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语文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合集
  • 资料信息
  • 科目: 

    语文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 - 合集

  • 格式:  PPT
  • 大小:  1.52M    155张
  • 时间:  2016-12

语文版八年级下册总复习ppt课件(155页)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语文版八年级下册总复习ppt课件(155页)语文版八年级下册总复习ppt课件(155页)语文版八年级下册总复习ppt课件(155页)语文版八年级下册总复习ppt课件(155页)语文版八年级下册总复习ppt课件(155页)语文版八年级下册总复习ppt课件(155页)语文版八年级下册总复习ppt课件(155页)语文版八年级下册总复习ppt课件(155页)语文版八年级下册总复习ppt课件(155页)语文版八年级下册总复习ppt课件(155页)
目 录
单元复习一
单元复习二
单元复习三
单元复习四
单元复习五
单元复习六
单元复习七
章节复习
语文·新课标(YW)
单元复习一
语文·新课标(YW)
第1单元 ┃ 复习重点
┃复习重点┃
1.积累文中的重点词语(含成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揣摩文章简练朴实的语言,体会作者渗透在文中的真情实感。
3.了解以情感为线索的行文特点。
4.研读精彩语段,增强语言的感悟及运用能力。
5.了解记叙的顺序和人物描写的方法,学习抓住人物形象进行细致描写的手法。
6.口语交际——讨论:我们的权利和义务。
语文·新课标(YW)
第1单元 ┃ 基础积累
┃基础积累┃














语文·新课标(YW)
第1单元 ┃ 基础积累


pēi
miè

lòu
kuò
xiè

chóuchú
fēn
xiè
zhà
tuò
语文·新课标(YW)
第1单元 ┃ 基础积累

控制
弯下身子
发愣
依赖,依仗
乱七八糟的样子
语文·新课标(YW)
第1单元 ┃ 基础积累
4.下面语段中横线处应填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一过雁门关,气候显然不同了,重阳前后,天上就________大雪来。就在一个落雪的夜晚,在左云附近活动的一连骑兵________风雪,朝南转移。队伍________一条公路时,不想鬼子得到汉奸的报告,忽然开来几辆装甲车,把队伍________了。
A.飘起  冒着  通过  切断
B.落下  迎着  爬过  截住
C.下起  面对  穿过  堵住
D.降下  顶着  越过  留住
A
第1单元 ┃ 基础积累
5.下面各组句子在内容上有明显差别的一项是(  )
A.传说八路军差一点把城攻破。
传说八路军差一点没把城攻破。
B.每个人都难免会犯错误。
每个人都难免不犯错误。
C.老王未免太不会讲话了。
老王不能不说是会讲话。
D.这地方好不热闹!
这地方好热闹!

[解析] C “未免太不会”与“不能不说是”意思不同。
C
第1单元 ┃ 基础积累
6.下面对文章中心概括恰当的一项是(  )
A.《背影》通过记叙八年前与父亲分别的情景,表现了作者在生活困顿、精神压抑下的苦闷之情。
B.《永久的悔》作者通过回忆过去的家庭生活,表达了对母亲深深地思念和因为再也无法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而悔恨不已的心情。
C.《铁骑兵》这篇课文记叙了八路军战士英勇杀敌的场面,表现了他们的英勇善战。
D.《苏珊·安东尼》着重写了苏珊·安东尼在“法庭斗争”这一场面。
[解析] B A项“表现了作者在生活困顿、精神压抑下的苦闷之情”错; C项“记叙了八路军战士英勇杀敌的场面”错; D项“着重写了苏珊·安东尼在‘法庭斗争’这一场面”错。
B
第1单元 ┃ 阅读理解
┃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各题。
背 影(节选)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
第1单元 ┃ 阅读理解
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第1单元 ┃ 阅读理解
[答案] (1)表现了父亲上下月台之艰难。(2)表现了“我”被父亲的爱深深感动。
第1单元 ┃ 阅读理解
8.文章对父亲的动作、语言等描写都极其简洁,显得十分平常,但是父亲对儿子的深厚感情却渗透在字里行间。试结合文段品读下列语句,说说它们表现了父亲什么样的心理或情感。
(1)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
(2)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
第1单元 ┃ 阅读理解
答题指导
赏析文中精彩的句子
1.分析句子的切入点:(1)从句子的修辞手法入手;(2)从句子中的重要词语入手;(3)从句子的结构入手;(4)从句子在文中的位置入手。
2.句子的作用:(1)总领下文;(2)承上启下(过渡);(3)总结全文;(4)为下文作铺垫;(5)照应主题,点明中心或升华中心。

