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班级管理>教师演讲稿
  • 资料信息
  • 科目: 

    教师演讲稿

  • 格式:  DOC
  • 大小:     
  • 时间:  2016-08

演讲稿:走出家教误区,提升孩子素质

请通过复制并粘贴到Word文档的方式获取以下完整内容

走出家教误区 提升孩子素质
(2008级新生家长会)

各位家长、老师们:
    今天,我和大家交流的主题是:走出家教误区 提升孩子素质。
    著名诗人艾青说:“人的一生很漫长,但最关键的却只有那么几步……”。毫无疑问,由小学跨入初中是最关键的几步中的一步。初中是人生奠基工程中的重要一环,是一个人的人生观、世界观初步形成的关键时期,我们大家都希望孩子能迈好这一步。现代教育理论又提出,决定人成才的因素主要有四个——遗传基因、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环境。遗传基因已无法改变,社会环境也不是一个人的力量所能左右,我们现在能够改变或者最该做好的只有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根据调查还发现,在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大体一致的情况下,孩子的发展与差异主要在于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已经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各位家长,回顾过去十多年的家庭教育,相信每一位家长都有成功的经验,但也毫不排除教育中存在着许多迷茫、许多误区。那么,如何认清当前的形势,如何走出家教误区,如何配合学校教育好孩子这就是今天我们共同交流探讨,并要去实践的内容。(简单说就是认清一种形势,走出七个误区,做好四项工作。)
认清当前素质教育的形势
    我们知道, 2008年春节前后,素质教育在整个齐鲁大地轰轰烈烈的开展起来,省教育厅首先召开了素质教育实施动员大会,出台了《中小学办学管理规范》40条,要求规范办学行为,减轻学生负担,取消加班加点,开齐开全课程,不准组织统考,成绩不得排名,成绩不得公开。一时之间,学生由地狱走进了天堂,作业几乎没有了,晚自习不上了,周六周日休息了,节假日增多了,玩得痛快了,休息得充足了,当然成绩也下来了。省教育厅为强力推行素质教育,明察暗访,杀鸡骇猴,先拿违规严重的高中开刀,先后摘掉了十几处重点高中省级规范化学校的牌子,四五位校长被撤职,更多的学校领导受到或轻或重的处分。整个教育界人心惶惶,学校领导不知道怎么管了,老师不知道怎么教了,学生不知道怎么学了,家长也不知道听谁的了。迷惑困顿,成了上学期整个教育界的主旋律,素质教育,也成了整个社会议论的焦点。
那么,如何认识素质教育的新形势,如何应对这一新的形势呢?
    素质教育是国家实施教育振兴的基本国策,是全面落实教育方针的必然选择,是教育的一种回归。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目的就是要纠正以牺牲学生的健康为代价,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错误做法。素质教育完全正确势在必行,但也应该全面认识,避免误区。省教育厅分管基础教育的副厅长张志勇,是素质教育的大力推行者,他在自己的博客中给出了素质教育的七个不等式:一是素质教育不等于多放假。不让孩子放假确实不是素质教育,因为孩子们需要通过放假调整学习状态,通过放假了解社会、观察社会,通过放假参加社会实践,通过放假换一种学习方式……。二是素质教育不等于让学生多玩。让学生多玩不等于素质教育,不让学生玩也不是素质教育。要让学生有玩的必要时间,玩是学生学习的一种必要学习方式。三是素质教育不等于学生双休日不学习。学生的学习有两种,一种是在成人特别是老师指导下、帮助下的学习,一种是自我规划、自我控制下的学习。双休日属于第二种学习方式,是学生自主学习与生活的空间。我们不能总是把孩子置于成人的控制之下,他总要长大,他总人离开老师、离开家长走向社会,没有第二种学习与生活做准备,他将来能行吗?四是素质教育不等于轻松愉快。实施素质教育不是为了让孩子学习更轻松,而是现在学生的学习生活太紧张,紧张到让学生感到有些压抑、有些窒息、有些让人喘不过气来。这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极其不利,以至于有些孩子出现精神障碍,甚至患上严重的精神疾病。这不是我们的教育应有的学习状态。这种“苦学”的结果既不符合国家期待,也不符合教育宗旨。五是素质教育不等于不要升学。素质教育与升学教育不是对立的,我们这一级学生毕业时中考将有重大变革,学业水平测试有可能代替升学考试,但考试的实质没有变,他们不但现在要考,将来升大学还要考,大学毕业后求职应聘仍然要考,应试可以说是孩子们一生都避不开的一道坎。但这里的升学不能违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不能违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六是素质教育不等于不要考试、不要分数。目前的中小学教育中考试太多、太滥,分数至上、分数焦虑太严重,我们要控制考试次数,控制过于张扬分数给学生发展带来的不良影响。七是素质教育不等于放松对学生的管理。让学生过好节假日、双休日不是放弃学校的教育责任,学校要负责规划指导学生的节假日、双休日的学习与生活。但学校教育不能包办代替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在节假日、双休日,社会教育、特别是家庭教育同样负有自己不可推卸的责任。
