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总复习

免费下载历史必修2教研课《第六单元期末复习》ppt课件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免费下载历史必修2教研课《第六单元期末复习》ppt课件免费下载历史必修2教研课《第六单元期末复习》ppt课件免费下载历史必修2教研课《第六单元期末复习》ppt课件免费下载历史必修2教研课《第六单元期末复习》ppt课件免费下载历史必修2教研课《第六单元期末复习》ppt课件免费下载历史必修2教研课《第六单元期末复习》ppt课件免费下载历史必修2教研课《第六单元期末复习》ppt课件免费下载历史必修2教研课《第六单元期末复习》ppt课件免费下载历史必修2教研课《第六单元期末复习》ppt课件
第六单元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从自由放任到国家干预经济再到中间路线
从古典自由主义到凯恩斯主义再到新自由主义
从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
基本思路:从柯立芝、胡佛到罗斯福、里根看美国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幸运的柯立芝
(1923—1929年)
小约翰·卡尔文·柯立芝,美国第30任总统,共和党籍 。
1923年,哈定在任内病逝,柯立芝随即递补为总统。1924年大选连任成功。政治上信奉“无为而治”的政治哲学,认为“少管闲事的政府是最好的政府”,所以在他五年半的总统任期内,没有突出的政绩。
1928年再次总统大选,柯立芝宣告不再竞选。
80%
60%
40%
20%
0%
国民生产总值
企业利润
股权交易
增长率
一. 幸运的柯立芝(1923—1929年)
“柯立芝繁荣”(1919--1929)

战争时的贷款
战后赔款
战后偿还
战后贷款
美国
德国
法国
英国
一战后美国和欧洲的债务关系

80%
60%
40%
20%
0%
国民生产总值
企业利润
股权交易
增长率
一. “柯立芝繁荣”(1919--1929)
“柯立芝繁荣”的原因
①一战后美国的有利地位(最大债权国,广阔的国外市场)
②凡---华体系使资本主义世界相对稳定
③国内刺激经济繁荣的因素发挥作用(技术革新(如泰勒制、福特制);信货消费;自由放任政策的促进)
1923——1929年在任的美国总统柯立芝说:“既然只有富人才是有价值的……政府便不应该向高尚的富人征税,以援助卑贱的穷人。由于富人最了解他们的利益所在,政府便不应该干预他们经营的企业。”柯立芝的思想对美国历史造成的最大影响是
A.加剧了美国工人阶级的贫困
B.加深了美国工人和资本家的矛盾
C.阻碍了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的实施
D.为大规模经济危机的发生埋下了祸根

80%
60%
40%
20%
0%
国民生产总值
企业利润
股权交易
繁荣中的隐患
工人工资
材料:从1920年到1929年,工人每小时的工资只上升了2成,而工厂中工人的生产率却猛增了65%。同时,农民的实际收入也在减少。1910年,每个农业工人的收入还不到非农业工人收入的40%,而到1930年时已低于30%。固定不变的工厂工资和不断下降的农场收入这两大因素结合在一起,导致了国民收入严重的分配不均。
增长率
企业利润和工人工资的不平衡发展
社会贫富差距的加大
制约了社会购买力
导致市场供求关系的不平衡
信贷消费过度
股票投机
掩盖供求矛盾,刺激经济虚假繁荣
繁荣中的隐患
1927年,美国飞行英雄林白独自驾机成功飞跃大西洋,引发了人们对航空业的无限遐想。而当时,绝大多数航空公司连一条航线也没有开通,此时,一家名叫海岸航空公司的股票成为市场上的黑马,但这家公司却是一家铁路公司,除了名称,没有任何方面能和航空扯上关系。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
A名人的示范反应
B海岸航空公司是新兴产业
C海岸航空公司业绩突出
D华尔街的股票投机
倒霉且顽固的胡佛(1929—1933年)
赫伯特·克拉克·胡佛是美国第31任总统

