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总复习

高中历史必修2优质课《第三单元期末复习》ppt课件免费下载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高中历史必修2优质课《第三单元期末复习》ppt课件免费下载高中历史必修2优质课《第三单元期末复习》ppt课件免费下载高中历史必修2优质课《第三单元期末复习》ppt课件免费下载高中历史必修2优质课《第三单元期末复习》ppt课件免费下载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 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传统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新兴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发展
第9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考纲要求:
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
洋务派近代工业的创办及其影响;
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自然经济的基本含义是什么?近代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的原因是什么?有哪些具体表现?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自然经济的含义:简单地讲就是自给自足的经济,生产是为了直接满足生产者个人或经济单位的需要,而不是为了交换的经济形式。 自然经济,商品经济的对立面,私有制经济的一种表现。它是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和社会分工不发达的产物,以生产规模小、各个经济单位分散、生产技术因循守旧、闭关自守等为特点。
一、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1、原因:
(1)西方列强的侵略: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国家凭借一系列政治经济特权,大规模对中国进行商品输出、资本输出,掠夺原料,对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造成了猛烈冲击。这是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最直接也是最主要的原因。
(2)近代企业的发展:中国资本主义机器工业的产生和发展,改变了中国传统的经济结构。
(3)个体生产的局限性: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分散的个体小手工业生产,技术水平低下,生产规模狭小,分工和协作不发达,抵挡不住资本主义机器大生产的强有力的进攻。这是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内部根源。
(4)国内市场的不断扩大是自然经济解体的前提条件。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商品经济得到了空前发展,商业流通空前活跃。国内市场的扩大,特别是手工业品和农产品在流通中比重的加大,不断诱使着农业生产的目的由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化。
(5)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出现是自然经济解体的历史原因。
2、自然经济解体的表现:
(1)家庭棉纺织业的破产及其与农业分离。鸦片战争后,洋纱首先涌入中国东南沿海的市场。因其质优价廉,取代土纱,使中国家庭棉纺织业的“纺”与“织”分开。随后,洋布取代土布,又使中国农家的“织”与“耕”分开。
(2)农产品商品化的发展。鸦片战争后,外国商人从中国大量收购农副产品,其中丝、茶为大宗。这也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也同时瓦解着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
▲商品倾销
纺织分离、耕织分离
▲原料掠夺
农产商品化
一、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3.特点:
▲受外力冲击
▲发展不平衡
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动力主要来自外国资本主义军事侵略、倾销商品、掠夺原料的冲击,带有强制性。自然经济解体的速度,在国内发展不平衡,资本主义入侵较早的沿海、沿江及交通、商业比较发达的地区,解体的速度较快,边远地区和经济落后地区解体的速度比较慢。中国自然经济解体不是商品经济成熟发展的结果,在解体过程中一直没有建立起有序的商品经济体制。
一、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5、影响: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促进了中国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变,是历史的进步。
(1)有利于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
(2)为资本主义发展准备必需的条件
(3)虽然中国的社会经济商品化的程度加强了,但是中国经济却沦为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附庸。
(4)自然经济的解体也使中国的社会生活、思想文化发生巨大变化。
(5)自然经济是封建统治的经济基础,它的解体必然冲击封建制度,有利于瓦解晚清政府和北洋军阀政府的反动统治。
商品市场、自由劳动力和资金、原料等
1.(2010·海南)1700—1830年间,广州白银流入的净数约1亿英镑,其中绝大部分来自英国。这一时期英国对华贸易主要是( )
A.以鸦片换取白银 B.以鸦片换取丝茶
C.以白银换取丝茶 D.以白银换取棉布
2.(2012年安徽)19世纪70年代末,一位英国人写道:“一个重庆商人如果要在上海采办洋货,他可以到一个钱庄……押借一笔款项。……(然后)将订货单寄予他在上海的代理人;钱庄经理也通知与他有关系的上海钱庄或其分庄,由后者向洋行或其中国的代理人处付予这笔款项。”可见此时的钱庄( )
A.已经完全变成了洋行的附庸
B.在中外贸易中居于关键地位
C.一般不愿支持土货出口业务
D.在洋货内销中具有重要作用
3.(2013年重庆)图1数据来源于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导致1843~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图1 1838~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年平均数) 单位:镑
