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高考复习>高考课件>地理课件

地理高考专题总复习地球的宇宙环境ppt课件免费下载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地理高考专题总复习地球的宇宙环境ppt课件免费下载地理高考专题总复习地球的宇宙环境ppt课件免费下载地理高考专题总复习地球的宇宙环境ppt课件免费下载地理高考专题总复习地球的宇宙环境ppt课件免费下载地理高考专题总复习地球的宇宙环境ppt课件免费下载地理高考专题总复习地球的宇宙环境ppt课件免费下载地理高考专题总复习地球的宇宙环境ppt课件免费下载地理高考专题总复习地球的宇宙环境ppt课件免费下载地理高考专题总复习地球的宇宙环境ppt课件免费下载地理高考专题总复习地球的宇宙环境ppt课件免费下载地理高考专题总复习地球的宇宙环境ppt课件免费下载
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
1、天体
概念:宇宙间物质的存在形式。
恒星、星云、行星、卫星、流星体、彗星及星际空间的气体和尘埃等。
类型:
一、天体及天体系统、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2、天体系统的层次
①定义:宇宙中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②层次:
总星系
银河系
河外星系
太阳系
其他恒星系统
地月系
其他行星系统
地球
月球
一、天体及天体系统、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3、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一、天体及天体系统、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太阳
二、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一)普通性
1、从运动特征看,地球与其他行星绕日公转
①方向一致(同向性)
②轨道近似圆形(共圆性)
③轨道面几乎在同一平面上(共面性)
2、从结构特征看,地球与水星、金星和火星有许多相似之处。
外部条件
稳定的光照条件
大小行星各行其道
自身条件
地球有适宜的温度—(距日远近适中)
适合呼吸的大气层--(体积和质量适中)
地表温度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幅度不大—(自转和公转周期适中)
(二)特殊性
(有生命存在)
二、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1、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辐射能量的来源:核聚变反应
(2)影响:
①直接为地球提供光能和热能
②维持地表温度,为生物繁衍生长、大气和水体运动等提供能量
三、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③作为工业主要能源的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来源于太阳能。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三、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大气分层与太阳活动
太阳活动的类型较多,其中最主要是黑子和耀斑,周期约为11年,具体如图
①对地球气候的影响 :太阳黑子的活动周期与不同纬度地区年降水量变化周期相关
②对地球电离层的影响:扰动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
③对地球磁场的影响:产生“磁暴”、“极光”现象
三、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第二节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 纬线是圆还是半圆?
2 它们长度是否相等?
3 纬线指示什么方向?
纬线与纬度
经线与经度
1 经线是圆还是半圆?
2 它们长度是否相等?
3 经线指示什么方向?
经 纬 网
一、掌握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
1、我国发射的定点于1250E赤道上空的地球同步卫星 ( )
A.卫星轨道平面与地轴成66034/的夹角
B.绕地球的运动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
C.绕地球运动的角速度与地球上任何一点的自转角速度相同
D.绕地球运动的线速度比地球上任何一点的线速度都大
D
典型例题
2、关于地球自转速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南北纬60°线速度为赤道的一半
B.地球表面任何地点自转角速度相等
C.地球上赤道处自转线速度最大
D.两极点既无角速度又无线速度
B
典型例题
3、与毛泽东主席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最吻合的地点是 ( )
A、900W,890S
B、800E,400N
C、1000E,10S
D、1800W,700N
C
典型例题
二、自转的地理意义
1、产生昼夜交替

2、产生时差

3、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发生偏转
1、产生昼夜交替
(1)原因
①产生昼夜现象的原因:
地球自身不发光,不透明,太阳只照亮地球的一半(晨昏线分地球为昼半球和夜半球)
②产生昼夜交替的原因:
地球自转
(2)昼夜交替周期:
24小时 (一个太阳日)
1、产生昼夜交替
(3)晨昏圈的特点与判断
1、形状:
过地心的大圆,平分地球
2、移动:
相当于地球自转的方向,晨昏圈在地球表面自东向西移动
3、与太阳光线关系:
所在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
4、判断:
顺着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看
由昼进入夜为昏线
由夜进入昼为晨线
典型例题
A
s
B
C
D
AB为 (晨、昏)线
CD为 (晨、昏)线


