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语文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考试

梓潼县自强中学2012年语文版八年级下册期末复习调研试题

以下为无格式内容概要,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完整格式化文档
梓潼县自强中学2013级语文期末复习调研试题
时间120分钟 总分100分
第I卷
一基础知识积累
一、基础知识(每题3分共24分)
1.下列各项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唾手可得(tuò) 文质彬彬(bīn) 嗫嚅(niè rú) 拯救(chěng)
B.义愤填膺(yīn) 滑稽(jī) 忸怩(niǔ ní) 肆无忌惮(sì)
C.彷徨(páng huáng) 骇人听闻(hài) 蹂躏(róu lìn) 倏然(shū)
D.毛骨悚然(sǒng) 岿然不动(kuī) 心弦(xuán) 鄙视(bǐ)
2.下列各句中,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狼藉 锁屑 交卸 喋喋不休
B.窸索 叱骂 不能自己 俯拾皆是
C.狞笑 纨绔 官衔 不知所措
D.鲁莽 赎罪 褴褛 精兵拣政
3.下面加点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半个世纪的漫漫岁月,竟无法抹平她心中的裂痕,那该是何等令人发指的暴行。
B.我们要记住南京大屠杀这惨绝人寰的灾难,记住这中华民族的奇耻大辱。
C.在对客观事物的探索中,我们不要做袖手旁观的看客。
D.他笔功不错,语言能力强,经常写些鸿篇巨制的作文。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是( )
A.当我和小娟走进教室时,看到李纲的滑稽相,都忍不住笑了。
B.勤劳勇敢的中华民族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
C.我们必须认真克服并随时发现自己的缺点。
D.最近,他的工作作风有了明显的提高。
5.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 )
如果不是秋风将种子吹下茎秆,那种子不是要被酷寒所冻僵吗?是秋风,把叶子介绍给根须,使它找到了 生命的母体;是秋风,把种子藏进了厚实的泥土,使它有了一个 春天的温床;是秋风,把果实领进了一个个温暖的家,使它 了生命了的胚胎。
A.延伸 萌生 保持 B.延续 萌动 保持
C.延续 萌生 保存 D.延伸 萌动 保存
二文言文阅读
①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②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③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④嗟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6:下列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 )
A山岳潜形( 形体   ) B则有去国怀乡( 离开   )
C至若春和景明(  景色  ) D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探求  )
7.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樯倾楫摧    倾家荡产          B.忧谗畏讥    乐以忘忧
C.去国怀乡    触目伤怀          D.或异二者之为    神情异常
8.下面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的中心句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是进亦忧,退亦忧”中,“进”指“居庙堂之高”,“退”指“处江湖之远”。
C.选文体现了范仲淹“以民为本”的思想,表现了他的博大胸襟。
D.文中写景并不是作者的目的,作者真正的意图是借题发挥,谈一个人应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并以此规箴友人

第II卷
9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个2分共4分)
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答:
⑵微斯人,吾谁与归?
答:
诗词赏析
长相思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10.赏析“山”“水”“一程”等词在词中的作用。(2分)


11.分析“聒碎乡心梦不成”所表达的感情。(2分)



三、实践与探究(8分)
12.国务院办公厅1月8日发出“限塑令”,规定从2008年6月1日起,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将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学校就此组织了一系列活动,请你也参与这一活动。(4分)
[活动一:开展调查]“限塑令”生效首日,他们对某超市使用塑料购物袋及无纺布袋情况进行了调查,数据如下,请读表后答题。
时间
塑料袋使用量(只)
无纺布袋销售量(只)

5月25日(星期日)
10852
0

6月1日(星期日)
905
500

(1)调查表反映的情况可以概括为一句话: 。(1分)
(2)这个调查结果说明什么? 。(1分)
[活动二:口语交际]在菜场调查时发现,仍有一些卖菜者在热情地帮顾客用塑料袋装菜。一位同学问:“不是禁送塑料袋了吗?”卖菜者指着旁边的摊位说:“大家都在送,我不送,你会买我的菜吗?”如果你在现场,你会怎样劝说这位卖菜的人?(2分,注意简明、连贯、得体)

13.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回答问题。(4分)
他的衣服早已湿透,全身没有一点干松地方;隔着草帽,他的头发已经全湿。地上的水过了脚面,已经很难迈步;上面的雨直砸着他的头与背,横扫着他的脸,裹着他的裆。他不能抬头,不能睁眼,不能呼吸,不能迈步。他像要立定在水中,不知道哪是路,不晓得前后左右都有什么,只觉得透骨凉的水往身上各处浇。他什么也不知道了,只心中茫茫的有点热气,耳旁有一片雨声。他要把车放下,但是不知放在哪里好。想跑,水裹住他的腿。他就那么半死半活的,低着头一步一步的往前拽。坐车的仿佛死在了车上,一声不出的任着车夫在水里挣命。
(1)该选段出自作品 ,作者是 ,选段中的“他”名叫 。(2分)
(2)“他”是作品的主要人物之一,请结合全书谈谈你对“他”的评价。


