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语文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25.桃花源记
  • 资料信息
  • 科目: 

    语文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 - 25.桃花源记

  • 格式:  PPT
  • 大小:  1.39M    22张
  • 时间:  2016-12

《桃花源记》第二课时ppt课件(高申平版)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桃花源记》第二课时ppt课件(高申平版)《桃花源记》第二课时ppt课件(高申平版)
穰东一初中:高申平
桃花源记
[晋]陶渊明
第二课时
2
诵读课文再度感知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为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牛刀小试
自己试着翻译“既出, 得其船, 便扶向路, 处处志之。及郡下, 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寻向所志, 遂迷, 不复得路。”找出自己不懂的字词句子,同小组一起讨论解决,不能解决的记下来。
秀出你自己
全班讨论解决各小组遗留问题。
牛刀小试
自己试着翻译“南阳刘子骥, 高尚士也。闻之, 欣然规往。未果, 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找出自己不懂的字词句子,同小组一起讨论解决,不能解决的记下来。
秀出你自己
全班讨论解决各小组遗留问题。
看一看,你还有什么遗留吗?

渔人从山洞出来,找到自己的船,便沿着原路往回行,一路上处处做了标记。来到武陵郡城下,前去拜见太守,述说自己此行的所见所闻。太守马上派人随渔人到桃花源去,寻找先前所做的标记,结果迷失方向,再也找不到原路。
南阳有位刘子骥,是个高雅之人;听说此事后,高兴地要计划前往寻找桃花源。尚未成行,不久因病去世。以后就再也没有人去寻找桃花源了。
思考与讨论
你能行:
思考:课文描述桃花源的语句有哪些?
同小组一起讨论组织答案,然后各组选派代表发言。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思考
你一定能做得更好:
桃花源的人有什么特殊之处?

各小组先讨论,组织好答案,然后各组派代表发言。
你们真优秀,找得真全!
勤劳:往来种作;奇异: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
知足常乐:怡然自乐。
好客:便要还家,为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隔世很久:避秦时乱,来此绝境,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不想让外人知道: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思考
上一节课后思考你做得怎么样?亮出你自己的观点噢!

文中的描述存在吗?陶渊明相信这一描述吗?

各小组先讨论,组织好答案,然后各组派代表发言。
讨论答案参考资料
这篇作品为陶渊明晚年所作。作品以虚构的方式,描绘了一幅没有战乱,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劳动、平等自由,道德淳朴、宁静和睦的社会生活图景——桃花源,寄托了作者美好的社会理想。这个理想中的美好社会,与当时黑暗的现实社会形成鲜明的对比,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从而表现出作者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否定,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广大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
结合我们知道的陶渊明其他诗作和其他隐逸诗人,你能看出这些隐逸诗人是怎样的人?

各小组先讨论,组织好答案,然后各组派代表发言。
你们的看法真全面
对功名富贵的否定过于极端化,社会责任感有些淡薄……
不随波逐流,不趋炎附势,清高守志,淡泊名利,有所不为,廉洁自律,坚持原则,不为物欲权势欲所异化;对功名富贵的否定过于极端化……
对自然的热爱,对真实无伪、独立自足的道德人格的坚守,对生命自由的执着,对文化的进取,都永远具有文明的价值,永远滋养着人类的精神世界和文化生活。
你对桃花源式的生活向往吗?

各小组先讨论,组织好答案,然后各组派代表发言。
你们的认识真好:
在现代社会,隐逸传统己成为过去,隐士因失去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土壤而近乎绝迹哪,繁荣发展的社会为人们施展才华、实现理想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使人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尊重,自我价值得以实现,今人没有理由也没有必要逃避现实,去做隐士,而应珍惜机遇、面对挑战,昂扬向上积极进取,为社会多做贡献。
各抒己见
结合我们知道的陶渊明其他诗作,你能说说陶诗有哪些特点吗?
各小组先讨论,组织好答案,然后各组派代表发言。
归纳整理:
1、白描勾勒,写意传神。陶渊明的诗歌,无论是对田园风光、自然景物的描写,还是对人物的刻画,总是善于捕捉最具特征的东西,以白描的手法,加以随意的神貌点染,并把自己深刻的生活感受和思想情怀融进艺术画面。
2、比兴、象征与寄托。陶渊明的诗歌在一定程度上就吸取了阮籍的这些手法,但他却避免了过分的隐晦曲折,而使比兴、象征、寄托的意象都具有十分
3、情、景(事)、理的融合。《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欲辨已忘言。既然“在人境”,就难免有“车马喧”,但诗人偏说“而无车马暄”。原因何在?由于“心远”。接下来诗人用这样一幅图画来展现“心远”的境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如此清静优雅的境界,不知是自然之景还是诗中之画,或是心中之境
4.语言艺术的独特性。前人常用“平淡”二字来概括陶诗的语言风格,这是不错的。但陶诗语言的好处,却是在平淡的外表下蕴含着炽热的感情和浓 郁的生活气息,从而富于启示性,让人觉得余味无穷。
课后练一练
把你对“陶渊明的文学形象有没有现实意义”的看法写下来,看谁说得最令人信服。
最后感知隐逸情怀
闭上眼睛欣赏,感知优美景象。
谢谢合作!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