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语文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20.邹忌讽齐王纳谏
  • 资料信息
  • 科目: 

    语文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 - 20.邹忌讽齐王纳谏

  • 格式:  DOC
  • 大小:  61K    10页
  • 时间:  2016-12

《邹忌讽齐王纳谏》学案(2篇)

以下为无格式内容概要,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完整格式化文档
学习目标:
1.重点掌握本课中出现的文言实词的词义并做归纳。
2.掌握文中出现的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并能辨析和掌握文言特殊句式。
3.理解文章巧妙设解说理的特点,明白虚心接受意见的好处。
知识梳理
一、基础练习:
1、填空:    ①《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体的历史著作《         》。"讽谏"的意思是____ .②文章中写邹忌从妻、妾、客的回答中受到启发的句子:___           _______.威王采取纳谏措施后收到效果的句子:____            _                            。
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线的词。
(1)谓其妻曰(           )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
(2)于是入朝见威王(         )   皆朝于齐(              )
(3)皆以美于徐公(          )    必以情(              )
(4)时时而间进(           )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
3、指出句子中加点词活用的类型及意思。
(1)朝服衣冠(                      )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
4、判断下面各句子属于什么句式,并翻译句子。
(1)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2)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3)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5、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线词的古今义。
(1)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古义: _______   今义:_____
(2)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古义: _______ 今义:______
(3)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古义: ______  今义:______
(4)能谤讥于市朝。古义:______ 今义:_______
6、请列举两个出自《战国策》的成语:                           
二、阅读下列语段,完成习题。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1、给下列加线字注音:时时而间进(     )期年之后(     )
2、解释下列加线词的意思①能谤讥于市朝(         )
②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
③期年之后,……(         )
④王曰:"善。"乃下令(                  )
3、这一段是写进谏的结果,即齐威王下令纳谏及收到的效果。请按下列要求填空①悬赏进谏的三个等级:__    _                                                   ___.②纳谏后的三大变化:_____           ___  ;_____            ___;  ____         _。
4、翻译下列句子:
①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
②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5、"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中的"此"指代什么?"战胜于朝廷"的意思是什么?
 
三、阅读下列语段,完成习题。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1、解释下列加线的文言语词。
(1)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2)臣之妻私臣
(3)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4)闻寡人之耳者
2、翻译下列句子。
(1)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3、邹忌劝谏齐王的策略,高明在哪里?
 
4、俗话说:"忠言逆耳利于行".本文中的邹忌的忠言并不逆耳,齐威王痛快地接受了。请问这句俗语是不是错了?你怎样看待这一问题?
 
强化训练
1、给下面加线的字注音。
(1)昳丽(      )   (2)窥镜(      )(3)寡人(      )  (4)纳谏(      )
(5)谤讥(      )   (6)期年(      )(7)暮寝(      )   (8)妻妾(      )
2.下列加粗词释义有错误的一组是:[    ]
A.邹忌讽齐王(婉言进谏)形貌昳丽(光艳美丽)
邹忌修八尺有余(长,这里指身高)齐王纳谏(直言劝告)
B.朝服衣冠(穿戴)  孰视之(通“熟”,仔细)何能及君(比得上)   私我(偏爱)
C.客之美我者(美丽)  谤讥(诽谤)臣诚知不如徐公美(确实)  期年(周)
D.王之蔽(受蒙蔽)  皆朝于齐(朝见)莫不私王(没有谁)  间进(间或)
3.下列加粗词意义相同的两项是:
(1)A.朝服衣冠     B.于是入朝见威王    C.皆朝于齐   D.朝济而夕设版焉
(2)A.我与城北徐公孰美           B.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C.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D.是可忍,孰不可忍
(3)A.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B.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
C.旦日,客从外来          D.通宵达旦
(4)A.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B.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C.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D.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
(5)A.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             B.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C.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D.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4.判断题。
(1)先秦历史散文体例多样,有编年体的,如《左传》,有国别体的,如《战国策》。
(2)《战国策》是由西汉学者刘向编写而成的,分十二国策,共33篇。
(3)《战国策》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4)《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从自己生活中的小事谈起,采用设喻讽谏的方式,使齐威王广开言路,纳谏除弊,增强国力。
5.按要求用原文回答问题。
(1)邹忌与徐公比美的基础条件是什么?
 
(2)邹忌与妻、妾、客人之间的三问三答是什么?
 
(3)明日,徐公来,邹忌通过比较,得出一个什么结论?
 
(4)邹忌入朝见威王,以自己生活中的小事作论据,用类比推理的方式得出一个什么结论?
 
阅读下面两段内容,完成练习。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6.解释下列加粗词。
(1)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
(2)能谤讥于市朝(    )
(3)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
7.“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说明了什么问题?
 
