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总复习

高中历史必修2优质课《第七单元期末复习》ppt课件免费下载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高中历史必修2优质课《第七单元期末复习》ppt课件免费下载高中历史必修2优质课《第七单元期末复习》ppt课件免费下载
2009.南京摸底.17
右图反映了苏俄(苏联)居民因食品短缺而排长队购买的情景,这种情况不可能出现于

A.1918—1920 B.1921—1924
C.1925—1936 D.1985—1991
A
第七单元

苏联社会主义的建设
1921年,列宁在纪念十月革命四周年时说:“重要的是,坚冰已经打破,航路已经开通,道路已经指明。”
历史资料
一、“打破坚冰”
思考:
“坚冰”是指什么?用什么去打破这“坚冰”呢?
严峻的形势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的背景:
国内外敌对势力的联合进攻
苏维埃政权面临严峻考验
1918年,苏俄进入国内战争时期
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的目的
集中全国的物力、财力,战胜敌人。
余粮收集制
大中小企业全部实行国有
取消自由贸易
普遍义务劳动制
特点:
战时\共产主义
3、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
实物配给制
1921年,列宁在纪念十月革命四周年时说:“重要的是,坚冰已经打破,航路已经开通,道路已经指明。”
历史资料
二、“道路已经指明”
思考:
“道路”是指什么?
什么政策指明了这种“道路”的方向?
向社会主义过渡
新经济政策
四年世界大战和三年国内
战争的破坏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的继续执行
苏维埃政权面临严重的经济和
政治危机
1921年,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
1、新经济政策实施的必要性:
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决议。它标志着俄国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开始向新经济政策转变。
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制
2、新经济政策实施的标志:
余粮收集制
全面推行工业国有化
取消自由贸易
实行实物配给制
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解除…允许…
租让…
恢复货币流通,允许商品交换
实行按劳分配制
a、提高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迅速的恢复,有利于稳定政治经济形势。1925年,恢复工作基本完成。
b、它探索到了一条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也是列宁对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如何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3、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与作用:
1、(2002.上海.16)列宁认为,既然俄国无法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那么就“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为此而采取的政策是( )

A 新经济政策 B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 工业化政策 D 农业集体化政策
A
实战练习
2、(2003.上海.15 )1920年,苏俄农民中流传这样的说法:“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它反映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A 保障了农民的利益
B 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
C 实行了军事化措施
D 取消了自由贸易制度
B
实战练习
3、(2009年.广东卷.22)列宁曾讲过:“我们用‘强攻’办法,即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这里的“尝试”是指

A.十月革命 B.斯大林模式
C.新经济政策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
实战练习
2、表现:(经济方面)
(1)
(2)
工业方面: 优先发展重工业,农业、轻工
业为重工业的发展提供资金。
经济体制方面: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和高度集中
的计划经济。
(3)农业方面: 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
把分散的农民组织到集体农庄。
(1937)
1、定义 :
斯大林执政时期开创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
三、“斯大林模式”
苏联的五年计划
“喀秋莎”火箭炮
1928年-1932年
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农业国
1933年-1937年
成为世界工业强国,工业产量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1938年起实施,因卫国战争爆发而被打断
3、经验教训 :
(1)经验:
3、经验教训 :
a、较短时间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并迅
速实现了工业化。
b、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奠定物质基础。
苏联虽然号称:“最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但主要消费品长期供应不足。经过七十多年的建设,1985年苏联人均GNP为3396美元,不仅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而且还落后于亚洲、拉丁美洲一些国家。苏联人均收入为西方国家的三分之一左右,但由于苏联实行控制消费、高积累的政策,苏联人的生活水平与西方的差距更大。而且,主要消费品长期短缺,供给不足,经常需要凭票供应,暗藏了通货膨胀的危险……
——《全球通史》
3、经验教训 :
材料二:
实现农业集体化以后,苏联政府采取提高工业品价格、降低农产品价格的办法,抑制农民消费……据统计……从农民手中拿走的粮食,约占其收获量的40%,而粮食收购价远低于生产成本。……一五计划期间,通过这些办法从农民手中得到的资金,在工业化资金中约占1/3。
——教材P96《历史纵横》
材料一: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斯大林模式的教训。
(2)教训:
3、经验教训 :
(1)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人民 生活水平提高缓慢。