    为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我们实验中学采取了积极的应对措施。首先从时间上进行了规范。取消一切加班加点的行为,严格执行肥城市统一的作息时间,把晚上时间还给学生,把双休日还给学生,把节假日还给学生。其次从课程上进行了规范。开齐开全课程,体育课每周三节,音体美三个年级全部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地方与校本课程完全按要求开设。第三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素质教育活动。学校通过常规教育、法制教育、主题教育三大系列,开展了十大主题教育活动。一是人文教育活动,通过人文素养工程,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二是艺术教育活动,通过音体美兴趣小组、学校文化艺术节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和艺术欣赏能力。金秋文化艺术节我们已坚持了十六年,期间将举行体育运动会、文艺汇演、诗歌朗诵比赛、演讲比赛、手抄报比赛、小制作大赛等十几项综合或单项赛事,为学生提供了提升自己、展示自己的广阔舞台。三是科普教育活动,通过开展生态教育、资源教育、环境教育,进一步宣传科普知识,提高学生尊重科学的意识。四是法制教育,通过进行反分裂反邪教宣传、法制报告会、法制宣传栏等形式,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遵纪守法意识。五是安全教育,通过人防知识教育、防震减灾教育、上下楼梯演练、消防逃生演练、小交警上岗执勤等,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六是健康教育,通过阳光体育活动、青春期教育、流行病预防教育、拒绝网络毒品教育等形式,使学生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心理。七是感恩教育,通过教师节、中秋节、九九老人节、手拉手结对子、帮困扶贫等公益活动,让学生学会感恩父母、感恩教师,学会尊重他人、关心爱护他人。八是礼仪教育,通过专题辅导、情景演练等形式,提高学生的文明礼貌意识和待人接物能力。九是荣辱教育,继续贯彻八荣八耻和实验中学“知荣知耻”30条,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十是衔接教育,针对初中学习生活的特点,通过专题讲座、主题班会、个别指导等形式,让学生尽快适应初中的学习生活。
    为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我们同时进一步加大了教师管理的力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提高了对课堂教学的要求,要求教师建设自主课堂、和谐课堂,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最大限度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力争用最少的时间,学到最多的知识,培养最强的能力。二是提高作业布置的效度,精选习题,避免机械性、重复性的作业,力争用最少的时间,进行最有效的训练。三是加强对学生课余时间利用的指导,加强家校联系,做到学生放松而不失控。总之,我们将一如既往、旗帜鲜明的抓教学质量的提高,质量立校、质量强校的信念绝不动摇。我们将用事实证明,素质教育之前,选择实验中学是正确的,素质教育之后,选择实验中学更是明智的,我们决不辜负家长的信任,社会的重托。
我们的家庭教育应该走出以下七个误区
    第一个误区就是爱的误区。现在的独生子女生活在几代人“爱”的重重包围中,孩子们可谓幸福至极。“爱”能够创造奇迹,爱孩子是无可非议的。但事实又告诉我们,不是所有的爱都能使孩子幸福,“爱”同样也会毁掉孩子的一生。溺爱,就是一种非常错误的爱,相信很多家长对此也有了感觉。这就是溺爱使他们变得自私、变得依赖、变得骄横、变得不知道感恩。1992年中日两国近百名11-16岁的少年,联合在内蒙古开展了一次草原探险野营活动,本次活动中孩子们需负重步行,自己安排食宿。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整个活动表明,中国孩子们的意志薄弱,生活能力差,环境意识也差:他们不懂做饭也不肯做饭,垃圾乱扔,借故解除“包袱”,稍有不适就要吃小灶,而日本孩子们都能够很好地照顾自己和帮助别人,争着做饭,在草丛中发现鸟蛋就用树枝围起来保护。中国孩子病了,回大本营睡大觉,日本孩子硬挺着走到底;日本家长走了,只把鼓励留给发高烧的孙子,中国家长来了,艰难路段把儿子拉上车。两国少年的鲜明对比,不得不让我们深思。责任在谁,在我们的教育!在于我们过度的爱!请家长们对我们的爱心进行一次分析,真正的爱,是使孩子未来成为幸福的人,要学会让孩子用今天的苦去换取一生的幸福。
