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乡愁
余光中
诗歌的欣赏
1.诗歌的押韵
·一般来讲,双句的最末一个字必须押韵,
   第一句的最末一个字可押可不押。
2.诗歌的节奏
3.诗歌的主题
闻一多的诗歌理论讲究诗的“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见于《诗的格律》一文。)
闻一多谈诗歌“三美”
闻一多的诗歌理论,讲究诗的“三美”:
                  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1、 音乐美主要是指音节和韵脚的和谐,一行诗中的音节、音尺的排列组合要有规律。
       作者在继承我过古典诗词中的“顿”、借鉴西方十四行诗的“音步”的基础上,提出了“音尺”。新格律诗的音乐美,其最重要的表现就是节奏感强。
       2、 绘画美主要是指诗的词藻要力求美丽、富有色彩,讲究诗的视觉形象和直观性。
       3、 建筑美主要是指从诗的整体外形上看,节与节之间要匀称,行与行之间要均齐。
乡愁是许多文学作品共同的 主题,古今中外的 诗词里都提到关于“愁‘的 话题 :
少年不知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
抽刀断水水更流 ,举杯消愁愁更愁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余光中,1928年出生于南京。                  祖籍 福建永春。余光中一生从事诗歌、散文、评论、翻译,自称 为自己写作 的“四度空间”。
至今驰骋文坛已逾半个世纪,涉猎广泛,被誉为“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者”。其文学生涯悠远、辽阔、深沉,为当代诗坛健将、散文重镇、著名批评        家、优秀翻译家。著名文集有《白    玉苦瓜》 、《灵河》、《石室           之死》等。
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乡     愁
1.乡愁是一种抽象情感,作者通过哪些具体可感的事物来表达这种欲说还休、难以言尽的情感?
邮票、船票、坟墓、海峡
全诗以时间的 变化组诗,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 ,四个人生阶段。
2.作者以什么变化组诗?
很明显,这首诗是以时间的变化、推移来组织全诗的,全诗共四节,对应的是四个人生阶段: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诗人为这四个人生阶段分别找了一个最能表达乡愁的对应物,它们分别表达了怎样的乡愁?
小时候——邮票——母子分离          个人思乡之情
长大后——船票——夫妻分离                逐层                      
后来    ——坟墓——母子死别                                推进                               
现在    ——海峡——游子与大陆分离      普遍的家国               之思
作者在这首诗里,设置了四个时段,将乡愁浓缩为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等意象,通过四个时段和空间的变化,逐层推进,使意象次第放大,将乡愁 诠释为亲情、爱情和思家爱国之情,感情由淡而浓,主题由
浅入深,在一咏三叹之中,将
乡愁渲染得异常浓烈。
余光中《乡愁》一诗的构思特点 :
思考:本文表现怎样的主题?
这是一首抒情诗,借邮票、船票、坟墓、海峡把抽象的 乡愁具体化、实物化,变成具体可感 的 东西,表达了作者渴望与亲人团聚,渴望祖国早日统一结束分离之苦的 强烈愿望。
1结构上寓变化于统一,节与节,句与句均衡对称,但整齐中又有参差,长句与短句互相变化错落,体现 自由 诗的 特点。
《乡愁》这首诗的 结构美和 音乐美体现在 哪里呢?
2同一位置上 的词的 重复与 叠词的 运用,在音乐上造成一种回环往复 ,一 唱三叹的 旋律,给全诗 营造一种 低回怅惘的 基调。
请为我唱一首出塞曲/ 用那遗忘了的古老言语/ 请用美丽的颤音轻轻呼唤/ 我心中的大好河山                                                 那只有长城才有的清香/ 谁说出塞歌的调子太悲凉/ 如果你不爱听那是因为/ 歌中没有你的渴望/而我们总是要一唱再唱/ 想着草原千里闪着金光/ 想着风沙呼啸过大漠/ 想着黄河岸啊阴山旁/英雄骑马壮/  骑马荣归故乡
: http://219.148.101.253/music/987654321.net/music/caiqin/chusaiqu.rm
作者简介:
刚才我们所听到的歌是台湾著名女歌手蔡琴演唱的《出塞曲》,它是由席慕蓉作词的。
席慕蓉,台湾当代女诗人,1943年出生于重庆,祖籍内蒙古,1954年赴台。她的好多诗作表达了自己的家国之思。
http://sucai.ruiwen.com/myfile/余其松_乡愁(席慕蓉).rm
故乡的面貌/  却是一种/  模糊的怅惘
仿佛/  雾里的/  挥手别离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 有月亮的晚上/  响起
故乡的面貌/  却是一种/  模糊     的怅惘
仿佛/  雾里的/  挥手别离
别离后                                     乡愁/  是一棵/  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  老去
席慕蓉
乡愁
分析、解读课文。
1、诗中运用了哪些形象来表现抽象的乡愁?
2、第一节对故乡月夜笛声的描写营造了怎样的气氛,包含着何种感情?
3 、第二节 连用两个虚实结合的比喻。请问哪个比喻是虚,哪个是实? 它们是怎样组合起来的?有怎样的表达的效果?
4、第三节的比喻有什么特征?有何表达效果?
一、月夜的笛声 、雾里的挥手别离、没有年轮的树 。               
二、营造出一种缓慢低回凄清的氛围,指出故乡的生活在诗人心中的感觉,似笛音萦绕耳边,表明自己的思乡情结。
三、故乡的面貌 ----模糊的怅惘----雾里的挥手别离
         [虚]              [虚]            [实]
四、乡愁(思乡之情)比喻、无理有情
深情朗读:
席慕蓉
乡愁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总在/ 有月亮的晚上/  响起
故乡的面貌/  却是一种/  模糊的怅惘
仿佛/  雾里的/  挥手别离
别离后                                   乡愁/  是一棵/  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  老去
比较阅读:
        阅读余光中的《乡愁》,与席慕容的《乡愁》你更喜欢哪一首?为什么?
根据分析现代诗的方法, 说说 两者之间的 同异。
      故乡的 歌/是一支/清远的 笛     总在/有月亮的 晚上/响起          
故乡的 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别离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同:诗人都是选择几个深意的形象或画面来表达同样的 主题,
两篇都是通过创造性的比喻来书写心中的愁,两首都是抒情诗:
异:余诗主要是通过形象来推进诗情,席诗主要通过画面和
比喻表达对故乡的怀念;余诗的思想深度比席诗要广和深;余
诗的结构比较对称,在表达的情感上,席诗相对细腻和缠绵。
拓展与迁移下面是现代诗人李广田的《乡愁》,阅读后,按要求答题。                                          乡  愁 在这座古城的静夜里, 听到了在故乡听过的明笛, 虽说是千山万水相隔。 却也有同样忧伤的歌吹。偶然间忆到了心头的, 却并非久别的父和母, 只是故园旁边的小池塘, 萧民中,池塘两岸的芦与笛。1.这首诗中,作者是因为什么而触动了思乡的情思?2.作者在诗中描述了哪些意象来表达乡愁?3.这首诗与两位台湾诗人的《乡愁》在表达情感及构思上有何不同?4.你认为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什么特色?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