A.鸦片耗去了中国对英国制造品的支付能力
B.英国制造品遭到中国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
C.英国制造品输入太多超过中国的购买能力
D.中国征内地税限制了英国制造品在华销售
4、(2014年全国)据研究,1853年,印度人均消费英国棉纱、棉布9.09便士,而中国是0.94便士。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A.经济受到鸦片战争的破坏
B.实行保护本国经济的政策
C.经济的发展水平低于印度
D.传统的小农经济根深蒂固
5、(2014年山东)19世纪60年代,江浙地区出现了“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番舶来银百万计, 中国商人皆若狂……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的现象。它反映出
A.资本输出成为列强侵华的主要手段
B.开埠通商促进了江浙地区民族工业的发展
C.中国对外贸易由入超变为出超
D.市场扩大刺激了江浙地区丝织业发展
6、(2014年江苏卷)在20世纪20年代浙江上虞县的下管村,“生产上它是一个社会,……下管人除粮食和菜蔬肉类等还能自给自足,并有毛竹和茶叶等山货可以外销外,日常生活的工业品,几乎全是外来的‘洋货’。……除了制造和修理农具和家具的一些手工业外,家庭纺织业等已被淘汰殆尽。”据此可知,近代以来下管村自然经济瓦解的征象是
A.毛竹和茶叶等山货的外销
B.农具等制造业和修理业的存在
C.粮食和菜蔬肉类等的生产
D.纺织和部分土产加工业的淘汰
二、洋务运动
含义:
是指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清政府中的洋务派打着“自强”、“求富”的旗号,通过采用西方的生产技术,企图摆脱内忧外患的困境,维护封建统治的自救运动。又称“同光新政”。
二、洋务运动
1.原因:
①摆脱内忧外患
②洋务派推动
4.时间:
19世纪60年代—90年代
2.目的:
6.指导思想:
7.代表人物和阶级:
镇压反抗,抵御外侮(直接)
维护清朝的统治(根本)
3.手段:
不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利用西方先进科技
5.口号:
自强、求富
中体西用
▲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地方)
▲弈訢(中央)
——地主阶级
二、洋务运动
③创办新式学堂,派留学生
②筹划海防,创建三支海军
①创办企业:
8.主要内容:
前期:军事工业
后期:民用工业
南洋、北洋、福建
封建官办
官僚资本
▲根源:洋务派没有彻底变革封建制度
9.结果:
甲午战争惨败,宣告破产
①引进了近代科学技术和生产方式
②培养了技术人才和工人
③客观上促进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④一定程度抵制外国经济侵略
⑤进一步瓦解封建自然经济
⑥是中国近代化(经济)的开端
10.评价:
▲不能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
▲积极作用:
二、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中的作用
1、近代化,不单指经济的工业化,近代化是指
工业化和与工业化相伴随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是实现向近代化社会的转型,是指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变迁过程,其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
2、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中的作用
(1)促进了中国军队建设的近代化。洋务运动中,湘军、淮军逐渐取代了八旗绿营等旧式军队,兴建北洋、南洋和福建等海军,促进了中国军队建设的近代化。军事工业的发展,举办了一批军事工业,如江南制造局、福州船政局等。
(2)洋务运动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近代化进程。洋务运动筹办民用厂矿企业,这些企业采取了机器大生产,引进了大量的机器设备和技术,同时中国也有了自己的近代化工业,生产出了自己的工业产品,也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的经济侵略,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洋务派兴办的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中,产生了大量的产业工人。
(3)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文化教育的近代化进程。为培养新式洋务人才,洋务派创办了新式学堂,如京师同文馆等一批“西文”“西艺”学堂;创办了一批专门培养军事、科技、制造、矿务等方面专门人才的学堂;派遣留学生,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近代人才。这一切,对中国教育的近代化起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4)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思想的近代化。洋务派面对新的形势,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一最早的近代化思想。“师夷长技以自强”迈出了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且在19世纪80-90年代,洋务派分化出早期的维新派,提倡设议院,从更深层的政治制度方面从事改革。
(5)洋务运动使中国外交开始向近代化转变。
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是什么?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失败原因:
(1)洋务派只学习西方先进生产技术,而不要求变革腐朽的封建制度,这是失败的根本原因。
(2)西方列强并不希望中国富强,洋匠挟技居奇、惟利是图。
(3)与洋务派对立的顽固派,仇视一切洋务,阻挠和破坏洋务运动。
(4)洋务派在中央没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
启示:
(1)中国要发展,既要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更要自力更生走自主发展之路。
(2)改革中,要变革和废除陈旧的生产关系和旧制度,最大限度地发展社会生产力。
洋务运动在近代化进程方面与西方国家相比,有何特点?引起这些特点的原因是什么?
