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无格式内容概要,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完整格式化文档
                
                
                    
                
                
                
                
                
                    北师大版八上语文《泰山日出》周周练
◆龚小凝   设题
积累运用
1. 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饱饫(   )  无餍(    )  醒豁(   )  厚毳(   )   溟濛(    ) 
飒飒(   )  蜿蜒(    ) 祈祷(   )  玛瑙(   )   消翳(    )
      ②朝xù(   ) 长róng(  ) 雾ǎi(  )  quán(  )石  平tuò(  )
久mù(   ) guī(  )丽   八yú(  )  神jū(  )    临lì(   )
2.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    )                      (    )             
①观                          ②朝
      (    )                      (    )             
         (    )                      (    )              
    ③奇                          ④约
         (    )                      (    )              
3.选出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    )
A.莽莽  彻成  弥漫  依稀      B.平辅  飘荡  催促  崇拜
C.婉似  默祷  馒形  浮礁      D.玫瑰  紫荆  驰骋  涛澜
4.下列词语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①饱饫:吃饱。
     ②无餍:不能满足。
 ③莽莽苍苍:无边无际。
④醒豁:清醒豁亮。
⑤见所未见:看到从来没有看到过的。形容事物十分稀罕。
⑥溟蒙:形容烟雾弥漫,景色模糊。
⑦蜿蜒:弯弯曲曲的龙蛇。
⑧临莅:来到﹑来临。
  A.①②③④             B.⑤⑥⑦⑧
  C.②④⑥⑧             D.①③⑤⑦
5.下面对课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文结构完整,构思独特,呼应巧妙,其想象更是不同凡响,紧扣泰山日出的壮丽景观。 
      B.作者把对光明的歌唱,对光明的赞美表达到了极致。 
      C.徐志摩以“泰山日出”来隐喻泰戈尔的文学创作和来华访问,表达中国诗人对泰戈尔的敬仰的感情。 
      D.课文是一篇散文诗,着重在抒情、幻想、暗示。
6.下面都是含有“泰山”的成语或俗语,其中的“泰山”不是指东岳泰山的一项是(   )
     ⑴泰山鸿毛    ⑵泰山压顶   ⑶泰山压卵    ⑷泰山其颓   ⑸稳如泰山
 ⑹安如泰山    ⑺泰山北斗   ⑻泰山梁木    ⑼一叶障(蔽)目,不见泰山
 ⑽有眼不识泰山     ⑾泰山压顶不弯腰    ⑿泰山不却微尘,积少垒成高大
 ⒀泰山虽高,遮不住太阳     ⒁泰山倒了恩情断
7.仔细观察下面的漫画,用简洁的语言对画面进行介绍,并说明漫画的含义
                        
                        
                        
                        
                        
                        
                        
                        
                        
                        
                        
