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语文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27.包拯
  • 资料信息
  • 科目: 

    语文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 27.包拯

  • 格式:  DOC
  • 大小:  49K    4页
  • 时间:  2016-12

《包拯传》阅读练习

以下为无格式内容概要,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完整格式化文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包拯传
脱脱 [元]
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始举进士,除大理评事,出知建昌县。久之,赴调,知天长县。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拯曰:“第归,杀而鬻之。”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徙知端州,迁殿中丞。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
拯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人以包拯笑比黄河清,童稚妇女,亦知其名,呼曰“包待制”。京师为之语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拯开正门,使得至前陈曲直,吏不敢欺。中官势族筑园榭,侵惠民河,以故河塞不通,适京师大水,拯乃悉毁去。或持地券自言有伪增步数者,皆审验劾奏之。
张方平为三司使,坐买豪民产,拯劾奏罢之;而宋祁代方平,拯又论之;祁罢,而拯以枢密直学士权三司使。欧阳修言:“拯所谓牵牛蹊田而夺之牛,罚已重矣,又贪其富,不亦甚乎!”拯因家居避命,久之乃出。其在三司,凡诸管库供上物,旧皆科率外郡,积以困民。拯特为置场和市,民得无扰。吏负钱帛多缧系,间辄逃去,并械其妻子者,类皆释之。
拯性峭直,恶吏苛刻,务敦厚,虽甚嫉恶,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尝曰:“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不得放归本家,死不得葬大茔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也。”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七十五》)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出知建昌县 知:主持
B.第归,杀而鬻之 鬻:卖
C.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 率:轻率,随意
D.拯所谓牵牛蹊田而夺之牛 蹊:小路
6.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分别表现包拯刚毅和廉洁的一组是( )(3分)
A.①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 ②皆审验劾奏之
B.①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 ②岁满不持一砚归
C.①而宋祁代方平,拯又论之 ②拯因家居避命
D.①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 ②虽贵,衣服、器用、饮食如布衣时
7.下列对原文的叙述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包拯巧用妙计,智破盗割牛舌案,连盗贼都吃惊佩服。
B.包拯不畏权势,将朝中官员和势家望族私筑的园林楼榭全部拆毁。
C.包拯以枢密直学士的身份权兼三司使时,革除了三司的一些弊端,减轻了百姓的负担。
D.包拯虽然性格严厉,却能极力推行仁政。
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3分)
译: ▲ ▲ ▲
⑵旧制,凡讼诉不得径造庭下。(3分)
译: ▲ ▲ ▲
⑶与人不苟合,不伪辞色悦人,平居无私书,故人、亲党皆绝之。(4分)
译: ▲ ▲ ▲

答案 :
文言文阅读(19分)
5.D(蹊:走过,践踏)
6.B(“而未尝不推以忠恕也”,与刚毅无关。“皆审验劾奏之”“拯因家居避命”,与廉洁无关。)
7.B(“将朝中官员和势家望族私筑的园林楼榭全部拆毁”,歪曲原义。拆除的是“侵惠民河”致使“河塞不通”,有碍京师抗洪的建筑。)
8.①你为什么割了人家的牛舌还要来控告别人呢?(“何为”1分,“告”1分,句意通顺1分)
②以前的制度规定,凡是告状不得直接到官署庭下。(“旧制”1分,“径造”1分,句意通顺1分)
③不随意附和别人,不装模作样地取悦别人,平时没有私人的书信往来,亲旧故友的消息都断绝了。(4句每句句意通顺各1分)
附参考译文:
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最初考中进士,被授为大理评事,出任建昌县的知县。过了很长时间,包拯才去接受调遣,担任了天长县的知县。有盗贼将人家牛的舌头割掉了,牛的主人前来上诉。包拯说:“你只管回家,把牛杀掉卖了。”不久又有人来控告,说有人私自杀掉耕牛,包拯道:“你为什么割了人家的牛舌还要来控告别人呢?”这个盗贼听罢又是吃惊又是佩服。移任端州知州,升为殿中丞。端州这地方出产砚台,他的前任知州假借上贡的名义,随意多征几十倍的砚台来送给权贵们。包拯命令工匠只按照上贡朝廷的数目制造。一年过去,他没有拿一块砚台回家。
包拯在朝廷为人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收敛,听说过包拯的人都很怕他。人们把包拯笑比作要黄河水清一样难。儿童妇女也知道他的大名,喊他为“包待制”。京城称他说:“关节打不到的,只有阎王爷和包老爷。”以前的制度规定,凡是告状不得直接到官署庭下。包拯打开官府正门,使告状的人能够直接到他面前陈述是非曲直,使胥吏不敢欺骗长官。朝中官员和势家望族私筑园林楼榭,侵占了惠民河,因而使河道堵塞不通,正逢京城发大水,包拯于是将那些园林楼谢全部毁掉。有人拿着地券虚报自己的田地数,包拯都严格地加以检验,上奏弹劾弄虚作假的人。
张方平任三司使,因购买豪民的财产而获罪、包拯上奏弹劾,罢免了张的官职;但宋祁取代张方平,包拯又加以指责;宋祁被罢免后,包拯以枢密直学士的身份权兼三司使。欧阳修说道:“包拯真是《左传》中所说的‘牵牛踩了别人的地而地的主人把牛抢夺过来’,这种惩罚已经过重了,又贪恋三司使的肥缺,不也太过分了吗!”包拯因此呆在家里回避,过了很长时间才出来。他在三司任职时,凡是各库的供上物品,以前都向外地的州郡摊派,老百姓负担很重、深受困扰,包拯特地设置榷场进行公平买卖,百姓得以免遭困扰。官吏负欠公家钱帛的多被拘禁,一有机会就逃走,又把他的妻儿抓起来,包拯都给放了。
包拯性格严厉正直,对官吏苛刻之风十分厌恶,致力于敦厚宽容之政,虽然嫉恶如仇,但没有不以忠厚宽恕之道推行政务的,不随意附和别人,不装模作样地取悦别人,平时没有私人的书信往来,亲旧故友的消息都断绝了。虽然官位很高,但吃饭穿饭和日常用品都跟做平民时一样。他曾说:“后世子孙做官,有犯贪污之罪的,不得踏进家门,死后不得葬入大墓。不遵从我的志向,就不是我的子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