫害者恢复名誉。
赫鲁晓夫上台不久,苏联的党政大权又集中到他一人身上,对赫鲁晓夫的个人崇拜也开始了,例如:1964年赫鲁晓夫70岁生日时,苏联几乎重演了1929年斯大林50岁诞辰的那一幕。后来苏共中央在对赫鲁晓夫的责难中说:“苏联报刊沉湎于日益频繁的报道赫鲁晓夫的活动,并对他大加溢美,1963年全国性大报共刊登了他的120幅照片,1964年头9个月竟至140幅。相形之下,当年斯大林巨照载之极端也不过一年只有10~15次。”
2.内容:
1.背景:
一、赫鲁晓夫的改革
3.影响:
积极:改革冲击了斯大林模式,取得了一
些成果;打开了苏联社会主义改革
的闸门,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
消极:由于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没有进
行总体规划和科学试验,却未能从
根本上打破斯大林模式的框架。
2、改革没有结合国情,改革缺乏事实求是
的精神。
1、改革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改革没有根
本上改变高度集中的体制
通过以上的学习,讨论赫鲁晓夫改革为什
么会失败?
3、赫鲁晓夫本人喜欢浮夸冒进,缺乏深思
熟虑,在改革开始后没有相应的配套措
施跟进,最终导致改革失败。
提示:
(掘墓)敢于向旧的政治、经济模式挑战的改革家。
(守墓)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旧体制。
有人说赫鲁晓夫是斯大林的掘墓人
也是斯大林的守墓人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说明理由
问题探究2:
赫鲁晓夫的墓碑
墓碑上半白半黑的对比,“其中包含着永恒的矛盾—光明的进步的因素同反动因素之间的斗争。……在彼此斗争中相互咬合”
——墓碑的设计者
涅伊兹维斯特
二、勃列日涅夫改革
1. 改革内容:重点放在重工业、军事工业
农业:
工业:
同美国进行军备竞赛
苏联的国防开支:
1955年,是324亿美元,
1979年则高达1480亿美元。
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几乎每两位科学家中就有一位在研究坦克、火炮和导弹,军工生产差不多占国民生产的40%
美苏两国力量对比
战略核武器
军备上赶上美国
常规武装力量
2、改革的结果

(1)改革冲击了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前期取得一些成效,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苏联的军事实力明显增强,达到与美国相抗衡的水平。
(2)没有改变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基本政策,国民经济比例失调日益严重,与美国的军备竞赛增加了苏联的经济负担,这些都严重阻碍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20世纪70年代后期,苏联经济增长开始下降,国家面临新的困境。
三.戈尔巴乔夫改革
1、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背景
二战后出于与美国争霸的需要,以非理性方式进行军备竞赛,致使军费开支达到国民收入的1/4,背上沉重的包袱。同时四处伸手,加重对东欧国家的控制,还在1979年入侵阿富汗,其形象大损,同时每年还要花掉几十亿卢布。
材料一:
俄国历史上靠扩张起家,民族众多,但各民族发展极不平衡。无论是沙皇,还是苏联都对少数民族实行同化的高压政策。斯大林时期采取镇压和强制迁徙的政策,造成很多问题。斯大林之后,高压政策被怀柔政策所取代,民族问题日益显露,地方民族主义倾向日益明显。
材料二:
1、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背景
苏联社科院一次关于苏共性质的调查显示:
认为苏共代表工人的只占4%;
认为代表全体人民的只占7%;
认为代表全体党员的占11%;
而认为仅仅代表党的官僚、干部和机关工作人员的,竟高达85%。
材料三:
1、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背景
1985年苏联人均GNP(国民生产总值)为3.396美元,不仅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而且落后于亚洲、拉美一些国家。苏联人均生活水平从革命前居欧洲第五位下降到居世界第八十八位。
材料四:
1、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背景
三、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及其影响
(一)、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背景
经济方面:经济增长速度下降,人民生活水平下
降,苏联经济陷入严重危机。

政治方面:在长期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下,人民
群众对共产党不满的情绪日增。
民族关系方面:民族众多,各民族发展极不平衡。
对少数民族实行同化的高压政策。
导致民族分裂倾向日益严重,社会支荡不安。
1、经济药方:
①重点用______________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实际上承认________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②减少指令性计划指标,代之以_________;
③调整_________结构,个体劳动者和合作社得到迅速发展;
④实行各种形式的__________,并出现了与国外的__________。
⑤一些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开始实行_______或建立___________。
经济管理方法
市场
指导性计划
所有制
租赁和承包
合资企业
租赁制
家庭农场
经济管理体制;
经济的所有制结构;
2、政治药方:
背离方向
①以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代替科学的社会主义;提倡“民主化”、“公开性”,纵容自由化思想,背离了马克思主义方向,背离了社会主义的道路。
——思想混乱、反对势力崛起
②推行政治多元化,实行多党制,放弃了党的领导地位。
“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手术刀不是挥向
党身上的肿瘤,而是挥向党的脖子,”
改革结果:
1、经济改革因缺乏配套措施;加上他仍没有放弃苏的传统做法,继续优先发展重工业,致使苏经济不断滑坡,人民生活水平继续下降。
2、政治改革最终导致国内局势的失控和苏联的解体。
2003年8月19日,凤凰卫视驻美国记者赵一力对前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进行了采访。
赵一力问:“在苏联主政的六年间,你认为自己所犯的最大错误是什么?”