    第二个误区是注意孩子的生理健康,而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健康。据上海市的一项调查,小学生有心理障碍的,也就是心理方面有不健康现象的占20,这是一个很高的比例,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初中阶段是青春期发育的重要时期,青春期的心理充满着矛盾,如渴望独立与现实依赖的矛盾,心理闭锁与求得理解的矛盾,性发育迅速成熟与性心理相对幼稚的矛盾等。这些心理矛盾是生理发育和心理变化过程中的正常现象。但由于我们的家长很少顾及孩子的心灵世界,不能走近孩子,不能平等地与孩子交流、沟通,及时调节孩子情绪,为孩子排解烦恼,孩子就会出现抑郁、焦虑、孤独、对抗等,从而影响孩子身心健康。因此,家长们要做细心人、明白人,全面关注孩子的成长。
第三个误区是用自己的思维代替孩子的思维。现在的很多家长都觉得很了解自己的孩子,但调查中发现,中学生普遍感觉到家长不了解自己,不理解自己,遇到苦恼、欢乐、忧愁,他首先找到的是自己的同学和朋友,原因是我们不能用孩子的眼光去洞察世界、分析问题,我们对孩子的判断总是打上大人的主观镜头的,我们是用大人的有色眼镜来看待孩子。
第四个误区是孩子遇到挫折只会一味指责。孩子从小学步入初中,会出现许多的不适应,有的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有的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不能与同学友好相处,有的与异性同学非正常交往,有的学习成绩一降再降……面对这些,家长不是理智地去帮助孩子分析原因,找到补救的措施,而是无休止地指责,结果是孩子丧失了信心,情况是越来越糟。
    第五个误区是需要接受教育和塑造人格的是学生,而不是家长。很多家长在塑造孩子时,希望孩子如何如何,但却忘了在教育孩子成长提高的同时,自身也存在一个继续学习,提高自我的问题。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知识的拓宽,辨别是非能力的提高,家长的地位也在逐渐动摇。要想成为学生永远学习的榜样,要让孩子服气,家长必须塑造自我,提升自我,以品格育品格,以习惯育习惯。
    第六个误区是期望值过高。盼望孩子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是我们共同的愿望。但最终结果是少数人成了栋梁,更多的人做了小草。因此,我们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对孩子做出正确的评价,我们的口号是“不求人人争第一,只求人人有进步。”我们应该相信,只要生命是健康向上的,就是美好的。
    第七个误区是依赖式、托管式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监护人,教育孩子是父母共同的法律义务。但从现实情况看,相当一部分家庭是母亲教育。中国少儿出版社少儿研究室主任徐国静经过大量走访、调研,发现孩子的问题大多源自妈妈,于是发表了“中国的家庭教育到底失去了什么?”一文,答案是:失去了父亲的理性思考和呼声,失去了男人文化在家庭教育中的主导地位。母亲扮演讨债者、牺牲者、追赶者、鞭打者,使家庭教育痛苦、焦虑……。这种家庭教育是不健全的,有时也是失败的。父亲在教育孩子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父亲对孩子的品格培养、智力发展、社会心理上以及坚强、自立、勇敢等性格的确立上,都是母亲不可替代的。另外,还有一部分单亲家庭或者是父母工作忙碌由祖父母、外祖父母代管,这样的家庭教育产生的问题学生太多了。历届学生中老师们感到最棘手的很多来自这个家庭。情感的缺失使他们有的自卑与孤僻,有的恐惧与敌对,有的冷漠与倔强等等。恳切希望家长们,为了孩子的未来,在发展自己事业的同时,不要忽略了孩子的教育,这关系孩子的一生。在婚姻万一出现变故时,不管孩子由谁扶养,不要放弃了自己的义务,毕竟孩子是无辜的,孩子需要父母共同的关注。
    以上家庭教育误区曾发生在我们接触过的家庭中,他们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希望我们引以为鉴。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做,如何才能成为合格的、优秀的父母?我们认为有四条:即做孩子的朋友,做孩子的榜样,做孩子的老师,做班主任的伙伴。
一、做孩子的朋友
