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首页>语文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中考复习资料
  • 资料信息
  • 科目: 

    语文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 - 中考复习资料

  • 格式:  RAR
  • 大小:  77K   
  • 时间:  2016-12

2010年安徽省中考文言文复习16篇(语文版)

请点击左边“我要下载”按钮免费下载该文件

安徽考纲规定的16篇课内文言文复习试题集锦


《记承天寺夜游》
八年级上册22课 苏轼

  一、内容梳理
1、著作背景:苏轼由于和实行新法的王安石政见不同,作诗讽刺新法,因而被捕下狱。出狱后,责授黄州团练副使,是个有职无权的闲差。
2、本文描写了苏轼和好友张怀民同游承天寺的情景。描绘了在承天寺夜游对看到的月下美景,同时抒发了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
3、文章表达的感情微妙而复杂,具体体现在“何夜无日?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之中。贬滴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闲人”即清闲的人,并非指闲极无聊,无所事事之人,首先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表面上自嘲地说自己和张怀民是清闲的人,实际却为自己赏月的高雅情趣自豪。其次,“闲人”也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作者抱负远大,但一贬再贬,心中委屈不快,赏月的自得只不过是被贬“闲人”的自慰罢了。
二、重点词语
欣然:高兴地(样子) 念:想,考虑 遂:于是,就 寝:睡觉 相与:共同一起
空明:清澈透明 交横:交错,纵横 益:表示推测,可译为“原来”
但:只,只是 耳:罢了
三、重点句子
1、月色入户,欣然起行。(月光照进门内,我不由产生夜游的雅兴,高兴地动身出门)
2、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览作乐的同伴,就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
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月光照在庭院中,如积水一般空明澄澈,水中的藻荇交错纵横,原来那是竹子和柏树枝叶的影子)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只是缺少像我们俩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四、中考链接
1、作者是如何巧喻月色的?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