1929年由于美国正处于空前的“柯立芝繁荣”,加上共和党人占据着国会的多数,胡佛是在歌舞升平的环境中入主白宫的。
  在执政初期,胡佛得意忘形地谈论美国的经济制度如何如何“完美无缺”,吹嘘“美国比以往任何国家的历史上都更接近于最后战胜贫困。”
实际上,美国的经济已经危机四伏,快要大难临头了。
二. 经济危机爆发的表现?原因?特点?影响?
表现:金融、工业、农业、社会
1929—1933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
根本原因
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矛盾
生产相对过剩
表现
贫富差距扩大,限制了社会实际消费能力的增长
过度信贷消费、股票投机掩盖了供求矛盾
英法等国经济先后恢复,使美国国外市场优势丧失
自由放任政策加剧危机
二. 经济危机爆发的表现?原因?特点?影响?
表现:金融、工业、社会、农业
原因:
特点: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大
影响:
(1)引起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治危机
“深度报道”的前身是“解释性新闻”,起源于美国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危机。美国人……不仅要求了解发生了什么事,更迫切要求了解事件的原因及其与政治、社会的关系。一些美国记者也意识到,运用客观报道手法的纯新闻已无法深入事件的深层,更无法剖析原因与揭示其影响与发展前景,这既不能满足读者要求,也违背记者的职责。于是,“解释性新闻”应运而生。这表明
A.先前美国政府政策的“秘密”性
B.罗斯福新政晦涩难懂
C.空前的大危机导致民众的普遍困惑
D.社会民主意识的进一步加强
美国学者特纳说:“马克思主义在20世纪30年代剑桥大学的学生中是尽人皆知的。……马克思主义成为可供选择的经济学之一,……有人开始思考马克思主义者考虑到的问题。”这一时期,剑桥大学的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发生兴趣是因为它
A.《共产党宣言》指明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
B.马克思主义学说论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C.提出了国家干预经济,克服经济危机的解决办法
D.使一些经济学家感受到巨大威胁
美国历史上最高关税法:
斯姆特-霍利关税法 1930年颁布
部分商品增税表(1921年和1930年)
选自:阿伯拉罕·伯格伦德:《1939年关税法》,《美国经济观察》(1930年9月)
斯姆特-霍利关税法后的世界贸易
从1867年至1947年中国近代入超总值约为71亿海关两,1930--1936年共入超32亿海关两,占近代入超总值45%,数额之巨大,由此可见一斑。造成1930--1936年中国入超严重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长期战争的影响
B国共对峙的影响
C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
D国内经济发展的影响
日本右翼文中中坟粲在《大东亚战争的起因》中说:“当时各国形成了各自的经济区……苏联有苏联的区域,美国也建立了自己的区域,设置很高的关税壁垒。当时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世界各国在各自的势力范围内展开贸易,形成排斥他国的地区经济。基于当时的情况,日本不得不关注满蒙。”上述材料反映日本大举侵华的一处客观背景是
A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使得经济出现区域集团化
B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和资本主义国家形成了不同的市场
C社会主义苏联利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抢占世界市场
D经济危机导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间进行激烈的经济贸易战
1932年,英国外交大臣张伯伦曾说:“由于某种难以确切指出的东西,世界近两年正在倒退。各国相互之间不是更加接近,不是在增进友谊,不是在向稳定的和平迈进,而是采取了一种危及世界和平的猜疑、恐惧和危险的态度。”张伯伦不能确定的“某种东西”应该是
A.法西斯及其侵略扩张
B.大萧条及其影响
C.罗斯福新政及其影响
D.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影响
二. 经济危机爆发的表现?原因?特点?影响?
表现:金融、工业、社会、农业
原因:
特点: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大
影响:
(1)引起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治危机
(2)加剧了世界紧张局势
①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关税战、倾销战、货币战、市场战)
②帝国主义与殖民地、半殖民地之间矛盾更加尖锐。
③导致国际格局巨变,德、意、日走上法西斯道路。
倒霉且顽固的胡佛(1929—1933年)
胡佛的反危机措施
有些学者认为,美国总统胡佛并不是自由放任政策的典型代表,他也对经济进行了有限的干预,且为后来的罗斯福新政提供了借鉴。胡佛采取的干预措施是
A.斡旋劳资双方达成保持工资水平和不罢工的协议
B.通过霍利—斯穆特法以提高关税和保护国内市场
C.发起自愿减少耕地运动以维持农产品价格
D.成立复兴金融公司向一些银行和公共工程贷款
1929--1933年,胡佛任总统的四年间,美国政府公共工程开支达7亿美元,修建了37000英里公路,森林面积扩大了250万英亩,1930年胡佛水坝开工兴建。这说明面对危机胡佛总统
A采取自由放任经济政策
B对经济进行全面干预
C为罗斯福新政提供借鉴
D措施的实施成效显著
倒霉且顽固的胡佛(1929—1933年)
胡佛的反危机措施(坚持自由放任原则的局部调整)
没有克服,更加恶化
呼唤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
自由放任政策
政府干预政策
如果竞选成功,我保证将为美国人民实行新政!
我们唯一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
胡佛
罗斯福
最好的经济是完全自由的市场经济,最好的政府是不干预经济的政府。
PK
59票—472票
果敢的罗斯福(1933—1945年)
富兰克林· 德拉诺·罗斯福,民主党籍,美国第32任总统(1933年——1945年) 美国历史上唯一蝉联四届的总统。