典型例题
P
Q
R
S(南极)
M
RP为 (晨、昏)线
PQ为 (晨、昏)线
MS为 (晨、昏)线
NS为 (晨、昏)线




2、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发生
北半球:水平运动的物体向右偏
南半球:水平运动的物体向左偏
赤道上:沿赤道运动的物体不偏转
1、下图中的虚线是水平运动物体的原始方向,实线是其偏转方向,正确的图示是 ( )
典型例题
B
2、在北半球自西向东流的河,侵蚀较严重的多为( );在该河入海口处三角洲易形成在( )
A.东岸 B.南岸 C.西岸 D.北岸
B
D
3、产生时差
1、地方时
定义:
换算:
换算原则:
因经度不同而出现的不同时刻
经度15度——1小时
经度1度——4分钟
东加西减
(注:同一条经线上地方时相同,不同经线上地方时不同)
2、区时
①时区的划分:以经度每15度范围作 为1个时区,全球共分为24个时区
②国际日期变更线:180度经线
③北京时间=东8区时=120°E的地方时≠北京地方时
3、产生时差
1.判断时区号(经度÷15=商 四舍五入)
2. 判断两地时差:
同区:时差=大数-小数
异区:时差=东时区序号+西时区序号
3.计算:所求区时=已知区时±时差
(正负号选取原则:东加西减)
1.若北京时间为10月1日8点,则华盛顿(西五区)的时间为( )
A、10月1日19点 B、9月30日19点
C、10月1日5点 D、9月30日5点
2.若伦敦时间为10月1日18点,北京时间为( )
A. 10月1日2点 B、10月1日24点
C、10月2日2点 D、10月2日24点
B
C
典型例题
第三节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一、公转的基本特征
一、公转的基本特征
1、方向:
自西向东
2、周期:
365日6时9分10秒(地球公转真正周期)1个恒星年
3、轨道:
接近正圆的椭圆,太阳位于其中一个焦点上
4、速度:
近日点快(时间为1月初)
远日点慢(时间为7月初)
12、读图1-4-5,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中用箭头表示地球绕日公转的方向。
(2)图中字母所示的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分别是:
图中表示近日点的是_______,地球经过该点的时间是_________。
表示远日点的是_______,地球经过该点的时间是_________。
表示北半球夏至的是________,冬至的是________,春分的是________,秋分的是________。
(3)地球由C点公转到F点的过程中,公转速度如何变化?
B
1月初
E
7月初
D
A
C
F
先逐渐减慢,到E点达最慢,然后再逐渐加快。
典型例题
二、黄赤交角及其地理意义
黄赤交角: 23°26´ 南北回归线
典型例题
黄道平面
在下图中标出黄赤交角,并画出南北回归线
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两次太阳直射
南、北回归线之上:一年一次太阳直射
南、北回归线之外:没有太阳直射
23º26´N

23º26´S
南回归线
北回归线
直射点回归运动周期:365日5时48分46秒 (一个回归年)
二、黄赤交角及其地理意义
典型例题
2011年11月3日~14日,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完成两次空间交会对接任务。两次交会对接期间,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及移动方向分别是 ( )
A.北半球,向北移 B.北半球,向南移
C.南半球,向南移 D.南半球,向北移
C
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2、昼夜长短的变化
3、产生四季和五带
1、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太阳高度:太阳光线与地平面之间的夹角
正午太阳高度: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值出
现在正午,称为正午太阳高度。
黄赤交角
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随纬度和季节作规律变化
1、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
规律: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

春分、秋分(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
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图中四地,在6月22日这天正午太
阳高度由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 ( )
A.甲>乙>丙>丁
B.乙>丙>甲>丁
C.乙>甲>丙>丁
D.丁>丙>乙>甲

