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高考复习>高考课件>政治课件

思想政治高考专题总复习求索真理的历程ppt课件免费下载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思想政治高考专题总复习求索真理的历程ppt课件免费下载思想政治高考专题总复习求索真理的历程ppt课件免费下载
必修四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三十五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1.考点展示
2.知识概览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真理
核心考点突破
高效复习导航
高考典例
抓住一个高考重点
突破两个高考难点
规避一个易失分点
认识的过程
认为真理不具有客观性
第35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本课知识概览
追求真理
实践观
认 识
真理观
含 义
特 点
实践决定认识
认识反作用于实践
含义
特点
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考点展示
实践的概念和特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真理的特点,真理和谬误,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上升性
考点一、实践概念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的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①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
②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特别提示:①实践的主体是人,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
②实践不是纯粹的思维活动、认识活动,它是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而停留在人的头脑或口头上的活动(如“思考”“辩论”等)不是实践。
③实践是连接主观和客观世界的桥梁,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提醒:不能扩大实践的外延,如不能认为“实践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或“实践是人们改造整个世界的活动”;也不能缩小实践的外延,如不能认为“实践是人们改造自然界的活动”或“实践是人们改造社会的活动”。
2.实践的特点
⑴客观物质性
①实践的基本要素包括实践的主体、实践的手段和实践的对象,它们都是客观的。
②实践活动的过程是物质相互作用的过程,这一过程及其结果也受到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因而也具有客观性。
③坚持实践的客观物质性就是在实践问题上贯彻了唯物主义的思想。
④这是实践活动与人的认识活动的区别所在。
⑵能动性
①实践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②在改造自然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中,人创造出自然中原来没有的新的物质生活资料;在改造社会的过程中,人创造出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

③坚持实践的主观能动性就是在实践问题上贯彻了辩证法的思想

④这是实践活动与动物的本能的、盲目的活动的区别所在。
⑶ 社会历史性:
①社会性: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而是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离开了他人和社会的纯粹个人的实践活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②历史性: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地发展着的。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人类实践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
③一定程度上揭示了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贯彻了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
⑷联系:实践的三个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三者的统一体现了在实践问题上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辩证唯物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体现了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中贯穿着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思想。
3.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①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这种反映只有在实践中、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完成。
  ②不论是亲身参与实践活动而获得的直接经验,还是通过知识的学习和传递而获得的间接经验,都是实践的产物。
【误区警示】认识的来源与获得认识的途径是一样的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无论是直接经验,还是间接经验,都是实践的产物,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2)人们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条: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直接经验是通过亲身参加实践获得的经验;间接经验则是从他人那里获得的经验。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①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实践不断产生新问题、提出新要求,推动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
  
②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善的认识工具,这些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人类认识的发展。
  
③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特别提示:把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理解为唯一动力或各种动力中的一个普通动力都是错误的。人的实践活动一方面改造了客观世界,另一方面使认识获得了发展,所以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反对把认识绝对化、思想僵化。
(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①只有把主观与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的东西,才能检验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合。唯一能满足这一要求的,就是处在主观和客观交汇点上的实践。
  ②通过实践,人们可以把自己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在这一过程中,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认识和实践所产生的结果加以对照,从而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
误区二:科学理论也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
(1)科学理论作为一种正确的认识,对实践活动具有指导作用,但不能据此认为科学理论也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

(2)主观认识和客观事物自身都不能作为判断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只有实践能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从而检验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因此,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①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
  ②认识本身不是目的,实践才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反对脱离实践、纸上谈兵,认识不为实践服务。
提示: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强调的是认识来源于实践;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强调的是认识的动态发展是由实践推动的;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强调的是实践能够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强调的是认识要回到实践中去、服务于实践。
【原理内容】
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方法论要求】
我们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命题点1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2013年广东卷)以前人们认为,材料的强度和韧性这两种属性不可兼得。但某工程团队利用“电纺”技术,开发出细小的聚丙烯腈纳米纤维,并通过小喷嘴喷射出去,做成的材料既轻又薄,不仅更坚固,而且更具韧性。该团队之所以成功,是因为( )
A.深化了理论认识,推动事物质变
B.立足于实践探索,改变实践手段
C.发挥了意识的目的性,突破条件创造联系
D.发挥了主观能动性,消除事物之间的矛盾
某工程团队利用“电纺”技术开发出新型产品,这是立足于实践探索,改变实践手段的体现,B项符合题意。A项强调深化理论认识,与题意无关;C项“创造”联系违背了联系的客观性;D项“消除”矛盾违背了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训练
解析
答案
命题点1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2013年山东卷)“梦想是海市蜃楼,还是绿洲,关键取决于你是否停止跋涉的脚步。”与这句话内涵相一致的是( )
A.“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
B.“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C.“一步实际行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
D.“人类的心灵需要理想甚于需要物质”
题干主要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C项符合题意。A项强调意识的能动作用、B项强调思与学的关系、D项强调理想的重要性,均不符合题干主旨。
训练
解析
答案
命题点1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2013年四川卷)唐代诗人柳宗元在《三赠刘员外》一诗中写道:“信书成自误,经事渐知非。”下列观点与该诗句所含哲理相符的是( )
①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②学至于行之而止矣。行之,明也
③方其知之,而行未及之,则知尚浅
④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窗户),见天道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题干强调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最终目的。①颠倒了实践和认识的关系,错误;“行之,明也”说明实践的重要性,②符合题意;“行未及之,则知尚浅”说明实践决定认识,③符合题意;④说明通过间接经验获得认识,不合题意。
训练
解析
答案
命题点1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2013年海南卷)1902年奥地利科学家发明了廉价、清洁、方便和耐用的塑料袋,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各个方面,被誉为科技界的“白色革命”。在2002年塑料袋“百岁诞辰”之时,它因对生态环境的严重污染和破坏而被环保组织评为“20世纪人类最糟糕的发明”。现今,“远离塑料袋”、“禁用塑料袋”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从“白色革命”到“白色污染”,塑料袋的命运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①认识与实践始终存在着不可克服的矛盾
②认识与实践的统一总是具体的、历史的
③认识指导实践所产生的结果总是不可预期的
④认识对实践指导作用的实现总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塑料袋的发明方便了人们生活,被称为白色革命,但塑料袋又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破坏,被称为白色污染,无论是白色革命,还是白色污染,都是认识和实践相结合的体现,认识的不同说明了认识和实践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认识对实践指导作用的实现总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②④正确;认识和实践是对立统一的,①错误;③是不可知论,错误。该题选C。
训练
解析
答案
请完成《创新设计》P202-204典例及对应训练。
考点二、真理与认识过程
1.真理的含义: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2.真理的属性
(1)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最基本的属性
①真理的内容来自于物质世界的客观事物及规律,真理的内容不依赖于人和人类的主观意志;

