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无格式内容概要,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完整格式化文档
                
                
                    
                
                
                
                
                
                    第五单元《桃花源记》、《短文两篇》课堂合测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一、知识积累与运用 (14分)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6分)
(1)《桃花源记》描写桃源外优美景色的句子是: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陋室铭》描写环境幽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爱莲说》一文中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一地方山清水秀,环境优美,人民安居乐业,可是他们很少与外界来往,有点像陶渊明笔下的                      。(限填成语)(1分)          
3、下列句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A.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B.牡丹之爱,宜乎众矣。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D.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4、用“/ ”标出下列句子朗读的节奏。(5分)
 (1)无 丝 竹 之 乱 耳                      (2)水 不 在 深
(3) 问 所 从 来                             (4) 后 遂 无 问 津 者         
(5)予 独 爱 莲 之 出 淤 泥 而 不 染
二、文章阅读
桃花源记(33分)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    )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    中无杂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渔人甚异(            )之。复前行,欲穷(    )
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    )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    )如外人。黄发垂髫,并(    )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    )答之。便要(        )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    )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    )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    )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    )出,得其船,便扶(    )向路,处处志(      )之。及(    )郡下,诣(    )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    )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    )往。未果(    ),寻(    )病终。后遂(    )无问津者。
1、解释加点词。(12分)
2、辨析古今异义词。(6分)
(1)无论魏晋   古义:                 (2)阡陌交通   古义:                 
(3)芳草鲜美   古义:                 (4)率妻子邑人 古义:                 
(5)来此绝境   古义:                 (6)仿佛若有光 古义:                 
3、翻译句子。(5分)
(3)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填空。(5分)
(1)第一段中的“黄发”和“垂髫”分别借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成语“无人问津”出自本文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出自本文的另一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在的常用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描写的桃花源是怎样一个世界?(至少写出三点)作者为什么要写它呢?(5分)
答:                                                                               
                                                                              。
陋室铭(共23分)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    )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解释加点词语(5分)
2、翻译下列句子(8分)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4)孔子云:何陋之有?
3、在选文中用“‖”将以上文段划分为三个层次。(2分)
4、本文统领全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整篇文章通过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  ______ 三个方面来表现陋室不“陋”。(4分)
5、作者为什么要写“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2分)
答:                                                                              
6、从本文可以看出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答:                                                                               
爱莲说(共30分)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        )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    )不枝,香远益(    )清,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                 )玩焉。
予谓(    )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          )后鲜(    )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加点词。(10分)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②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3、本文运用_________的写法,以_____比喻贪慕富贵的世人,而作者以_____自况,表现了作者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3分)
4、文中作者把“莲”比作君子,那么作者认为君子应该是怎样的人?(3分)
                                                                    
5、《爱莲说》以菊、牡丹来衬托莲,用意是什么?(2分)
答:                                                                               
6、结尾的感叹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                                                                            
7、下列诗句中咏菊的有        ,咏莲的有        ,咏牡丹的有        。(3分)
A.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
B.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C.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D.惟有绿荷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E.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8、联系自己的志趣和追求,写出你最喜爱的花,并用一句话概括喜爱的原因:(3分)
最喜爱的花:                                        
喜爱的原因:                                        。     
部分参考答案: 
一、知识积累与运用 (14分)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6分)
(1)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
(2)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
(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2、世外桃源(1分)          
3、C(2分)4、(5分)
 (1)无 / 丝 竹 / 之 乱 耳                      (2)水 / 不 在 / 深
(3) 问 / 所 从 来                             (4) 后 遂 / 无 / 问 津 者         
(5)予 / 独 爱/  莲 / 之 出 淤 泥 而 不 染
二、文章阅读
桃花源记(33分)
1、略(12分)
2、略(6分)
3、略(5分)
4、(5分)
(1)老人  小孩
(2)后遂无问津者  豁然开朗 比喻突然领悟了一个道理(或“世外桃源”比喻不受外界影响或幻想中的美好境界)
5、(1)桃花源是一个环境优美,安乐宁静, 风俗淳朴,没有压迫、没有战乱,人人安居乐业、生活幸福的社会。(2)寄托了作者的社会理想,也反映了广大人民反对压迫、反对战争的愿望,同时批判了当时的黑暗社会。
陋室铭(共23分)
1、略(5分)
2、略(8分)
3、惟吾德馨。‖无案牍之劳形。‖(2分)
4、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环境清幽  交往不俗  情趣高雅(4分)
5、作者在以古代名贤自比,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2分)
6、作者是一个有着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的君子。(2分)
爱莲说(共30分)
1、略(10分)
2、略(4分)
3、托物言志(或借物喻人) 牡丹  莲  (3分)
4、质朴、正直、不慕荣利,在污浊世间能保持自己独立的人格和高洁的情操(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3分)
5、用意首先在于突出“莲”的高贵形象和美好品格,二是以此表明作者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表达了文章的主旨。(2分)
6、结尾这一句感叹表达了作者对追名逐利(追求富贵、贪慕富贵)、趋炎附势 的世风的鄙弃。(2分)
7、	BC  DE  A(3分)
8、略(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