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2>1.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 资料信息
  • 科目: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2 - 1.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 格式:  PPT
  • 大小:  1.04M    42张
  • 时间:  2016-08

教研课《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PPT课件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教研课《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PPT课件教研课《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PPT课件教研课《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PPT课件
第七课 第一节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一、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公元前221年,中国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秦朝。汉朝继承秦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更加强大,经过秦朝的开创、汉朝的巩固与发展,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从此奠定。

汉朝以后,中国历代中央政权发展和巩固了秦汉“大一统”的多民族国家的格局。各个朝代的中央政权既有汉族建立的,也有少数民族建立的。中国历史上虽然出现过短暂的割据局面和局部分裂,但统一始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我国有56个民族,除汉族外有55个少数民族,总称为中华民族。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各民族之间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形成原因:
铲除了民族压迫和民族剥削的阶级( 建立了生产资料资料公有制)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巩固民族关系
1、民族平等
各民族无高低优劣之分;各族人民都是国家的主人,都依法平等地享有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权利,依法平等地履行应尽的义务。
材料一: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少数民族代表共有411名,占代表总数的13.76%,全国55个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的代表参政议政。
材料二:《民族区域自治法》第二十五条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在国家计划的指导下,自主地安排和管理地方性的经济建设事业。
材料三:《民族区域自治法》第十条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保障本地方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
思考:这三则材料分别体现了什么内容?
材料一体现了各民族在 上实现了平等
材料二体现了各民族都有平等发展 的权利
材料三体现了各民族都有平等发展 的权利
这些材料共同体现了民族平等原则。
政治
经济
文化
2、民族团结
民族团结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
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3、各民族共同繁荣
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我们该做什么、能做什么?
一、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
二、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责任付诸行动
一个国情:
三个原则: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课堂小结
一个关系:
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
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
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一、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
地位:
是我国基本民族政策,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我国的自治区
2.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的划分及自治机关:
民族自治地方
自治机关
自治区 自治州 自治县(旗)
人民代表大会
人民政府
(省级)
(市级)
(县级)
注意:
1、民族乡不属于民族自治地方,是与乡、镇平级的行政单位。
2、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仅是人民代表大会和政府,不包括法院和检察院,自治机关在行使一般地方国家机关职权的同时,依法行使自治权,它的职权具有两重性。
3、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内容及自治权的含义、内容

(3)内容:
(1)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内容。
(2)含义:自治权是自治机关根据本地方实际情况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政策,自主地管理本民族自治地方内部事务的权力。
4、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客观必然性
(1)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
(2)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以及各民族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使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具有坚实的社会和政治基础。
①历史特点:(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
②现实情况:
“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社会基础
各民族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政治基础
(4)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5、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1)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
(2)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3)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总结:我国为什么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必然性+优越性)
知识体系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含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自治地方: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
自治机关: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
核心内容:自治权
优越性
为什么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必然性
下列关于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民族区域自治是以领土完整、国家统一为前提和基础的
B.其内容是在各少数民族地区建立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C.体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D.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B
根据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我国民族自治地方设立的自治机关是指自治地方的:
①人民法院 ②人民政府
③人民检察院 ④人民代表大会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是
A.人民当家作主 B.自治权
C.设立自治机关 D.区域自治
B
B
2009年,西藏百万农奴解放50周年。50年来,西藏自治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充分体现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民族区域自治的前提和基础是
A.领土完整和国家统一
B.保障民族自治权
C.少数民族人民当家做主
D.坚持民族平等原则
A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基本政治制度。国务院公布《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第四条规定,少数民族的节日由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人民政府按照该民族习惯,规定放假日期。从这里可以看出,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
①是该地方的最高权力机关
②可以依法根据本地实际制定相关法规
③有权根据国务院的授权制定行政法规
④其自治权即立法和文化管理自治权
A.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B
(2010年高考天津卷6)藏传佛教在玉树州老百姓的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2010年4月28日,在地震中受损严重的结古镇禅古寺的喇嘛们进行了灾后首场法事活动,为逝者超度,向救援者发达感恩,给全国人民及世博会祈福。材料表明在我国
A.正常的宗教活动可以为社会和谐做贡献
B.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
C.少数民族有从事宗教活动的自由
D.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考考你〗◆
A
(2012年高考全国卷大纲版34)目前,新疆有清真寺、教堂、佛道教寺庙等宗教活动场所约2.48万座、宗教教职人员2.9万多人。西藏有佛教活动场所1700多处,住寺僧尼约4.6万人,僧俗信教群众每年组织和参加各种宗教活动,每年到拉萨朝佛敬香的各族信教群众达百万人次以上,由此可见
①宗教信仰的本质已经发生变化
②各民族享有宗教信仰的自由
③宗教信仰具有相同的阶级基础
④正常的宗教活动受国家保护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D
◆〖考考你〗◆
2009年是西藏自治区成立的44年周年。44以来,西藏在党的领导下,始终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坚持“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有力地促进了民族和睦、宗教和顺、社会和谐。
结合材料说明如何促进民族地区的发展?(6分)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什么能够发挥促进民族地区发展的作用?(12分)
(1)促进民族地区的发展,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2分);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2分);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2分)。
(2)这是因为:民族区域自治是国家集中统一领导与民族区域自治的有机结合,它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3分); 它保证民族自治地方充分享有自治权利,自主管理本地区内部事务,满足了各少数民族人民积极参加国家政治生活的愿望(3分); 各民族自治地方以一个、两个或两个以上少数民族为主体,同时包括当地居住的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这使各族人民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逐步消除了历史是遗留下来的民族隔阂(3分);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能够密切结合本民族、本地区的特点,把少数民族的特殊利益与国家的整体利益协调起来,充分发挥各民族、各地区的特长和优势,调动各族人民参加国家建设的积极性、创造性(3分)。
(1)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保障少数民族对本民族自治地区的事务当家作主,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社会主义道路,是这一政策的主要内容之一。
  (2)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是祖国不可分割的部分,是在中央政权的统一领导下的地方行政区域,必须执行国家的法律、方针、政策,服从中央的统一领导。
  (3)题中观点把民族自治仅仅理解为少数民族自己管理自己是不科学的。
辨析:民族区域自治,就是少数民族自己管理自己。
三.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政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三级民族自治地方: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
(3)民族自治机关: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
思考:自治区的法院和检察院是民族自治机关吗?
(4)核心内容:自治权
(1)含义:
(5)民族区域自治的前提和基础:领土完整、国家统一。
(6)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必要性:
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 ----社会和政治基础
(7)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①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
②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③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④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1.宗教信仰自由的内涵
①内涵: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这种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种宗教的自由;在同一宗教里,有信仰这个教派的自由,也有信仰那个教派的自由;有过去不信教而现在信教的自由,也有过去信教而现在不信教的自由。
A、信不信教的自由
B、信哪种宗教的自由
C、信哪个教派的自由
D、什么时候信教的自由
既保护公民信教的自由,又保护不信教的自由。
②宗教信仰自由的实质:
这是对公民基本权利的全面保护和尊重。
考点五、我国的宗教政策
【疑难易混】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1)聚居≠居住