 8.仿照下面《春》中的句子,以“旭日”为话题,写出两个比喻句。
例句: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仿句:旭日像                    ,                            ;
      旭日像                    ,                            。
阅读分析
阅读下面的选段,完成9—15题
(一)泰山日出(徐志摩)
⑴我们在泰山顶上看出太阳。在航过海的人,看太阳从地平线下爬上来,本不是奇事;而且我个人是曾饱饫过江海与印度洋无比的日彩的。但在高山顶上看日出,尤其在泰山顶上,我们    A    (①贪婪  ②无餍  ③不知足)的好奇心,当然盼望一种特异的境界,与平原或海上不同的。果然,我们初起时,天还暗沉沉的,西方是一片的铁青,东方些微有些白意,宇宙只是——如用旧词形容——一体莽莽苍苍的。但这是我一面感觉劲烈的晓寒,一面睡眼不曾十分    B    (①清醒  ②明朗  ③醒豁)时约略的印象。等到留心回览时,我不由得大声地狂叫——因为眼前只是一个见所未见的境界。原来昨夜整夜暴风的工程,却砌成一座普遍的云海。除了日观峰与我们所在的玉皇顶以外,东西南北只是平铺着弥漫的云气。在朝旭未露前,宛似无量数厚毳长绒的绵羊,交颈接背的眠着,卷耳与弯角都   C     (①依稀  ②仿佛  ③好像)辨认得出。那时候在这茫茫的云海中,我独自站在雾霭溟濛的小岛上,发生了奇异的幻想——
⑵我躯体无限地长大,脚下的山峦比例我的身量,只是一块拳石;这巨人披着散发,长发在风里像一面墨色的大旗,飒飒地在飘荡。这巨人竖立在大地的顶尖上,仰面向着东方,平拓着一双长臂,在盼望,在迎接,在催促,在默默的叫唤;在崇拜,在祈祷,在流泪——在流久慕未见而将见悲喜交互的热泪……
⑶这泪不是空流的,这默祷不是不生显应的。
⑷巨人的手,指向着东方 ——
⑸东方有的,在展露的,是什么?
⑹东方有的是瑰丽荣华的色彩,东方有的是伟大普照的光明——出现了,到了,在这里了……    
⑺玫瑰汁,葡萄浆,紫荆液,玛瑙精,霜枫叶——大量的染工,在层累的云底工作;无数蜿蜒的鱼龙,爬进了苍白色的云堆。
⑻一方的异彩,揭去了满天的睡意,唤醒了四隅的明霞——光明的神驹,在热奋地驰骋。 
⑼云海也活了,眠熟了的兽形涛澜,又回复了伟大的呼啸,昂头摇尾地向着我们朝露染青的馒形小岛冲洗,激起了四岸的水沫浪花,震荡着这生命的浮礁,似在报告光明与欢欣之临莅…… 
⑽再看东方——海句力士已经扫荡了他的阻碍,雀屏似的金霞,从   D  (①无边  ②浩瀚  ③无垠)的肩上产生,展开在大地的边沿。起……起……用力,用力,纯焰的圆颅,一探再探地跃出了地平,翻登了云背,临照在天空……
⑾歌唱呀,赞美呀,这是东方之复活,这是光明的胜利……
⑿散发祷祝的巨人,他的身体横亘在无边的云海上,已经渐渐地消翳在普遍的欢欣里;现在他雄浑的颂美的歌声,也已在霞彩变幻中,普彻了四方八隅……
⒀听呀,这普彻的欢声;看呀,这普照的光明!
9.对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只是平铺着弥漫的云气 (充满;到处都是)
 B.宛似无量数厚毳长绒的绵羊 (又厚又多的毛)
 C.眠熟了的兽形涛澜 (波澜,大浪)
 D.震荡着这生命的浮礁 (露出水面的岩石)
10.结合语境,在选文A、B、C、D四处从后面括号里选择最恰当的一个词的序号填入横线上。
 A              B            C              D             
11.第①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并用简洁的语言说说“发生了奇异的幻想”中的“幻想”的内容是什么?
答:                                                                  
12.如何理解第②段中画直线的句子?
答:                                                                  
13.在第③段中,作者把抒情主人公“我”幻想成一个立在大地顶天的巨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                                                                  
14.第⑥段画直线的句子是三个短句,这三个短句的表达作用是什么?
答:                                                                  
15.作者对日出的壮丽景象作了大量的描绘,请结合阅读回答下面两题。 
①文中为什么用“玫瑰汁、葡萄浆、紫荆液、玛瑙精、霜枫叶”来形容色彩?
答:                                                                  