罗斯福在20世纪的经济大萧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被学者评为是美国最伟大的三位总统之一。
罗斯福新政( New Deal )内容
“三R”,即
救济(Relief) ──指救助急需帮助的大批失业者和贫民;
复兴(Recover) ──是指为失业者提供工作机会,使陷入萧条的经济恢复运转;
改革(Reform)──是指采取长远措施改善全国总体经济状况
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1933~1935年,着重调整与复兴经济
第二阶段:1935年以后,着重改革
 实施救济贯穿新政全过程
情景一:据统计,到1933年初,美国银行倒闭事件已经上升到五千五百家,有九百万储户失去了自己的存款。1933年3月3日,就是新任总统罗斯福宣誓就职的前一天,全国已有32个州的银行全部关闭,整个金融系统瘫痪,人们手拿支票,却无法兑现。
整顿银行业,克服金融危机
为解决这一问题,罗斯福采取什么措施?
二. 罗斯福新政的内容
3月12日是星期日,罗斯福第一次发表炉边谈话,直接与美国人民沟通,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罗斯福向国民保证把积蓄存进银行是安全的。他说“归根结底,在我们调整金融体制时,有一个因素要比货币更为重要,比黄金更宝贵,这就是人民的信心。执行我们的计划,其成功的要素就是信心和勇气。一定不要听信谣言和妄加猜测而惊慌失措,我们要团结起来战胜恐惧。”次日在12个设有联邦储备银行的城市里人们开始排起了长龙到银行存钱,4月,银行存款额超过了提取额,这表明金融危机暂时停止。
罗斯福对银行和金融业采取的这些措施有何作用?
恢复银行信用作用,促进金融体系正常运作,
为工农业生产恢复提供了资金保证。
诚信是现代经济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中,具有诚信机制作用的是 A.调节工业生产,避免盲目竞争
B.整顿银行,建立联邦储蓄保险公司C.兴办公共工程,扩大经济需求
D.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
1933年4月5日,罗斯福政府发布行政命令,要求所有黄金持有者将其持有的金币、金块或金元券移送至联储银行。此后,联邦政府多次以不断上涨的价格购买黄金。由于每一盎司黄金所值美元的数量持续上调,流通中的货币数量也就不断增加。该措施的历史影响是(  )
A.有利于增强美国对外贸易的竞争力
B.克服了商品供给与需求的矛盾
C.促进国际贸易稳定发展
D.促使商品价格逐步回落从而保障市场稳定
罗斯福新政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缓解了经济危机引发的社会危机。但是,罗斯福新政的某些措施却导致世界经济进一步陷入混乱,加深了已经非常严重的危机,使国际关系日趋恶化。这项措施是
A.恢复银行信用
B.实行美元贬值
C.规定价格水平
D.发放紧急救济金
情景二: 1933年《国家工业复兴法》:由政府调节工业生产中的问题,各个工业企业制订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规章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产品价格、市场分配、工资标准和工作日时数等……凡是接受法规的企业,一律发给印有“我们尽我们的职责”的蓝鹰标志。
蓝鹰标志
《国家工业复兴法》的颁布有何作用?
有利于加强国家对工业的计划指导,防止盲目竞争
情境三:大危机中境况最惨的还是农业,农产品大量滞销,农民负债累累,农产品价格已跌到历史最低点,猪肉三分一磅,牛肉五分一磅,一只肥羊卖不到一元钱。
调整农业政策
稳定农产品价格,促进农业恢复
1933年《农业调整法》:减少耕地,缩小现有的耕地面积,屠宰大批牲畜,由政府来补贴农民的经济损失。
为解决这一问题,罗斯福采取什么措施?
产生怎样的作用?
罗斯福看望美国农民
1938年,罗斯福签署了新的《农业调整法》。该法规定,由新成立的商品信贷公司以略低1909—1914年“平价”的价格标准向农民贷款,如果农产品价格下跌至低于政府定价,则农户可将剩余农产品交商品信贷公司,由公司负担差价。如果市场价高于政府定价,则农民可以在市场出售剩余农产品以归还政府贷款。