典型例题
1、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2)同一地点,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
规律:就看一年中,该地与太阳直射点的距离变化。当直射点离该地越来越近时,该地正午太阳高度就越来越大;当直射点离该地越来越远时,该地正午太阳高度就越来越小。
特殊节气
1.为保证房屋采光,房地产开发必须考虑楼间距(如图1)。宝应楼间距的设计主要参考的光照情况日期是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D
典型例题
2.按采光要求,下列四个城市楼间距设置最大的应该是  
A.北京 B.哈尔滨  
C.徐州 D.广州
B
典型例题
2、昼夜长短的变化
①昼弧长于夜弧,则昼长夜短,反之,则昼短夜长

②昼弧等于夜弧,则昼夜等长
(1)判断方法:
计算方法:昼长=昼弧弧度/15º 夜长=夜弧弧度/15º
A
B
D
判断下图节气并说出图中各点的昼长
典型例题
A=24小时
B=16小时
C=12小时
D=4小时
判断下图节气并说出图中A点的昼长
典型例题
A=18小时
2、昼夜长短的变化
(2)昼夜长短随纬度变化规律:
(判断某地昼夜长短状况的方法)
直射点在哪个半球,该半球就昼长夜短 (纬度越高,昼越长);另一半球则相反。
2、昼夜长短的变化
(3)昼夜长短随季节变化规律:
(判断某地昼夜长短变化的方法)
①当直射点向北移动时:
北半球就昼渐长、夜渐短。南半球相反。

②当直射点向南移动时:
北半球就昼渐短、夜渐长。南半球相反。
典型例题
从今天到明天这段时间,宝应的昼夜长短状况如何,昼夜长短将如何变化?
典型例题
1、南京昼长夜短的时段是从 到 ( )
A . A B C B. B C D
C. C D E D. D E B
A
读“太阳直射点移动的纬线变化”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2.北京昼短夜长,夜长又逐日增加的时段是从 到 (   )
A. A  B   B. B  C    
C. C  D   D. D  E
C
典型例题
2、昼夜长短的变化
(4)画光照图
夏至
2、昼夜长短的变化
(4)画光照图
冬至
2、昼夜长短的变化
(4)画光照图
(春分或秋分)
黄赤交角
直射点的季节移动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昼夜长短的变化
四季
二者的季节变化
二者的纬度变化
五带
3、四季和五带
(1)原因:一年中各地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时间变化,导致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的多少不同。
1、四季更替
3、四季和五带
(2)纬度差异
①低纬度地区,全年皆夏,季节更替不明显
②高纬度地区,全年皆冬,季节更替不明显
③中纬度地区,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最大,昼夜长短的变化也较大,且两者同时达最大值或最小值,单位面积上获得太阳辐射变化最大,四季更替最为明显。
1、四季更替
3、四季和五带
(3)四季分类
天文四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
作为四季的开始。(以中国为例)
气候四季:春季(3、4、5),夏季(6、7、8)
秋季(9、10、11),冬季(12、1、2)
(以北温带国家为例)
北 回 归 线
南 回 归 线
北 极 圈
南 极 圈
热 带
热 带
南 温 带
南 温 带
北 温 带
北 温 带
北寒带
北寒带
南寒带
23.5°N
23.5°S
66.5°N
66.5°S
南寒带
天 文 特 征
气 候 特 征
有太阳直射现象
有极昼极夜现象
有极昼极夜现象
无太阳直射 无极昼极夜现象
无太阳直射 无极昼极夜现象
终年炎热
四季分明
四季分明
终年严寒
终年严寒
2、五带的划分
10、根据太阳光照图回答:
(1)此时北半球的节气为 ,澳大利亚将进入______季节。
(2)这一天,正午太阳高度从 向南北两极方向 ;北极圈以北出现 现象。
(3)图中AB是 线(晨线或昏线)。
(4)这天C点的昼长为 小时,地方时为 时。
夏至
冬季
北回归线
递减
极昼

2
11、读“昼夜半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    该图是以_________点为中心的示意图。
(2)    该图是 日(节气)光照图。
(3)    此时,北京时间是______________时。
(4)    图中MPN弧为晨昏线,其中MP弧为____线,
NP弧为____线。
南极
冬至
17


15.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图1-3-5),回答:
(1)图中四点所示日期:A    B    C    D   
(2)图中 点地球公转速度较快,因为 。
(3)由A到B点北半球昼夜长短如何变化?

