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班级管理>班级管理指导
  • 资料信息
  • 科目: 

    班级管理指导

  • 格式:  DOC
  • 大小:     
  • 时间:  2016-08

班级管理效应说

请通过复制并粘贴到Word文档的方式获取以下完整内容

班级管理效应说

    “效应”原是物理学中的一个概念,它是指物理的或化学的作用所产生的效果。而教育中的“效应”是进行某项活动获得一定效果和反映的概括。人们总结获得效应的规律,形成了某些规定的学说或说法。教育效应在教学中应用是比较广泛的。笔者现将几种“效应”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汇集一起,拼凑成文,酿成“班级管理效应说” 。见教于大方之家。
    一、班级管理中的\\\'皮格马利翁效应\\\'
    “皮格马利翁效应”源于古希腊神话。希腊塞普路斯国王名叫皮格马利翁,他在梦中见到了一位非常俊美的姑娘,久久不能忘怀。后来,他请雕塑家按他的描述,用象牙雕出这位美丽的姑娘。皮格马利翁爱不释手,每天生活在她的身边,终于有一天,这位姑娘有了生命。“皮格马利翁效应”对班主任做好班级管理工作有很大的启发,他告诉我们,如果教师期望自己的学生成才,并采取恰当的方法教育引导,你的愿望就能得到实现。
    首先,教育者对班级的每个学生的成功应充满信心。每个教育者都希望自己的学生成才,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受自己阅历、知识水平以及兴趣爱好等因素的影响,容易产生自己偏爱哪一个方面,就认为在这个方面有特长的学生能够成才,否则就认为他不能成才。有这样一名数学教师,他特别注重中考科目,因此,对班级一名有音乐特长而文化课成绩不突出的一名女学生横加训斥,在他眼中,这名女生永远不会成才,被逼无奈,这名学生转学了,新班主任认为她在这方面一定能成才,于是新班主任全面培养她、鼓励她,终于考上了一所有名的艺术学校。这个事实告诉我们: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对每-个学生都应充满信心,并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因材施教,而不应“一碗凉水看到底”,这样,你的愿望才能得到实现。
    其次,教育者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增强他们成才的愿望。一些心理学家的追踪研究表明:“突出人才和平庸者之间最显著的差异,并不限于智力水平的高低,而取决于自信心、坚持性及自制力等非智力因素。”现代中学生多是独生子女,他们依赖性强,个别人自信心不足,眼睛总是盯着自己的弱点,这就要求我们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为其指点迷津,排忧解惑,去掉心理障碍,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承认自己能成为社会有用之人。
    二、班级管理中的 “罗森塔尔效应”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在没有做任何测验的情况下,将一班的学生的智商表分为三类交给了他们的老师,一段时间后,原来的中等生赶上了优秀生,差生也有了明显提高。人们把这种现象叫做 “罗森塔尔效应”。“罗森塔尔效应”的应用是十分广泛的,尤其是在班级管理方面,许多有经验的班主住都不同程度地应用过它。
首先,教育者对每一个学生都应一视同仁。每个学生虽然由于他们的智商高低、兴趣爱好以及努力程度的不同,使之产生了不同的学习效果,但从他们心理上说都是积极向上、勇于进取的,这就要求我们每个教师必须用公正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以至于不波及教学效果。
    一次,与外地的一个亲属家孩子闲聊。那时,他正在初中二年级读书,他是一名学习成绩差又不遵守纪律的学生,当我问他, “你为什么成绩这么差呀?”他毫不掩饰地说:“班主任看不上我。刚上初一时,我还想好好学,可是她总看我不顺眼, ‘找茬’批评我,有时我与别的同学疯闹,本来不怨我但她不分青红皂白,把我批评得无地自容,后来我就干跪不给她学了。”可见,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在学生思想行为上产生的效应以至对她学习上的影响是相当严重的,绝不可等闲视之。
    其次,教育者要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差生不是蠢才,也不是庸才,而是我们没有发现他们的 “潜才”罢了,因此作为教师要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内在潜能,正确引导,悉心培育,扬其所长,避其所短,消除思维定势的不利因素。从一定意义上说,没有不合格的学生,只有不合格的教师。曾有这样一名学生,不仅学习成绩差,而且爱打架、爱搞小集团与教师作对,对于班主任的批评已形成了逆反心理。一次偶然的事件提醒了班主任,决定用他当班干部。由于他是差生,他深知差生的心理,所以把班级管理得井井有条,而他本人因为老师的器重,也改掉了原来的坏毛病。并对学习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种内外力的共同作用,构成了该生进步的必要条件,同时这种利用差生管理差生的方法也能迅速地使班级纪律明显地好转,并带动一部分差生进步。可见,所谓 “差生”并不是天生的,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的教师造成的,是因为我们对他们失去信心存有偏见而形成,著名的科学家牛顿、爱因斯坦、华罗庚等都是曾经被命名过的 “差生”。