美国从此建立起“常平仓制度”。通过这个方法建立起一个稳定有效的仓库,储存多余的粮食,不至于出现“谷贱伤农”,到了歉收年景,这些存粮就可以发挥作用。
西汉宣帝五凤四年,“耿寿昌请于边郡皆筑仓,谷贱时增价而籴,贵时减价而籴,名曰  ‘常平仓’”。下列史实与“常平仓”思想一致的是 A.汉武帝的盐铁官营政策
B.明清王朝的海禁政策
C.苏联农业集体化
D.美国罗斯福新政中的《农业调整法》
以工代赈
增加就业,
刺激生产和消费,
稳定社会秩序
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
不伤救济者自尊心
情境四:田纳西水利工程中的水坝
左图反映了美国罗斯福新政的哪一举措?
产生什么作用?
1933年,罗斯福提请国会通过法案,成立“资源保护队”,主要是针对中部平原频发的沙尘暴。第一批招募了25万人,至1941年时,共计有250万青年参与,在各州的1500个营地劳动,开辟了740多万英亩国有林区和大量国有公园。史学家认为这一措施是“新政”中最受欢迎、最成功、最没有争议的措施。史学家这样评论的主要依据是该措施
A.调整了农林经济结构,降低农产品价格
B.使罗斯福政府将资源保护放在新政首位
C.将失业救济与自然保护有机结合起来
D.基本解决了就业问题,消除了经济危机

情境五:1935年的《全国劳工关系法》:重申工人的权利,规定雇主不得敢干预和图谋控制劳工组织;雇主不得拒绝与工人进行集体谈判,并根据该法成立了劳工关系委员会。1938年的《公平劳动标准法》:规定了企业 工人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规定每周工作40小时,每小时40美分最低工资,后调整为每小时1美元。还禁止雇用16岁以下的童工。
缓和劳资矛盾
请依据材料概括罗斯福新政的内容。
谈谈这一举措在解决危机中的作用。
保护劳工权利
罗斯福提出了新“四大自由 ”,即言论、信仰、免于匮乏和免于恐惧。实际上新“四大自由”的核心就是“免于匮乏”的权利,从此,有人挨饿不仅是私人的事,而是被剥夺了基本权利,政府和全社会有责任改变这种不合理现象。从这一观念出以,罗斯福政府在20世纪30年代实行的重大举措是
A整顿财政金融体系
B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C调整农业政策
D通过立法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整顿财政金融体系
社会福利
工业方面(核心)
农业方面
社会立法
整顿银行;放弃金本位制;通过《紧急银行法》;管制证券业等
制定包括工资、工时、行业公平竞争法规;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
成立农业调查局;减耕;调整农产品结构; 公布《农业调整法》等
加强救济工作;加强社会保障措施; 兴办公共工程
颁布《全国劳工关系法》
恢复银行信用,刺激出口
防止盲目竞争,调整企业关系和劳资关系
增加就业,刺激消费,改善环境
调整农产品结构,稳定农产品价格,防止农产品过剩
保障工人基本权利,提高工人政治地位
罗斯福新政“新”在哪里?
罗斯福新政的实质?