(1)西方国家的近代化由资产阶级领导,而中国则由地主阶级洋务派领导。
  当时中国的农民阶级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无力承担实现近代化的使命。封建顽固势力因循守旧,更不可能担当此任。民族资产阶级产生的时间较晚且不成熟,开创近代化的历史使命便落到了地主阶级开明派(即洋务派)的身上。    
(2)西方国家的工业化进程一般由轻工业开始,继而发展重工业,在民用工业发展的基础上建立军事工业;而中国则不同,当时清政府内有太平天国的打击,外有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这就决定了中国工业化的发展顺序是先从军事工业后民用企业,先从重工业后轻工业。
(3)西方国家工业化一般是以民间自发创办近代企业为先导,通过自由竟争发展资本主义;而中国工业化则基本依靠政权力量,以官办企业为起点,随着形势变化和社会条件的逐步成熟,出现了官督商办和商办形式的民用企业。
1.(2011·海南)洋务派要员在筹建轮船招商局时说:“伏查各国通商以来……中国内江外海之利,几被洋人占尽,且海防非有轮船不能逐渐布置,必须劝民自置……藉纾商民之困,而作自强之气。”这表明兴办此类企业的根本目的是( )
A.扩大中外贸易交往 B.抵御外侮求富求强
C.发展官督商办企业 D.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解析】B 抓住关键词“轮船招商局”、“劝民自置”、“纾商民之困”,可以判断是洋务派创办官督商办性质民用企业的主张,以抵抗外国经济侵略,达到分洋利的目的,故选B项。
2.(2012年江苏)右图为《点石斋画报·快枪述奇》描绘的洋务企业“金陵机器制造局”试验武器的情景。图中三人为:官员郭月楼和徐仲虎,工首唐履堂。图中文云:“工首……匠心运用,造成快枪。”从图文可以得出的信息是
①晚清官府推动洋务军事工业
②洋务产品足令洋人为之汗颜
③“师夷长技”思想的具体实践
④标志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诞生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答案】A
3.(2012年全国)张謇评论某人时说:“以四朝之元老,筹三省之海防,统胜兵精卒五十营,设机厂、学堂六七处,历时二十年之久,用财数千万之多……曾无一端立于可战之地,以善可和之局。”张謇评论的是( )
A.曾国藩 B.李鸿章
C.张之洞 D.袁世凯
【解析】李鸿章是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四朝元老,19世纪80年代,李鸿章筹办北洋海军,管辖直隶(今河北)、奉天(今辽宁)和山东三省海域,洋务运动中创办军事民用企业,兴办新式学堂,耗费巨资筹办的北洋海军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全军覆没,这与他在战争中的避战求和政策有关。
【答案】B
4、(2014年天津)19世纪八九十年代,李鸿章在为格致书院所出考题中,曾问到西方测温、测热、测电的方法,问到西方平弧三角与《周髀算经》的关系,问到西方关于64种化学物质在中国语言为何物┅┅。这说明当时中国人
A、开始开眼看世界
B、坚持“中体西用”
C、普遍接受西式教育
D、关注西方科技
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东南沿海地区
1.背景:
2.产生:
3.主要企业:两厂一坊
①外国资本主义入侵,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③外资企业利润的刺激
②洋务运动的诱导
——劳动力、市场
——生产方式、技术、人才和利润
——投资
①时间:
②地区:
③来源: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地主\商人\官僚
朱其昂贻来牟机器磨坊
方举赞发昌机器厂
陈启源 南海县继昌隆缫丝厂

地点:
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
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
a.经济基础好
b.交通便利
c.便于引进
机器
d.自然经济
解体较早
思考:为什么民族资本主义最早产生于沿海大中城市?