    三、班级管理中的 “心理逆定理效应”
    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我们常会遇到这样现象:当你越想干什么就越干不成什么,越是不想干什么偏会遇到什么。比如: 当你想要快点睡着睡好时,偏偏怎么也睡不着,反而越睡越清醒。像这种现象在心理临床上把它叫做 “心理逆定理效应”。 “心理逆定理效应”的例子是举不胜举的。这种现象也颇耐人寻味,而表现在班级管理上更是令人深思。
    首先,教育者要学会摆脱 “心理逆定理效应”来调节自己的情绪。教师不是神,也是凡夫俗子,有时也可能因为日常生活或教育教学中的某些事情产生情绪波动,困此,教师要学会善于调节自己的情绪,以致于不波及教学效果和班级的正常工作,为此,当教师因受家庭、社会或班级的某些事情而烦恼不安时,正确的态度不是盲目地去否定它,躲避它,而是任凭它出现,允许它存在。比如:当你想搞好班级纪律获得 “流动红旗”时,可偏偏事与愿违,竟有几个学生因疯闹而被扣了分。这时,你不要把自已的不快加之于他们身上,大加训斥,而要利用思维定势的积极作用,寻找原因、寻我方法,对违反纪律的学生进行批评教育,使其明白自己所犯错误的严重性,同时,转移自己的注意力,使不良情绪逐渐淡化,最终自生自灭。
    其次,教育者要正确引导学生如何摆脱 “心理逆定理效应”, 调节其情绪。中学生意志比较脆弱,处理问题时容易义气用事,当自己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往往束手无策,甚至引起负性情绪。这时,教育者不能正确引导他们调节其情绪,可能会使他们的内心冲突更加严重,苦恼程度更甚,严重时引起心理障碍或精神崩溃,因此,作为教师应正确引导学生如何摆脱 “心理逆定理效应”来调节情绪。
    曾有这样一名男生,从初二开始就爱上了本班一名学习成绩名列前茅的女同学,他深知这种朦胧的爱,无论老师和家长是都不会允许的,他自己也知道这种念头是不该有的,为此,他整天躲着,甚至上课都不敢抬头。弄得这个学生的精神状态越来越不好,学习成绩也明显下降。后来班主任知道了此事,这位老师不但没有批评他,反而将他们安排在了一张桌,并且劝导他:有这种心理是正常的,也是人之常情,要正确地对待这种现象。同时还引导他如何摆脱这种心理,解去思想包袱,调节自己情绪。渐渐地他们之间建立了纯洁的友谊,这位男生的精神状态也大为改观,成绩也渐渐地好起来。这个例子说明,凡事都应顺其自然,充分认识 “心理逆定理效应”在学生心理的作用,并帮助学生寻找有效方法摆脱它、利用它;而不要躲避它。躲避不是办法,堵更不是办法。作为教师更不应一味地去批评、指责。大禹治水重在疏导。
    四、班级管理中 “阿伦森效应”
    “阿伦森效应”的大意是:人们喜欢那些对自己表示喜欢、奖赏、赞扬的态度(或行为举措)不断增加的人,而不喜欢那些表示喜欢、奖赏、赞扬的态度(或行为举措)不断减少的人,“阿伦森效应”向广大班主任揭示了一条教育学生的深刻哲理: 正、反两方面教育学生都是管理班级的有效方法。
    首先,教育者在进行班级管理时要多采用正面教育。 所谓“正面教育”就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良好的行为进行表扬、奖励。反之,对于那些不良行为要进行批评、教育。对于良好行为进行表扬或表彰时,学生容易接受,产生的正面效应也非常大,这种方法所有的班主任老师都不同程度地应用过它。因为它能直接告诉学生哪些是良好行为,哪些是值得他们学习的目标。而对于那些不良行为,班主任也可以直接进行批评,使之懂得哪些是不应该做的。当然,对不良行为进行批评时,应讲究点方法。良药未必苦口,忠言未必逆耳,俗话说: “竖的好吃,横的难咽。”在可能的情况下, “顺耳”的忠言,不是更好吗?比如:有这样一名刚入初中的学生,由于他不太熟悉该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在楼道里打了口哨,被校领导发现,班主任老师首先给他讲清了这样做的危害,并批评了他不该这样做,从而既教育了他本人,同时也教育了其他同学。
    其次,教育者在进行班级管理时也可以采用 “反面教育”。 面对学生性格的千差万别,有时采用 “正面教育”,效果不明显或者收效甚微,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这时,教师也可以采用 “反面教育”。有这样一则事例:小学一年级学生,老师要求午睡,可偏偏班级有那么几个学生自己不睡,还总在班级说说笑笑,疯疯闹闹,班干部制止、老师批评均无效,只要老师一走,说笑就开始。后来班主任老师采取了新办法,一天,老师说: “今天中午我们比赛,最能说笑的得玩具枪一支。”这些学生吵闹得尤为厉害,优者果然得奖。第二天,老师又说: “今天中午继续比赛,奖品为巧克力两块。”这些学生见奖品直线下降,纷纷不悦,说笑声疏而弱。第三天,老师又说: “今天奖品为花生一粒。”那几个学生说啥也不干了,并说 “我们还不如睡一觉呢”。可见, “正面教育”无效时,我们可以采用 “反面教育” 。这个例子就是利用 “奖励递减法”,使之产生 “阿伦森效应”,从而也证明了运用 “阿伦森效应”来矫正学生行为中出现的某些偏差,不失为一条行之有效的办法。
    总之,班级管理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手段也并非千篇一律。本文只是对如何利用几种 “效应”管理班级,谈了一点肤浅的看法及不成熟的做法,旨在引起有识之士的关注,从而把我们的教育教学搞好,达到提高素质教育的目的。
(注:本博文转自中山市华侨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