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班级管理>家长会>教案

初二八年级家长会精品教案免费下载

以下为无格式内容概要,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完整格式化文档
八年级139班家长会教案
本次家长会的目的是:进入八年级有的学生学习的目的性不强,心中没有目标,总是抱着混的态度,考了两次试,学生的成绩变化较大。有的学生上升较快,而有的学生下降的也较快。通过这次家长会,就是要让家长明白这两个半月以来,孩子在学校是什么样的状况,同时在八年级阶段家长应该为孩子做些什么,该如何让孩子能够更好的度过八年级这个比较迷茫的时期。
我们班的家长会流程是这样的:1、本次家长会的目的。
2、介绍一下今天家长会的主要内容。3、根据各个内容具体讲解。
4、把我们班这次期中考试的成绩给各位家长做个汇报。5、把我们班级的主要问题给家长做个说明。6、通知有问题的学生家长留下单独开会。
八年级学生心理特征:八年级的学生同七年级时变化非常大。 初中教育阶段, 八年级是关键时期, 是学生心理和生理的发生巨变的时期,是教育的重要时期。由于多种原因,一些 学生会出现不良的品德或行为,这些势必增加家长,教师教育教学难度。要 抓好这一关键时期有必要对八年级学生心理、生理进行剖析,研究出对策,以矫 正其不良心理和行为。
一、八年级学生心理特征表现
初中阶段是人生成长的重要时期, 而八年级是初中阶段的学生心理发展的关 键期,是正值 14——15 岁的少年到青年的过渡阶段,其心理发展具有过渡性、 动荡性、闭锁性和社会性的特征。
(1)过渡性: 八年级学生正处于少年向成熟青年期过渡的关键期,其心理发展具有半成 熟、半幼稚的过渡特点,心理发展很不稳定,容易表露出沮丧、失意、不满焦虑 等紧张情绪。而生理上也是发生剧变的时期,一年之内身体发育趋于成人化,身 体的迅速发育与心理需求的矛盾日益加剧,致使他们心理发展很不稳定。
(2)动荡性 :八年级学生与七年级、小学生和九年级学生相比,心理波动性很大,感情易 消退,他既无小学生那样的依赖性,又无高年级学生的那种理智性或保守性,其 独立意识明显增强,他们的思想比较敏感,社会上的种种变化常常会引起迅速反 映,他们自尊心强,争强好胜,敢作敢为;他们忽而对这个感兴趣,忽而对那个 着迷;今天满怀信心,明天却消极沮丧;常常从一个极端跳到另一个极端。他们 自己认为“长大”希望成为社会的一员,受人重视,把他们看成“大人”,但他 们实际不具有独立的地位;他们思想单纯,很少保守思想,重感情但又缺乏理智 和辨别是非,善恶美丑能力;他们的意志在发展,但克服困难意志还不强,容易 把坚定与执拗、勇敢与冒险混为一谈。
(3)闭锁性 :八年级学生的内心世界随着生理变化逐渐复杂化, 开始不大轻易表露自己的 内心活动,尤其是女生较为突出,显示出闭锁性的心理特征。其情感发生改变, 有心里话不愿对老师、父母讲,常把自己的秘密写在日记里或倾吐给自己的知心 朋友。在学校发生的事或受了挫折,就会求助于平时交往的“朋友”或沉溺于网 络游戏而不告诉老师和家长,其结果事与愿违,甚至酿成恶果或悲剧。有时,细 心观察会发现, 学生爱把自己放东西的抽屉加上锁, 不许别人翻动, 更不许别人、 特别是父母或老师翻看日记或一些便条书信, 否则他们不是拒绝, 便是表示不满, 甚至大发雷霆,或离家出走。因此他们随着自尊的增强,更加渴望别人的理解, 又怕得不到别人的理解,找不到人倾述。
(4)社会性:八年级阶段是人生观从萌芽到开始形成但极为不稳定的重要时期, 在人生观 的形成过程中,也是由社会意识向个体意识的转化过程而社会、学校的政治环 境影响,家庭与集体舆论的导向,对八年级学生个性的发展具有不可量的作用。随着交往范围的扩大,学生理想的确立,职业的选择,精神上的追求,越来越受 其心理发展的社会制约,一方面既要张杨其个性,一方面又要受到来自家庭学校、 社会的约束,二者之间产生矛盾冲突,学生会出现,自我封闭、攻击、退化、妥 协,求助无援等心理现象,如果引导不当,学生不良行为就会滋长,产生消极的 负面影响。
二、八年级学生的问题现象:
1、早恋:据有关资料分析,早恋现象主要集中于八年级, 同学之间肆无忌惮地开玩笑, 部分男女生表现过分亲密。
2、上网 :初中阶段, 八年级学生上网最多, 尤其是男生, 有的几乎整天都泡地网吧里, 不停地打游戏,饿了就在网吧干吃方便面,有的甚至逃课上网。这些同学往往很 难管教,有时即使老师在网吧里把他们带回学校,对其进行教育或者惩罚,也往 往收效甚微,没过几天,其中大部分同学就会重回网吧。有老师在与学生谈心时 发现,一部分学生也考虑进沉迷网吧对自己的危害,甚至下决心离开网吧,但往 往管不住自己,抵御不住网吧的诱惑。