③从实力看:资金少,规模小,技术薄弱
4.早期民族工业特点:
①从地域看:东南沿海,分布不均匀
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②从行业看:轻工业为主
④从产生看:在半殖半封社会条件下,受外部刺激产生,与外资和本国封建势力既矛盾又依赖
既有革命性又有软弱性、妥协性
先天不足,后天畸形
5.民族资产阶级特点:
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5.影响:
①产生新的经济成分(民族资本主义)和新的阶级力量(民族资产阶级)
②进一步瓦解封建自然经济
③在一定程度上抵制西方经济侵略
④推动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形成
⑤促进中国近代化的步伐
1、(2013年安徽)图3显示以下年份外国资本、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在中国产业资本总额中所占比例。据此分析,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民族资本主义处于初步发展阶段
B.民族资本依然受到外国资本挤压
C.国民政府的官僚资本体系开始崩溃
D.国际局势决定着中国产业资本发展
【答案】B
【考查点】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2.(2013年北京)1893年,有位官员上奏朝廷说:“近来体察沿海各口商务情形,洋纱一项进口日多,较洋布行销尤广。江、皖、川、楚等省,或有难销洋布之区,更无不用洋纱之地。”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洋纱洋布主要在通商口岸使用
B.进口洋布在中国销售市场萎缩
C.长江流域传统织布业逐渐消失
D.民族织布业大量使用进口洋纱
【答案】D
【考查点】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第10课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考纲要求:
民国初期和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的发展;
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民族工业;
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19世纪末)
三、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1912—1919 )
四、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1927—1949)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
五、民族工业的新生(1949—1956)
合理调整工商业 (新的春天)
工商业改造 (归宿)
一、民族工业的产生(19世纪60-70年代)
清末
民国初期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发展较快(夏)——沉重打击(秋)——萎缩(冬)
新中国过渡时期
2.原因:
①列强争相向中国输出资本,进一步破坏中国自然经济(客观)
②清政府为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1.时间:
3.表现:
甲午战争后(19世纪末)
▼商办企业增多,投资总额增长
4.影响:
①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维新派:维新运动——救亡图存,君主立宪
▲革命派:辛亥革命——推翻帝制,民主共和
▲民族资产阶级上层:实业救国
②为救亡图存民族资产阶级迫切要求实行民主政治,发展资本主义,推动政治近代化。
(由器物——制度层面)
——为变法提供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
1.(2012年全国)1895年,身为状元的张謇开始筹办纱厂,他称自己投身实业是“捐弃所恃,舍身喂虎”。这反映出张謇( )
A.毅然冲破视商为末业的传统观念
B.决心投入激烈的民族工商业竞争
C.预见到国内工商业发展前景暗淡
D.具有以追求利润为目的的冒险精神

【答案】A
3.(2012年上海)19世纪80年代的上海诞生了一批由民族资本家创办的企业,这些企业集中在
A.石油化工业 B.冶金采矿业
C.机器制造业 D.轻工纺织业
【解析】中国民族资本家创办的企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落后,因此民族资本家主要以投资与日常生活相关的轻工业为主,A、B、C项属于重工业,D项属于轻工业。
【答案】D
5、(2014年全国)晚清一著名人士提出,“机器厂可兴作业,小轮舟可便通达,今各省皆为厉禁……徒使洋货流行”。建议“宜纵民为之,并加保护。”这种主张被正式推行是在
A.19世纪70年代 B.19世纪80年代
C.19世纪90年代 D.20世纪20年代
2.原因:
①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中华民国,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
③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拓展国货市场。
④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减少对华资本和商品输出。
二、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
1912—1919(民国初期)
1.时间:
▲民族资产阶级政治地位提高
▲颁布奖励实业法令
②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激发投资热情。
▲各种实业团体建立
▲海外华侨投资国内
▲“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
3.表现:
①轻工业发展快,纺织业和面粉业最快。
②涌现出一批著名实业家。
二、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
一战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民族工业迅速萧条。
▲张謇、周学熙、荣宗敬、荣德生
4.结束:
▲帝国主义的侵略是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最根本的因素。
二、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
5.影响:
①使民族资产阶级力量进一步壮大和成熟,掀起新文化运动,促进思想解放。
②推动中国近代化由制度层面进入思想层面。