②文中用“鱼龙” “神驹”“雀屏”等各种动物形象来比喻,其好处是什么?
答: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16—23题
(二)雨中登泰山(节选)
①是烟是雾,我们辨识不清,只见灰濛濛一片,把老大一座高山,上上下下,裹了一个严实。②古老的泰山越发显得崔嵬了。③我们才过岱宗坊,震天的吼声就把我们吸引到虎山水库的大坝前面。④七股大水,从水库的桥孔     出,仿佛七幅闪光的黄锦,直     下去,     着磷磷的乱石,     起一片雪白水球,(    ),     在洄漩的水面。⑤这里叫作虬在湾;据说虬早已被吕洞宾度上天了,可是望过去,跳掷翻腾,像回到了故居。⑥我们绕过虎山,站到坝桥上,一边是平静的湖水,迎着斜风细雨,懒洋洋只是欲步不前,一边却暗恶叱咤,似有千军万马,躲在绮丽的黄锦底下。⑦黄锦是方便的比喻,其实是一幅细纱,护着一幅没有经纬的精致图案,透明的白纱轻轻压着透明的米黄花纹。⑧——也许只有织女才能织出这种瑰奇的景色。
  (节选自李健吾《雨中登泰山》)
16.仔细阅读选文,根据语境依次填入空格中的最恰当的一组词是(  )
   A.流  泻  撞  溅  落       B.跃  铺  碰  激  撒
   C.涌  滑  拍  腾  散       D.跳  挂  打  荡  掉
17.填入第④句括号处最贴切的一个比喻是(    )
A.落雨一般   B.落花一般   C.脱线一般   D.瓢泼一般
    18.根据观察点和所写景物划分这段文字的层次,正确的一项是(    )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19.对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烟雨中的泰山全景             B.虎山水库桥孔中的七股大水
     C.虎山水库雄伟瑰奇的水景       D.虎山水库的全景
    20.从《雨中登泰山》这个题目看,“登”字是结构这篇散文的线索。试从这一节选的语段中,找出能暗示线索的几个词语。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21.这段选文,作者从三个方面描写了虎山水库的宏伟和瑰奇。请各用一个字进行概括。
答:①                   ②                  ③                    
22.在第⑦句画直线的短语中,“白纱”比喻什么?“花纹”又指什么?
答:白纱:                          ;花纹:                       
23.作者描写虎山水库的景物时,有动态的描写,也有静态的描写。请走出校门,观一处景物,用动、静结合的方法描写它。
    答:                                                                
延伸阅读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24—29题
(三)登泰山记([节选]清•姚鼐)
⑴戊申晦,五鼓,与子颍①坐日观亭,待日出。⑵大风扬积雪击面。⑶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摴蒱②数十立者,山也。⑷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⑸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⑹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注释】
①子颍(yǐng):知府朱孝纯  ②摴蒱(chū pú):即摴蒲,古代博戏名,以掷骰(tóu)决胜负。
【译文】
戊申这天是月底,五更的时候,我和子颍一起坐在日观亭上,等待着日出。大风卷起积雪扑打在脸上。日观亭东面从脚下起全是迷漫的云雾。隐隐约约地看到在云雾中有几十颗像白色的骰子一样的东西站立着,那是一些山峰。在天的尽头,云层中有一线奇特的色彩,片刻之间,变成了五光十色的彩霞,太阳升起,颜色纯红像硃砂,底下有一片晃动的红光托着它。有人说,这就是东海。回头看日观峰以西的山峰,有的被日光照着,有的没有照着,有的红,有的白,颜色错杂,都像弯腰曲背的样子。
24.给选文中加点的字词注音并加以解释。
①晦(    )                      ②须臾(      )                     
③绛皓(       )                 ④偻(    )                         
25.下列对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亭东自足下皆云漫(弥漫)           B.正赤如丹(红色)
 C.或曰,此东海也(某人,有的人)     D.而皆若偻(全,都)