[答案] (1)父亲买橘子虽然辛苦,心里却很高兴,表现了父亲关怀照顾儿子的愉快和满足。(2)“回头”表明了父亲的依依不舍,他说的话则表现了对儿子无微不至的关怀。
第1单元 ┃ 阅读理解
9.这段文字主要是写父亲,但作者并不单纯地写父亲,而是以自己的心理感受来烘托父亲,表现父亲挚爱儿子的深情,同时也表现了儿子对父亲深切的爱。两种爱交织在一起,更深切感人。试揣摩下面两句话,说说它们各表现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理活动。
(1)我赶紧拭干了泪。
(2)我赶紧去搀他。

[答案] (1)怕父亲看见自己流泪不放心。(2)见父亲行动不方便,怕父亲劳累摔倒,表现了“我”的感激与关心之情。
第1单元 ┃ 阅读理解
(二)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各题。
鼾 声
因公因私,我已好几年没回故乡了。忙忙乱乱地行走在城市的街头,几乎忘记了独自生活在乡村老屋里的父亲。
前不久,家乡的表哥写信告诉我,父亲蹲在村口路边守望的身躯像是一块坚硬的石头……看到这里,我的泪水滚了出来,连忙推去所有事务,一刻不敢停留地往故乡赶。在村口的路边,父亲终于看到了他风尘仆仆的儿子出现在回家的路上。他站起来,搓着那双大手嘿嘿地笑着。吃过简简单单的晚饭,唠过一阵子家常,窗外夜色已深。
第1单元 ┃ 阅读理解
我打了个哈欠说:“爸,咱睡吧。”
父亲的眼中露出难色,他说:“嗯,睡吧。”随后又站起身往门外走,“我爱打鼾,怕吵你睡觉,我找人搭铺去。”
我拦住他笑说:“爸,我是你的崽,像你,也打鼾,你不是不知道,两只喇叭一块儿吹,热闹。”
父亲不好意思地笑了一声,开始脱鞋宽衣。于是,我跳上了那张自己睡了十几年的破旧、宽大而又温暖的床。跟以前一样,父亲睡那头,我睡这头,彼此枕着一双臭脚。
月亮在窗外移,树梢摇动,筛下一床碎银。但听不到那熟悉、亲切的鼾声。
父亲在那头说:“不早了,睡吧。”
第1单元 ┃ 阅读理解
我在这头应道:“睡吧。”
月亮从窗口消失,鸡啼在村庄远远近近的地方响起,床上仍然没有那亲切的鼾声。记得以前与父亲同寝时,在田头地尾劳累了一天的父亲头沾枕头就睡过去,鼾声惊天动地,吵得我无法入眠,就恼怒异常地用脚踹醒他,叫他熬着等我睡去后他再睡……想到这里我的心好痛。于是就装作打鼾,打得既重又急,仿佛睡得极香极沉。
父亲在那头轻轻地侧了侧身,并欣慰地舒了一口气。
随后,我发现父亲轻轻地起来,轻轻地给我掖被角,最后,父亲竟用手轻轻地摸我的脸。当那粗糙而又温暖的手在我脸上滑过时,我嗅到了一种特别的气息,鼻子一酸,泪水便滚出了眼眶。父亲的手一抖,替我抹去泪水, 叹了一声说:“鸡都叫了,睡吧。”
我哽咽着答道:“睡吧。”
第1单元 ┃ 阅读理解
10.这篇文章以什么顺序展开情节?请找出相应的标志性词语,写在下面。
[答案] 时间。“夜色已深”“月亮在窗外移”“月亮从窗口消失”“随后”“最后”。
第1单元 ┃ 阅读理解
11.文中画线的句子“父亲蹲在村口……坚硬的石头”属于什么描写?表现了父亲什么样的感情?
答题指导
人物描写知识
1.人物描写包括肖像(神态、服饰等)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这些描写手法的运用,能使人物更加鲜活,更具有立体感。
2.白描和细描:白描,或简笔勾勒,或具体刻画,不求华丽,不求细腻,但求其“神”,要求描绘准确生动,给人以鲜明的印象。细描,指对描写的事物进行逼真地、细致入微地精雕细刻。细描既要求“形”似,又要求“神”似,以“形”传“神”,形神兼备。
[答案] 动作描写与神态描写。表现了父亲对儿子殷切的盼望与深深的思念。
第1单元 ┃ 阅读理解
12.文中加点的四个“轻轻地”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题指导
赏析重点词语
1.整体感知是前提,局部揣摩是重点,前后联系是要点。结合语境,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
