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语文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考试

语文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质检试题

以下为无格式内容概要,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完整格式化文档
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质检试题

一、基础整合(28分)

1.选择加点词语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3分)
A.狼藉(jí) 汩汩(gǔ) 踌躇(chú) 骚动(shāo)
B.忸怩(ní) 唾手(chuí) 俨然(yǎn) 隘口(ài)
C.牝马(pìn) 伛偻(yǔ) 窒息(zhì) 厮守(sī)
D.彷徨(háng) 蛊惑(gǔ) 颓唐(tuí) 蹂躏(lìn)
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 )(3分)
A.触目伤怀(心) 令人发指(竖起指头) 戏弄(耍笑捉弄)
B.迎养(迎来抚养) 叱骂(责骂) 衣衫褴褛(破烂)
C.记忆犹新(还) 惨绝人寰(人世) 些微(一点儿)
D.望九之年(接近) 变卖典质(卖出) 忐忑不安(心神不定)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不是你俩还有谁!这班上就数你们最爱造摇生事,搬弄是非。
B.浓郁的梧桐树荫掩映着五光十色的橱窗。
C.在海洋中还有许多尚未被我们充分开发利用的海洋生物,其巨大潜力是不
言而誉的。
D.汪洋书记一步入新闻大厅,立刻被许多记者围得水泻不通。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回到故乡,见到亲人,在外漂泊多年的他,终于忍俊不禁,流下了辛酸的泪水。
B.在学习上,他虚心好学,见异思迁,因此取得了优异成绩。
C.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D.这份试卷中的第一题他花了10分钟时间才完成,真是小题大做。
5.下列作品人物情节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水浒传》—林冲—倒拔垂杨柳
B.《鲁滨逊漂流记》—鲁滨逊—智救“星期五”
C.《骆驼祥子》—祥子—拉车北平城
D.《穆斯林的葬礼》—韩子奇—携宝赴英国
6.按要求默写诗句(每空1分,共8分)
⑴ ,雨雪霏霏。(《诗经》)
⑵野芳发而幽香, 。(欧阳修《醉翁亭记》)
⑶偶然值林叟, 。(王维《终南别业》)
⑷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辛弃疾《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⑸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并怡然自乐。
⑹被王国维誉为“千古壮观”的一句词出自纳兰性德的《长相思》,这句词是“____________ 。”
⑺《十五从军征》中反映我国古代兵役制度不合理的句子是“ , 。”
二、阅读理解(37分)
(一)赏析诗歌(4分)
诉衷情
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1.“鬓先秋”的意思是( )(2分)
A.借霜形容秋天 B.鬓发早已变白 C.头发先变花白 D.头发
2.以下对本词内容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2分)
A.词中表达了陆游始终想收复中原失地的抱负。
B.上阕抒发了自己空有雄心斗志却又无所成就的感慨。
C.“此生谁料”表达了抗金事业未成的心有不甘。
D.词人抒发了人生终将年华老去的无奈感怀。
(二)(14分)
①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②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③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④嗟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写出下列加点词的意义。(4分)