3、学习成绩下降 :在学习上,八年级是一个分水岭,一部分同学在八年级进步很快,由成绩中 等上升为优秀,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存在畏难情绪,将心思用在学习之外,成绩迅 速下降,对学习失去兴趣,自暴自弃,从此一蹶不振。这样的同学到了九年级往往 很难有所突破,中考的失利难以避免。
4、逆反心理严重 : 老师们分析,八年级学生的另一特点是“不服管教”。一些同学对老师、家 长的批评不再虚心接受,开始反驳、顶撞,甚至嘲笑师长,越是父母、老师不让 做的事,他们越起劲,一定要和师长“对着干”。 三、问题原因分析 1、生理因素
八年级学生年龄基本上在 14 岁左右,这个年纪的学生已经进入青春期,不 管是男生还是女生身体都发生了许多引人注目的变化。与七年级相比,青春期的学生对异性有着羞涩的好奇。 青春期性成熟带来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促进青少年性意识的发展,怎样去认 识爱情、处理对异性的好感、性行为,这些问题他们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引导。但 由于家长和社会对性知识教育采取闭锁甚至耻于谈论的态度, 致使同学们产生青 春期烦恼。
2、学习压力
八年级阶段虽然没有升学的压力,但是翻开八年级课本,老师们都有一个明 显的感觉:与七年级知识相比,八年级的知识内容要深得多、难得多。同学们在 学习方面面临着更大的挑战,有的学生因此产生了畏难情绪,感觉学习吃力,上 课听不懂、跟不上,由此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时间一长甚至破罐破摔,放弃了学 习。这也是八年级学生学习方面两极分化的重要原因。 虽然中考不是迫在眉睫, 但是很多八年级学生从他们的学长那里已经领教了 中考的严酷,升学压力和社会就业压力成为他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加上很多家 长、学校对学业的过分重视,往往造成许多青少年忽视参加其他社会活动,甚至 因为学习而牺牲自己的兴趣。当他们的生活里只有学习一个内容,自然会感到生 活的单调、枯燥,就特别向往和迷恋外面的世界,常常和一些社会不良青年混在 一块,或是沉溺于网吧等娱乐场所。
3、心理因素
八年级学生心理开始发生较大变化。孩子们在小学阶段年幼天真,一般都能 听老师和家长的话,行为乖巧,守规矩。升入初中后,第一学年对新的校园和学 习生活都有陌生感,胆子小,自觉遵守纪律。而进入初中二年级后,同学们的心 理就开始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青春期的孩子们认为自己身体上已经发育成熟,心 理上也已经成熟,他们自认为什么都懂,甚至比师长都理性,于是渴望独立的空 间,不习惯老师和家长对他们的行为约束和管教,对家长特别逆反。八年级学生的另一心理特点是表面什么都不在乎,实际上从众心理很重,既 想标新立异又担心脱离集体。 于是有的学生出现了紧张、焦虑、自卑等不健康心 理,由于心理发展与生理发展的严重不平衡,就会出现程度不同的对抗情绪、逃 避、说谎、破坏、暴力等不良行为。
四、对策分析
1、 对孩子的变化应早有心理准备。如果家长对八年级学生心理 的发展充分了解,就会对孩子的行为多一分理解,即使孩子出现现问题,也会用 比较科学的态度来解决。
2、家长在教育孩子时,遵循教育规律,尊重孩子人格,恢复或培养他 们的自尊心,尽可能满足他们正当的心理需要。对不正当的心理需要,要耐心说 服,讲清道理,给予正确引导。应该用平等的态度与孩子交流,而不是简单的说 教。比如发现孩子迷恋网络、染头发等问题。家长们一定要放下架子,跟 孩子就这一问题进行沟通,了解孩子的想法,和这们做的原因,然后再对孩子进 行合理的引导,而不是强硬的说教。
3、加强与老师的联系。个别学生不愿意与家长交流,尤其不想和家长 说学校里的情况,这样一来,家长往往不能从孩子那里知道他们最近的表现和变 化,这就需要家长能够经常和老师联系,了解孩子的全面情况,就一些问题和老 师沟通,双方合作,为孩子保驾护航。
4、重视和加强对八年级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的研究,对于培养学生良 性情感、 塑造健全的性格和坚强的意志, 纠正心理缺陷, 防止学生心理品质分化, 保证学生个体化和社会化协调平衡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5、缓解与小孩之间的紧张关系