2.分析与理解词语的比喻义要从分析其喻体与本体的相似性入手,寻找比喻的本体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3.分析词语的语境义,要联系上下文,注意细节描写,抓住中心句(段)来理解。
4.代词的指代义,必须紧扣上下文,有时指代内容没有现成词语可供使用,需对文章进行分析、归纳。
[答案] 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细心、周到的关爱。
第1单元 ┃ 阅读理解
13.从记叙的顺序来看,文中画线处的句子“记得以前与父亲同寝时……他再睡”,属于哪种叙事方式?其表达作用是什么?
答题指导
记叙文的记叙顺序
1.顺叙:按事情发展的时间顺序记叙,往往有时间词作为标志。
2.倒叙:先叙述事情的结果,然后再按时间顺序交代事情的起因和经过。这种顺序能通过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3.插叙:在叙述的过程中,插入相关的内容。其目的在于丰富文章的内容或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插叙的运用要注意过渡词的选用。
[答案] 插叙。表现“我”当年的无知,为下文写“我”装作打鼾作铺垫。
第1单元 ┃ 阅读理解
14.说说贯穿这篇文章的线索是什么。
答题指导
散文的线索
1.写人叙事散文的线索:事物线索,如《永久的悔》;人物线索,如《回忆我的母亲》;情感线索,如《背影》。
2.写景状物散文的线索:游踪线索(移步换景),如《巴东三峡》;定点观察,如《周庄水韵》;时空交错线索,如《青海湖,梦幻般的湖》。
3.如何找到线索:首先了解文章的体裁和表现手法;其次注意文章的标题,文中多次出现的某个词或某个事物,及文中议论、抒情的句子。
[答案] 鼾声。这既是明线,也是本文情感变化的触发物。
第1单元 ┃ 阅读理解
15.这篇文章写了“我”两次流泪,其原因各是什么?
[答案] 第一次因为父爱如磐石,“我”感动又内疚;第二次因为父爱如母,“我”被深深地感动。
第1单元 ┃ 口语交际
┃口语交际┃
讨论:我们的权利和义务
答题指导
讨论的技巧和策略
1.讨论首先要明确话题,搜集相关素材。
2.发言时要有条理,力求简明、得体。要善于倾听,反驳对方观点时要有理有据,综述观点要分条陈述。
第1单元 ┃ 口语交际
16.《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受教育权和生命健康权是未成年人享有的基本权利。下面是两个学生的QQ聊天片段:
甲:有了《未成年人保护法》,老师再不敢打骂我们了;上课违纪了,也不能让我们站到教室外面。《未成年人保护法》就是我们的“护身符”。
乙:可我们老师说,适度惩戒还是允许的。开小差的让站着听课,不交作业的罚读课文……真搞不懂,连校纪、班规也这么规定。
针对两个同学的观点,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 示例:课堂违纪干扰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实际上是侵犯了包括自己在内的全班同学的受教育权。因此采取必要措施保障大家的受教育权是可以理解的。
语文·新课标(YW)
单元复习二
语文·新课标(YW)
第2单元 ┃ 复习重点
┃复习重点┃
1.积累生字词,识记作家及其作品常识,背诵精短的诗歌。
2.品味诗歌抒情性的语言,了解诗歌常常借助于鲜明生动的形象来抒发感情的特征。
3.反复朗读,体会修辞手法(对比、反复、排比)的作用。
4.把握诗歌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直至背诵默写,品味诗歌精练含蓄的语言。
5.能够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了解象征手法在诗中的运用。
6.口语交际——介绍自己喜欢的一首歌词。
语文·新课标(YW)
第2单元 ┃ 基础积累
┃基础积累┃
D