②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
坚持客观真理,必须反对主观真理。“有用即真理”等观点,是唯心主义哲学的真理观。
③真理内容的客观性,决定了在同一时间、地点、条件下,对同一事物的真理性认识只有-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④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而真理的形式是主观的。
(2)真理的具体性与条件性
  ①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真理需要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
  
②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在这个条件和范围内,真理是绝对的;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因此真理又是相对的。
③真理的具体性与条件性表明,真理与谬误是相伴而行的。
特别提示: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因而真理是相对的。
误区:①对同一对象可以有多个真理;②真理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真理;③真理是一成不变的
(3)真理与谬误
  ①区别: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谬误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错误反映。
  ②联系:A.真理与谬误相互依存、互为前提。没有谬误作比较,就无所谓真理;没有真理作比较,也就无所谓谬误。
B.二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一方面,任何真理都是具体的,都有它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这一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另一方面,谬误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向真理转化。谬误之所以发生,往往是因为它超出了真理存在的条件,因而,只要再回到真理存在的条件范围内,谬误就会转化为真理。谬误向真理转化的另一种含义是指人们可以从错误认识中引出真理性的认识,错误认识成为正确认识的先导。
2.认识过程
  (1)认识的反复性
  ①表现: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②原因: A.从认识是主体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还会受到不同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的限制;

B.从认识的客体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
(2)认识的无限性
  ①表现: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②原因:认识的对象是无限的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

(3)认识的上升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
  
(4)方法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误区:“直线论”,此观点认为人的认识是直线式的前进;“循环论”,此观点认为人的认识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
特别提示:认识是有限性和无限性的统一
  (1)从每一具体认识、人的现实认识能力上看,任何认识都是有限的,任何认识都不是终极认识。

①由于受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的限制,每一个具体认识都只能是对整个世界一个层次上、一个方面上、一个发展阶段上的认识,只能是相对正确的认识。

②人的现实认识能力也总是有限的,人类不能完全正确认识所有的事物,对每一个具体事物的认识也达不到终极认识。
(2)从认识的目的、人的认识能力的发展上看,认识又是无限的。

人类认识世界的目的是改造世界,人类改造世界的活动是没有止境的,而且人类实践活动不是机械重复的,而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因此,认识不断发展,为实践发展提供不断的认识指导。事物是变化发展的,人的认识能力也是不断发展的,因而人的认识能力会无限发展下去,不断深化对世界的认识。
  
(3)认识是有限性和无限性的统一,世界上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
命题角度1 真理的特点
(2013年天津卷)在《集安高句丽壁画》一书中,作者称图一为“剁肉图”,把古人右手所持工具看作菜刀;后有研究者结合该书图二“烤肉串”和图三“厨师煽风”,认为古人右手拿的都是史称“便面”的中国古扇,因此图一应叫“烤肉图”。对文物图像命名中存在的不同见解,应坚持的正确观点是( )
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但形式是主观的,真理是对客观对象及其本质的正确认识而非一般性认识,所以A项说法错误;B项是对真理客观性的正确表达,图中所描述的事物(古人右手所持工具)不可能既是菜刀又是古扇,对图像命名的正确态度就是坚持真理的客观性;因为该题强调真理的客观性而非相对性,所以排除C、D两项。
训练
解析
答案
A.真理是客观的,是对客观对象的认识
B.对同一确定对象的认识,真理只有一个
C.真理是有条件的,都有自己的适用范围
D.真理是具体的,是相对特定的过程而言的
命题角度2 认识过程
(2013年海南卷)人们在生产、生活中离不开计时,而要做到准确方便计时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从“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到“立杆测影,划分一日”,从“滴漏计时”到机械钟,从石英钟到原子钟……人类对时间计量技术和方法的探索历程表明( )
①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决定了追求真理是永无止境的
②真理的发展是一个超越自身而不断完善的过程
③人类认识的反复性决定了真理探索的过程性
④人类认识的无限性决定了人能够获得全部真理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人类对事物的认识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这决定了人类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①正确,③错误;随着主客观条件的发展和进步,真理也在不断的完善和发展,真理的发展是一个超越自身而不断完善的过程,②正确;人的认识具有无限性,但在一定条件下,人的认识是有限的,④人能获得全部真理说法错误。该题选A。
训练
解析
答案
请完成《创新设计》P205-207典例及对应训练。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
真理是客观的、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课堂小结
共同回忆一下吧?
实践、真理
真理面前人人平等,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