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无格式内容概要,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完整格式化文档
                
                
                    
                
                
                
                
                
                    七年级(下)语文第五单元测试题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2分   共16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轩榭(xiè)对称(chèng)斟酌(zhuó)重峦叠嶂(zhàng)
B、依傍(bàng)伺机(sì)威慑(shè)措手不及(cuò)
C、贻误(dài)黏液(nián)蛰伏(zé)高低屈曲(qū)
D、吮吸(shǔn)粗糙(chāo)蜥蜴(xī)水涨船高(zhǎng)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因地制宜  自出心裁   别具匠心   望羊兴叹
B、手屈一指  鞭长莫及   我行我素   轻举妄动
C、招摇过市  先发制人   小巧玲珑   黔馿技穷
D、屈指可数  相题并论   流连忘返   憨态可掬
3、下列加点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有一只像刺猬一样的动物被选为吉祥物,在全世界招摇过市。
B、北京电视台的几个经济节目都办的栩栩如生
C、这家伙明明罪行严重,却还在从容不迫地抹桌子,好像什么事没发生。
D、我们不要妄自菲薄自己的成绩,也不要满足自己的成绩,而应当正确对待自己的成绩。
4、下列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
B、近几年来,王芳同志无时无刻不忘搜集、整理民歌。
C、我们青年人缺乏的就是理论和经验。
D、经过刻苦努力,期末考试,他六门功课平均都在90分以上。
5、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比喻,最恰当的一项是(  )
春联,是文学殿堂里的一朵奇葩,他发自千人之心,出自万人之手,各展其才,各显千秋,豪放           ,婉约           ,粗犷            ,细腻         ,洋洋洒洒,蔚为壮观。
A、如旭日吐薄   似风拂杨柳   如小桥流水    若大江东去
B、如小桥流水   似风拂杨柳   若大江东去    如旭日吐薄
C、似风拂杨柳   如小桥流水   如旭日吐薄    如大江东去
D、若大江东去   如小桥流水   如旭日吐薄    似风拂杨柳
文言文
 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知天长县。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拯曰:“第归,杀而鬻之”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 
  徙知端州,迁殿中丞。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 
  使契丹,契丹令典客谓拯曰:“雄州新开便门,乃欲诱我叛人,以刺疆事耶?”拯曰:“涿州亦尝开门矣,刺疆事何必开便门哉?”其人遂无以对。 
  召权知开封府,迁右司郎中。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曰“包待制”。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 
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尝曰:“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
6、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归,杀而鬻之(但 只管) 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不久)
B、平居无私书(私人信件)  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到  往)
C、关节不到(骨与骨之间的连接)召权知开封府(暂时)
D、使得至前陈曲直(是非)   恶吏苛刻(憎恶 讨厌)
7、下列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知天长县/而翁知我   B、不从吾志,非吾子若孙也/从先人还家
C、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饰名姝遗之
D、闻者皆惮之/不能称前时之闻
8、下列对课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课文第一、二、四、五主要用了正面描写,第三自然段则穿插了侧面描写。
B、课文第一、三自然段记叙较具体,第二、四、五记叙较概括。具体、概括互相配合,行文活泼、富于变化。
C、课文第一、三自然段分别用百来字,把包拯智服盗贼、驳倒契丹、不辱使命刻画的淋漓尽致。
D、“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这句话可以看出包拯秉公执法,严肃认真,不徇私情。
积累与运用
翻译下列句子。
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
                                                            
                                                            
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
                                                            
                                                            
2、阅读下列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从窗内往外看时,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儿小船般散飘在水面。梗上只留个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那一朵红莲,昨夜还是菡萏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     仍是不适意!——徘徊了一会子,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那朵红莲,被那紧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攲斜。在无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     对面屋里母亲唤我,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一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的倾侧了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摇动了。雨点不住的打,只能在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我心中深深的受了感动——     母亲呵/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这段文字选自       写的《           》,题目是《         》。
这段文字歌颂的主题是什么?
                                                                     
诗词赏析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为人称道。请选一个角度简要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诗词填空。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
无私组之乱耳,                     。
亭亭净植,                           。
                    ,草色遥看近却无。
盈盈一水间,                    。
              ,家书抵万金。
纷纷暮雪下辕门,                。
旧时茅店社林边,                   。
现代文阅读理解
   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游览者必然也不会忽略另外一点,就是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诸如此类,无非要游览者即使就极小范围的局部看,也能得到美的享受。
如何理解“隔而不隔,界而未界”?
                                                                              
                                                                              
2、第二自然段中,“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一句中“补”字用得准确吗?说说你的看法。
                                                                     
第二自然段主要运用什么说明方法,具体说明苏州园林什么特征(用原文回答)。
                                                                     
    赵州桥横跨在洨河上,是世界著名的古代石拱桥,也是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现在的最古的石桥。这座桥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到现在已经一千三百多年了,还保持着原来的雄姿。到解放的时候,桥身有些残损了,在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彻底整修,这座古桥又恢复了青春。 
    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这座桥的特点是:(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涨的时候,还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同时,拱上加拱,桥身也更美观。(三)大拱由28个道拱圈拼成,就像这么多同样形状的弓合拢在一起,做成一个弧形的桥洞。每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一道坏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响。(四)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得古朴美观。唐朝的张鸷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桥的主要设计者李春就是一位杰出的工匠,在桥头的碑文里刻着他的名字。 
1、品读选文,概括中国石拱桥的主要特点。                                                                     
                                                                    
2、选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3、选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介绍赵州桥的?                                                                         
                                                                    
4、“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一句中加点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 
                                                                    
作文(40分)
    假如你是下面一段文字的“我”,请进行合理想象,以“这是我的责任”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以记叙为主,适当运用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七年级开学,“我”被同学们选为班长。于是“我”开始用自己的方式管理班级。不久,一些同学说“我”爱管闲事,好出风头。对此,“我”说:“这是我的责任。”此后,班里常响起这句话。一学期下来,当听到同学们渐多起来的赞扬时,“我”还是说“这是我的责任”。 
七年级(下)语文第五单元测试题(答题卷)
选择题(每小题2分  共16分)
1      2        3       4      5       6       7       8        
积累与运用(共24分)
翻译下列句子(每小题2分   共4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每小题3分   共6分)
                                                         
                                                              
                                                                    
诗词赏析(每小题3分  共6分)
                                                               
                                                                     (2)                                                                
                                                                     
诗词填空(每小题1分  共8分)
           (2)                 
           (4)                 
           (6)                 
           (8)                 
现代文阅读理解(共20分)
                          (一)苏州园林
                                                                 
                                                                     
                                                                 
                                                                     
                                                                
                                                                    
                   (二)赵州桥
                                                                
                                                                    
                                                                
                                                                    
                                                                
                                                                    
                                                                
                                                                    
作文(40分)
假如你是下面一段文字的“我”,请进行合理想象,以“这是我的责任”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以记叙为主,适当运用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七年级开学,“我”被同学们选为班长。于是“我”开始用自己的方式管理班级。不久,一些同学说“我”爱管闲事,好出风头。对此,“我”说:“这是我的责任。”此后,班里常响起这句话。一学期下来,当听到同学们渐多起来的赞扬时,“我”还是说“这是我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