[解析] D A项“拯”应读zhěng;B项“厮”应读sī;C项“蹲”应读dūn。
语文·新课标(YW)
第2单元 ┃ 基础积累
2.找出下面各句中的错别字,并在后面的括号里改正。
(1)多少个溢口有多少次悲观啊/你永远是个无情的建筑(   )
(2)你的关闭了的故居檐头的枯死的瓦非,/你的被典压了的一丈平方的园地(   )
(3)但你轻轻虚着我的面颊/许我以湿咸的海风/森林草野的清气(   )
(4)樵夫,离开那地方;/当我还能伸手振救它时,/ 你的爷子别伤着它(   )
[答案] (1)溢—隘 观—欢 (2)非—菲 压—押 (3)虚—嘘 清—青 (4)振—拯 爷—斧
语文·新课标(YW)
第2单元 ┃ 基础积累
3.下列对作家的相关描述错误的一项是(  )
A.艾青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推动一代诗风的重要诗人。著有诗集《大堰河》《北方》《向太阳》《归来的歌》等。
B.席慕蓉是台湾诗坛的三位元老之一。她的诗极有韵味,且注重创新,令后学者竞相仿效,成为台湾诗坛的一面旗帜。
C.邵燕祥,当代诗人。他写于50年代的诗歌多取材于工业战线沸腾的建设生活,歌颂年轻一代创业者的忘我劳动和崇高理想。
D.莫里斯最著名的还是他多愁善感的诗,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首就是《樵夫,别砍那棵树》。
[解析] B “席慕蓉”应为“纪弦”。
B
语文·新课标(YW)
第2单元 ┃ 基础积累
4.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大堰河——我的保姆》中有这样一句“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点明了时间和环境,既是写实,同时也借雪景来烘托一种压抑而悲愤的氛围。
B.《长城谣》中的长城,除了是民族、社稷的象征,还是诗人寄托乡思乡愁的个性化对象。
C.《致空气》一诗,诗人在对空气这一须臾难离的自然现象的讴歌中,寄予了对友谊真情的赞颂。
D.《樵夫,别砍那棵树》,这首诗的宗旨是保护环境,为人类营造最好的生存空间。
[解析] D “宗旨是保护环境,为人类营造最好的生存空间”错,诗歌可以有这方面的理解,但诗歌的主题是含蓄复杂的,既包含对老槐树的真挚情感,也包括对先人的怀念,对手足之情和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的怀念。
D
第2单元 ┃ 基础积累
5.下面的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
B.为什么/唱你时/总不能成声/写你/不能成篇
C.在我/将要窒息的时候/掀动/我的鼻翼
D.老朋友,/我的心弦/紧绕着你,/就像你的树皮/一样/与你连在一起
[解析] D 删除“树皮”后的停顿。
D
第2单元 ┃ 基础积累
6.请模仿例句,任选生活中的事物,写两个借物喻人的句子,要求有一定的哲理意味。
示例:麦穗——空虚的头,总是昂得最高。
气球——总是破,因为有人不停地吹。
[答案] 示例:篮球——总是坠入圈套,因为有人拍你。竹——每攀登一步,就做一次小结。
第2单元 ┃ 基础积累
7.请为下面一首题为《门》的小诗补足诗句。
诗人说:花朵把春天的门打开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飞雪把冬天的门打开了
我说:星辰把黑夜的门打开了
坚韧把苦难的门打开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绿叶把夏天的门打开了 果实把秋天的门打开了 真诚把爱的门打开了 爱把生活的门打开了
语文·新课标(YW)
第2单元 ┃ 阅读理解
(一)阅读诗歌,回答下面的问题。
一片槐树叶
纪 弦
这是全世界最美的一片,
最珍奇,最可宝贵的一片,
而又是最使人伤心,最使人流泪的一片,
薄薄的,干的,浅灰黄色的槐树叶。

