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节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一、导入新课  | 这里有两种房子,你比较喜欢哪一种?  | 看屏幕,回答。  | 
但刘禹锡却住在简陋的房子里,写下了千古名篇——《陋室铭》,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  | ||
二、新授  | 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陋室铭》及作者刘禹锡。  | 学生浏览,识记重点。  | 
(一)、简介作家及作品  | 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陋室铭》及刘禹锡。(多媒体显示课题、作者简介)  | |
(二)、解题  | 文章题目为《陋室铭》,“陋室”从字面上比较好理解吧,即(简陋的房子)那么谁能告诉我什么是“铭”呢?补充一点,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多媒体显示“铭”文的特点)  | 划出“铭”的注释,回答。  | 
(三)品读课文 1、初读课文,熟悉课文。  | 学习文言文首先要学会流畅的朗读,流畅的朗读是理解文意的基础。  | |
(1)、学生自由读  | 请同学们放声自由朗读一遍,读时注意字音、停顿,读正确、流利。  | 自由读,注意字音、停顿。  | 
(2)、听录音  | 请同学们认真听,对照录音,看你的字音,停顿是否正确。  | 学生认真听,揣摩体会字音、停顿。  | 
(3)、抽生读  | 下面我们请一位同学来朗读,注意读准字音节奏,读得顺畅,读出感情。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后能给予正确评价,生评后,教师给予恰当评价,并适时点拨、指导。  | 认真听他人读,听后进行评价。  | 
(4)齐读  | 大家齐读一遍课文,根据读的效果进行恰当的评价,过渡。  | 学生齐读,体会感受。  | 
2、二读课文,疏通课文  | ||
(1)、利用工具书和注释自译  |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利用注释,工具书口头翻译全文。若有疑难处,同桌可讨论,仍不能解决,请做上符号等一会儿提出来大家一起讨论解决。(老师巡视指导,解疑)  | 学生利用工具书,注释,口头翻译全文,若有疑难处,同桌可讨论,仍不能解决,请做上符号,等一会儿提出来大家一起讨论解决。  | 
(2)、组织解疑,检查自学效果  | 引导解疑。(“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行”)  | 学生质疑、解疑、译句。  | 
(3)、巩固理解  | (多媒体出示译文)请同学们对照译文,把你觉得不容易翻译的那几句再识记一下。  | 学生理解译文  | 
(4)、解决重点字词  | (多媒体出示重点字词)A、请学生在书上找出答案,书上没有的自己写在书下角并补上注释。  | 学生思考、回答、识记。  | 
B、学生齐答,老师点拨、指导。  | ||
3、三读课文,赏析课文  | ||
(1)、感受音韵美  | 这是一篇铭文,铭文有押韵的特点读起来琅琅上口,我们一起来有感情的朗读一遍,感受它的音韵美。  | 有感情地朗读。  | 
(2)、分析课文  | (多媒体出示问题)请同学们在前后桌展开讨论。   1、找出文章的主旨句。   2 、文章题目为“陋室铭”,文中又说“何陋之有”,这些矛盾吗?陋室不陋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3、写“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有何作用?   4、文章起笔写山水似乎与陋室无关,为什么要这样写?  | 学生讨论解决问题。  | 
(3)、汇报结论  | 请同学们就刚才讨论的结果发言,如果后面同学与前面的同学结论一致,就不必重复了。(教师就学生发言进行适当的评价引导)  | 小组代表举手发言,小组内有不同意见的,可各抒己见。  | 
(4)、小结  | 综合大家的意见,我们一起来看屏幕,(多媒体出示板书)小结:文中通过对居室的描绘,极力形容不陋,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借陋室以言志,这里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  | 学生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 
(四)、拓展延伸  | 请你谈谈你对刘禹锡的人生态度和生活情趣的看法。  | 学生思考后各抒己见。  | 
三、背诵课文  | 让我们一起来看着板书背诵这篇课文,重新品味它的意境隽永与韵味深长吧!  | 齐背。  | 
四、布置作业  | 1、完成[思考与练习]一题。 2、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写一篇短文。 3、背诵课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