⑴山岳潜形(    ) ⑵则有去国怀乡(    )
⑶至若春和景明(    ) ⑷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
2.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樯倾楫摧    倾家荡产          B.忧谗畏讥    乐以忘忧
C.去国怀乡    触目伤怀          D.或异二者之为    神情异常
3.下面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选文的中心句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是进亦忧,退亦忧”中,“进”指“居庙堂之高”,“退”指“处江湖之远”。
C.选文体现了范仲淹“以民为本”的思想,表现了他的博大胸襟。
D.文中写景并不是作者的目的,作者真正的意图是借题发挥,谈一个人应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并以此规箴友人。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选文第①段中“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是洞庭湖千变万化的特点。
B.选文第①段中的“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是引起下文。
C.选文第②、③段除写景之外,还分别抒发了迁客骚人登楼时“喜”和“悲”的情感。
D.选文写“暗景”用语雄浑浓郁,状“明景”用词清丽明快。
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答:
⑵微斯人,吾谁与归?
答:
(三)低下头来也是一种人生智慧(11分)
①有人问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你是天下最有学问的人,那么你说天与地之间的高度是多少?”苏格拉底毫不迟疑地回答:“三尺。”那人笑了:“先生,除了婴儿之外,我们每个人都有五六尺高,如果天与地之间只有三尺,岂不是把苍穹都戳破了?”苏格拉底也笑了:“是啊,凡是高度超过三尺的人,如果想立于天地之间,就要懂得低下头来。”
②苏格拉底这个故事,已经流传了两千多年。天地之间,真的只有三尺吗?人生在世,真的需要低头吗?人们一直在思考着,争论着,实践着。
③自然界的天地,是不需要低头的。“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尽情地挺起自己的胸膛,昂起自己的头颅,迈开自己的步伐,伸展自己的双臂。
④但有些时候,我们又不得不低头。比如,前边有一个山洞,里面充满了神秘,你想进去探个究竟,而山洞的洞口,却低于你身体的高度。这时候,你是低下头进去,还是昂起头返回?当看见有人从这个山洞里背着珍贵的宝藏出来的时候,你就会发现,低头也是我们所需要的。在很多情况下,低下头来,是一种聪明和智慧,也是一种大度和从容。
⑤有时,在现实面前需要低头。你想骑马飞驰,可眼前能找到的,只有一头驴。是坐在那里等马,还是骑上毛驴先行?
⑥有时,在错误面前需要低头。人生在世,谁都有可能犯错误。错误是对别人的伤害,只有低头才能弥补。廉颇向蔺相如低头,不但没人笑话,反而传为美谈。很多的矛盾和纠葛,不是在硬碰中解决的,而是在低头中令人悦服。
⑦有时,在法律面前需要低头。法律是什么?是一个框框。每一个人都必须在这个框框里进进出出。有人感到不舒服,为什么让它束缚我们的手脚?也有人自作聪明,想从框外找个漏洞钻过去。但和法律较劲,即便得逞,也是心惊一生。
⑧在我们每个人的周围,都有这样两种人。一种是经常低头的人,一种是经常仰头的人。只要稍作对比,就会发现,那些人缘最好、进步最快的人,往往都是懂得低头的人。
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 2.文章开头两段为什么要从苏格拉底的故事写起?
答:
3.第⑦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答:

4.请为第⑥段的观点补充一个事例,并作简要阐释。 答:

5.第④段与第⑤至⑦段之间具有怎样的内在联系?
答:

(四)阅读下列选文,完成后面各小题。(7分)
会哭的人更健康
①常言道:“男儿有泪不轻弹。”长期以来,传统观念一直教导我们,哭泣是软弱的表现,尤其对男人更是如此。然而,当我们强忍泪水,听凭痛苦和悲伤侵蚀身体时,其实是拒绝了一种健康的宣泄方式。
②哭泣自有其奥妙。美国的生化学家曾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让一批志愿者先看情感电影,等他们被感动得哭了,就将泪水收进试管。几天后,再利用切洋葱的办法让同一群人流下眼泪。结果显示,因悲伤而流的“情绪眼泪”和被洋葱刺激出的“化学眼泪”成分大不相同,在“情绪眼泪”中含有儿茶酚胺,而“化学眼泪”中却没有。这是大脑在情绪压力下释放出的一种化学物质,体内有过多的儿茶酚胺会引发心脑血管疾病,严重时,甚至还会导致心肌梗死。所以,当我们落下“情绪眼泪”时,排除的是有可能致命的“毒”。
③进一步的研究发现,人们心情压抑时,体内还会产生某些对人体有害的生物活性物质。而哭泣时这些有害的生物活性物质也会随着泪液排出体外,这同样也会有效降低有害物质在体内的浓度。
④研究还发现,眼泪不仅能把有害物质带出体外,泪腺自身还能分泌出一种活性化合物,这种化合物对全身各部位伤口的修复都能起到积极作用。一个外伤病人,哭得越厉害,伤口便愈合得越快。反之,忍住泪水,压抑了泪腺工作,就会延迟伤口愈合。在这一点上,眼泪不再是意志薄弱的表现,而是加速伤口愈合的天然药物。
⑤可见,哭有其生物学意义。哭是对人体的一种安全保护。
⑥哭还是人们进行自我心理调节的有效方式之一。在遭遇严重不幸时大哭一场,是人体对不幸的自然反应。人在哭泣后,其情绪强度一般也会降低40%,这便解释了为什么哭后人的心情也会变得稍微舒畅。不情愿哭或哭不出来,身心可能就会出毛病。被抑制的紧张情绪若不能及时发泄出去,还会导致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结肠炎、风湿、冠心病或者其他与情绪有关的疾病发作。像神经性气喘等疾病,就与隐忍不发关系亲密。而偏头疼及许多无名病痛,如胸口发胀、咽喉肿塞、脑袋涨痛等,都可能与过度抑制情绪有关。还有男人大多没有女人长寿,重要缘由之一就是女人一般比男人爱哭。据考证,女性哭的频度为男人的5倍,女性平均每人每月至少要哭5次,而男人只有1次。看来,经常强忍眼泪等于慢性自杀绝非危言耸听。
⑦生活中,每个人都可能遇到困难或挫折、委屈郁闷的时候,实在没必要绷着脸强装出一副硬汉样。记住:会哭的人,才更健康。
1.为什么说“会哭的人更健康”?请简要概括。(2分)
答:
2.第⑥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答:
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这是一篇消除人们对“哭泣是软弱的表现”的偏见,为哭 “正名”的科普文章。
B.当我们因悲伤而落下“情绪眼泪”时,排除的是有可能致命的儿茶酚胺。
C.人在遇到困难或挫折、委屈郁闷的时候,适当的“哭”是有利于身体健康的。
D.偏头疼及许多无名病痛,如胸口发胀、咽喉肿塞等,都是由于过度抑制情绪引发的。
三、写作实践(30分)
认真观察自己的母亲,把母亲这个人物的主要特征描述出来,请以“母爱如 ”﹤如:母爱如水、母爱如佛、母爱如海、母爱无疆等﹥为题目,写一篇500字以上的文章。
要求:⑴通过一两件事来突出人物性格特点;⑵综合运用外貌、语言、动作等多种人物描写的方法。
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质检试题答案

一、
1.C 2.C 3.B 4.C 5.A
6.⑴今我来思 ⑵佳木秀而繁阴 ⑶谈笑无还期 ⑷生子当如孙仲谋。
⑸黄发垂髫
⑹夜深千帐灯 ⑺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二、
一)1.B 2.D
(二)1.⑴形体(形迹) ⑵离开 ⑶日光(阳光) ⑷探求
2.D  
3.A
4.C
5.⑴不因为外物的好坏,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⑵没有这样的人,我和谁一道呢?
(三)1.低下头来也是一种人生智慧(或“在很多情况下,低下头来,是一种聪明和智慧,也是一种大度和从容。”) 2.引出论题;作为本文的事实论据,证明中心论点;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3.比喻论证(或“对比论证“); 形象鲜明地论证了本段的论点(本文的分论点)“有时,在法律面前需要低头”,从而有力地证明本文的中心论点。
4.略
5.第④段由列出典型事例提出本文的中心论点,⑤—⑦段提出三个分论点,共同论证中心论点,是被证明和证明之间的关系。
(四)
1.①眼泪能排除体内有害物质,也能有效降低它们在体内的浓度。②泪腺自身分泌出的一种活性化合物,有助于伤口修复。③哭是进行自我心理调节的有效方式之一。
2.说明方法:作比较、列数字。作用:通过女性与男性哭的频度比较,说明哭能使人更健康长寿。
3.D

三、(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