家长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处理与孩子之间的紧张关系:
(1)、尊重孩子,采取鼓励为主的教育方式。把孩子当成人来对待,将言论权还给孩子,把选择权、决策权部分的交给孩子。家庭中的一些重要事情让孩子参与讨论与决策。对孩子的优点和取得的成绩及时肯定,在孩子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多鼓励、少批评。
(2)、防止出现两个极端。
一是过渡纵容,二是一味压制。两者都不会有好的教育结果。因此,教育自己的孩子方面,家长必须坚守基本的道德原则,以此来教育孩子掌握一定的度,防止偏离正确的人生轨迹。
(3)、家长本身的自律意识要强。
要求孩子的首先自己一定要以身作则。否则反而会引起孩子的极度反感,甚至强烈叛逆。
五、我们班级存在的问题
有些学生学习目的性不明确,导致学习无动力。没有充分挖掘自己的潜力。
2、有些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课堂效率低、学习成绩不理想。
3、个别学生上课不能集中精神,存在讲话,看课外书,睡觉等现象.
4.部分学生平时不紧张,考试前才想起要努力.
5.不按要求做练习、作业.没能合理安排时间,特别是中午和周六、日.
6.基础训练不够,停留在听懂就行,不再深刻思考问题.
7.部分孩子喜欢带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书、MP3 ,手机等到校.
8、有些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差,老师讲评过的练习部分学生还是没有养成及时订正的习惯,导致已做过的练习错了又错。
9.有些学生吃零食现象严重,同时卫生习惯差,给人印象十分不好。
六、怎样帮助孩子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呢?
①父母对孩子学习的要求要适当,盲目地提出过高的分数指标,使孩子产生过重的心理负担.这只能产生消极影响.所谓适当要求应该是一种较高而经过努力又可以达到的要求,使孩子在付出努力之后能达到目的,这样就能增强他们的自信。
②善于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要让孩子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应多表扬少批评。如果只看子女学习不足之处,整日不给“好脸”,见面就是这个不对,那个不好,考试不好就一顿责骂。这样孩子就会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开始给自己一种“我不行”的心理暗示!长久下去就会滋长自卑心理、厌学情绪,学习成绩一再下降,结果自暴自弃,就很难办了。家长应看到他们的学习的优点和进步,要进行及时的表扬和奖赏,使他体验到学习的愉快、兴奋和自信。这样就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形成一种上进心,激发了学习动力,天天向上,势不可挡,学习起来就轻松自如了。
③通过“竖比”看到孩子进步。即拿孩子的“今天”同他的“以前”相比,细心地发现他的进步,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寻找闪光点”。让孩子看到自己的点滴进步,感受到家长对自己是充满希望的,他才会继续努力去争取大一点的进步和成绩,真正建立起自尊与自信。从而进入教育的“良性循环”。
有些家长喜欢给自己的孩子定一个“参照人”(样板),经常对孩子夸奖他如何优秀,以为这样可以促使孩子发奋,这样做的结果只能使孩子反感。每个孩子的学习基础和智力是不相同的,而且,每个孩子都有自尊心,也都有上进心,家长拿自己孩子的不足,去同别人家孩子的长处相比,越比越让孩子“无处藏身”,越比越让他“敌视”优秀生,也更厌恶学习,结果是使教育进入了“恶性循环”,好心办错事。
七、家长在八年级最后两个月应关注的几点:
1.关注孩子心理健康
2.关注孩子的学习习惯、作业完成情况
3.关注孩子的细微变化
4.关注孩子
5.关注孩子书包的内容
6.关注孩子的业余时间的伙伴群、
胡宜华
2012年11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