要做孩子的朋友就要充分尊重孩子的人格、尊严,学会化解孩子的逆反心理。尊重,是师生和谐的基础,也是家庭和谐的基础。尊重的前提是平等。在人格上,家长、老师、学生都是平等的,遇到问题,我们只有摆事实,讲道理,才可能得到孩子的理解,才可能有效地教育孩子。家长的居高临下,过于生硬的“说教”,甚至“拳头式”“辱骂式”的教育,只会让学生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直至对抗。几年前徐力杀母的案件,至今在给我们敲响警钟,请家长们慎用自己的权力,因为孩子在长大。对待孩子逆反心理的几条妙方
1.给孩子平等的发言权。当父母让孩子发言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耐心倾听。无论孩子讲什么,家长一定要耐心倾听,这是对孩子人格的尊重,也是了解孩子,以便对症下药,解决矛盾的一个途径。(2)不随意指责或草率评论。家长应克制自己的情绪冲动,让孩子把话讲完,避免随意的指责引起双方的不快。(3)作出积极反应。当孩子充分表达意见后,家长应作出积极的姿态:“你这个想法不错,要是再加一点或再改一点就更完善。”家长的积极反应可以让孩子心情愉快,充满成就感,有利于双方下一次的情感交流。
批评孩子切莫伤害自尊心。明智的家长应懂得如何熟练地运用批评艺术:(1)分清场合和措辞。当着亲友或孩子的同伴批评孩子,孩子会感到难堪和不满,也听不进家长的批评。(2)批评措辞要适当,切忌“你简直不可救药”、“你怎么不如某某学习好”、“你真笨”等伤害孩子自尊心的话语。(3)对事不对人。真正懂得批评的家长,着眼点应该放在如何促进孩子改正缺点上,而不是揪着缺点不放。即就事论事,不翻旧账。(4)适当冷处理。当孩子情绪反应强烈、言语冲动的时候,家长干脆采取不理睬的态度,等孩子冷静思考,平息冲动后再作批评。
2. 让孩子学会将心比心。家长过问、干涉孩子的行动,应直截了当地说出自己的担心和忧虑,让孩子知道家长的爱心。比如,处理孩子放学晚归这种事情,有的家长是等孩子回家后,劈头盖脸一顿臭骂,勒令以后不准晚归。这种处理方式过于急躁,孩子不但没有体会到家长的爱心,反而对家长产生了抵触情绪,认为小题大做,管得太宽。而有的家长则会尽量压住怒气,心平气和地询问原因,并说明因为不知道你为什么晚归,心里很着急、很担心、希望你能够站在家长的角度,体会家长的爱心和不易,以后早点回来。相信懂事的孩子听了这一番话后,会为自己的晚归给家长带来不安而感到内疚自责,对家长的干涉行为也不会产生反感与抵触。
3.采用实践体验法。用实践体验法化解孩子的逆反心理,比命令和口头说教有效得多。一位父亲曾经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天傍晚,父亲与儿子散步时,儿子看到西瓜摊卖西瓜就非要买。父亲说:“离家太远,抱回去太累人,不买。”儿子不高兴了:“我要买西瓜你不买,你喜欢我学习好,我也不好好学习。”父亲略一思量,对儿子说:“买西瓜可以,你要自己拿回家。”儿子抱着买的西瓜走,一会儿就累得满头大汗,一路歇了几次才把西瓜抱回家。这一体验让孩子感触颇深:“吃个西瓜也真不容易啊!”由此体会到父亲的苦心。
要做孩子的朋友就要充分赏识自己的孩子。我们常说“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赏识教育专家周弘曾经说:“哪怕天下所有人都看不起我们的孩子,作父母的也要眼含热泪地欣赏他、拥抱他、赞美他,为自己创造的生命而自豪。”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得到尊重与欣赏。赏识促进成功,抱怨导致失败。不是好孩子需要赏识,而是赏识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好;不是坏孩子需要抱怨,而是抱怨使他们变得越来越糟。赏识教育的特点是不断强化孩子的优点和长处,并逐步形成燎原之势,让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茁壮成长。抱怨教育的特点是抓住孩子的弱点和短处--小题大做,无限上纲,让孩子在“我是坏孩子”的意念中沉沦。作为家长,一定要以赏识的目光看待自己的孩子,不要吝啬你的表扬,要经常对孩子树起你的大拇指说:“孩子,你真棒!”让孩子在好感觉中幸福成长。(举美国心理学家发现儿童天才的例子)
二、做孩子的榜样
很多父母将孩子的不好习惯怪罪到学校身上,怪罪到老师身上,怪罪到孩子身上,唯独没有怪罪到自己身上。其实孩子身上的多数习惯无论是好习惯还是坏习惯,都是我们做父母的有意无意培养出来的。父母每时每刻都在教,以至于自己都没有意识到在教,这就是“潜教育”。大量事实证明,优秀孩子多是优质教育的结果,问题孩子多是问题家庭的产物。孩子的问题大多不是孩子自身造成的,而是父母问题的折射,父母常常是孩子问题的最大制造者。因此,要培养“好孩子”,家长首先要做“好父母”,要让孩子勤奋,家长就不该是懒汉;要让孩子爱学习,家长就要勤读书;要让孩子正直善良,家长就不要专横跋扈;要让孩子文明礼貌,家长就要谈吐儒雅……归根结底一句话:“为了自己的孩子能做一个人格健全的人,请做好孩子的榜样。”
三、做孩子的老师
