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语文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25.桃花源记
  • 资料信息
  • 科目: 

    语文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 - 25.桃花源记

  • 格式:  PPT
  • 大小:  2.02M    56张
  • 时间:  2016-12

《桃花源记》ppt课件(65页)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桃花源记》ppt课件(65页)《桃花源记》ppt课件(65页)《桃花源记》ppt课件(65页)《桃花源记》ppt课件(65页)
世外桃源
桃花源记
陶渊明
陶渊明(公元365—427年),字元亮,又名潜,世称靖节先生,因宅边曾有五棵柳树,又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人。陶渊明少年时代既好读六经,有大济苍生的宏愿,又厌恶世俗,热爱纯净的自然。
他自29岁入仕,作过州祭酒、参军一类小官。后因仕 途坎坷,又不耐烦“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 陶渊明于41岁毅然辞去在任仅80余日的彭泽县令,回柴桑归隐。此后直到他逝世的23年间,以耕读自娱,未再入仕。陶渊明长于诗文辞赋,有《陶渊明集》传世,主要散文有《归去来兮辞(并序)》《桃花源记》 《五柳先生传》等。
文言知识
通假字
便要还家(要,通邀,邀请)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具,通俱,全部,详尽。)
词类活用:
复前行,欲穷其林。
前,方位名词,用作状语,向前。
穷,形容词,用作动词,走完。
一词多义
①便舍船,从口入
(放弃、舍弃,动词)
②屋舍俨然
(房屋,名词)
①处处志之
(作标记,动词)
②寻向所志
(标记、记号,名词)
①寻向所志
(寻找,动词)
②未果,寻病终
(随即、不久,副词)
①复前行,欲穷其林
②既出,得其船
(其:他的,代渔人的)
(其:这、那)
②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①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并:全部)
(并:一起,一同)
①武陵人捕鱼为业
(为:作为)
②不足为外人道也
(为:对,向)
③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为:给)
①忘路之远近
②渔人甚异之
③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的,助词)
(它,代词,所看到的景象)
(代词,这件事)
古义,为交错相通;
今义,往来通达或各种运输的总称。
古义,指妻子和儿女;
此处为“不用说”“更不用说”之意;
古今异义
今义,专指男子的配偶。
今义,毫无出路的境地。
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
今义,是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
交通:
妻子:
绝境:
无论:
鲜美:
得:
不足:
如此:
古义,色彩鲜艳美丽;
今味好,香浓
此处义为“看到”,
今义,用为助词
古义,不值得;
今义,不满不充分
古义,像这样;
今义,这样
a.判断句:
b.省略句:
山有小口,(小口)仿佛若有光。
(渔人)便舍船,从口入。
(村民)问(之)所从来。
此人一一为(之)具言所闻。
特殊句式: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也”表判断。)
“然”字是个语缀性的词
与现代汉语的“地”相当,作“……的样子”讲(有时可不翻译)。
如本文中:
“豁然”——开阔、敞亮的样子。
“俨然”——整整齐齐的样子。
“怡然”——高兴、满足的样子。
“欣然”——欣喜、乐意的样子。
词句难点
一个意动用法:
两个借代:
三对同义词:
咸=悉=皆=并
异:认为……奇特
黄发、垂髫
缘=扶
要=延

以武陵人进出桃源的行踪为线索
文章梳理
忽逢桃花林
发现桃花源
桃源人生活
作客桃花源
迷失桃花源
欣赏
1、找出反映渔人发现桃花源经过的词语。
品读课文
缘溪行
逢桃林
穷其林
得一山
从口入

其中描绘桃花林中草美花繁的语句
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
2、作者是如何描写桃花林中的自然景色的?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
3、渔人入山后,看到桃花源怎样的生活环境?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4、文中描写桃花源里老人和小孩神情的句子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5、桃花源中的人是怎样热情好客的?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6、桃花源人为什么来到这个地方?
桃花源人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祸乱,带领妻子儿女及乡邻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
7、为什么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因为他们害怕世人知道桃花源这个地方,扰乱、破坏他们和平安宁的生活。
8、渔人离开桃花源,“便扶向路”,又“处处志之”,而后来“寻向所志”,却“不复得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使人觉得桃花源是一个似有而无、似真而幻的所在,暗示桃花源是虚构的境界。同时增加文章的神秘色彩。
桃花源美在哪里?
社会生活更美—— 没有剥削、没有压迫,老有所养,幼有所长、人人 安居乐业。
景美——优美的自然风光
人美——淳朴、热情友善
背景资料:

