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语文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26.岳阳楼记
  • 资料信息
  • 科目: 

    语文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 - 26.岳阳楼记

  • 格式:  PPT
  • 大小:  956K    24张
  • 时间:  2016-12

《岳阳楼记》ppt课件6

以下为幻灯片页面截图,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无水印完整文件
《岳阳楼记》ppt课件6《岳阳楼记》ppt课件6
岳 阳 楼 记
名楼导入
作者文体
词语
问题
试试能力
“楼观非有文字称记不为久,文字非出于雄才巨卿者不成著。”
千古绝唱因楼而生
  文化名楼因诗而名
江西滕王阁
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
湖 北 黄 鹤 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湖南岳阳楼
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岳阳楼楼址在湖南省岳阳市西北的巴丘山下,其前身是三国时期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唐玄宗开元四年(716),张说在阅兵台旧址建造楼阁,取名“岳阳楼”,常与文士们登楼赋诗。
作者简介
范仲淹,字希文,北宋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公元1015年考取进士。1043年任参政事,任职期间,敢于直言,实行有一定进步意义的政治改革,不幸遭到排斥,被贬到邓州做太守。《岳阳楼记》便是他在邓州时应好友滕子京所请而做。他的作品收在《范文正公集》里。
自幼孤贫
勤学苦读
几起几落
百折不挠
军中一范
西贼破胆
庆历新政
政治革新
先忧后乐
心在天下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复习记文
“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小石潭记》《桃花源记》《醉翁亭记》《满井游记》
实词:
(名词) 赋、 国、 景、 大观、
迁客、骚人、宠辱

(动词) 谪、 属、 把
虚词:夫、斯、其、微、则、然则
政通人和 百废具兴 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朝晖夕阴 气象万千淫雨霏霏 阴风怒号 浊浪排空薄暮冥冥 樯倾楫摧 虎啸猿啼
满目萧然 去国怀乡 忧谗畏讥春和景明 波澜不惊 一碧万顷
长烟一空 皓月千里 浮光跃金 静影沉璧 把酒临风 喜气洋洋
积累四字词
①范仲淹写本文的缘由是什么?当时他和他的朋友滕子京的处境如何?
②找出本文中写景的句子,想一想它们所写的景物各有什么特点?它们在文章中分别起了怎样的作用?
③本文的中心句在哪里?
1、哪些语句记载滕子京的政绩?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2、“属予作文以记之。”中“之”指代什么?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3、哪些句子写岳阳楼大观?(洞庭湖全景)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湯湯,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4、为什么略写岳阳楼之大观?
前人之述备矣。
6、 描写洞庭湖阴天景色。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
5、 第二段哪两句话引起下文情景交融?
7、 描写洞庭湖晴天景色。
8、迁客骚人悲的感情?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10、“或异二者之为”中“二者之为”指什么?
11、 “古仁人之心”的内涵?
9、迁客骚人喜的感情?
12、 “进亦忧,退亦忧。”中“进”、“退”各照应什么?“进亦忧”、“退亦忧。”各照应什么?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3、 作者的阔大胸襟,政治抱负?(警句、名句、劝勉滕子京的话、主旨句、中心句、观点)
古仁人之心
作者之抱负
(反面)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正面)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进亦忧
退亦忧
巧 借
分析重点段
战国:屈原(被放汉北)
唐朝:
李白(被放贵州夜郎国,今遵义)
王昌龄(被放岭南)
王维(被放济州)
韩愈:刑部侍郎——潮州刺史
柳宗元:被放湖南永州
宋代:
欧阳修:参知政事——滁州太守
范仲淹:被放河南邓县
苏轼:被放湖北黄州、广东惠州、海南琼州
你熟悉历史上哪些迁客骚人?
迁客骚人或悲或喜的览物之情
“古仁人之心”的内涵
阴天景色 迁客骚人的悲
晴天景色 迁客骚人的喜
(2)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相结合
总结表现手法
(1 ) 对比
试试我能力
1、这段文字运用了什么语言表达方式?
2、解释下面句中的“或”:或以钱币乞之 而或长烟一空 或异二者之为
3、“二者之为”指上文所说的( )( )两种心情。
4、“居庙堂之高”和“处江湖之远”运用了( )修辞方法,分别指( )和( )。
5、与“是进亦忧,退亦忧”中“是”用法相同的是( ) A故天降大任于是人也 B 是天时不如地利也C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D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6、“进亦忧,退亦忧”中“进”指( ),“退”指( )。
7、找出这段文字中反映课文主旨的句子。
阅读第5段,完成下面题目
议论
有人
有时
或许、也许


借代
在朝廷做官
不在朝廷做官
B
居庙堂之高
处江湖之远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再见
制作人:灵璧县朱集中学 马仁伍
电 邮:marenwu964@yaho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