(2)牺牲农民利益,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

(3)压制地方和企业积极性,阻碍了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

(4)是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
4.(2006年全国高考文综Ⅱ21题)苏联工业化资金的重
要来源是农业。苏联采取的与工业化相配合的重大举措是
( )

A.余粮收集制 B.征收粮食税
C.农业集体化 D.农产品自由贸易
C
实战练习
5. (09年江苏.17)丘吉尔曾说过:“斯大林是一个世上无出其右的最大的独裁者,他接过俄国时,俄国只有木犁,而当他撒手人寰时,俄国已拥有核武器”苏联之所以能取得如丘吉尔所说的这一重大成就,主要是因为
A.充分调动了农民和工人的生产积极性
B.适时纠正了经济政策中存在的弊端
C.合理地吸收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建设经验
D.开创并实行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D
实战练习
6.(09年山东.15)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领导人曾在一次演讲时强调:“已经是布尔什维克自己成为专家的时候了……技术决定一切”这主要是着眼于( )

A. 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实施新经济政策
C. 发展农业集体经济 D. 进行工业化建设
D
实战练习
7、(2007年.广东.30) 1928年苏联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计划的目的是使国蒙富强,在军事上和工业上自给自足。工业化,特别是重工业的发展,是计划的核心。在没有外国贷款的情况下进行工业化,农业部门成为重要的资金来源。集体化使大规模的农庄代替了以往的小块田地,这就使资本(机器、拖拉机等)应用于土地成为可能,这有利于提高人均产量。集体化又使上级机关更容易通过管理手段来控制集体农庄的剩余产品
——据(美)帕尔默、科尔顿:《世界近现代史》
(1)1928年后苏联农业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原因是什么?(3分)
(2)从工业与农业关系的角度,评价斯大林时期形成的经济体制。(6分)
实施农业集体化政策。为了满足工业化的需要。
短期内使苏联工业特别是重工业和军事工业飞速发展,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工业强国;但不利于农业的发展;从长远来看对工业的发展也不利;造成了国民经济发展的比例严重失调,影响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
实战练习
四、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1、赫鲁晓夫改革的主要内容

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实行收购制,提高收购价格,增加农民收入
鼓励农民和农场职工发展家庭副业,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
大规模开垦荒地,提高粮食产量,
提倡种植玉米(玉米运动)
废弃部门管理体制,
将部分企业的管理权下放给加盟共和国
给予企业部分权利
一定程度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
调动生产积极性。
1、赫鲁晓夫改革的主要内容
四、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2、戈尔巴乔夫改革的主要内容和后果
重点: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行政命令,实际上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1.缺少宏观决策和相应的配套措施
2.继续优先发展重工业
以“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提倡“民主化”和“公开性”。
局势失控,苏联解体
2009.南京摸底.17
右图反映了苏俄(苏联)居民因食品短缺而排长队购买的情景,这种情况不可能出现于

A.1918—1920 B.1921—1924
C.1925—1936 D.1985—1991
A
(山东省实验中学07—08学年高三第三次诊断性测试)(1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家
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证明我
们犯了错误。 ——《列宁选集》
材料二 “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
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个结果
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市场,实际上就等于把商品、货币、市场
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
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 ——《大国崛起》解说词
能力提升
(1)根据材料一分析说明“现实生活证明我们犯了错误”指的是什么?列宁的初衷与现实发生矛盾的根源是什么?(3分)
(2)材料二中所说的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得益于什么政策?为什么说它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突破?(3分)
(1)错误: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或希望通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
根源:生产关系超载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苏俄是一个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国家)
(2)新经济政策。利用商品、货币、市场来建设社会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