(4)由B点到C点太阳直射点如何移动?

(5)当地球处于A点时,全球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的区域为: 。
(6)当地球处于C点时,全球正午太阳高度角随纬度变化规律是: 。
(7)在图中画出地球自转、公转的方向。
6月22日前后
9月23日 前后
12月22日 前后
3月21日前后
C
C点在近日点附近
昼渐短,夜渐长
由赤道向南回归线移动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
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第一节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一、地球的圈层结构
1. 外部圈层:
位于地表以上,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2. 内部圈层:
①划分依据:
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
②分层:
——莫霍界面(地下约17KM)
——古登堡界面(地下约2800KM)
二、岩石圈三大类岩石及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
1、三大类岩石:
岩浆侵入地壳上部或喷出地表冷却凝固而成
裸露在地表的岩石在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的作用下形成
花岗岩、玄武岩
砂岩、页岩、砾岩、石灰岩
有明显的层理构造、含有化石
二、岩石圈三大类岩石及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
1、三大类岩石:
地壳中原有的岩石,在高温高压下,矿物成分和结构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而形成 。
大理岩、片麻岩、板岩
沉积岩
岩浆岩
岩浆
变质岩
二、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二、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地理意义:
①形成地球上丰富的矿产资源
②改变地表形态,塑造千姿百态的地貌景观
③实现物质交换和能量传输,改变地表的环境
来自地球内部,主要是地球内部的热能
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
形成高山或低地,使地表高低不平
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能
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
削高填低,使地表趋于平坦
同时进行,朝相反方向改变地表,以内力作用为主
三、褶皱、断层的特点及其地表形态
1、内外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三、褶皱、断层的特点及其地表形态
2、地质构造
地壳运动引起岩层永久性变形、变位,称为地质构造。
褶皱
岩层受挤压弯曲变形
岩层上拱
岩层下弯
常形成山岭
谷地或盆地
背斜成谷
向斜成山
背斜
向斜
(1)褶 皱
背斜成谷的原因:背斜顶部受张力,裂隙发育,易被侵蚀。
向斜成山的原因:向斜槽部受挤压,岩石紧实,不易被侵蚀。
三、褶皱、断层的特点及其地表形态
①概念:
②形成的地貌:
断层上升一侧的岩块:块状山地或高地;


断层下降一侧的岩块:谷地或低地;
断层的构造地带:常发育成沟谷、河流
(如:华山、泰山、庐山)
(如:山西的“汾河谷地”、陕西的“渭河谷地”)
(2)断层
三、褶皱、断层的特点及其地表形态
三、褶皱、断层的特点及其地表形态
(3)地质构造规律的应用
背斜——储油构造
向斜——储水构造
(褶皱)
修隧道选择背斜
三、褶皱、断层的特点及其地表形态
(3)地质构造规律的应用
(断层)
水库等工程方面:避开断层带,防止诱发断层 活动。
四、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风化
—以流水、风力、冰川、 海浪等外力作用为例
*表现形式
1、流水作用:
侵蚀地貌:
2、风力作用:
侵蚀地貌:
沉积地貌:
冲积扇、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
峡谷、瀑布、黄土高原地表形态
沙丘、沙垄、黄土高原等
沉积地貌:
风蚀蘑菇、风蚀洼地、风蚀城堡等
四、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3、冰川作用:
侵蚀地貌:
“U”形谷、刃脊、冰斗、角峰
4、海浪作用:
侵蚀地貌:
海蚀柱、海蚀崖、海蚀平台
四、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
流水侵蚀地貌
流动沙丘
冰川侵蚀地貌
角峰
刃脊
流水沉积地貌
第二节 大气圈与天气、气候
对流层
气 温: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原因:热量来自地面)
大气运动:对流运动
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与人类关系:最密切
平流层
气 温: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
(原因:靠臭氧吸收紫外线)
大气运动:水平运动
与人类关系
高层大气: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
天气现象:晴 朗
了解
一、大气受热过程
1、能量来源:
太阳辐射
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反射、散射、吸收
大气直接吸收的——很少,且有选择性
①臭氧和氧原子吸收紫外线
②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
③能量最强的可见光被吸收的很少
“太阳暖大地”
“大地暖大气”
“大气还大地”
3.大气受热过程
3.大气受热过程
结论
近地面(低层)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来自:
对地面起保温作用的关键辐射是:
地面辐射
大气逆辐射
思考:
1、在晚秋和寒冬,为什么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
2、在寒冬,为什么人造烟幕能起到防御霜冻的作用?
3、晴天和阴天,哪个昼夜温差小?
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弱,保温效应差,气温低。
人造烟幕能增强大气逆辐射
阴天温差小
二、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1、大气运动的方式
2、热力环流(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①形成原因:地面冷热不均
②形成过程
A
B
C
等压面
把空间气压值相同的各点组合而成的面叫做等压面。
海拔升高
气压降低
等压面
下一步
下一页
A
B
C
热力环流形成的探索
下一步
下一步
下一步
1、太阳光照射大地,各地获得太阳光热是一样吗?为什么?
2、冷热不均对空气的上升或下沉运动有何影响?
A
B
C