戈尔巴乔夫说:“最大错误是太晚开始改革及重建苏联共产党。因为反对改革的声音,一开始就来自党内,因此对我们造成极大的压力……我实施的直接开放步伐实在太快了,无论在宗教、文化,还是在民主方面。权力分散是必需的,但步伐太快,人民、社会无法跟上。在苏联有官僚体制的存在,推行民主改革所必需的步伐需要调整,因为有许多来自官僚体制的阻碍。”
对于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同学们在讨论中产生了以下几种观点:
观点一: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是不必要的,它直接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观点二: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是必要的,但操之过急,人民难以接受。
观点三: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是必要的,但开展得太晚了,已经难以挽回苏联经济的颓势。
请你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看法。
答:①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是必要的,他上台之时,苏联已陷于严重的危机,改革势在必行;②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犯了一些错误,如改革的宏观政策缺乏配套措施,草率行事等;③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客观上遭到了国内官僚体制的巨大阻碍,并且动荡的政治局势和复杂的国际形势也使苏联改革缺乏稳定的环境。
建设社会主义没有固定模式,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改革
从国情出发,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
从赫鲁晓夫到戈尔巴乔夫,苏联的改革始终没有成功,苏联也在改革中解体,这说明了什么?十月革命后,在如何建设社会主义问题上,列宁、斯大林等人作出过什么探索?我们应该从他们的探索极其后来的改革中吸取什么经验教训呢?
社会主义改革将是一个复杂、艰巨、曲折的过程
在社会主义改革中既要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又要对旧体制进行突破
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改革有何异同点?
同:1都是为了解决斯大林体制弊端;
2都在农业、工业方面进行调整;
3改革过程脱离了苏联实际;
4结果都失败了
异:1 侧重点不同,赫鲁晓夫改革侧重农业,勃列日涅夫改革侧重重工业,戈尔巴乔夫改革侧重所有制结构和管理体制入手;
2 成效不同,前两者都取得一定的成效,而后者未见成效转向政治改革;
3 败因不同,前两制失败是因为未改变原有体制,对斯大林体制进行修修补补,但后者肃然进行根本性的变革,由于措施不符合国情而失败。
1、下列关于勃列日涅夫改革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在社会主义国家中进行的最早 B、没有摆脱斯大林模式的束缚 C、只局限于农业领域 D、没有取得任何成效
2、戈尔巴乔夫改革与赫鲁晓夫当政时的政策相比( )
A、都引起了当时苏联人民的思想混乱 B、都对苏联的历史全盘否定 C、都否定了十月革命 D、都放弃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指导
3、戈尔巴乔夫改革与1978年后的中国改革相比( )
A、都首先从经济领域开始 B、都在经济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 C、都保持了马克思主义方向 D、都适应了各自的国情
4、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 )
A、社会主义理论的缺陷 B、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弊端
C、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案 D、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的发生
B
A
A
B
5、就其实质而言,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经济改革失败的相同原因是:( )
A、缺乏明确的指导思想
B、重点放在农业
C、重点放在重工业
D、没有改变中央集权的经济体制
6、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遭受挫折的根本原因是( )
A、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
B、导致了工农的不满
C、个人的作风缺乏实事求是的精神
D、不切实际,急躁冒进
D
A
7、勃列日涅夫把改革的重点放在重工业上,其根本目的是( )
A、成为超级大国
B、增强综合国力
C、增强军事和综合国力,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
D、以重工业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8、戈尔巴乔夫改革给我们最大的经验教训是:( )
A、改革应从本国实际出发,坚持马克思主义
B、要时刻警惕国际帝国主义的和平演变
C、改革后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改革步伐要稳定,不能急于求成
C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