当时的人们如何看待新政?
部分资本家在报纸上连篇咒骂罗斯福是“向富人敲竹杠”,说罗斯福天天都吃“烤百万富翁”,在关于《社会保障法》的听证会上,有人高喊“这个法案是从《共产党宣言》第18页逐字逐句抄来的。”甚至有人建议美国联邦调查局调查一下罗斯福是不是美国共产党的秘密党员。

1933年12月31日,凯恩斯《致美国总统的公开信》在《纽约时报》上刊发。在信中凯恩斯敦促罗斯福将NRA(国家复兴总署)束之高阁,他将NRA称之为一个“戴着复兴假面具而实质上也许会阻碍复兴”的机构,认为罗斯福应该致力于促进公众消费和开放市场操作。凯恩斯还说:“不管支出是由政府出资还是由私人资本家出资,我的理论都同样适用……但只有在向社会义过渡的情况下,人们才会指望政府支出会不断起到主导作用。”这表明凯恩斯 A主张充分利用市场机制缓解危机 B认为NRA法案使总统权力过大 C对罗斯福新政有过于偏激的担忧 D认为加强政府主导有利于向社会主义过渡
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运用。”

---罗斯福
“从来在美国没有另外一个人,比我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私人企业、私有财产和私人利润有着更坚强的信仰。”
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即加强国家对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干预,使美国政府承担起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
它没有改变资本主义本质,也不具有社会主义色彩。
四. 罗斯福新政的实质
罗斯福新政“新”在哪里?
罗斯福新政的实质?
评价罗斯福新政?
五.罗斯福新政的评价
1.进步性:
⑴直接影响:使美国度过了经济大危机
⑵间接影响:缓和了社会矛盾;改善了美国人的生活,维护了民主制度,避免走上法西斯道路。
⑶深远影响: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形成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2.局限性: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
《全球通史》的作者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最终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挽救了罗斯福和他的新政,……从而结束了大萧条的噩梦。下列不能作为作者观点依据的是
A.战争时期,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获得迅速发展
B.战争需求的刺激下,美国开设了大量工厂C.政府从限制农业转向鼓励增产,农业产量增长
D.战争直接刺激了国民的消费水平
罗斯福新政“新”在哪里?
罗斯福新政的实质?
评价罗斯福新政?
罗斯福新政成功的原因?
罗斯福新政为什么成功?
借鉴了社会主义苏联计划经济成功经验;
雄厚的经济和科技实力使政府有能力干预经济;
长期的民主传统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罗斯福总统个人魄力与才干。
拓展延伸
根原:
经济基础: 政治传统: 他国经验: 群众支持: 个人素质:
美国人民的信任与支持;
国家干预经济的做法适应资本主义发展要求
“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罗斯福提名了5名自己信任的最高法院法官,并被批准。人们称新法院为‘罗斯福法院’。它在解释宪法时既深刻又迅速,它扫除一切关于新的社会与经济立法是否合乎宪法的怀疑。”这个‘罗斯福法院’
A客观上提升了美国总统的行政权力
B实质上违背了“分权与制衡”原则
C使总统完全操纵了司法机构
D虽违宪,但有利于实施罗斯福新政
1935年5月,美国最高法宣布:《全国工业复兴法》侵犯了宪法保留给州的管理州内贸易的权利,国会授予总统批准行业法规属于违宪,罗斯福新政措施中13项全部或部分违宪。这令罗斯福大为光火,他将行事保守的最高法院视为美国复兴的最大障碍。从罗斯福的第二个任期开始,他就不断改组最高法院的机构,甚至不惜作为大政府主义的代言人站在“三权分立”的对立面。这些做法非但没有使罗斯福失去民心,反而取得了部分胜利。这说明
A罗斯福个人魅力超越法律至上的原则
B新政得到了全体美国选民的强烈支持
C三权分立体制受到冲击并走向崩溃
D经济政策和政治体制都需与时俱进
到1935年初,新政成为公众激烈抨击或者热情支持的焦点,其中政治异见者(非左派,非右派)尖锐抨击“财阀”、“其他金融势力”,认为这些势力给国家带来贫困,而且向个体和社会实施专制。以下最能支持该观点的是
A.总统权力全面扩大
B.局部调整生产关系
C.实行美元贬值政策
D.国家大力干预经济
1935年,美国联邦行政机关裁定纽约布鲁克林的一家屠宰场违反了《国家工业复兴法》规定的工资和工时限制。这家工厂对此不服,提出起诉。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休斯起草的裁决理由书驳斥了联邦行政机关的理由,指出“要恢复经济,联邦政府必须以宪法授权的方式作出努力”,而《国家工业复兴法》授予行政部门的权力超出宪法规定的范围,因而是违宪的。这反映出