热力环流形成的探索
3:A地空气上升,将会使其近地面、高空的气压发生什么变化?
4:BC两地空气下沉,又会使其近地面、高空的气压发生什么变化?
5:这样,ABC三地气压还是一样吗?等压面还是水平的吗?
6:同一高度的气压不一样会使空气如何流动?
A'
B'
C'
小结:
特别指出的是:高压、低压是同一水平面比原来受热均匀时的增加或减小,而在同一地点的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压始终越低。
热力环流实例
海陆风
山谷风
热力环流实例
城市风
城市风:城市上空气流上升,近地面风由郊区吹向城市。污染严重的企业应布局在城市风下沉距离以外,绿化带应布局在城市风下沉距离以内。
二、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3、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①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气水平运动的原动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高压
低压
在同一水平面上气压相等的各点连线,叫等压线
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并由高压指向低压
二、大气地面摩擦力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②高空与地面的风向:
在高空,风基本不受地面摩擦力,主要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影响;风向最终与等压线平行。
在地面,风除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影响,还受地面摩擦力的作用;风向最终与等压线斜交。
典型例题
图3为“2010年12月10日8时亚洲局部地区海平面等压线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
5.下列城市中,风向为西南风的是
A.南京 B.西安 C.天津 D.首尔
1020


三圈环流:
1、名称
2、近地面的表现:
7个气压带:高低气压相间分布
6个风带
赤道低气压带
气压带和风带以赤道南北对称分布
三、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
1、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
三、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
2、气压带的成因
热力原因
动力原因
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
1、原因:
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
2、规律:
①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一致
北半球:夏季 移,冬季 移
南半球:夏季 移,冬季 移




②移动幅度大约10°左右
三、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
3、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
三、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
4、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由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的风带,气流较湿润
由较高纬度流向较低纬度的风带,气流较干燥
(西风带)
(东北信风带、极地东风带)

A
B
C
D
E
F
G
画出三圈环流
典型例题
世界海陆分布图
30°S
四、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
规律:(以北半球为例)
夏季(7月份),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所切断,其中亚洲低压(印度低压)最为突出,从而使副热带高气压带仅保留在海洋上。
冬季(1月份),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所切断,尤以亚洲高压(蒙古压)最为突出,从而使副极地低气压带仅保留在海洋上。
1、季风定义
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随季节而有显著改变的现象
3、哪个地区季风最典型?为什么?
太平洋是世界最大的大洋,亚欧大陆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陆,东亚居于两者之间,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特别显著。
2、季风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重要原因)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原因之二)
五、季风环流
4、季风环流的类型:
亚洲高压
西北风
寒冷干燥
夏威夷高压
东南风
温暖湿润
海陆

------【以上为无格式内容概要,如需完整内容请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