忘了是在江南,江北,
是在哪一个城市,哪一个园子里捡来的了,
被夹在一册古老的诗集里,
多年来,竟没有些微的损坏。
┃阅读理解┃
语文·新课标(YW)
第2单元 ┃ 阅读理解
蝉翼般轻轻滑落的槐树叶,
细看时,还沾着些故国的泥土啊。
故国哟,啊啊,要到何年何月何日
才能让我回到你的怀抱里
去享受一个世界上最愉快的
飘着淡淡的槐花香的季节? ……
语文·新课标(YW)
第2单元 ┃ 阅读理解
B
语文·新课标(YW)
第2单元 ┃ 阅读理解
答题指导
诗歌的吟诵要求和技巧
1.把握整首诗歌的感情基调。
2.划分节奏(音节整齐与构词完整兼顾),标注重音。
3.细嚼慢咽,联想成画面。
4.反复吟诵,力争记诵。
  [解析] B 应为“还沾着些/故国的/泥土啊”。
语文·新课标(YW)
第2单元 ┃ 阅读理解
9.全诗分三节,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时间线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另一条是________线索:伤感—回忆—企盼,两条线索同步并行,构成三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现在 过去 将来 感情 伤感现在 回忆过去 企盼未来
语文·新课标(YW)
第2单元 ┃ 阅读理解
10.请写出第一节诗中诗人的感情变化并简单分析。
答题指导
诗歌的形象(或情感)分析答题步骤
1.找出诗歌中描写的形象(景、物、人),然后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画面。
2.归纳、提炼描写其特点的词,特别是形容词、动词、数量词或副词。
3.回答使用的表达技巧及其表达效果。
4.剖析作者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一点,需要结合诗歌的创作背景。
语文·新课标(YW)
第2单元 ┃ 阅读理解
[答案] 初见槐树叶,如回故土,赞叹、欣喜;回到现实,心情变成了伤感;飘零在外,有家难归,伤心而又无奈。
语文·新课标(YW)
第2单元 ┃ 阅读理解
11.槐树叶的作用是什么?
答题指导
诗歌的表达技巧概述
1.诗歌的表达技巧包括表达方式(重点是抒情方式)、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等)、篇章结构(铺垫、照应、总领等)、修辞手法等内容。
2.回答时宜采用总分式结构:先总括手法术语,再结合诗句举例分析。
3.答题模式:手法+例析+作用(主题或情感或效果)。
[答案] 槐树叶是诗人作为诗集的书签用的。在文中“一册古老的诗集”有了文化的象征,它使诗人的思乡之情有了寄托,也一下子打开了诗人浓浓的乡愁、乡思之门。
语文·新课标(YW)
第2单元 ┃ 阅读理解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致空气(节选)
星光因你而闪烁
波光因你而摇曳
我的质朴到透明的朋友
你无所不在
又难寻踪迹
语文·新课标(YW)
第2单元 ┃ 阅读理解
12.诗人是怎样理解“空气”透明这一特点的?

[答案] 诗人认为“空气”透明是由于质朴,质朴至素洁,以至透明,极赞空气朴素的品质。
13.结合本诗主旨理解,说说“你无所不在/又难寻踪迹”的深刻人生感悟。

[答案] 不论是真理、信仰、真情,在生活中都无所不在,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又难觅踪迹。
语文·新课标(YW)
第2单元 ┃ 阅读理解
14.说说诗中运用拟人的表达效果。
答题指导
鉴赏诗歌的修辞手法
1.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对比、夸张、反问、设问、排比、反复(复沓)、用典、双关等。
2.答题模式是:修辞手法名称+诗句描绘+表达效果。