③促进无产阶级队伍壮大和工人运动发展,为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化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阶级基础。
1、(2014年海南卷)晚清时期清政府实行专利制度,允许企业享有长时间生产经营垄断权。1912年北京政府规定专利保护期限最高为5年。后财政总长周学熙等为其所设公司申请30年的专利权时,未获批准。这反映了民国初期
A.建立了系统完善的经济法制体系
B.经济立法鼓励工商业自由竞争
C.中央政府限制官营商业的发展
D.经济法规得以完全遵照执行
2、(2014年安徽卷)“吾国纱厂事业,自欧战起后,获利甚厚,国人鉴于利之所在,均争相投资,设厂增锭,大有风起云涌之概。迨欧战告终,本纱之输出杜绝,外纱复纷至沓来,遂致连年市价,一蹶不振。”据此判断,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棉纺织业“一蹶不振”的原因有
①世界棉纺织业渐趋萎缩 ②西方列强经济侵略
③官僚资本挤压民族企业 ④商人投资规模过度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B
——民族工业发展较快
②原因:
2.抗战时期:
▲国统区:政府实行战时体制
▲沦陷区:日本野蛮的经济掠夺
——民族工业遭受沉重打击
②原因:
三、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B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A全国基本统一,统一的国内市场形成。
1.南京国民政府前十年:
①时间:
1927—1936
③表现:
④影响:
民族资本在国民经济中比重上升
为抗战准备物质基础
①时间:
1937—1945
官僚资本膨胀,民族资本萎缩
③影响: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C、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抵制洋货、提倡国货)
②原因:
A蒋为获取美援发动内战,出卖国家主权,美国加强经济掠夺,排挤国货
B官僚资本的挤压
C苛捐杂税,通货膨胀
民族工业陷入绝境,纷纷倒闭
1945—1949
3.解放战争时期:
▲1946《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三、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民族工业萎缩
①时间:
D内战破坏,政局动荡
③结果:
(1927—1949)
(1927—1949)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的垄断性资本和国家政权相结合,依附于外国资本主义而形成的资本形式。
特点:与国家政权相结合,垄断性;
与外国资本主义相结合,买办性;
与本国封建主义相结合,封建性。
100元法币在不同年份的购买力:
1937
=
1938
=
1939
=
1943
=
1945
=
1949
=
大米0.00000000185两
国统区通货膨胀,货币急剧贬值,人们不得不带大捆大捆的金圆券抢购日用品
从图中和以上数字中可以看出,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的压迫使中国人民生活艰难,民族工业难以发展。
四、民族工业的新生 (过渡时期 1949—1956)
1.合理调整工商业(1949-1952)——新的春天
①原因:
B建国后愿意接受中共领导,共同建设国家。
C主要在轻工业,关系国计民生,利于解决失业等问题,稳定社会秩序。
A民主革命时期的革命动力之一,与中共合作,为革命胜利做出贡献。
D国家掌握经济命脉前提下,迫切需要恢复经济。
②结果:调动生产积极性,促进生产发展,为国家经济的恢复发挥积极作用。
四、民族工业的新生 (过渡时期 1949—1956)
2.工商业改造(1953-1956底)
①原因:加快建设社会主义
③方式:
国家资本主义
④过程:
低级
和平赎买
高级
统购包销加工订货
公私合营 全行业公私合营
⑤政策:
⑥实质:
②路线方针:
过渡时期总路线和一五计划
资本主义私有经济转化为社会主义 公有制经济
⑦民族工业的归宿:通过改造,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五、影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
▲促进:
①西方列强的侵略,冲击中国社会旧的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瓦解着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客观上为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提供条件。
②为巩固政权,历届政府顺应时代潮流,都采取一些鼓励兴办实业的政策。
④实业家们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是支撑民族工业发展的力量源泉。
③中国人民反帝爱国热情不断高涨,响应“实业救国”呼声,推动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不断兴起,为民族工业发展拓展发展空间。
▲阻碍:
五、影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
①缺乏资本、人才、技术、市场和思想观念的准备。
②轻工业为主,重工业基础薄弱,主要分布在沿海和通商口岸,未能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③近代中国政局长期动荡,缺乏稳定的社会环境。
④民族工业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中产生和发展,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
——先天不足
——后天畸形
其中,帝国主义的侵略是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最根本的因素
——关键
★影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
推动因素:
①西方资本主义的冲击,瓦解自然经济;
②历届政府的鼓励(清末新政、临时政府、国民政府);
③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④实业家的实业救国的思潮;
阻碍因素:
③官僚资本主义的政治压迫与经济垄断;
②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与束缚;
④封建自然经济的抵制;
⑤近代中国政局的长期动荡……
根本原因: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以上为无格式内容概要,如需完整内容请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