26.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日上,正赤如丹                    与子颍坐日观亭
    一人卧,植刃道上(《童区寄传》)    其一犬坐于前(《狼》)
A.两个“上”字相同,两个“坐”字也相同。
B.两个“上”字不同,两个“坐”字不同。
C.两个“上”字相同,两个“坐”字不同。
D.两个“上”字不同,两个“坐”字相同。
27.选文中多处侧面烘托了日观峰的高峻,请用“     ”在文中标出。
28.下面标出选文写日出之景的层次正确的一项是(    )
     A.⑴‖ ⑵ ⑶ ⑷‖ ⑸ ⑹        B.⑴ ‖⑵ ⑶‖ ⑷‖ ⑸ ⑹
     C.⑴ ⑵‖ ⑶ ⑷‖ ⑸ ⑹        D.⑴ ⑵ ⑶‖ ⑷ ⑸ ⑹
    29.文中正面描写初升太阳的样子的是(    )
A.一线异色            				B.正赤如丹
C.下有红光,动摇承之   			D.绛皓驳色
写作训练
不管是生活在喧闹的都市,还是在宁静的乡村,每个人对大自然都会怀有浓浓的依恋之情。某一次走进自然的行动,会给你留下难忘的记忆:也许是观赏万顷碧波,也许是留意田间小路,也许是仰望当空皓月,也许是谛听枝头蝉鸣……自然的美妙让你流连忘返,心醉神迷。
请以“       让我陶醉”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根据上述提示,在横线上填上相应内容,补全题目。
②文体不限,不少于550字。
答案:
1.①yù  yàn  huò  cuì  míng méng  sà  wān yán  qí dǎo  mǎ nǎo  yì   ②旭  绒  霭  拳  拓  慕  瑰  隅  驹  莅   2.①guān  观看;guàn  玄都观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唐·刘禹锡《戏赠看花君子》])  ②zhāo  朝旭;cháo  朝前  ③qí  奇事;jī  奇数  ④yāo  约一下(用秤称一下);yuē  约略   3.D   4.C   5.D     6.⑽  (说明:这里的“泰山”是鲁班一个弟子的名字。这位弟子干活总爱别出心裁,惹恼了师父,被撵出师门。过了一年,鲁班在集市上发现有人摆卖的竹器做工极为精巧,一了解,原来是赶走的那位弟子制作的,于是感叹道:“我真是有眼不识泰山!”)    7.介绍画面要求按一定的顺序即可,含义要扣住“我国的环境污染严重”这一点谈,言之有理即行    8.例:旭日像一个巨大无比的火球,桔红色的,喷薄而出。旭日像少女的脸庞,羞答答的,放射出灿烂的光芒。     9.B   10.A ②  B ③  C ①  D ③   11.这句话起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引出下文)的作用    “我”躯体无限长大,变成巨人     12.这个句子形象地表达了巨人迎接东方的太阳升起来时迫不及待而又一往情深的复杂情感   13.通过奇特的想象,运用夸张的手法,化实为虚,更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泰山日出对“我”产生的震撼,便于下文表达我对磅礴壮观的日出的礼赞之情,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14.三句一句比一句强烈,既反映了日出时候的动态过程,又反映了终于见到光明时感情的流动和迸发的过程    15.①这些事物可以形容日出时色彩的浓郁、变幻和奇丽,把光的色彩表现的更加强烈而鲜明,更能引起美的想象   ②用动物来比喻,显示了一种极其活跃、变换没测的日出的动态过程,更好地描写了日出时候景色的奇丽     16.B   17.C   18.C    19.C   20.才过、吸引到、绕过、站到   21.声、形(势)、色   22.白纱比喻水雾、雨雾  花纹比喻水流   23.略   24.①晦huì  月末的一天   ②须臾xū yú  一会儿;顷刻;瞬间    ③绛皓jiàng hào  红色、白色    ④偻lǚ  弯曲;引申为鞠躬、致敬的样子    25.B    26.D    27.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  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而皆若偻    28.B   29.B  
作者通讯处: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福永桥头小学 龚小凝  收
邮政编码:518103     联系QQ:101454502
联系电话:0755—21571701(小灵通 龚焱)    手机:13418829038(龚焱)
电子邮箱:gy_qs@yahoo.com.cn
          gy_q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