8.翻译下面的句子。
(1)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问题探究:
1、判断下面句子运用的描写手法。
(1)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
(2)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 (           )
(3)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之远甚。(           )
(4)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
2、合作探究。(3分)
针对邹忌“我孰与城北徐公美?”的问题,妻、妾、客的回答有什么异同?试结合具体的语句分析说明不同在哪里,为什么?
 
资源共享:
一、解释加线词的意思。
皆以美于徐公(认为)    形貌昳丽(光艳美丽)
邹忌修八尺有余(长,这里指身高)   齐王纳谏(采纳接受)
朝服衣冠(早晨)(穿戴)   孰视之(同“熟”,仔细)
何能及君(比得上)  私我(偏爱,动词)
客之美我者(以…为美)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实在)
期年之后(一周年一整月)  闻寡人之耳者(使…听到)
王之蔽甚矣(受蒙蔽)   皆朝于齐(朝见)
旦日(第二天)  与徐公孰美(谁)
窥镜(照 ) 时时而间进(不时,有时候)(间或偶而)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当面指责)  能谤讥于市朝( 指责别人的过错)(讽刺)
二、通假字
1、孰视之     孰通“熟”,仔细
三、解释下列词语
1、词类活用
(1)邹忌修八尺有余(修:形容词作名词,长,这里指身高)
(2)朝服衣冠朝:(名词作状语,在早晨)服:(名词用作动词,穿戴)
(3)私我也私:(形容词用作动词,偏爱)
(4)王之蔽甚矣蔽:(受蒙蔽,这里的意思是因受蒙蔽而不明。或:(受)蒙蔽)
(5)闻寡人之耳者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到)
(6)吾妻之美我者美:(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美,认为……美)
(7)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面:(名词用作状语,当面)
2、古今异义词
(1)今齐地方千里 地方:古义:(土地方圆)今义:(名词,地点,处所)
(2)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左右:古义:(国君近旁的近臣)今义:(方位词)
(3)明日,徐公来明日:古义:(第二天)今义:(今天的下一天)
(4)能谤讥于市朝谤讥:古义:(指责,劝谏)今义:(诽谤,讥讽)
(5)窥镜而自视窥:古义:照今义:偷偷地看
(6)暮寝而思之寝:古义:躺而不睡今义:睡觉地方
(7)邹忌讽齐王纳谏(古义:讽,委婉劝说) 今义讽刺
3 、“而”作连词用时,通常有以下几种用法:A表并列B表修饰C表承接D表转折E表因果F表假设,请对以下句中“而”的用法加以判断,并将结果依次填入后面的括号中。
①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A ) ②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 C  )
③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B   )   ④暮寝而思之(B    )
⑤林木茂而斧斤至焉( E    )      ⑥夫差与之成而去之( C   )
⑦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F  ) ⑧越可以无听天之命而听君之令乎?( D    )
4.“者”可结合文意灵活地翻译,写出下面句子中“者”的意思或用法来:
①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的人)②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的原因)
③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人的)④虽欲言,无可进者(的话、的事情)
《邹忌讽齐王纳谏》学案
崇德中学:乔文龙
一、知识目标:1.了解《战国策》这部国别体史书的基本情况及其在中国文学和史学上的地位。 2.理解和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二.学习重点难点:
1.解和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体会邹忌进谏的技巧
三.课前热身
(1)给下面加点的字读准字音
昳( )丽 朝( )服衣冠( ) 窥( )镜 期( )年 朝( )于齐 间( )进
(2)解释词语
孰视之 孰
(3) 朝服衣冠 朝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美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面,
      闻寡人之耳者 (闻
(4) 古今异义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明天 古义 今义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地方 古义 今义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左右 古义 今义
能谤讥于市朝 谤讥 古义 今义
邹忌讽齐王纳谏 讽 古义 今义
(5)指出下列句子特点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
      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王之蔽甚矣
(6)一词多义
  修
乃重修岳阳楼
      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邹忌修八尺有余
    朝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于是入朝见威王
      朝服衣冠 早晨
    孰
      我与城北徐公孰美
      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诚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帝感其诚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7) 讽谏为线索划分文章的结构层次
(8)家庭琐事联想到国家政事的。这件家庭琐事是什么?
(9)邹忌和徐公比美的时候作者实际了一个很有趣的小情节,这个小情节是什么?
(10)三个人回答身份地位的不同,语气上有什么样得差别?
(11)邹忌有没有直接说“威王您受蒙蔽已经很深了”?那邹忌是怎么向威王进谏的呢?
(12)谏艺术是如此之高明,所以大家看齐威王最后有没有接受邹忌的意见呢?
(13)威王又怎么去做得呢?起到了什么效果呢?
(14)人物形象分析
(15)文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资料补充:
《战国策》由于书中主要记载的是战国时策士们的言论和行动,所以传到西汉末时,由刘向整理校正后定名为《战国策》。是先秦历史散文中的一枝奇葩,它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
四、反馈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