14.诗文默写。(每题1分共8分)
(1)人固有一死, , 。(司马迁)
(2)臣之妻私臣, , , 。
(3)其中往来种作, , , , 。
(4) ,清泉石上流。
(5)官船来往乱如麻, 。
(6) ,在乎山水之间也。
(7)《岳阳楼记》中,总写洞庭湖雄伟壮丽景象的句子是: 。
(8)《长相思》中被王国维盛赞为“千古壮观”的句子是: 。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8分)
①班长的脸颊抽动着,月牙形的刀伤也像活了似的动起来,嘴里骂道:“龟儿子!咱们闯到什么地方了!”总是敌人的地方。他灵机一动,吩咐骑兵朝着城里放了一排马枪,这一下子不要紧,竟然惹得城里一阵骚乱,步枪、机枪、掷弹筒、过山炮,一时从城里响起来,乱放一气。骑兵们便悄悄地退下山头,朝着另一个方向跑去。
②鸡叫时,他们终于来到了一个村子,敲开庄户人家的门,不弄饭吃,也不睡觉,开口先问:“老乡,你们这里是什么地界?”
③农民热情地回答他们说:“这是包头啊!城墙就在那边山脚下……听听,炮响呢,不知鬼子又捣什么鬼。”
④骑兵们都不觉叫出声来,紧接着又问:“那么前边是什么河?”老乡说:“是黄河,水才急呢,一根鹅毛掉下去,也会旋到水底下去。”骑兵们一齐惊得“啊”了一声,随后不觉大笑起来。
15.本文选自散文 ,作者是现代小说家、散文家 。(2分)
16.第①段中对班长这个人物形象的刻画主要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班长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2分)

17.第③段中,农民的热情回答表现了他们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18.“一根鹅毛掉下去,也会旋到水底下去。”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2分

(四)阅读下文,回答问题。(8分)
多好的草地也有瘦马
①曾经有这样一幅漫画:碧草如茵的原野上,远处一匹匹膘肥体健的骏马正悠闲自得地吃着草。然而就在近处,一匹瘦骨嶙峋横卧在地面上的马打破了这美好的画面。我不觉一惊:多好的草地也会有瘦马。看来,要有所作为,光有优越的条件是不够的,更重要的还须自己努力。
②当然,我承认有优越的条件确实很好,但它还必须加上自己努力才会有意义。古今中外,贫困潦倒或有先天缺陷者,凭借努力而成名成家之人,比比皆是。
③古希腊的德摩梯尼,小时侯口吃,但他苦加练习,终于成为著名的演说家。法国作家大仲马出身微贱,但他毫不在乎,在贫困中坚持写作,终于成为文坛巨子。我国古代一个叫陈正之的人,天生反应迟钝,但他付出了常人无法想象的努力,终成博学之士。我国数学家陈景润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通宵达旦忘我地研究,终摘数学桂冠。够了,够了,不必再列举了——我无非是想通过这些例子说明,一个人若要有所成就,努力奋斗是必不可少的。
④也许有人会认为努力无关紧要,重要的是拥有天时地利,仔细解析一下,便会发现其中的漏洞。
⑤其一,外界条件过于优越,人不一定就会成才,相反,也许倒会沉醉于纸醉金迷之中。譬如,十六、十七世纪的欧洲,贵族们奢侈成风,这难道不是不会正确利用优越条件的典型吗?
⑥其二,先天的条件优越,但后天不努力,同样会碌碌无为。宋代方仲永天资聪慧,但不知后天加以努力,最终落得个“泯然众人矣”。另外,爱迪生所说的“成功就是百分之一的天才加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不也证实了这一点吗?
⑦如果你的条件优越,那么好好利用它吧!如果你的条件太一般,那么就用努力来弥补它吧!否则,无论于什么样的草地,你都将是匹瘦马。
19.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2分)
A.要有所作为,光有优越的条件是不够的,更重要的还须自己努力。
B.贫困潦倒或有先天缺陷者,凭借自己努力而成名成家之人,比比皆是。
C.努力无关紧要,重要的是拥有天时地利。
D.成功就是百分之一的天才加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
20.第③段中的事例论证了什么?(2分)

21.第④段中“其中的漏洞”是指什么?(2分)

22.第⑦段中“草地”比喻 ,“瘦马”比喻 。(2分)
五、作文(40分)
一个人在成长的历程中,需要的有时很多,有时很少。有的人需要无限的鼓励、关怀、理解和空间,有的人则需要一张书桌、一个上学的机会;有的人渴望成长,无惧挫折,有的人则害怕成长所要付出的代价……亲爱的同学,你认为成长最需要什么?请结合自己的经历、认识和感受,在下面题目的横线上填入一个你自己认为合适的词语(如宽容、空间、挫折、成功、快乐、付出的代价等),然后作文。
题目:成长,需要
注意: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③书写工整,卷面整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