“好孩子都是教出来的”,好孩子的背后肯定站着优秀的父母。“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个“老师”并不仅指对孩子学业的指导和帮助,更多的应指家长在人格上对孩子的影响。世界上大多数的政治家、艺术家、科学家,其父母的文化水平并不高,有的甚至是文盲,但凭借他们人格魅力的影响,使孩子逐步走向成功。
家长如何当好孩子老师呢?我认为主要有三点:第一,培养孩子好的习惯。英国著名哲学家培根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相对小学而言,初中节奏相对较快,学生有很多不适应,家长要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读书、预习、听课、作业、测试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饮食、作息、勤俭、独立、坚强、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等等。好的习惯可以让孩子享用一生。初中阶段是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要舍得投入精力,帮助孩子养成好的习惯。特别是在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学生自由支配时间大量增加,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显得尤其重要。第二,重视孩子青春期教育,教会孩子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学会合作。青春期过渡期,帮助孩子处理好与老师,与同学的各种关系是很重要的。与人相处要学会关心,学会宽容,学会理解。要引导学生正确处理男女同学之间的感情,初中学生性的觉醒,对异性的好奇等等,都容易出现男女同学非正常交往,家长老师都要正确引导,男女同学的交往限定在公共视线之内。要引导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多读健康书籍,多汲取精神营养,健康向上。要教育孩子尊重老师,鼓励孩子与老师作朋友。第三,要注意培养孩子的综合能力。在学生能力培养上我把国内外的两种截然不同的做法作一比较,希望家长能正确取舍。国外的家长孜孜不倦地对孩子进行责任意识教育,他们认为孩子将来的成功将取决于责任感与勤奋努力的统一;中国有些家长则总是将“人善被人欺”的谚语挂在嘴边,教导孩子处事中多用技巧和计谋,“不亏”是做事的底线。国外家长教导子女,凡事要讲究容忍和尊重别人,以取得最终成功为最终目的,咄咄逼人没有好结果;注重忍让的中国家长近几年正日益丢掉这一良好品质。国外的家长注重训练孩子的工作技能和谋生本领,学识并不重要,只要掌握基本社会知识即可;中国的父母眼里只有分数这一项,“一心只读圣贤书”,至于其它一律视为另类,强行禁止,以致博士生出门不知如何乘车等富有“中国特色”的怪事不时出现。西方国家非常重视沟通的重要性,让孩子从小就学会与他人打交道的本领,鼓励孩子“自作主张”;中国家长则以“人小易欺坏人多”为由限制孩子间的交流,或人为划界,只准与“好人”呆在一起,一些小孩子离开父母几乎寸步难行。国外家长尽管也强调独立,但把合作和相互支持放在首位,讲求协助和团队意识;中国家长却变得越来越懂得独立的重要性,对于一些孩子因太善独立而赚取的一丁点小便宜,中国家长反而会向他竖起大拇指:棒,棒极了!
四、做班主任的伙伴
事实证明,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配合的越密切,教育就越有针对性、实效性。为此,希望家长们:①常到学校看看。我们的班主任,一天四五节课,还要备课、听课、批改作业、参加各种业务研究,他们实在太忙了,太累了,想家访也心有余而力不足,希望家长们能理解老师,抽出时间到学校看看。及时了解孩子的变化,了解学校的要求,做到教育有的放矢。食宿生的家长们更要多与老师联系,及时了解学生的状况,时刻关注孩子。(这里可多说几句:食宿生管理模式,对家长的要求,对中午留守学生进行分析)②与学校教育同步。有人说,学校与家庭犹如一车两轮,必须同向同步方能有效引导孩子成长,希望家长们能保持与老师教育的一致性,同步性。即使老师做的有些不如意的地方,也不要当着学生的面埋怨老师,流露出强烈的不满。有了意见或建议,应直接与老师或学校交流,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③及时反馈对我们教学和管理的信息和建议,帮助我们学校,帮助班主任和老师们把工作做的更好。
各位家长,关于家长教育孩子的话题还有很多,希望我们能多交流,多探讨。我们相信,在学校的努力下,在各位家长的优质教育下,在家庭与学校的密切配合下,2008级的学生会生活得更幸福、更健康、更快乐!

谢谢大家!

                                                                                2008年10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