(2)民族自治区的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是自治机关吗?不是

(3)自治权≠自主权
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区有一定的自治权,特别行政区有高度的自治权
四.我国的宗教政策:
(1)内容:
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友情提示:一定要认真读课本,理解以上四个内容的内涵,并加以区分
①宗教信仰自由
②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③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④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2)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宗教。
内涵
2.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政策

基本原则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民族政策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国家保护一切宗教活动,对吗?

不对,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
 
4.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包括两个方面

既保护信仰宗教的自由,又保护不信仰宗教的自由
5.宗教和邪教不是一回事
邪教不是宗教,邪教的本质是反人类、反社会、反科学
 
6.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方针主要是针对境外组织。
 
7.对于宗教信仰自由问题一般不能用“发展”“鼓励”一类词表述,
如国家拨款、修寺庙等体现国家落实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并不是在鼓励发展宗教。
 
8.共产党员、共青团员不能信仰宗教符合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符合, 我国的信仰自由政策既保护信仰宗教的自由,又保护不信仰宗教的自由
【温馨提示】
1.我国支持和鼓励人民信仰宗教。
【点评】我国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但不支持和鼓励人民信仰宗教。
2.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是为了使信仰宗教者最终放弃有神论和宗教信仰,逐步消灭宗教。
【点评】 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是为了引导宗教和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把宗教活动纳入政策、法律、法规范围。
3.在我国,宗教的积极作用是主要的。
【点评】 宗教主要起着消极作用,只有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和一定范围内,宗教才会起一定的积极作用。
五.第三单元 综合探究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
(1)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是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
(2)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3)民主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即真实性内容与多样性形式的统一,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1、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主要有:
(1)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是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
(2)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统一。
①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②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
③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3)民主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
即真实性内容与多样性形式的统一,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社会主义政治制度适合我国国情,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探究知识小结
2、聚集人民当家作主 感悟我国的政治制度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为了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我国建立了一系列政治制度。主要包括: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注意区分我国的国家制度(国体和政体)、根本政治制度(政体)和基本政治制度。
【迁移练习】
材料四 1994年以来,国家先后安排60多个中央国家机关、全国18个省(直辖市)和17个中央企业对口支援西藏。截至2008年底,累计投入对口援藏资金达111.28亿元,安排6050个对口援藏项目,涉及广大农牧民切身利益的住房、看病、上学、交通、饮水、通信等问题得到基本解决,各族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2009年,西藏全区国民生产总值达到437亿元,连续17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589元,连续7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5)简要说明中央开展对口援藏工作的政治意义。(6分)
民族问题
政治生活的知识
参考答案:
①坚持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推动了西藏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
②有利于落实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
③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有利于巩固边防、维护祖国统一和国家安全。
④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能够促进全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6分,答出3条就可,每条2分)
什么是民族平等,什么是民族间事实上的不平等
    民族平等主要是指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发达程度如何,风俗习惯和宗教异同,都一律平等。新中国建立以后,我国各民族在社会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一律平等,都是祖国大家庭中的平等成员,都拥有同等的地位,并大力反对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积极采取特殊政策和措施,努力实现各民族事实上的平等。   民族间的事实上的不平等是指在多民族国家,某些民族由于历史的原因而造成经济、文化发展落后,不能像先进民族那样行使法律赋予的各种权利的现象。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这种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民族间的事实上的不平等,主要表现在经济上和文化上。中国共产党把逐步消除各民族间事实上不平等作为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根本任务,大力帮助各少数民族加强发展经济和文化建设,以缩小民族间发展上的差距。
来源————中国民族宗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