《桃花源记》是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大约作于永初二年(公元421年)。作者生活的时代正是晋宋易代之际。东晋王朝极端腐败,对外一味投降,安于江左一隅之地。统治集团内部互相倾轧,军阀连年混战,赋税徭役繁重,加深了对人民的剥削和压榨。
结合背景考虑,陶渊明为我们描绘了这个美好的世外桃源用意何在?
对社会现实(政治黑暗、连年战乱)的不满。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美丽的桃花源至今流传的成语:
世外桃源、豁然开朗、怡然自得、 无人问津、鸡犬相闻、黄发垂髫。
桃花源在现实生活中存在吗?
文中作者有没有给我们暗示?
主题探究
假如桃花源真的存在,你愿意 做一个桃花源中人吗?为什么?
作者虚构的世外桃源,是与作者所处的社会现实相对照的。这里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风俗淳朴;这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乱,老有所养、幼有所长、人人安居乐业。一个与黑暗现实相对照的美好社会,寄托作者政治理想,反映人民愿望 。
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杜甫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有花无叶也孤寒, 有叶无花草一般。 最是桃花饶态度, 醉花娇绿恼人看。
东园探桃李 杨万里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题都城南庄
崔护
隐隐飞桥隔野烟,
石矾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
洞在清溪何处边。
桃花溪
唐 张旭
人间四月芳霏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常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白居易
大理寺桃花
桃花诗——唐伯虎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
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车尘马足贵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富贵比贫贱,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

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世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陶令不知何处去,

桃花源里可耕田?
毛泽东
饮 酒 诗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代表作品一
走进陶渊明的精神家园
代表作品二
归田园居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走进陶渊明的精神家园
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捕鱼为职业。(一天)沿着溪流划船前行,
晋太元中,武陵 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
[点评]此段写渔人发现桃花源的时间、经过和沿途所见的奇丽景色。语言准确精炼,优美动听,仅“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八个宇,就勾勒出一幅美丽的“桃花溪水行舟图’,富有诗的意境。
桃花源记 陶渊明
中间没有一棵别的树,花草鲜嫩可爱,落花散乱繁多。捕鱼人很为这里的美景惊奇。又继续前行,想走完这片桃林
忘记了路程的远近。突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桃林)夹着溪流两岸几百步长,
中无 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忘 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
林 尽 水 源, 便 得 一 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 光 。便舍
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没有了,打鱼人在这里看到一座山,山有个小洞口,仿佛有光亮透出来。
船,从口入 。 初极狭,才通人 。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打鱼人)便离船上岸,从洞口进入(洞内)。开始很狭窄,仅能容一个人通过。又向前走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敞亮。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

              

              美 池 桑 竹之属。阡陌交通,

鸡犬 相 闻。其中 往 来 种作,男 女衣着,悉如 外 人。黄发

垂髫(tiao),并怡然自乐。
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
老人和小孩, 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
能听到鸡鸣狗吠的声音。里面的人们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男女女的穿着完全像桃花源外的世人。
美丽的池塘和桑林、竹园之 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

答之。便要还 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

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

隔。问 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 魏 晋 。此人一一
看见打鱼人,(他们)竟然非常惊异,问从什么地方来,打鱼人详细地回答了他们。
(他们)就邀请(打鱼 人)到他们家里,摆酒杀鸡热情款待。
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带着妻子儿女以及乡邻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于是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
问(打鱼人)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用说魏朝和晋朝了。打鱼人一件一件地
村中听说来了这么个人,都来打听
消息。(他们)自述说他们的祖先
为具言 所闻 , 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
给他们讲述自己所知道的事,(他们听了)都感叹惋惜不已。其余的人各自都又请打鱼人到他们家中做客,
此中人语云: “ 不足为外人道也。”
拿出好酒好菜招待。打鱼人住了几天后,就告别(他们)回去。
桃花源的人对他说: “这里的一切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起。”
[点评]此段是全篇文章的中心。写渔人在桃花源的所见、所闻以及和世外桃源的人接触交往的情况。刻画细腻、语近旨远。先写桃花源的自然环境、精神面貌,——和平安宁,怡然自乐;然后再写他们和渔人的交往,风俗淳朴,平等相交。作者细致描绘了桃花源里的情况,使人感到真实。亲切,让人无限向往,增强了感染力。
[幻灯片 22板书]
至其家,皆出 酒 食。停数日, 辞去。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 , 处处 志之。
(打鱼人)出了洞,找到他的船,就沿着原路返回,沿途到处做上标记。
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到了武陵郡,拜见大守,说了 他在桃花源的奇遇。大守当即派人跟他前去,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 ,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南阳人刘子骥,是个品行高尚的名士。听到这件事,欣然计划着前往。计划还没实现,不久便病死了。 以后,就再也没有去探访(桃花源)的人了
[点评]此段写渔人出山以后的事,说明了桃花源是一个虚无飘渺,在当时社会根本不可能找到的地方,更显示了世外桃源的神奇莫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寻找前次做的标记,竟迷了路,不再找得到先前去桃花源的那条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