[答案] 使诗人与空气直接交谈,抒情显得更真实、亲切,使诗句有了丰富的意蕴。
语文·新课标(YW)
第2单元 ┃ 口语交际
┃口语交际┃
介绍自己喜欢的一首歌词
答题指导
歌词的赏析
1.歌词往往是抒情的,它比诗歌更强调音乐性。遵循诗词赏析的角度和手法。
2.歌词赏析可以从炼字(句)、抒情方式(如情与景的关系)、思想情感与歌词的主题、表现手法等角度切入。
语文·新课标(YW)
第2单元 ┃ 口语交际
15.介绍歌词。
(1)班上举办了“我的流行色”主题班会。请你推荐你喜欢的歌曲的歌词。
(2)请对你喜欢的歌词,任选一个角度写几句推荐语。
[答案] 示例:(1)我喜欢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片头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歌词略。(2)歌词作者化用了苏轼的《赤壁怀古》和《赤壁赋》,由一去不返的滚滚长江水联想到当年三国时期的风流人物,融情于景,表达了历史的盛衰之感。
语文·新课标(YW)
单元复习三
语文·新课标(YW)
第3单元 ┃ 复习重点
┃复习重点┃
1.积累生字词并识记作家及其作品的相关知识。
2.了解戏剧作品的特点:尖锐的戏剧冲突和个性化的戏剧语言。
3.理解戏剧中个性化的语言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4.了解剧本的构成及各部分的特点和作用。
5.口语交际——模拟争辩。
语文·新课标(YW)
第3单元 ┃ 基础积累
┃基础积累┃
B
[解析] B A项“强”应读qiǎng;C项“跺”应读duò;D项“狞”应读níng。
语文·新课标(YW)
第3单元 ┃ 基础积累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踌躇 凄楚 作揖 伶俐 南腔北调
B.骚动 娇媚 鲁莽 鹞子 呆若木鸡
C.庶务 心窍 行猿 淑女 千载难逢
D.爵位 俏皮 秩序 风趣 肆无忌惮
[解析] C 猿—辕。
C
语文·新课标(YW)
第3单元 ┃ 基础积累
3.在括号中填上相应的字,组成短语。
(  )有此理    肆无忌(  )
时来运(  )    安分(  )己
天真无(  )    南腔北(  )
鸡犬不(  )    生吞活(  )








第3单元 ┃ 基础积累
A
[解析] A 寻欢作乐:追求享乐放纵的生活,不能形容读书如痴如醉。
5.修改病句。
(1)正当他戴上帽子和备好的马车时,他的太太安娜和女儿玛丽亚追了来。
(2)咱们穷人一碰到什么,就像你们一样不知道怎么办了。
[答案] (1)删除“和”,在“备好”前添加“跨上”。(2)在“什么”后添加“意外”。
第3单元 ┃ 基础积累
第3单元 ┃ 基础积累
6.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放下你的鞭子》是陈鲤庭的作品,它在当时有很强的鼓动性和政治性。(  )
(2)曹禺在清华大学读书期间,就完成了他的话剧名作《日出》。 (  )
(3)果戈理是俄国作家,他的长篇小说代表作是《死魂灵》。 (  )
(4)剧本通常由两部分组成,即舞台提示和人物台词。 (  )
[答案] (1)√ (2)× (3)√ (4)√
7.关于作家作品和戏剧常识,下面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曹禺的话剧《雷雨》,标志着中国话剧艺术开始走向成熟。他的一些剧作已被译成日、俄、英等国文字出版。
B.果戈理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的奠基人之一,是世界著名的讽刺作家。果戈理被誉为“自然派”的创始者和杰出的讽刺艺术大师。
C.陈鲤庭,上海人,导演、理论家。他创作短剧《放下你的鞭子》,后经改编,广为流传。他有“中国的莎士比亚”的美称。
D.戏剧的语言包括台词和舞台说明。对戏剧语言的赏析从语言的个性化入手。
[解析] C “他有‘中国的莎士比亚’的美称”错。
第3单元 ┃ 基础积累
C
第3单元 ┃ 基础积累
8.一种意思,可以形象表达,也可以抽象表达,不同的表达有不同的效果。请仿照示例,根据要求,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相应内容。
(示例)形象表达:快刀斩乱麻    抽象表达:做事果断
(1)形象表达:________________ 抽象表达:大度宽容
(2)形象表达:眉毛胡子一把抓  抽象表达:________
(3)形象表达:_______________ 抽象表达:互不侵扰
(4)形象表达:_________

------【以上为无格式内容概要,如需完整内容请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