A在新政期间,联邦法院的权力大于国会和总统的权力
B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有效地维护了美国的民主
C联邦法院不支持罗斯福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
D联邦法院的裁决影响了美国工业的复兴
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
定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私人垄断组织与资本主义国家政权相结合的资本主义。
①产生:19世纪末20世纪初
20c初,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通过宪法对垄断进行限制,标志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
但就全球来看,此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仅出现于个别国家的个别部门,规模很小,层次很低。毕竟是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附庸。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②形成:二战结束前 欧美主要大国和日本为应付危机和战争,都曾大规模地实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但在性质和方向上出现重大分化。 一是坚持资产阶级经济体制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如:美罗斯福新政)一是向法西斯专制畸变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如:德、日法西斯专政)。
③发展:二战后
材料一: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以后,资本主义经济的矛盾进一步加剧,产生了一系列私人垄断资本难以克服的矛盾,私人垄断资本不得不接受国家的干预和调节。
资本主义私人垄断资本发展的必然结果
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初,德、意、日三个战败国的经济几近崩溃;西欧各国由于战争的蹂躏而满目疮痍,百废待兴,面临着严峻的战后重建任务。
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恢复和发展经济的必然要求
材料四:1936年,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出版。他主张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采取措施增加公共开支,降低利率,刺激投资和消费,以提高有效需求,实现充分就业。
凯恩斯主义的理论支撑
材料三:形势需要而进行的科学研究工作。研究生物学过程的原理及其他很多问题,需要大量的经费,而且要冒风险,因此,这种经费是私人企业所不愿意承担的。
战后出现的高科技产业需要国家投巨资并进行有效管理
材料六: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各个国家都要对大量工业部门进行集中管理,以应付战争之需。这种战时管制有很大的强制性和临时性,但它确实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战争中“战时管制”的延续
材料五:罗斯福上台伊始,立即实行“新政”。他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大力加强国家对金融、农业、工业、社会救济、公共工程以及财政等方面的干预,使美国政府承担起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
罗斯福新政的示范作用
20C30S—80S,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盛行的原因:
1.社会化大生产与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
2.经济危机的惨痛教训及战后经济恢复的需要
3.战后出现的高科技产业,需要国家投巨资并进行有效管理
4.罗斯福新政的实践基础与凯恩斯主义的理论基础
5.战争中“战时体制”的延续
20C30S—80S,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盛行

措施:
①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企业
②制定经济计划,指导经济发展,调节社会生产
③扩大政府开支,发展福利国家制度,调节社会财富再分

------【以上为无格式内容概要,如需完整内容请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